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字密訣》

《四字密訣》

《四字密訣》是一套習練太極的功法要訣,主要講究“對”和“吞”的思想。

基本信息

基本解釋

“對”字的主觀能動性

《四字密訣》《四字密訣》

“對”字表達的是戰術策略時機成熟時的果斷主動出擊。“對”是“問勁”的試探,也是主動出擊,“對彼來處,認定準頭”就是指掌握出擊的部位和時機,指對手“舊力略過,新力未發”形成了“落空”。
陳鑫注音“空,宜讀去聲”,按現代漢語應讀第四聲,與通常讀空為第一聲,詞意大相逕庭。第四聲“落空”是空檔、空子,包括了對手的所有失誤,也包括第一聲的落空。從主動攻擊的意義上講,陳鑫的註解無疑最接近於武禹襄主動出擊的含義。
太極拳“否定之否定”的周期性
既然是主動出擊,就必須保持衝擊力,而這是“非懂勁後,練到極精地位者”的階段。“當一個周期完成時,仿佛出現了向出發點的復歸,周期的最後一環即否定之否定階段,重複第一環即肯定階段的某些特點、特徵、特性”。
太極拳發勁符合“不用力”的原則,但卻不是不用力,而用力又不是用拙力。從“懂勁”到“階及神明”的幾層功夫,說到底就是不同階段的不同主要矛盾的確定和克服的過程,每個周期矛盾的轉化和解決,是一次質的飛躍。“任何現象,發展到底,轉化為自己的對立物”,這和老子“反者,道之動”、“有、無相生,……恆也”驚人的一致。
有人認為《太極拳論》否定了“手慢讓手快”,所以太極拳“不以速度、力量取勝”,這是一種誤解。武禹襄詳盡的發勁的論述,“發勁如放箭”,快疾在轉瞬之間,力量極大,可以達到人的能力極限。“以柔克剛”是因柔能生剛,而能剛卻用柔,所以“柔能克剛”。慢與柔是一種策略,是“弱者,道之用”,但並不因此否定“動急則急應”。武禹襄在某些方面超越了“推手經驗總結”的範圍,更傾向太極拳散手,這是對字和敷、蓋最大的區別,這使太極拳搏擊適應於更為廣大的範圍,更具現實意義。
這說明太極拳推手會隨著時代的發展而有所變化。而練習的不同階段、不同場合、不同對象、不同目的,同一時期的推手也可能存在不同的表現形式。這也是為什麼有時同一個人的拳理著作卻出現看起來相反的觀點的原因,對於這樣的反差,我們不能簡單做非此即彼的否定或肯定。

“吞”的儒家思想

《四字密訣》《四字密訣》

“是以氣言,能直養其氣而無害”、“氣以直養而無害”,取之於《孟子》。孟子認為思想意志是氣的統帥,氣是充滿人的身體的兵卒,思想意志到了哪裡,氣就隨之在哪裡;人不應該崇尚意氣用事,這也就是武禹襄所說“心為令,氣為旗”。
“氣以直養而無害”具有儒家特定的含義:指氣要以正直端方的品格作為養料,象對秧苗一樣養護不去傷害。“非義襲而取之也”,孟子舉揠苗助長說明何為有害於養氣。
“養氣”要“配義與道”:﹙義:宜,《說文解字》﹚;氣的培養要配合相適宜的原則和規律,才能成就“至大至剛”,“無是,餒也”,所以才有成語“理直氣壯”。這既是儒家養生之道也是修為之道。
“尚氣者無力”,“尚”違背了孟子“氣次焉”的主從關係,所以無力。“養氣者純剛”就是“以直養而無害”“至大至剛”。孟子的“浩然之氣”,更多是精神力量至大至剛,但“氣以直養而無害”卻也是太極拳內氣修煉的正確方法,這與莊子的至人“不射之射”是相通的,這方面儒、道並無衝突。氣的含義既有物質的氣血、內氣,也是思維的道義與品格和精神的勇氣。
李本外其它版本寫為“又曰:……不在氣,在氣則滯。有氣者無力,無氣者純剛。氣如車輪,腰如車軸。”“有氣”和“無氣”的合理性,是這個特定的語境所決定的,因為全句強調的都是“氣”的微觀表現,“有氣”與“無氣”之“氣”指的是“濁氣”。
而從“內固精神,外示安逸。須要從人,不要由己;從人則活,由己則滯。尚氣者無力,養氣者純剛。彼不動,己不動;彼微動,己先動。”此處前後句全是巨觀的原則。它與前者看起來的矛盾現象,其實是微觀與巨觀觀察角度不同,具體與抽象內涵的外延有別所決定的,只是在各自的段落強調有所側重,所以李本和其他版本雖然出現不同卻並不矛盾。
但不能用“有氣者無力,無氣者純剛”中“氣”的特定含義解釋“氣以直養而無害”之“氣”,在這裡把“直養”之“氣”,理解為“無氣”就與儒家歷史典故失去聯繫,與武禹襄讀書人身份不符,任何解釋必定非此即彼,“四字密訣”也隨之難以自圓其說。
“四字密訣”涵蓋極為豐富卻表述極為簡單,這巨大反差和“無形無聲”的抽象性,決定了它邏輯外延的不確定性。過分強調某一方面,往往顧此失彼,非此即彼又常常掛一漏萬。過分具體可能類似盲人摸象,苛求真實又可能尋枝摘葉,因為無法窮盡所有可能的存在,思考就應該還在繼續。
古希臘哲學家赫拉克利特(racleitus)的名言:“人不能兩次踏入同一條河流”,在太極拳理論研究中,方法和過程往往比結論更重要。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早已超越了簡單的“蒐集材料的科學”或者“整理材料的科學”,而馬克思主義哲學也早已成功運用於社會實踐,這是當今中國的核心價值觀的理論基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