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有人會說:“人家明明欺負到你的頭上,你怎么可能不生氣?”其實,你仔細想想,別人欺負你,你生氣就能打敗他嗎?生氣就能讓他不欺負你嗎?當然不能。就像這本書中說到的那樣,生氣不如長志氣,有生氣的時間,還不如去做些積極的準備。人活在這個世界上,要活得精彩,就需要有一個正確的態度。不生氣,不僅是一種健康的態度,也是一種積極的活法。不生氣時,你會發現世界都變得不同了。
內容簡介
聖嚴法師:心隨境轉是凡夫,境隨心轉是聖賢。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之道。需要溝通,溝通不成則妥協,妥協不成時,你就原諒和容忍他吧。
星雲大師:
心量要大,自我要小。——聖嚴法師一個人的胸襟開闊,則事事如意,不論到哪裡都會覺得這個世間很美好。——星雲大師
目錄
第一章戒嗔痴,“糊塗”的人最快活有人跟你爭執,你就讓他贏
“糊塗”地寬恕,比教訓有效
心中無事一床寬,糊塗之態最難得
做人無需太較真
吃“糊塗”虧,做聰明人
真聰明容易,假糊塗難得
適當的時候做“糊塗神”
聰明人更需懂得難得糊塗
大智若愚,得理也要讓三分
做一個聰明的糊塗人
當糊塗時,需糊塗
第二章不寬恕眾生,是苦自己
寬容別人與得到寬容是相對的
別怪人不知你,先知人才重要
天下只有各50分的兩個人
寬容別人的過錯,原諒是最大救贖
心有多寬廣,世界就有多大
寬容他人,就是給自己心中留下空間
寬容之心,自在之道
寬容待人,與人為善
以直報怨,才是最大的寬容
智者,懂得欣賞別人的優點
心境寬一些,快樂才會多一些
做人須有雅量,寬和方能成事
寬容多樂,報復多苦
寬容比報復更有力
寬恕的是別人,解脫的是自己
生氣是拿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
第三章勿貪婪,莫苛求
勿沉溺於物慾,失去本心
減少貪念,才能遠離禍患
做好一件事情就足夠
包容不完滿,才能獲得完滿
欲望讓人迷亂,別讓欲望蒙蔽雙眼
放下心中的欲望,會得到更多
別苛求,你不能讓所有人滿意
不足也是一種自然,看開最重要
不要強求,萬事順其自然
慾念,往往是痛苦的根源
第四章欲望如繭,欲望愈多,縛繭愈厚
物質不是生活的目的
無欲,則人生可通達
放下欲望,才能享受生活的恬淡
別讓欲望成為累贅
懂得知足,才能懂得快樂
享受寂寞,修煉德行
學會知足,別讓欲望毀了生活
看淡名利,心境自然變得自在
世上沒有盡善盡美之事
第五章動心忍性,小忍才能大成
常勝之道日柔,忍是一種境界
把自己看低一些,才能離成功近一些
看透浮華,安身而退
滿罐水不響,才是大智慧
動心忍性,謹慎方能成事
放低姿態,虛心接受別人的意見
安貧樂道,人生要懂得退步法
退一步,人生之路才廣闊
忍一時之氣,成一世之功
面對批評不生氣,才能真正進步
第六章恩欲報,怨欲忘;報怨短,報恩長
感恩不是精神而是行為
不要只看見你沒有的,而要珍惜你擁有的
擁有一顆感恩之心,才是真正修行
胸懷天下,以出事之心做入世之事
事情都有機緣,珍惜現在擁有的
最該感謝的是那些尋常小事
不要吝惜道一聲“感謝”
以感恩的心看待身邊的一切
感恩是一種誠懇的表達
第七章勞生無了日,妄念起微塵
把握今朝,珍惜擁有
順應當下情況,路才走得順暢
別退卻,做當下該做的事情
看清自己的價值,方能發揮最大價值
人生短暫,珍惜今朝
無論得意還是失意,都應珍惜
學會珍惜,自然快樂
活在當下的人,才是最幸福的
第八章勿強求,施予莫存回報心
捨得之間互為因果
不求,反而會得
人生的真諦,不是索取而是奉獻
先度自己,再度他人
幫別人其實就是幫自己
捨得付出,會得到更多
幸福來自於禮愛他人
善行,會令人心生敬意
施予不存回報心,才能快樂
第九章嗔恨妒,憂悲苦,當放下時且放下
超然物外,才不會為富貴所累
放下是原諒,放下才快樂
拿著是累贅,放下是超然
凡事有度,放下即是度
放下過去,才能重新開始
清心寡欲,淡泊名利
不放下,煩惱會永遠隨行
面對誘惑,放下欲望才能不喪失心智
人生大意,並不只在虛妄符號中
切莫太執著,該放必須放
第十章世上本無事,庸人自擾之
人生不是沒有陽光,而是缺乏感受陽光的心
讓快樂隨行,需有平和的心態
常釋懷,才能真的快樂
只想著別人忘了自己,自然不會快樂
不必為無謂的爭執傷了自己
找到所喜,才真的找到快樂
豁達樂觀,快樂常在
別讓自己的心背上沉重的包袱
別跟自己過不去,擁有一顆平常心
放下、看開,人生自會快樂
學會接納,也就學會了快樂
