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都師從鬼谷子:一人被人不恥,一人名揚天下

孫臏和龐涓都是鬼谷子的徒弟。孫臏才華橫溢,做事謹慎,是難得的軍事人才。龐涓自認為才能不及孫臏,一直心存嫉妒。

二人都師從鬼谷子:一人被人不恥,一人名揚天下

龐涓學成下山後,投奔魏國,因的確有些本事,又經常打勝仗,得魏王重用,被授予大將軍一職。但孫臏的才華和名氣是擋不住的,很快便有使臣在魏王面前舉薦孫臏,說:“孫臏是難得的曠世奇才,大王一定要將其重用!”

魏王求賢若渴,派人將孫臏請到魏國。龐涓怕孫臏的才能高於自己,在孫臏到達魏國後,實時進行監視。之後,便給孫臏捏造罪名,使孫臏被處以臏刑和黥刑,即砍去雙腿和在臉上刺字。

龐涓以為這樣就可以埋沒孫臏的才華而不被世人知道,但他真的錯了。齊國使臣覺得孫臏不同凡響,將奄奄一息的孫臏藏在自己車裡,秘密帶回了齊國。

二人都師從鬼谷子:一人被人不恥,一人名揚天下

孫臏到齊國後,做了齊國上將田忌的門客。田忌和齊王賽馬總是輸,孫臏說:“國君的馬當然比將軍的好啊!將軍下次和齊王賽馬時,第一局您先用下馬對齊王的上馬,第二局用上馬對齊王的中馬,第三局用中馬對齊王的下馬。”

田忌的馬雖然比不上國君的馬,但經過孫臏的調整之後,在後來的比賽中揚長避短,二比一贏了齊王(這也是成語“田忌賽馬”的出處)。田忌為此十分佩服孫臏的策略,把孫臏推薦給了齊王。齊王也很佩服孫臏,經常和他討論兵法,把他當成老師。

公元前354年,趙國進攻魏國的同盟國衛國,魏王知道後,派龐涓攻打趙國。不到一年時間,龐涓便攻到了趙國都成邯鄲。趙王一面命人死守,一面派人向齊國求援。齊王任命田忌為主將,孫臏為軍師,率軍救趙。

二人都師從鬼谷子:一人被人不恥,一人名揚天下

孫臏讓軍中最不會打仗的齊城、高唐假裝攻打魏國的軍事要地——襄陵,以此牽制魏軍。真正的火力部隊則攻打魏國的都城大梁。由於魏國精銳部隊都在邯鄲,國內空虛,齊軍一進軍大梁,魏國便放棄攻打趙國,回師自救。

孫臏用圍攻魏國的辦法解決了趙國危機,成了很有名的戰例,被後來的軍事家們列為三十六計中最精彩的一計。到了近代,毛主席讀到這段歷史,稱孫臏是“千古高手”。

公元前341年,魏王派龐涓攻打韓國,韓國不敵,向齊國求救。齊王問眾人:“救還是不救?”眾人回答說:“應該救,魏國如果吞併韓國,實力會更強大。到時齊國也會受到威脅!”孫臏得令,又想出“圍魏救韓”的計畫。

二人都師從鬼谷子:一人被人不恥,一人名揚天下

孫臏讓韓國先拖住魏軍,在魏軍與韓軍鏖戰正酣時,齊國再率兵進攻魏國都城大梁,迫使魏國放棄對韓國的進攻。這一計,看似和救趙國時如出一撤,但孫臏為了麻痹龐涓,又多用了一計。

魏軍作戰向來勇猛,一向看不起齊兵,覺得齊兵膽小如鼠。孫臏便利用魏軍這一心理,讓齊軍到達魏境後,第一天砌十萬個灶,第二天砌五萬個灶,第三天砌三萬個灶。龐涓追擊齊軍時,看到灶越來越少,高興地說:“我就知道齊軍膽小怯懦,才入我境三天,士兵就逃了一大半!”於是,放棄了步兵和輜重,只率輕裝精銳部隊日夜兼程地追擊齊軍。

孫臏預測龐涓的行軍速度,當晚就可趕到馬陵。馬陵道路狹窄,適合埋伏。孫臏讓一萬名弓箭手埋伏在馬陵道兩旁,約定在夜裡看見樹下火光亮起,就萬箭齊發,並把其中一棵大樹的皮剝掉,寫上“龐涓死於此樹下。”

二人都師從鬼谷子:一人被人不恥,一人名揚天下

當晚,龐涓追到馬陵,舉著火把剛要看樹上的字,便聽到箭弩之聲。一時間,魏軍大亂,龐涓知大勢已去,拔劍自刎。齊軍乘勝追擊,殲滅魏軍十萬,俘虜了主將太子申。魏國經此一戰,元氣大傷,失去了霸主地位。孫臏也因此名揚天下。

相關知识

熱門知识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