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沒有他,晚清的滅亡最少要提前30年!

近代中國,滿清王朝還在“天朝上國”美夢中昏昏沉睡,西方諸國已經踏上“工業革命”的列車轟轟前行。

清朝初期統治逐步穩定以後,滿清統治者為了維護自己政權的穩固,漸漸改變了明朝時期開放的海洋政策,一步一步的閉關鎖國。

閉關

到了道光年間,閉關政策已經徹底實行,清政府對外貿易的城市僅限於廣州一口。並對這種貿易嚴加控制,規定外國商人銷售商品和購買土貨必須通過少數特許的公行商人之手。

西方國家完成工業革命以後,生產的大量產品需要傾銷地,以英國為首的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急於開拓中國市場。但在當時的中國,它們的工業品很難獲得廣泛的銷路。中國出口的茶葉、絲綢,遠遠超過英國輸入的工業品,英中一直處於貿易逆差中。

於是,英國資產階級竭力發展對中國的鴉片貿易,利用鴉片作為打開中國大門的手段。

鴉片

鴉片的大量輸入,流毒極為嚴重。不僅損害吸食者的健康,造成白銀外流,而且引起銀貴錢賤,直接破壞社會生產,影響廣大勞動人民的生活。

道光十八年11月15日,林則徐受命欽差大臣,入廣州查處禁菸。林則徐先弄清廣州受鴉片毒害情況,查找各家煙館,掌握大量第一手資料,於道光十九年正月(1839年3月)抵廣州,於二月初四(3月19日),林則徐會同鄧延楨等傳訊十三行洋商,責令轉交諭帖,命外國鴉片販子限期繳煙,並具結保證今後永不夾帶鴉片,他還嚴正聲明:“若鴉片一日不絕,本大人一日不回,誓與此事相始終,斷無中止之理。”但外商拒絕交出,經過堅決的鬥爭,挫敗英國駐華商務監督義律和鴉片販子,收繳全部鴉片近2萬箱,約237萬餘斤。於四月二十二日(6月3日)在虎門海灘上當眾銷毀。

虎門銷煙

林則徐在廣州的禁菸功績,最初得到了道光皇帝的充分肯定。但時隔不久,林則徐所面臨的形勢就迅速惡化起來。道光二十年(1840年)6月,英軍派艦隊封鎖珠江口,進攻廣州。林則徐嚴密布防,使英軍的進攻未能得逞。英軍受阻後沿海岸北上,於7月5日攻占定海,8月9日抵達天津大沽口,威脅北京。這時,道光帝驚慌失措,急令直隸總督琦善前去“議和”;又命令兩江總督伊里布查清英軍攻占定海的原因,究竟是由於“絕其貿易”還是“燒其鴉片”,意欲將林則徐作為“替罪羊”。 從此,各種誣陷、打擊和指責連續降臨到林則徐的頭上。琦善是妥協派的骨幹,當然不會錯過這一陷害和打擊林則徐的機會。他聲稱英國所不滿的只是林則徐一人,只要清廷懲治林則徐,所有問題都可解決。其間,林則徐兩次上奏,大膽陳述禁菸抗英的合理性和正義性。道光帝翻臉,指責林則徐簡直是一派胡言。

林則徐

不久之後,林則徐便被革職流放,發往新疆伊犁。林則徐抗英有功,卻遭投降派誣陷,被道光帝革職,他忍辱負重,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7月14日)踏上戍途。在赴戍途中,仍憂國憂民,並不為個人的坎坷而唏噓,當與妻子在古城西安告別時,在滿腔憤怒下寫了“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激勵詩句。這是他愛國情感的抒發,也是他性情人格的寫照。

林則徐赴廣州主持禁菸後,在與侵略者鬥爭的實踐中意識到自己對西方知識的貧乏、國人對王朝之外世界的無知,滿清統治者依舊沉浸於“天朝上國”的美夢之後,根本沒有意識到外部世界的巨大變化,行走了幾千年的中華居然已經漸漸的落後於世界。他急於改變“沿海文武大員並不諳諸夷情,震於英吉利之名,而實不知來歷” 的狀況,於是開始有意識有目的地收集外文報刊、書籍進行翻譯,以求獲得有價值的情報,加深朝廷、國人對“西洋”的了解。

公報

在近代的中國,林則徐可謂是“開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他提出“師夷之長技以制夷“的主張,他提出為了改變軍事技術的落後狀態應該制炮造船的意見;他親自主持並組織翻譯班子,翻譯外國書刊,把外國人講述中國的言論翻譯成《華事夷言》,作為當時中國官吏的“參考訊息”;為了解外國的軍事、政治、經濟情報,將英商主辦的《廣州周報》譯成《澳門新聞報》;為了解西方的地理、歷史、政治,較為系統的介紹世界各國的情況,又組織翻譯了英國人慕瑞的《世界地理大全》,編為《四洲志》;適應當時對敵鬥爭和對外交涉的需要,著人迅速編譯了《國際法》,這在中國國際法學史上是一個劃時代的事件: 它標誌著西方國際法著作開始正式傳入中國,,標誌著近代國際法開始在我國套用於對外交涉,標誌著中國近代國際法學史的開端。從理論上說,林則徐是中國引進國際法的第一人、中國近代外交事業的先行者、中國國際法學的開山者。

林則徐生活在中國封建社會行將解體、外國資本主義人侵、國家獨立受到嚴重威脅的時代。他和愛國開明的封建士大夫魏源、龔自珍等人一起,臻國家於富強和外御強敵、捍衛國家獨立、民族生存之道。在中華民族面臨淪入半殖民地的緊要關頭,他挺身而出,“置禍福榮辱於度外”,堅決實行禁菸,抵抗外國武裝侵略,捍衛了國家主權和領土。還主張學習西方先進技術,發展民族工商業。這是他一生活動和思想的主流,林則徐不愧是中國近代第一位民族英雄。

近代中國

多災多難的近代中國,不斷的有這樣一些仁人志士,拋頭顱、灑熱血,為了中華民族之發展,為了悠悠華夏之傳承,披肝瀝膽、夙興夜寐,從100多年前滿目瘡痍的華夏,到如今絕大多數人能夠吃飽穿暖的中國,我們要感恩和傳承的東西很多很多……

更多精彩歷史解讀,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海佑講史。

相關知识

熱門知识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