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人民共和國史》

《中華人民共和國史》

《中華人民共和國史》,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齊鵬飛主編。深化研究新中國歷史,就是著力引導人們既看到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光明前途,又清醒地看到前進道路上的困難與風險,擔負起把人民共和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偉大國家的莊嚴使命。

基本信息

圖書信息

中華人民共和國史
作者:齊鵬飛主編
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9-10-1
中華人民共和國史中華人民共和國史

開本:16開
ISBN:9787300112640
定價:¥49.00

目錄

導言
第一章 從新民主主義社會向社會主義社會過渡時期的新中國(1949—1956)
第一節 新中國政治制度的建立
一、“人民共和國”建國方略的形成
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
三、抗美援朝、土地改革和鎮壓反革命運動
四、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第一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五、民族識別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實施
六、人民軍隊的現代化、正規化建設
小結
第二節 新中國經濟制度的確立
一、新民主主義經濟秩序的建立和鞏固
二、國民經濟的恢復
三、第一個“五年計畫”和新中國工業化的起步
四、社會主義改造和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的確立
小結
第三節 新中國文化事業的起步
一、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指導地位的確立
二、知識分子思想改造運動
三、三大思想文化批判運動
四、文字改革和舊有教育制度的改革
小結
第四節 新中國成立初期的社會改革
一、剿匪反霸和清除舊社會遺毒
二、城鄉基層組織的重構和舊有社會組織的改造
三、《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的實施
小結
第五節 新中國對外交往的初步展開
一、“三大外交方針”與新中國第一次建交高潮
二、《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的簽訂
三、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提出和新中國走向國際舞台
小結
第二章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的新中國(1956-1966)
第一節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的政治建設
一、中共八大和社會主義矛盾學說
二、從反右擴大化到反右傾鬥爭
三、社會主義城鄉教育運動
小結
第二節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的經濟建設
一、“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
二、糾“左”的努力與國民經濟的調整
三、全面建設社會主義十年的經濟建設成就
小結
第三節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的文化建設
一、“雙百”方針與“文化界的春天”
……
第三章 “文化大革命”和“在徘徊中前進”時期的新中國(1966-1978)
第四章 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的新中國(1979-1992)
第五章 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新階段的新中國(1992-2009)
主要參考書目
結語

圖書信息

書名:中華人民共和國史
作 者:陳述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中華人民共和國史中華人民共和國史

出版時間:2009年09月
ISBN:9787010082448
開本:16開
定價:80.00元

內容簡介

《中華人民共和國史》內容簡介:研究中華人民共和國歷史“當究天人之際”。人類對自然界變化的影響以及由此產生的自然界變化對人類生活與社會的影響,從來也沒有像今天這樣明顯。整個世界的史學界對人口、資源、生態及與其相關的人類與生態環境史的研究是薄弱的。深化對新中國60年歷史的研究,應以中國共產黨提出的科學發展觀作為指導,開辟歷史研究新領域。關注人類在自己的經濟與社會活動,包括政治活動中,以其行為對生態環境產生的影響,以及環境反過來對人類的影響。從自然界與人類社會的互動作用及其對人類社會的影響來理解和探討歷史,認識今天人類共同關心的、全球化進程中的熱點問題,使之成為歷史研究中新的增長點。
研究中華人民共和國歷史“當通未來大勢”。研究歷史應該堅持治史經世、求真務實的中國治史的兩大傳統,強調從中得到高瞻遠矚、鑑往知來的歷史智慧,還應強烈關注國家前途和民族命運。深化研究新中國歷史,應將視野控到人民共和國所處21世紀的頭20年這個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並投向21世紀的中葉甚至更遠。中國人民經歷了艱難曲折,取得了巨大成就,積累了豐富經驗,愈益成熟起來,但也面對著迅速發展的世界,面對著艱巨繁重的任務和日趨激烈的國際競爭帶來的新挑戰。深化研究新中國歷史,就是著力引導人們既看到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光明前途,又清醒地看到前進道路上的困難與風險,擔負起把人民共和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偉大國家的莊嚴使命。

