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調做人不吃虧》

《低調做人不吃虧》

低調是一種智慧、一種境界、一種哲學。低調不是自卑,不是軟弱,不是無能,更不是退縮,而是清醒中的嬗變,理智中的圓滑,愚鈍中的機智。

基本信息

編輯推薦

無論在職場、官場還是商場,做人低調都更容易被人接受。
什麼有的人順風順水,而有的人步步受阻?為什麼有的人功成名就,有的人碌碌無為?為什麼有的人光彩四射,而有的人跌盡跟頭?其實,失敗與成功最根本的原因就是“調”不同。

內容簡介

低調不是自卑,不是軟弱,不是無能,更不是退縮,而是清醒中的嬗變、理智中的圓滑、愚鈍中的機智。低調是一種智慧,以退為進,藏鋒守拙;低調是一種境界,寵辱不驚,無欲則剛;低調是一種哲學,地低成海,人低成王。為什麼有的人順風順水,而有的人步步受阻?為什麼有的人功成名就,而有的人碌碌無為?為什麼有的人光彩四射,而有的人跌盡跟頭?其實,失敗與成功最根本的原因就是“調”不同。
無論在職場、官場還是商場,做人低調都更容易被人接受。

目錄

第一章大音希聲,大象無形
低調做人是一種境界也是一種智慧。有的人止於形,以售其貌;有的人止於勇,而呈其力;有的人止於心,只用其技;有的人達於理,而用其智。諸葛亮戎馬一生,氣吞曹吳,卻不披一甲,不佩一刃;毛澤東指揮軍民萬眾,在戰火中打出一個新中國,卻不背槍枝,不受軍銜。大音希聲,大象無形,大智之人,不耽於形,不逐於力,不持於技。他們淡淡地生活,靜靜地思考,執著地進取,直進到智慧高地,自由地駕馭規律,而永葆人生的至高點。
1.雄辯是銀,沉默是金
2.自作聰明者其實不聰明
3.鼓譟不如沉默,息謗得於無言
4.多給你的對手一些掌聲
5.身外之物不必刻意追求
6.以低姿態示人
7.以淡雅的心態面對名利的誘惑
8.該閉口時莫言語
9.省身克己不求虛名
10.始終要保持一顆感恩的心
11.藏鋒守拙是一種大智慧
12.低凋做人者皆能屈能伸
13.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14.要想“高人一籌”,先學“低人一等”
15.做人應當把“尾巴”夾起來
16.善用“擬態”和“保護色”
第二章虛懷若谷,海納百川
虛懷若谷,不是一味的謙讓無主見,而是一種最高層次的自信。虛懷若谷,就是既有自己做人“底線”,同時又有“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胸襟。低調做人豁達大度、胸懷寬闊,這也是一個人有修養的表現。中國過去有句俗話,叫做“宰相肚裡能行船”。姑且不論那些宰相是不是有肚量的人,但人們習慣把那些具有像大海一樣廣泛胸懷的人看做是可敬的人。
1.能容人才能得人心
2.高標立身,低調處世
3.做人貴有寬容之心
4.飽滿的谷穗總是低著頭
5.狹隘刻薄,害人又不利己
6.用低姿態化解別人的嫉妒心理
7.自省責己貴於責人
8.量小非君子,無度不丈夫
9.學會寬恕
10.做人要認真但不可較真
11.讓流言止於己,不在背後說人短
第三章路窄讓一步,味濃減三分
“徑路窄處,留一步與人行;滋味濃的,減三分與人嘗”,此乃處世求安之法。路窄留給他人行,味濃讓與別人嘗,律己忘功不忘過,待人忘怨不忘恩,我有功於人不可念。路窄讓一步不是軟弱,也不是窩囊,不是無能,也不是麻木;不是放棄對真理的追求,也不是放棄對原則的維護;不是人格的淪沒,更不同於向敵人的屈服。謙虛忍讓是一種美德,是一種風範,是一種高尚的境界,是一種無私的胸懷。
1.把好處留點給別人
2.低調對待自己獲得的榮耀
3.知足常足,知止常止
4.拋棄怨恨的石頭
5.低處修心,高處成事
6.退一步才能進十步
7.要想有所得,必先有所失
8.適時而止,適可而止
9.吃虧不是軟弱的表現,而是對低調的詮釋
10.惹不起躲得起,降低姿態進行自我保護
11.適可而止莫貪婪
第四章傲氣不能有,收起你的優越感
一切真正偉大的東西,都是淳樸而謙遜的。世上凡是有真才實學者,無一不是謙虛謹慎之人。那些盛氣凌人、傲慢自負、自我感覺良好的人,也許某一方面的確高人一等,優人一招,但往往都是故弄玄虛,最終只能落得遭人唾棄的下場。切記:傲氣十足只能給人半瓶子醋的感覺,只會妨礙自己的前程。
1.適度“貶損”自己拔高他人
2.“傲慢”不戒,大事難成
3.讓你的朋友表現得比你優越
4.放下你的“臭架子”,生活中人人平等
5.謙虛是一種不可戰勝的力量
6.有本事也不要自賣自誇
7.貴而不顯,寓而不炫
8.以誠為本,莫耍小聰明
9.顧及他人的面子是做人的底線
10.淡化自己的優勢,以免招嫉妒
11.敬字當頭,禮儀為先
12.主動承認自己的錯誤
13.鋒芒畢露乃做人之大忌
14.做人要低調,出頭的椽子先爛
……
第五章榮辱不驚,得意不忘形失意不失態
第六章低調務實,少說多乾最自在
第七章韜光養晦,成大業者能伸能屈

