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門教授習定論》

《六門教授習定論》

《六門教授習定論》,是一本圖書,該圖書的作者:義淨。類別:宗教哲學。

基本信息

《六門教授習定論》六門教授習定論

六門教授習定論是古代印度聖者 無著菩薩世親菩薩親自傳授的,其中無著菩薩當年成就日光定,每日晚上入定以神通力上升彌勒天宮,親自向彌勒菩薩學習,之後回到人間,依照彌勒菩薩的教授寫下了瑜伽師地論 ,現觀莊嚴論等五部彌勒菩薩在天上的講授的佛法,而六門教授習定論是無著菩薩親自編寫的修行禪定的教程,是不可多得的修道教程...

概述

【經文資訊】大正新修大藏經第三十一冊No. 1607《六門教授習定論》
【版本記錄】CBETA 電子佛典Big5 App 版,最近更新日期:2008/02/01 【版本記錄】CBETA電子佛典Big5 App版,最近更新日期:2008/02/01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大正新脩大藏經所編輯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大正新修大藏經所編輯
【原始資料】蕭鎮國大德提供,維習安大德提供之高麗藏CD 經文,北美某大德提供 【原始資料】蕭鎮國大德提供,維習安大德提供之高麗藏CD經文,北美某大德提供
【其他事項】本資料庫可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請參閱【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 【其他事項】本資料庫可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請參閱【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著作權宣告 】

目錄

六門教授習定論一卷
無著菩薩本世親菩薩釋
三藏法師義淨奉 制譯

今欲利益一切有情令習世定及出世定速能舍離諸煩惱故。述此方便。頌曰
求脫者積集 於住勤修習
三圓滿已 有依修定人 

釋曰。此初一頌總標六門。言求脫者。謂是求解脫人。積集者。謂能積集勝行資糧。於住勤修習者。於所緣處令心善住。名之為定。由不散亂不動搖故。問云何修習。謂得三圓滿已有依修定人。圓滿有三。一師資圓滿。二所緣圓滿。三作意圓滿。有依謂是三定。一有尋有伺定。二無尋唯伺定。三無尋無伺定。修定人者。謂能修習奢摩他毘缽舍那。若人能於解脫起願樂心。復曾積集解脫資糧心依於定有師資等三而為依止有依修習。由習定故能獲世間諸福及以殊勝圓滿之果先作如是安立次第。故名總標。頌曰
於三乘樂脫 名求解脫人
二種障全除 斯名為解脫
應知執受識 是二障體性
惑種一切種 由能縛二人
已除煩惱障 習氣未蠲除
此謂聲聞乘 余唯佛能斷
若彼惑雖無 作儀如有惑
是習氣前生 若除便異此 

釋曰。此之四頌釋求解脫者。謂於聲聞乘等有差別故。於三乘中心樂解脫。名求解脫。云何解脫。二種障全除。斯名為解脫。何者是二障。除之名脫。應知執受識是二障體性。識者即是阿賴耶識。執受者是依止義。謂是煩惱所知二障體性。此復云何。惑種即是煩惱障自性。一切種即是所知障自性。又一切種者。即是二障種子能縛二人。煩惱障種子能縛聲聞。一切種子能縛菩薩。由與聲聞菩薩為系縛故。云何此二解脫差別。謂聲聞人。習氣未除。斷煩惱障而證解脫唯佛世尊能總除故。云何習氣。彼惑雖無所作形儀如有惑者是名習氣。此中應言。若惑雖無令彼作相如有惑者。此言作儀如有惑者。即是於因說果名故。彼謂聲聞獨覺未知。此是誰之習氣。謂是前生所有串習之事。尚有餘氣。今雖惑盡所為相狀似染形儀。名為習氣。若能除斷與此不同。應雲若彼習皆無不作儀如惑。頌曰
種植諸善根 無疑除熱惱
於法流清淨 是名為積集
能持樂聽法 善除其二見
但聞心喜足 是四事應知 

