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簡介
《中國時代》首次披露美國人發現的中國百年史上最隱蔽的部分,這本首次披露美國人發現的中國百年史上最隱蔽的部分的真相的現代史文獻,由開創新革命史敘述的作家師永剛、鄒明主編,匯集25位學者,編著時間歷時八年,官方審訂時間長達四年的百萬言煌煌巨著。甫一上市立即引起了轟動,其作為中國目前惟一一本由美國人撰寫的現代史,引發了史學界的熱議,這種散片式的以美國主流價值觀的研究方式推論中國百年記憶的紀錄,被認為在當前全球化的時代,有著極其重要的價值。而其獨特的紀錄方式與“圍觀”的視角,也使本書別具一格。首印的五萬套,十萬冊書,也成為目前圖書市場上的熱點。
《中國時代1900-2000美國主流報刊撰寫的中國百年現代史》以美國《紐約時報》、《時代》、《生活》、《華盛頓郵報》、《紐約客》、《新聞周刊》六大主流報刊群,以及十多家西方主流媒體刊載的自1900年始的有關中國話題的報導與文章為主要資料,以編年史體形式,記述當時的中國發生的清以降以來的百年歷史上,對中國發生的重大歷史事件如孫中山的革命與失敗,蔣介石的興衰,抗戰前後的中美以及中共的興起,毛澤東的美國人記憶與奇特的中美蘇關係秘史,文化大革命十年文獻,反右,土改,樣板戲,大躍進,核子彈爆炸後的中蘇美“三角戰”,美國版本的韓戰以及中美建交秘史等重大歷史事件的美國觀點進行了完整的記錄。
審訂過程
全書初編近三百萬字,因本書涉及到對於各種重大歷史事件的重新定義與看法,而且有許多觀點與立場有著新的發現,為示慎重,全書歷經四年的審訂,刪節去二百萬字,最後成書仍長達100多萬字,分為上下兩卷,本書秉承“筆則筆,削則削”的客觀中立的編著方式,忠實紀錄美國人眼中的中國百年歷史。對一些經不起時間考驗,或者分岐嚴重的觀點與紀錄方式,本書也給予了保留,以作為讀者了解中國百年史的一個獨特版本與價值觀的參考。
本書主編師永剛多年來一直致力於中國新革命史記述方式與價值觀的研究與推動,先後推出了《雷鋒》、《紅軍》、《宋美令畫傳》、《蔣介石畫傳》、《樣板戲史記》等百年間影響中國的重要的人物與事件的重新記述,其開創的“革命說明書”系列與“畫傳”系列以其獨樹一幟而在書界影響巨大。
從2001年6月開始,師永剛與20多位學者,開始編著這部由美國媒體撰寫的中國現代史的著作,力圖以這些美國主流媒體群的報導中國的原始報導資料,重現一個世界大國之編年史的嘗試。期望尋找到這些主流媒體群對華報導對美國主流社會形成美式“中國觀”的影響線索以及他們對中國的記錄方式。
當時的考量基於中國缺少一部西方人撰寫的中國現代史。著名史學家史景遷以及更多的包括將歷史寫得生動的黃仁宇等撰寫的書,已成為某一部分西方漢學家的發現,但那些發現仍然代表著某種學者的想像,和從中國舊書中發現的讀後感而已。再者,富強自信起來的中國人越來越在意於西方人尤其是美國人對於中國的發現與意見。但國內可以出版的這些西方關於中國的研究,或者媒體對中國的記錄,大多止於20世紀30年代以前,更新的關於1949年後的中國,以及那些真正影響到中國進程的土地改革、“文化大革命”,上山下鄉,毛澤東、鄧小平們所連線起來的歷史,則成為一片空白。尤其是對於建國60周年,以及“五四運動”90周年的中國來說,這樣一部文獻則顯得尤為重要。
