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生活的24堂課》

《低碳生活的24堂課》

《低碳生活的24堂課》,張楊乾著,貴州教育出版社出版。本書告訴你最容易做到的減碳行為!這本小書為大家奉上的,正是如何做好這點小事兒的方法。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低碳生活的24堂課》低碳生活的24堂課

本書告訴你最容易做到的減碳行為!

人活得好好的,為什麼突然間卻要減碳、要朝“每日五公斤”的低碳生活的方式前進呢?

很簡單,因為這是一個求生存的問題。

人類自工業革命以來,兩百年內大量使用煤、石油等化石燃料,導致大氣中的溫室氣體濃度迅速增加,已對全球氣候穩定造成極大的威脅。若是在21世紀末前,全球氣溫上升超過2攝氏度,則全球至少有三成的物種會消逝,20億人將感受到用水的壓力;若是全球氣溫上升超過3度,全球三成的海岸低地將消逝、亞洲每年恐將新增700萬人會因洪水而被迫遷徙、現有醫療系統也將不再能負荷新增的疾病;若全球氣溫上升超過4度,全世界現有的穀物都將大規模減產,生態系大規模的崩解也將發生;若全球氣溫上升到5度,人類現有的文明,恐將面臨能否存續的考驗!

不要以為“拯救地球”是那些大科學家和超人們該做的事!我們所做的每一件小事都可能關係到地球的存亡!如果我們能把碳排放量控制在5公斤,不讓能源在無意識的情況下浪費的話,人類是有機會在21世紀末前把暖化溫度控制在2度以內,為自己爭取更多時間來對抗全球暖化的!

還不知道從哪個地方開始下手?快來看看這本書會帶給你一些什麼新點子吧!

作者簡介

張楊乾,大家都叫他阿乾(gān)。七十年代生人,倫敦大學(UCL)地理研究所環境科學與社會(ESS)學程理學碩士,主修暖化與媒體。曾任報社記者、大學研究助理。幾年前在看到吐瓦魯被海水蓋過去的照片後,毅然決定飛到歐洲去學全球暖化。現任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數位媒體企劃專員。2006年創立“低碳生活部落格”,專門書寫節能減碳與全球暖化等議題,在2008年獲得華文部落格大賞公益類部落格首獎。

編輯推薦

本書榮獲台灣《中國時報》2009年度“開卷好書獎”
真是巧得很,剛聽說“蒼井空空降世博園”引得無數宅男競折腰,又在同一天的報紙上,讀到了《世博特刊:垃圾轉世》——原文摘錄如下:

“日本、德國等的垃圾量已經實現了零增長甚至負增長。尤其是日本,日本所有城市的垃圾量都是一年比一年少。東京是目前世界上最清潔的大都市之一,與1989年相比,20年來東京的垃圾量減少了約40%。”

“(加拿大)蒙特婁垃圾填埋場的改造,引起人們對自己消費和丟棄方式的反思,人們越來越多地把廢棄物看做有用的資源。”……

看到這些,腦海中突然蹦出了導演彭浩翔借電影《AV》說的那句話:“在同一個地方,人家就在做大事,而我們……只懂得看人家的胸有多大。”

也許你會攤攤手,說——

不然我們能做什麼呢?世博會上玩兒的都是高科技,讓我感覺:環保與低碳永遠是政府和科學家的事。鋪天蓋地來自哥本哈根的報導,讓我再度錯覺:環保與低碳,碳匯與陰謀,永遠是記者、經濟學家們的口水與薪水……非得等到小區不遠的垃圾填埋場不遠萬里前來用致癌的臭氣點醒我們,非得等到開至14℃的空調用感冒發燒來勸誡我們,或者乾脆用月底零錢包響噹噹的聲音暗示我們:環保與低碳——其實就是我們舉手投足之間、記賬本子與存摺間的那點小事兒。

媒體評論

在環保人士感慨環保倡議總是有如牧師對和尚傳道一般的時代,阿乾的文章透過他特有文字風格、精準的數據成功地打進許多環保人士過去接觸不到或難以打動的族群。阿乾的筆觸時而帶點八卦媒體的輕鬆口味,卻又一點兒也不因此而失去格調。本書中所選的是部落格中最貼近一般人的生活的文章,舉凡屋頂隔熱、馬桶如何選、燈具怎么換、如何用陽光將生米煮成熟飯,以及一般人過去從未注意到的寶特瓶問題,淺顯易懂地帶領讀者了解生活中各種低碳大小事或減碳小妙招,為讀者解答了日常生活中關於節能減碳的種種疑問。他的文章也總能掌握時事脈動和國際趨勢,讓讀者輕輕鬆鬆跟上世界的低碳潮流。不僅如此,阿乾的文章也隨著在工作崗位上的歷練,展現出愈來愈高的專業度。“低碳生活部落格”可說已成為台灣減碳信息的資料庫,也成為台灣綠世代重要的參考媒體。(大地旅人環境工作室項目總監、財團法人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董事江慧儀)

減碳和減肥,減肥的人遠比減碳多,因為減碳看不到,我減掉了,可是別人又排出了,到底有沒有用?就算是大家很努力減,目前估計的碳量還是在成長當中,減碳這樣具有未來道德上的問題,說的比實際做的還要多很多。如果您真的身體力行減碳,會發現生活當中,有些很簡單,有些卻是困難重重,就是要有像阿幹這樣的「傻子」精神,來幫我們嘗試各種方式,找到有用的方法,一起來教育大家。如果台灣有十個、百個阿乾,秉持著傻子「阿甘」精神,我想減碳絕對會有成效。(天氣風險管理公司總經理、台灣大愛電視台氣象主播、台灣國立中央大學大氣系助理教授彭啟明博士)

做為一個環保記者,無時無刻都在關心全球減碳壓力,然而政府對這股壓力的渾然不覺更令人憂心忡忡。不過我想,只要有人肯不斷說、人民持續有管道可以得到訊息,輿論的氛圍就會有所不同。期待更多有心人像低碳生活部落格這樣,默默地在幽暗的角落點亮燭光。(聯合報環保線記者朱淑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