釋曰。此之二頌釋積集義。如經中說。此人先應修習多聞復聽正法。諸見熱惱已正蠲除。心之蓋纏能正降伏。依此文義故說初頌。云何積集所有善根。謂能持正法故。以此為先。令其信等善法增故。云何無疑。謂樂聽法故。由知法故已生未生所有疑惑悉能除滅。云何除熱惱。謂除二見故。二見云何。一者欲令他識知見。二者自起高舉見。謂作是念。如何令他得知。我是具德之人。是則名為令他識見。依此見故自欲高舉。名自高見。此二能令心焦熱故。名為熱惱。云何法流清淨。謂能除遣但聞法時心生喜足故。上之除字流入於此。於法流清淨者。謂聽法時心無散亂相續而流。心清淨故蓋纏止息。若聽法無厭。更能進思勤修不息。方得名為法流清淨。當知此據聞思修位。如次應知次有十六頌。釋於住勤修習。初一總標余是別釋。頌曰
所緣及自體 差別並作意
心亂住資糧 修定出離果 
言所緣者。有其三種
外上及以內 此三所緣生
應知住有三 自體心無亂 

釋曰。言三種者。一外緣。二上緣。三內緣。外緣謂白骨等觀所現影像。是初學境界。上緣謂未至定緣靜等相。內緣謂從其意言所現之相為所緣境。自體謂是心無亂相。名之為住。心無亂者。於外等處三種緣時。隨其所緣心無動亂。頌曰
第一住相應 定心者能見
於境無移念 相續是明人
第二住相應 厭離心寂靜
專意無移念 相續是明人
第三住相應 於前境凝住
定意無移念 相續是明人 

釋曰。此之三頌如其次第配外上內。言於境無移念者。謂於余境心無散亂。故名無移。相續者。堅守持心令不斷絕。言明人者。或因自思。或從他教。於靜慮法而起加行。是謂明人。應知如次是隨法行及隨信行種性。言厭離心寂靜專意無移念者。謂於其境生厭離心。前唯觀境未能生厭。今時專注心生厭離而不散動。於前境凝住者。謂於意言所現之境緣此境時其心凝定。故云定意無移念相續是明人。頌曰
堅執及正流 並覆審其意
轉得心歡喜 對治品生時
惑生能息除 加行常無間
能行任運道 不散九應知 

要義

若依本論而修定所得世間諸福及出世間殊勝聖果而得現法樂住。此論述與《深密經》中《分別瑜伽品.止觀求善門》相對應研究。則謂首須於大乘三藏教法言善通利(破文字關)、意善尋思(如理思惟)、見善通達(過義理關),而後獨處空閒,相續不斷地思惟諸法真實義,即達到身心輕安,同時還離增上慢,不執著我已得定,這就是真求止,真得定。
然後以身心輕安的定境為依,將大乘十二分教的義理正確而深入地思擇,進而全面尋思其要領,詳審觀察其奧義,這樣能正思擇,最極思擇,周遍尋思、周遍伺察,自會得(無生法忍)、(現法樂住)、(通達諸法共相)、(通達諸法自相)、(成就現觀)。同時還離“我已現觀諸法性相”之增上慢。這就是現觀、見道。(引自《解深密經.分別瑜伽品精釋》p2-p3)
總之,若欲精研本論,且依本論而修習,千萬要以《解深密經.分別瑜伽品》為其藍本、航向,因為該經猶如茫茫大海中之一盞指路明燈,給人希望、給人光明,而該經所論述之止觀的修習是最完美、最究竟圓滿的。真謂無懈可擊,只因時間倉促,再加之本人才疏學淺,慧根弱,宿業重,只指出浮顯易明之幾點進行論述,疏漏、錯謬之處在所難免,故僅供參考!同時亦需通鑑之士,惠予校正焉!

相關文章

更多禪的修行與受用
元濬州天寧寺帝師法旨碑譯釋
天然和尚塔墓訪尋記
佛教的坐禪修煉
論德山宣鑒禪師呵佛罵祖思想

相關詞條

禪修 禪師 修習 大乘佛教 菩薩 法師

參考

1 維普資訊 http://www.cqvip.com/qk/81958X/200709/25611814.html

2 佛五壹山 http://www.chinawts.com/list/budsutra2/195245651_8.htm

分類

B948[哲學、宗教> 宗教 > 佛教 > 對佛教的分析和研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