圖書目錄

第一章開闢中國歷史新紀元
第一節偉大的民族與偉大的祖國
第二節籌備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
第三節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誕生
第二章建設新民主主義國家(1949-1952)
第一節實施新民主主義建國綱領
第二節迅速恢復國民經濟
第三節鞏固人民政權與抗美援朝戰爭
第四節社會建設、民主改革和城鄉社會生活
第五節新中國成立初期的外交方針和外交工作
第三章建立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工業化建設的良好開端(1953-1956)
第一節社會主義過渡時期總路線
第二節建立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
第三節確立社會主義基本政治制度
第四節工業化起步和有計畫的經濟建設
第五節前所未有的文化社會進步與國防建沒
第六節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實行和平外交
第四章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曲折(1956-1960)
第一節探索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初步成果
第二節執政黨整風與反“右派”鬥爭
第三節“總路線”、“大躍進”和人民公社運動
第四節糾“左”的錯誤與廬山會議
第五節政治建設以及政治體制的變動
第六節獨立自主和平外交與統一祖國的進展
第五章在調整中繼續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1960-1966)
第一節貫徹“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方針
第二節發展文教、科技、國防、衛生、體育事業
第三節堅持獨立自主,反對霸權主義
第四節政治調整與“四清”運動
第五節完成國民經濟調整任:務和10年建設成就
第六章人民共和國發展中的10年內亂(1966-1976)
第一節“文化大革命”的發動
第二節全國性內亂與健康力量的抗爭
第三節糾正錯誤的努力與挫折
第四節經濟的起伏與政治、文化、外交工作
第五節全面整頓與反整頓的較量
第六節“文化大革命”的結束
第七章開闢人民共和國歷史新時期(1976-1982)
第一節各項工作的恢復與真理標準問題大討論
第二節實現歷史性的偉大轉折
第三節國民經濟調整與全面系統地撥亂反正
第四節走上改革開放之路
第五節推進政治、文化建設和社會發展
第六節外交戰略的調整與實施
第八章開創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局面(1982-1987)
第一節提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戰略思想
第二節經濟改革和對外開放全面展開
第三節科技教育改革與文化社會發展
第四節軍隊改革和國防現代化建設
第五節祖國和平統一大業的推進
第九章確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路線與經受嚴峻考驗(1987-1992)
第一節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與基本路線
第二節制定“三步走”的國民經濟發展戰略
第三節繼續推進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
第五節治理整頓和深化改革
第六節打破西方已開發國家的“制裁”和對外關係的發展
第十章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新階段(1992-1997)
第一節鄧小平發表南方談話
第二節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目標
第三節制定跨世紀的宏偉綱領與實施巨觀調控
第四節實施科教興國和可持續發展戰略
第五節經濟社會建設與人民生活
第六節開創全方位外交的新格局
第十一章把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面推向新世紀(1997-2002)
第一節確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綱領
第二節依法治國,建立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第三節應對亞洲金融危機和特大自然災害
第四節經濟社會變化與科技事業發展
第五節繼續拓展全方位的外交新格局與香港、澳門回歸祖國
第六節加入世界貿易組織與實施“走出去”戰略
第七節“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
第十二章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階段(2002-2009)
第一節確定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
第二節確立科學發展觀與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第三節推進民主政治建設和政治體制改革
第四節發展科技文化和進行文化體制改革
第五節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著力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第六節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與弘揚偉大的民族精神
第七節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爭取實現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第八節和平發展新外交與統一祖國新進展
結束語中華人民共和國60年偉大成就與今後的考驗
主要參考文獻和書目
後記
……
作者:靳德行主編
ISBN:7810182757
頁數:426
封面形式:簡裝本
出版社:河南大學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4-1

內容簡介

這次修訂在基本保持原書通史體例的基礎上,對原書的觀點、內容、章節布局、內容取捨、資產篩選等問題,作了大的補充和調整。具體情況是:
一“國史”是中國通史的一部分,在體例上對各章的章題表述作了統一整合,以進一步體現通史的特點;在內容上,補充了當前學術界最新的研究成果,同時,為不超出原書稿的總字數也刪掉了一些無關緊要的內容。
二、新增補一章,使原書的全五章布局,成為現在的全六章結構,時間的下限也由原書的1992年順延到2004年。
三、新增補台、港、澳地區的內容,其內容每章中用一節的篇幅出現。
四、對原書稿中的某些觀點、提法,作了進一步斟酌,力求在行文中用詞適度,不妄加褒貶,同時,在文字上也作了進一步潤色.
五、對原書稿中的不規範注釋,一律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GB7714-87《文後參考文獻著錄規則》改正,並在文後附參考書目;插補圖片50張。

本書目錄

修訂說明
第一章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時期(1949年9月~1952年12月)
第一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第二節民主革命任務的基本完成
第三節人民民主政權的鞏固
第四節國民經濟的恢復
第五節國民黨政權敗退台灣
第六節國防建設和外交關係
第七節思想、文化、教育、科技
第二章社會主義改造時期(1953年1月~1956年9月)
第一節過渡時期總路線與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第二節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
第三節國民經濟的發展
第四節國防建設和外交關係
第五節台灣的政治與經濟
第六節思想、文化、教育、科技
第三章社會主義建設探索時期(1956年9月~1966年4月)
第一節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初步探索
第二節社會主義建設指導方針的失誤
第三節“左”傾錯誤的糾正與反覆
第四節社會主義教育運動
第五節國民經濟的曲折發展
第六節國防建設和外交關係
第七節台灣的政治與經濟
第八節思想、文化、教育、科技
第四章“文化大革命”時期(1966年5月~1976年10月)
第一節“文化大革命”的發動
第二節全國大動亂
第三節林彪集團的形成和覆亡
第四節各條戰線的整頓
第五節“四五”運動和粉碎“四人幫”
第六節“文化大革命”中的國民經濟
第七節國防建設和外交關係
第八節台灣的政治與經濟
第九節思想、文化、教育、科技
第五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開拓時期(1976年10月~1989年6月)
第一節在徘徊中前進
第二節歷史性轉折
第三節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
第四節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
第五節經濟體制改革和對外開放
第六節“一國兩制”方針的構想
第七節國防建設和外交關係
第八節思想、文化、教育、科技
第六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全面建設時期(1989年6月~)
第一節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目標
第二節確立鄧小平理論為全黨指導思想
第三節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綱領的提出
……
後記
參考書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