簡介

故事介紹

劇中人物
曾皓——在北平落戶的舊世家的老太爺,年六十三。

曾文清——他的長子,三十六。
曾思懿——他的長媳,三十八九。
曾文彩——他的女兒,三十二歲。
江泰——他的女婿,文彩的丈夫,一個老留學生,三十七八。
曾霆——他的孫子,文清與思懿的兒子,十七歲。
曾瑞貞——他的孫媳,霆兒的媳婦,十八歲。
愫方——他的姨侄女,三十上下。
陳奶媽——哺養曾文清的奶媽,年六十上下。

小柱兒——陳的孫兒,年十五。
張順——曾家的僕人。
袁任敢——研究“人類學”的學者,年三十八。
袁圓——袁的獨女,十六整。
“北京人”——在袁任敢學術察勘隊里一個修理卡車的巨人。
警察
壽木商人甲、乙、丙、丁。
歷年演出情況

1941年10月,由重慶中央青年劇社首演,導演張駿祥,主演張瑞芳、江村、沈揚、趙蘊如等。
早在1957年和1987年,《北京人》曾在首都劇場兩度上演。1987年版本人藝啟用了馮遠征、吳剛、羅歷歌、王姬等青年演員,但票房均不理想。
2006年排演的話劇《北京人》由北京人藝著名導演李六乙擔綱,對照1957年和1987年的演出,這次可以說是第三版《北京人》。此次特別邀請北京人藝建院“四巨頭”之一的歐陽山尊擔任藝術指導。並調集了王斑、白薈、徐穎、張培、傅瑤等近年來在話劇舞台上斬露頭角的青年演員擔任劇中的主要角色,更有中年演員仇曉光和高倩在劇中分別扮演曾老太爺和奶媽,作為年輕演員的堅實後盾。並在上演之初獲得了評論界一致的好評。導演李六乙曾說,過去很容易以階級鬥爭的簡單概念來指導藝術創作,而他的解讀是從文化批判的角度,更多地回到人的本質,希望在舞台上呈現的是一部“真正回歸曹禺精神的現實主義的作品”。
2010年,經過了四年打磨之後,重新歸來的《北京人》已經將當年不少的探索和實驗化為了劇中的血液,全劇呈現更為自然流暢。李六乙也稱,幾年後的演員比起當年更能體會劇中人物的心理狀態,演技也更加成熟老練。而這次的排練過程他更多的是尊重原作精神,對話先生“七十多年前先生那顆‘孤獨’‘求索’‘不安’的靈魂。”此外,除了導演、演員的傾力打造,獨具匠心的舞台呈現、音樂選用同樣讓人感到該劇實力不俗。以中國傳統殯葬禮儀中的紙人紙馬作為材質原型搭建、呈15度角的傾斜舞台,與該劇主題緊密相連,暗示著這個毫無血色和生機的封建家庭即將土崩瓦解。而著名作曲家郭文景的《懸棺》音樂用在這裡更是使這個劇別具一番悠遠、悲涼、神秘的氣息。
現實意義

該劇流露出對幾千年來封建“禮教”、“文明”的徹底否定。戲裡沒有“技巧”的痕跡,而是在樸實中求深刻,在濃郁的抒情氣氛中揭示生活的真理,是作者戲劇藝術發展到爐火純青的標誌。
主創名單
編劇:曹禺
藝術指導:歐陽山尊
導演:李六乙
舞美燈光:易立明
演員:仇曉光王斑張培付瑤張萬昆孫茜苗馳高倩黃薇鄒健孫琳蘭法慶韓清孫驍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