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處自新
原文
周處年少時,凶強俠氣,為鄉里所患,又義興水中有蛟,山中有哀邅跡虎,並皆暴犯百姓,義興人謂為三橫,而處尤劇①。或說處殺虎斬蛟,實冀三橫唯餘其一。處即刺殺虎,又入水擊蛟。蛟或浮或沒,行數十里,處與之俱。經三日三夜,鄉里皆謂已死,更相慶。竟殺蛟而出。聞里人相慶,始知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乃自吳尋二陸,平原不在,正見清河,具以情告②,並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終無所成③。”清河曰:“古人貴朝聞夕死,況君前途尚可④。且人患志之不立,亦何憂令名不彰邪!”處遂改勵,終為忠臣孝子。注釋
①周處:字子隱,吳興郡陽羨縣人,後改屬義興郡(郡治在今江蘇省宜興縣)。青少年時胡作非為,橫行鄉里,後勇於改過,在晉朝任廣漢太守、御史中丞。俠氣:指剛強不屈的氣概。邅(zhān)跡虎:《孔氏志怪》說:“義興有邪足虎,溪渚長橋有蒼蛟,並大啖人”。遭跡虎即邪足虎,跛腳老虎。橫:指殘暴的東西。②自吳:《晉書•周處傳》作“入吳”,對。二陸:指陸機、陸雲。兄弟齊名,號為二陸,吳人。陸機後來在晉朝曾任平原郡內史,陸雲曾任清河郡內史,所以下文直呼為平原、清河。按:陸機比周處年輕二十多歲,所以周處年少時不可能尋訪二陸。
③修改:加強修養、改正錯誤。蹉跎:虛度光陰。
④朝聞夕死:這是用《論語•里仁》“朝聞道,夕死可矣”的意思,大意是:早上聽到了真理,就算晚上死去也不算虛度此生。
譯文
周處年輕時,兇狠倔強,好使氣力,是鄉里的禍害,加上義興郡河裡有蛟龍,山上有跛腳虎,都危害百姓,義興人把他們叫做三橫,而周處危害更大。有人勸周處去殺虎斬蛟,其實是希望三橫中只剩下一個。周處立刻上山刺殺了老虎,又下河去斬蛟龍。蛟龍時而浮出水面,時而潛入水底,遊了幾十里,周處始終和蛟龍在一起搏鬥。經過三天三夜,鄉親們都認為他已經死了,互相慶賀。沒想到周處竟然殺死蛟龍,從水裡出來了。他聽說鄉親互相慶賀,才知道自己是人們所痛恨的人,就有意改過自新。於是到吳郡尋找陸機、陸雲兄弟,平原內史陸機不在家,只見到清河內史陸雲,就把情況一五一十地告訴了陸雲,並且說:“自己想加強修養,改正錯誤,可是歲月已經虛度,恐怕終究不會有什麼成就。”陸雲說:“古人尚且重視朝聞夕死,何況您的前途還遠大著呢。再說,一個人就怕不能立志,又何必擔心美名不能顯揚呢!”於是周處便改正錯誤,振作起來,終於成了忠臣孝子。遊俠戴淵
原文
戴淵少時,遊俠不冶行檢,嘗在江、淮間攻掠商旅①。陸機赴假還洛,輜重甚盛,淵使少年掠劫②。淵在岸上,據胡床指麾左右,皆得其宜③。淵既神姿峰穎,雖處鄙事,神氣猶異④。機於船屋上遙謂之曰:“卿才如此,亦復作劫邪⑤?”淵便泣涕,投劍歸機。辭厲非常,機彌重之,定交,作筆薦焉⑥。過江,仕至征西將軍。注釋
①遊俠:指重信義、輕生死的人。行檢:品行。攻掠:襲擊、搶劫。②輜重:行李。
③指麾:同“指揮”。
④峰穎:挺拔突出。
⑤劫:強盜。
⑥辭厲:《太平御覽》四○九作“辭屬”,對,指談吐。
譯文
戴淵年輕時,很俠義,不注意品行,曾在長江、淮河間襲擊、搶劫商人和旅客。陸機度假後回洛陽,行李很多,戴淵便指使一班年輕人去搶劫。他在岸上,坐在馬扎兒上指揮手下的人,安排得頭頭是道。戴淵原本風度儀態挺拔不凡,雖然是處理搶劫這種事,神氣仍舊與眾不同。陸機在船艙里遠遠地對他說:“你有這樣的才能,還要做強盜嗎?”戴淵感悟流淚,便扔掉劍投靠了陸機。他的談吐非同一般,陸機更加看重他,和他結為朋友,並寫信推薦他。過江以後,戴淵做官做到征西將軍。後人解讀
公元三世紀中葉,義興陽羨(今宜興市)傳頌著周處除三害的故事。周處(242-297),字子隱,義興陽羨人。其祖父周賓為三國東吳咨議參軍,後轉廣平太守。父周魴為東吳名將,任鄱陽太守,賜爵關內侯。周處自幼父母雙亡,年少時身材魁梧,臂力過人,武藝高強。好馳騁田獵,不修細行,縱情肆欲,橫行鄉里。民謠說:“小周處,體力強,日弄刀弓夜弄槍。拳打李,腳踢張,好象猛虎撲群羊。嚇得鄉民齊叫苦,無人敢與論短長。”這位“少孤,不修細行,州里患之”的七尺少年,被鄉民與南山猛虎、西氿蛟龍合稱為陽羨城“三害”。後來,這個說法傳到了周處那裡,他自知為人所厭,突然悔悟,隻身入山射虎,下山搏蛟,經三日三夜,在水中追逐數十里,終於斬殺猛虎、孽蛟。他自己也改邪歸正,認認真真拜師學文練武,這一來城內“三害”皆除。
周處除“三害”後,發憤圖強,拜文學家陸機、陸云為師,終於才兼文武,得到朝廷的重用,歷任東吳東觀左丞、晉新平太守、廣漢太守,遷御史中丞。他為官清正,不畏權貴,因而受到權臣的排擠。西晉元康六年(296),授建威將軍,奉命率兵西征羌人,次年春於六陌(今陝西乾縣)戰死沙場。死後追贈平西將軍,賜封孝侯。
這個故事見於《晉書•周處傳》和《世說新語》。明朝人黃伯羽改編為《蛟虎記》傳奇,廣為流傳,至今京劇中仍保留有《除三害》劇目。
《晉書》列傳第二十八:周處,字子隱,義興陽羨人也。父魴,吳鄱陽太守。處少孤,未弱冠,膂力絕人,好馳騁田獵,不修細行,縱情肆欲,州曲患之。處自知為人所惡,乃慨然有改勵之志,謂父老曰:“今時和歲豐,何苦而不樂耶?”父老嘆曰:“三害未除,何樂之有!”處曰:“何謂也?”答曰:“南山白額猛獸,長橋下蛟,並子為三矣。”處曰:“若此為患,吾能除之。”父老曰:“子若除之,則一郡之大慶,非徒去害而已。”處乃入山射殺猛獸,因投水搏蛟,蛟或沈或浮,行數十里,而處與之俱,經三日三夜,人謂死,皆相慶賀。處果殺蛟而反,聞鄉里相慶,始知人患己之甚,乃入吳尋二陸。時機不在,見雲,具以情告,曰:“欲自修而年已蹉跎,恐將無及。”雲曰:“古人貴朝聞夕改,君前途尚可,且患志之不立,何憂名之不彰!”處遂勵志好學,有文思,志存義烈,言必忠信克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