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44年4月,隨著《中國遠征軍怒江作戰命令》的正式簽署,在經歷漫長而艱苦的戰略防禦、相持階段後,中國終於進入抗日戰爭的戰略反攻階段。
早在前一年的冬天,中國駐印部隊新22師、新38師就在英美兩國軍隊的火力支援下,兵分兩路向日本第15集團軍發起猛烈攻勢,所到之處日軍無不潰敗。因此在簽署怒江作戰命令時,中、英、美三國聯軍已經逼近緬甸的瓦蘭地區,對日軍第18師團主力和56師團一部造成巨大軍事壓力。因此抗戰除正面戰場外,滇緬戰場也就順勢掀起了大反攻的序幕。
在衛立煌的指揮下,中國遠征軍東線兵團10餘萬士兵迅速向滇緬、怒江防線一帶集結,首個攻擊目標為騰衝古城。在作戰準備階段,史迪威將軍令美軍提直接支持,因而進展格外順利,到5月時大軍已集結完畢,對騰衝的攻擊部署也悉數就位。
為打好對日反攻的首戰,遠征軍將領經過反覆磋商,最終擬定了翻越高黎貢山、兩翼大軍包抄騰衝的作戰計畫。在波濤洶湧的怒江西岸,便是大名鼎鼎的高黎貢山,其主峰高達6000餘米,聳入雲霄,山體崎嶇險峻,多為深谷峭壁,還有大量原始森林和茂密植被,人跡罕至且極難辨識方向,給遠征軍將士帶來極大挑戰。
需要指出的是,雖然美軍對遠征軍提供了支援掩護,但在滇緬公路正式打通之前,他們和國內軍隊並無任何區別。同時由於史迪威的戰爭理念同中國方面存在分歧,因此對遠征軍的物資援助並不順利,抵達昆明的美援物資數量極少,而其中運輸到滇緬戰場的還不到五分之一。因此現代許多人對於遠征軍總是嗤之以鼻,以有美軍援助為由輕視遠征軍的抗戰功績,這其實是一種無知所誘發的荒唐。
就是在物資極度匱乏的條件下,遠征軍戰士憑著一腔熱血和無畏勇氣,冒雨分批向高黎貢山挺進。在這一點上,美國援助還是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美軍偵察機在戰前對這一地區進行詳細周密的偵察,並將相關資料匯總交給遠征軍參謀部。經過分析,眾人發現了一條沉寂百年甚至於幾近湮滅的馬幫古道。這實在是意外之喜。5月11日,衛立煌下令遠征軍第53軍強渡怒江,次日起利用荒蕪的茶馬古道翻閱高黎貢山,奔襲騰衝古城;第54軍則對日軍沿江防區陸續展開攻擊,以牽制日軍兵力及注意力,隨後再南下攻擊騰衝。
12日清晨,遠征軍兵分兩路,以營團規模分為若干批次,一邊在敵後穿插,一邊仰攻高黎貢山。與此同時,日軍占據高黎貢山後並沒有閒著——在軍部的指揮下,他們沿著山脈走勢日夜搶修工事,最後修建了漫山遍野、數不勝數的永備和半永備工事。事到如今,前往滇西參觀的人們還能夠清楚看到這些戰爭遺蹟。
毋庸置疑,在同等規模下,永備、半永備工事部隊的火力,必定遠大於機械化部隊,何況是連機械化部隊都稱不上的遠征軍。當然,日本人對此還不滿足——精於細節的他們又在高黎貢山防區(包括茶馬古道),設定了數十萬計的竹籤地雷和陷阱。遠征軍剛一行動,就被居高臨下的日軍察覺,他們在南北方向同時發動襲擊,局勢一時間變得格外棘手。
在條件最惡劣的雨季攻打易守難攻的高黎貢山山口本就艱難異常,更要命的駐守此地的乃是有“山地作戰精英師團”之稱的日軍56師團。為此,美軍破天荒予以最大限度的火力支持,陳納德率領的飛虎隊更是承擔了幾乎所有的對日轟炸任務,以掩護遠征軍將士進攻。但對地形和植被極端複雜的高黎貢山而言,火力支援大都收效甚微,只能振作士氣、恐嚇敵軍,於是遠征軍第20集團軍直接與守軍展開血拚。
在攻打要塞灰坡的過程中,日本憑藉樹幹碉堡、子母碉堡等工事予以抵抗,198師組織了數波進攻卻接連受挫,士兵傷亡極其慘重。師長葉佩高明白,攻堅戰沒有退路可言,於是他換上毛呢少將服,握著配槍親上前線指揮衝鋒,並發誓說倘若第三次仍無法攻克灰坡,便將在此捨身成仁。兩次進攻後,葉佩高從軍部調來兩門重炮,並以營為單位,令官兵攜帶手榴彈和炸藥包輪番強攻,連續鏖戰三晝夜,方才將守衛灰坡的日軍全殲。
在占領日軍一處陣地指揮所的時候,眾人赫然發現一份日軍守備作戰地圖,完全是針對遠征軍攻勢而精心布置的防禦。當地圖送到第11集團軍司令部時,總司令宋希濂大驚失色,立刻打電話給衛立煌等人,要求緊急磋商進攻計畫——這時已來不及追查泄密奸細。
經過一下午的高強度推演,衛立煌當即調整了總攻計畫,第20集團軍由奇襲飛渡高黎貢山轉為當面強攻。由於高黎貢山的山勢極度險峻,多數山體的仰角超過60°,攀登時幾乎得手腳並用——至於開槍射擊,更是需要背後有人進行支撐。就是在這樣的極端情況下,20集團軍的戰士們還肩負著重大使命——作為遠征軍的首次大型反攻,這一仗必須勝利,否則會對士氣起到巨大打擊,其傷亡之慘烈也就可想而知。
同時,為避免反攻計畫再度泄露,衛立煌又抽調戰鬥力更強的第11集團軍迅速南下,在三江口對騰衝腹背展開迂迴進攻,令日軍左右交困、疲於應付。在空軍的掩護下,遠征軍持續推進,以慘重代價創造了連續十次進攻而士氣不衰的奇蹟,令美國記者都刮目相看——這時的國軍,顯然不再是當初華北戰場上一潰千里的國軍了。鏖戰大半月,遠征軍第20集團軍終於邁過高黎貢山。
日本 抗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