角度變了,心情就變了
從容面對,把壞心情丟棄
第十一章隨緣自適,煩惱即去
與其埋怨,不如踏實做好每件事
跨越心障,把握命運
千錘百鍊,雕塑完美的自己
別抱怨環境,凡事貴在堅持
人貴自立,自立是生存的根本
與其埋怨別人,不如自己爭氣
堅持把最容易的事情做好
道路雖坎坷,卻最磨鍊心智
別埋怨,堅持最重要
有螞蟻啃骨之精神,必會成功
堅持,則必見佛心
實實在在去做,則必能成功
踏實做事,切莫投機取巧
精彩書摘
生活中有很多人都不肯吃眼前的小虧,為了獲得眼前的利益大打出手,甚至是兵戎相見,縱使吃得蠅頭小利也多費周折,還得罪了不少人,從長遠來看是吃了大虧還不自知,真是悲哀。人生在世,首先要學會吃虧,懂得吃虧就會在生活里結識更多的朋友,處事遊刃有餘,心境平和;懂得吃虧,心胸坦蕩,煩惱自然不上身。這種感覺是愛占小便宜的人體會不到的。清朝乾隆年間,鄭板橋任濰縣知縣。有一天,他收到老家堂弟鄭墨來的一封信。兄弟倆經常通信,然而這次卻非同尋常。原來堂弟想倚仗哥哥為官,讓他到當地縣令那裡說說情。鄭墨原也讀過些詩書,懂得一些道理,不是個好惹是生非之徒,只是這次明顯受人欺侮,心裡的怨恨實在咽不下去。
原來,鄭家與鄰居的房屋本共用一牆,鄭家的人想翻修老屋,鄰居出來干預,說那堵牆是他們祖上傳下來的,不是鄭家的,鄭家無權拆掉。其實,契約上寫得很明白,那堵牆是鄭家的。就這樣兩家打起了官司,鬧到了縣裡,尚無結果,雙方都難免求人說情。鄭墨想到了做官的哥哥。想來有契約在,再加上哥哥出面說情,這場官司就肯定贏了。鄭板橋考慮再三,最終給堂弟寫了封勸他息事寧人的信,同時寄去了一個條幅,上寫“吃虧是福”4個大字。同時又給堂弟另附了一首打油詩:“千里告狀為一牆,讓他一牆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何處去找秦始皇?”鄭墨接到信,羞愧難當,當即撤了訴狀,向鄰居表示不再相爭。那位鄰居也被鄭氏兄弟的一片至誠所感動,表示不願意繼續糾纏下去。於是兩家重歸於好,仍然共用一牆。這在當地一直被傳為佳話。
吃虧是一種糊塗的智慧。一點虧都不想吃的人,只會讓自己的路越走越窄。吃虧、讓步是一種必要的投資,也是朋友交往的必要前提。占便宜的人首先在做人上就吃了大虧,這種人總是一心為己,處處搶先,只考慮個人得失,不顧別人的感受,周圍的人終究會離他而去。一個人幸福與否,往往取決於他的心境如何。如果我們用外在的東西換來了心靈上的平和,那無疑是獲得了人生的幸福,這便是值得的。
吃虧是福,古人云:“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獨樂樂不如眾樂。”凡事多謙讓一些,自己吃點小虧反而會讓事情順利地進行,而且也因此博得別人的好感。何樂而不為?有些人卻生怕自己吃虧。他們總愛斤斤計較,處處較勁,即使是蠅頭小利,也要與人爭得面紅耳赤,吵鬧不休。他們若占了點便宜,心裡就感覺格外舒服。其實,做人是不能怕吃虧的,更不能損人利己。做人最難能可貴的就是多吃虧,不計較得失。自己主動吃點虧,往往能把棘手的事情做好,能把很難處理的問題解決得妥妥噹噹。
生活中,涉及大原則的事情不多,許多矛盾和糾葛,大多是生活瑣事。因此,我們更應該學會忍,學會謙讓。忍不是表面的忍氣吞聲,忍是一種負責和擔當。忍,並不是目的,而是一種糊塗手段。不能忍,便不會糊塗;不會糊塗,也根本忍不下去。
西漢時期,時逢過年前夕,皇帝下令賞賜每個大臣一頭羊。但分羊時,羊有大有小,有肥有瘦,讓負責分羊的大臣犯了難,不知怎么分才能讓大家滿意。正當他束手無策時,一位大臣從人群中走了出來,說:“這批羊很好分。”說完,他就牽了一隻瘦羊,高高興興地回家了。眾大臣見了,也都紛紛效仿他,不加挑剔地牽了一頭羊就走。擺在大臣們面前的一道難題一下子就迎刃而解了。這位大臣既得到了眾人的尊敬,也得到了皇帝的器重。對這位大臣來說,虧豈不正是福嗎?
虧己者,別人會因為他有度量而敬重他,他的人際關係自然就比別人好。當他遇到困難時,別人也樂於伸出援救之手,給予支持,給予幫助。因此虧己者更容易獲得成功。虧己者,因為有容人之量,也更容易得到別人的賞識,獲得領導的器重。有人說:“一個人心胸有多大,他做成的事業就有多大。”古今中外,凡是那些取得了巨大成就者,尤其是那些有傑出成就的人,無一不是胸懷廣闊、能虧己的人。相反,再看看那些一生無所作為的人,有哪個不是心胸狹窄、愛計較、不肯虧己的呢?由此不難證明,吃虧是福。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