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內容
本書作者經歷了改革開放前後中國兩種政治經濟體制,還有幸對中國三十年改革的整個歷程進行了新聞採訪和跟蹤調查。書中分別從銀行漫談、股市淺說、財富流動、財政隨筆、巨觀經濟、企業改革、當代老闆等十幾個大方面進行評論,不僅用通俗的文字介紹了有關改革的經濟知識,還指明改革中存在的問題,曾引起較大社會影響。
作者簡介
楊繼繩,高級記者、教授,1940年11月出生,籍貫湖北省浠水縣,1966年畢業於北京清華大學,2001年在新華社工作35年服役期滿,還保留一些諸如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理事、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理事、中國合作經濟學會理事等一些學術頭銜。
除了發表了數以千記的新聞作品以外,還發表了上百篇學術論文,其中多篇論文在社會上獲獎。出版的學術著作有《技術商品與技術市場》、《技術貿易學》、《社會奧秘之門》、《鄧小平時代》、《中國社會各階層分析》等。《技術商品與技術市場》和《技術貿易學》是國內同類題材的第一本著作。《鄧小平時代》,印5萬冊,在社會上獲得各方面好評。《中國社會各階層分析》是建國以來國內第一本以此為題的學術著作。
編輯推薦
《三十年河東:權力市場經濟的困境》:《血酬定律》《潛規則》作者吳思強力推薦。點出權力與資本的勾結本質,鞭辟入裡;分析腐敗與體制的關鍵,剝繭抽絲
★他是新華社工作35年的高級記者。
★他的文章多篇作為中共中央檔案、中央辦公廳檔案、國務院檔案轉發全國
★他的調查報告曾被毛澤東、周恩來、鄧小平、李先念、胡耀邦、趙紫陽批示
★他也是一個最不“聽話”的人,有三屆中宣部部長批評過他
★他的《鄧小平時代》《中國改革年代的政治鬥爭》、《墓碑——中國六十年代大饑荒紀實》在國內外影響深遠。
★他擁有大批鐵桿讀者倍受尊敬,分布在國內外各行各業的知識階層中間。這不是一部歷史著作,但喜歡歷史的人不可不讀;這不是一部經濟著作,但熱衷經濟的人不可不看; 這不是一部政治著作,但關心政治的人不可不參!
專業書評
權力面前講真話
紀碩鳴
應香港大學中國傳媒中心邀請,前新華社高級記者楊繼繩為港大的學生及學者公開演講“中國改革三十年回顧與前瞻”,大量的數據、事例,深入的分析和獨 到的觀點,吸引了眾多聽講人.站在課堂講課,拿起筆寫評論、寫報導、寫學術性文章,即使退休後擔任《炎黃春秋》雜誌副社長,出書逾十本,楊繼繩還是把自己 看作是一名記者,這大概就是他終身的職業和追求.楊繼繩寫自己喜歡寫的文章,“應景、隨潮流的文章讓別人去寫吧”,他認為,記者紀錄歷史,反映歷史,新聞 和歷史相通,共同點就是一個字“信”,反映的就是真實.當了四十年的記者,楊繼繩走的就是一條追求歷史真實的路. 在楊繼繩的記者生涯中,他就涉及國家和民族利益的重大問題進行了深入的專題調查和典型調查。其中被中央領導人(政治局委員以上)批示的調查報告就有三十多篇,對中國社會發展的實際工作起了重要推動作用。
因 為不“聽話”,專門揭露一些真相,楊繼繩曾經被三任中宣部長批評過,但被他批評過的中共領導幹部就更多了;也因為想留下歷史的真實,楊繼繩三次偷偷地到北 京富 強胡同,去見當年被軟禁中的前中共總書記趙zy;還因為要在他寫作的書中講真話,結果他的三本書在大陸被禁;更因為他的書不能在國內發表,而改在香港出版 後,退休後所在黨支部要他作檢查.楊繼繩接受亞洲周刊訪問時表示:“感覺還是很良好,雖然有三屆中宣部長都批評過我,而且不是批評過一次,我的三本書被 禁,但我照樣生存、思考、寫作.”楊繼繩不想當官也不想發財,“一無所懼,二無所求,生活在自由的天地之間.是一個自由的人,一個思考的人,和一個自由寫 作的人.”他把領導人批評他的事都寫到了書里,並表示:“爾曹身與名俱裂,不廢江河萬古流”.
楊繼繩可能真有做自由寫作者這樣的天賦, 他從小就愛好寫作,小時的作文,還在《中國少年報》刊出.一九六零年報考大學時,楊繼繩與全國僅有的兩家有新聞系的人民大學及復旦大學失之交臂,而進入清 華大學學習拖拉機製造.不過,楊繼繩似乎注定要成為新聞記者,大學畢業後,新華社要招一些學工科的記者跑工業經濟新聞,楊繼繩被選上了,派到天津分社.
