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勢行功心解》

《十三勢行功心解》

練習任何一個拳式動作,都要將身體分陰陽,分虛實,有開合,即有放大縮小。身體左邊縮小,則右邊放大;右邊縮小,則左邊放大;上身縮小,則下身放大;下身縮小,則上身放大;前面縮小,則後面放大;後面縮小,則前面放大。

基本信息

功法解析

《十三勢行功心解》《十三勢行功心解》

以心行氣,務令沉著,乃能收斂入骨。以氣運身,務令順遂,乃能便利從心。精神能提得起,則無遲重之虞,所謂“頂頭懸”也。意氣須換得靈,乃有圓活之趣,所謂“變轉虛實”也。發勁須沉著松靜,專主一方。立身須中正安舒,支撐八面。行氣如九曲珠,無微不到。運勁如百鍊鋼,何堅不摧?形如搏兔之鶻,神如捕鼠之貓。靜如山嶽,動若江河。蓄勁開弓,發勁如放箭。曲中求直,蓄而後發。力由脊發,步隨身換。收即是放,放即是收,斷而復連。往復須有摺疊,進退須有轉換。極柔軟,然後極堅剛;能呼吸,然後能靈活。氣以直養而無害,勁以曲蓄而有餘。心為令,氣為旗,腰為纛。先求開展,後求緊湊,乃可臻於縝密矣!又曰:先在心,後在身。腹松淨,氣入骨。神舒體靜,刻刻在心。切記一動無有不動,一靜無有不靜。牽動往來氣貼背,斂入脊骨。內固精神,外示安逸。邁步如貓行,運勁如抽絲。全身意在精神,不在氣,在氣則滯。有氣者無力,無氣者純剛。氣如車輪,腰似車軸。氣之所至。心與意亦俱至。是為以心行氣.惟心、意、手、足。均要沉著.則氣始可收斂入骨。氣能收斂入骨。而技藝日精。並能行氣周流全身。氣運全身。處處需要順逐。不可有絲毫阻滯。明乎此變化從心。不逾矩焉。(精神提得起。則無遲重之虞。所謂頭頂懸也。意氣換得靈。乃有圓活之妙。所謂變轉虛實也。)

拿住丹田之氣。頭頂項豎。則精神自然提起。因而動作如意。絕無遲鈍笨重之弊。是即所謂頭頂懸也。遇敵時。心意與氣勁換得靈通。自無拙力。無拙力乃能圓活如意。既得圓活之妙。變化轉側。虛實無不得心應手矣。(發勁須沉著松淨。專主一方。立身須中正安舒。支持八面。)放勁時須要沉著處處又要鬆勁。不許羼雜意念。而後始淨。意志專一。無論敵來襲擊。上下前後左右皆能隨意應付。蓋我之精神專注。意與氣無不俱到。頭頂項豎。立身方能中正。氣沉丹田。百骸自然舒適。意定樁穩不惟撐持八面已也。(行氣如九曲珠。無微不到。運勁如百鍊鋼。何堅不摧。)行氣周流全身。如同串珠。圓轉靈通。四肢百骸。雖極微處。苟心意所注。未有不立至者。由脊而頸而顱頂。回光而下。由胸降至丹田。皆太極圖也。太極用內勁。不尚拙力。吐放之勁。似若無力。實如百鍊之鋼。雖至堅極剛。擋之無不摧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