前言

低調做人是一種境界,一種修養,一種勇氣,一種智慧,一種去留無意的胸襟,一種寵辱不驚的情懷。
秦兵馬俑坑至今已出土各種陶俑1000多尊,除跪射俑外,皆有不同程度的損壞,這尊跪射俑是保存最完整的唯一一尊未經人工修復的。仔細觀察,就連衣紋和髮絲都還清晰可見。
跪射俑何以能保存得如此完整?這得益於它的低姿態。首先,兵馬俑坑都是地下道式土木結構建築,當棚頂塌陷,土木俱下時,高大的立姿俑首當其衝,低姿的跪射俑受損害就小一些。其次,跪射俑作蹲跪姿,右膝、右足、左足三個支點呈等腰三角形支撐著上體,重心在下,增加了穩定性,與兩足站立的立姿俑相比,不容易傾倒、破碎。因此,在經歷了兩千年的歲月風霜後,它依然能完整地呈現在我們面前。
做人也一樣,如果能低調一點,寬容一點,就更容易為人們所悅納、所讚賞、所欽佩,這正是我們為人處世的根基。根基既固,才有枝繁葉茂,碩果纍纍;倘若根基淺薄,便難免枝衰葉弱,經不住風吹雨打。

精彩書摘

第一章大音希聲,大象無形
1.雄辯是銀,沉默是金
西方有諺語:“雄辯是銀,沉默是金。”老子說:“真正的雄辯與訥言相同。”“不言而言”這句話出自莊子,指人以沉默的方式來說服別人,用無言戰術來達到目的。由此,不難得出這種結論:沉默有無窮的力量。
沉默是金,懂得沉默也是一種能力。適時的沉默是低調做人的智慧金訣。巧妙地套用它,你將會得到意想不到的收效。
三國時期,魏太祖曹操的二兒子曹植才思敏捷,聰明能幹,很得曹操的寵愛,他決心廢掉太子曹丕,而立曹植。廢長立幼在封建社會被認為是政治生活不正常的事情,往往會引發動亂不安,所以大臣們總要據理力爭,往往不惜獻出生命。但做皇帝的人卻往往不願意聽從臣子的意見,雙方會鬧得很僵。曹操也是這樣,自己下了廢長立幼的決心,便不再願意聽臣子討論這件事。
有一次,曹操退下左右侍從,引謀士賈詡進入密室,向賈詡問話,賈卻沉默不語。曹操再問,賈還是不答。這樣一連幾次發問後,曹操生氣了,責問賈詡:“和你講話卻不回答,到底為什麼?”賈詡回答:“對不起,剛才正好考慮一個問題,所以沒有立即回答。”曹操追問:“想到了什麼?”賈答:“想到了袁本初、劉景升父子。”曹操大笑,決心不再廢長立幼。
袁本初、劉景升父子是怎么回事呢?為什麼曹操聽到這樣簡單的一句話就會回心轉意?袁本初即袁紹,是東漢末年崛起的大軍閥,占據了青、幽、並、冀四州,成為北方最大的割據勢力。袁紹有四個兒子:譚、尚、熙、實。袁紹認為二兒子袁尚長得像自己,有心培養他為接班人,留他在身邊,而把其他幾個兒子放為外任,讓他們一人領一個外州。大兒子袁譚不服,於是弟兄兩個各自組成一個派別,彼此爭鬥,勢如水火。等到兩敗俱傷,曹操坐收漁人之利,各個擊破了袁譚、袁尚。劉景升即是劉表,東漢末任荊州牧,成為一方霸主。劉表和妻子都喜歡小兒子劉琮,想立他為後嗣。最有實力的將領蔡瑁、張允攀附劉瓊,結為死黨。劉表把長子劉琦趕出去,到江夏做了太守。許多大臣便尊奉劉瓊為劉家繼承人,於是弟兄兩個結下怨仇,終生不和。
袁紹、劉表都廢長立幼,釀下了苦酒,這些事情又都是剛剛發生過的,“前車之覆,後車之鑑”,曹操為自己長遠的政治利益考慮,自然願意接受批評,改正原來的決定。賈詡並不是不知道爭太子是一件難度極大的事情,他也不可能不提前做周密的考慮,構想多種方案。曹操連問不答,難道真的聽不見?賈詡只是為了使曹操發問,自己為自己製造一種說話的環境而已。曹操一追問,賈詡便很自然地托出自己早已想好的話。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