新華社的特殊管道,提供了說真話的平台,除了公開報導,還可以寫內參,向北京高層報告基層的真實情況.一九七二年,楊繼繩看到天津駐軍了民 房、學校、醫院,資本家被抄家後的小別墅等,楊繼繩撰寫了《天津駐軍大量占用民房嚴重影響軍民關係》的內參,當時的國家領導人毛澤東,周恩來都作了批示, 黨中央並以“中共中央1972年第28號檔案”轉發全國,全軍開始退出在支持地方文革時所占用的民房,僅北京軍區就退出民房三十九萬平方米.
出 於記者的責任,在文革期間楊繼繩還用大量時間調查軍隊腐敗問題,他用筆揭露了案犯宋某利用和軍隊某些幹部的關係,將一批退役軍車私自倒賣獲取暴利的黑幕, 引起軍隊領導的重視.在改革開放的年代,楊繼繩關注企業及經濟發展,寫了不少文章和內參,包括有關“天津勞動生產率調查”,“天津經濟地位下降”等,就天 津經濟地位問題,連續寫了四篇調查報告.跨入市場經濟年代,火柴按市場價格上漲,但天津的火柴堅持不漲價,背後是搞財政補貼,表上穩定了物價,實質是違反 經濟規律、影響經濟改革.楊繼繩撰寫“孤島的困窘”,揭露了天津是價格孤島的現象,當時的市委領導李 瑞環很不滿意,一九八八年連續九次指出:“有人說天 津是孤島,孤島要下沉,這不是無知妄言,就是別有用心.”
因為堅持講真話,楊繼繩要承受很大的壓力,有一次,駐天津部隊六十六軍有軍事 表演,記者們都去了,駐軍軍長接見記者,一一握手.因為楊繼繩幾次揭露駐軍的問題,走到楊繼繩跟前,該軍長不僅不跟他握手,還瞪了他一眼,楊繼繩也回瞪了 軍長一眼,事後他還笑著說:“以眼還眼”.軍隊有人到新華社總部告狀,指“新華社記者楊繼繩蒐集軍隊黑材料,想毀我長城,希望新華社嚴肅處理”,這份材料 曾經放在楊繼繩的檔案內,直到六十六軍軍長下台才暴露出來.
一九八八年,新華社將楊繼繩調回總部,想不到原天津市委書記李 瑞環也升遷調北京,在中 南海,李 瑞環還耿耿於懷說:“天津有個楊繼繩,還反對我,一調查是個書呆子.”
四 十年的記者生涯,楊繼繩聊以自慰的是,“我當記者四十年,後二十年沒有講假話”,他總結當記者的前十年,因為年青,肯定講了不少假話,整理所撰寫的稿子, 頭十年到粉碎四人幫,只有二篇稿子值的留下來,一篇是“駐軍占房”,一篇是“天津勞動生產率調查”,“是憑良知寫的,其它的稿子是跟著潮流推波助瀾,都要 燒掉,不僅要燒掉,還感到十分羞愧”.
在楊繼繩看來,“實事求是”這四個字,國小時就能念了,但真正懂得足足化費了十年的青春,“我用 十年的時間才學會這四個字,凡跟潮流跑的寫出的東西都經不起歷史的考驗,憑著自己的良知,傾聽民眾呼聲寫的文章才留得下來.”第二個十年楊繼繩改變自己, 他提出“成就三角性”的理念,如果一個記者的成就是三角形的面積,那么“調查”、“讀書”、“思考”就是三角形的三個邊,三條邊越長,成就的面積就會越 大,缺少任何一個邊,面積就等於零。獨立思考,獨立調查,楊繼繩給自己定位是當一個“研究型記者”,以研究思考作出解讀及深度的分析.
前 些年,楊繼繩退休離開新華社,他覺得還是沒有離開記者這個行業,因為他始終不變的特點就是講真話.“講真話、求真理、做真人”,楊繼繩的“三真”原則,始 終是他不變的原則.楊繼繩表示:“講真話是為了追求真理,我講的話不一定是真理,但我追求真理,講真話,追求真理,必須做真人,不是真正的頂天立地的人就 不會追求真理.”
四十年的記者經歷,楊繼繩認識到與論監督對社會進步的重要意義,“與論監督有幾個層次,一是揭露壞人壞事,稱為扒糞運 動;二是對政策層面的分析研究;三是理論層面的提出見解.”楊繼繩希望媒體的積極進取和官方的改良可以良性互動,媒體積極促進,促使官方改良.他認為,即 使十七大後,中國的新聞自由和與論監督都不會有很大的突破,“不會有戲劇的變化,因為,新聞和媒體的改革是和政治改革聯在一起的,沒有寬鬆的民主政治,不 可能有自由的新聞.”
即使中國新聞自由和與論監督的環境並不寬鬆,但並不等於記者可以違背良心說話.楊繼繩指出:“在大陸的記者,如果 說好話,寫表揚文章肯定升官的機會大.你站在正義和良心的底線寫文章,肯定要吃虧,問題是看你願不願意吃虧,有的人願意,有的人不願意。”楊繼繩四十年不間斷,在權力面前講真話,他不計較吃虧,雖然不斷被人告狀,要忍受批評,還失去了升官的機會,但他找回的卻是記者的正義和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