這本書的編撰是一個浩繁的歷史工程,基本上反映了西方主流媒體的中國觀,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中國現代史的發展軌跡以及西方對現代中國的認識過程,為研究中國現代史提供了一個新的視角和文獻資料。而對於普通讀者來說,可以通過閱讀這些文字,不僅可以了解到我們所生存和熟悉的中國在世界視野里的樣子,而且可以了解到美國人或者西方的視野里的中國變革史,而且這種變革代表了這些美國的媒體對於中國的致敬與讚賞,以及轉化到每一個中國人身上深深的自豪與自信。
出版爭議
這本書出版後,在中國國內引發了巨大爭議,一位著名學者認為,這本書提供了:“中國人了解美國主流媒體記錄中國的方式與觀察”。而這本書披露的美國人了解與研究中國的方法也令中國讀者對於西方媒體有了進一步的認識。
香港的信報刊文認為,這本書的出版使“東西方的經緯使東方人與西方人的認知如此截然不同,卻又高度一致。共同的利益以及對於世界的想像力,包括我們需要發現的事件的西方位置,對於行進的、改革的、開放的,以及更加希望得到認同的中國人來講,如此急切,也更加重要。而對於身處這個時代的中國人來說,這一切意味著他們需要更多的坐標,或者路牌。”
主編自述
需要一本原始的美國人對於中國歷史的記錄方式,出版這樣一本《中國時代1900-2000美國主流報刊撰寫的中國百年現代史》美國人史觀的中國百年史的書,師永剛認為“美國的媒體對於中國的報導,事實上幾乎就是一個群體的圍觀行為。比如《時代》關於中國的記錄自上世紀創刊至今,這本雜誌至少有上千篇關於中國的記錄。從孫中山的革命到民國的命運,蔣介石的興起,毛領導的中共的步伐,宋美齡的美國演講,建國後的局外人的視角,“文化大革命”十年的美國旁觀者的記錄,以及他們關心的中國與美國的外交運勢。一個陌生的、連續的、屬於美國人發現的中國,撲面而來。而這本雜誌關於中國的文字至少有五百萬字。
師永剛個人所親身經歷過的歷史,在包括《時代》、《紐約時報》這樣的報刊上呈現著被遮蓋與誤讀的一面。同樣的一件事,《時代》說著另外的話,並且報告著這件事的美國人的發現。而人們看到的與他們描述的事情,竟然如此不同。同一件事的中國報導與美國說法,開始呈現著事物的多面性,而後一種給師永剛的震盪尤其巨大。這種發現,在師永剛接觸到《紐約時報》的時候,則給了師永剛另外的感受。這個創刊150多年的報紙,幾乎連續不斷地刊載各種關於中國的新聞1000多篇,文字達到近600多萬字。任何一個從事文字工作的人或是以大閱讀量為自豪的讀者,都會明白這1100萬字的記述是多么大的一個量級的報導。
較早的與《時代》同屬一家公司,並早已倒閉的《生活》雜誌,則用影像記錄著中國。據師永剛的不完全統計,這本雜誌上刊發的各種關於中國的報導與圖片至少有1000多幅。《紐約客》與更著名的《華盛頓郵報》也在不同的時期加入到對於中國的記錄中。這些發現開拓了我對於中國的認知,至少這些美國的新聞報刊群對於中國的描述,給師永剛帶來巨大的震憾。他們發現的中國竟然是這樣的。 對於正在開放的中國人,以及渴望得到世界認知的中國,同樣渴望看到世界對於中國的發現,尤其是美國人對於中國的看法,即使這種看法帶著偏見或者誤讀。美國式的中國歷史,對於正在行進的中國,至少是一個重要的《參考訊息》式的報告。師永剛想知道美國人對於中國歷史的記錄方式,以及他們如何看待中國,如何圍觀中國的方法,也許,我們需要一本原始的,沒有任何修飾的美國人對於中國歷史的記錄方式,不管這是一種偏見還是洞見,不管是一種真知還是誤讀。” 這是師永剛主編這本書的一個基本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