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初的中國時局風雲變幻,動盪的局面導致高級官員如走馬燈般輪換不息,在催生一大幫政壇新貴的同時,也附帶著產生了很多失意的政客。這幫失意的政客當中,有一批人曾做過總統、總理等國家領袖之位,他們餘生道路的選擇尤其引人注視,尤其是在國難方殷的背景下,其舉動更是牽動著國人的神經。
差可安慰的是,這幫前國家領袖在退隱之後,絕大多數還能顧及自己的身份和臉面,在民族大義方面尚能做到晚節不虧,至少能守住不投敵附逆這條“底線”。但凡事都有例外,偏偏有一位前國家元首,在歸隱之後卻“不甘寂寞”,在日寇侵華期間甘心投敵,堂而皇之地當起了大漢奸,實在是令人鄙夷唾棄。此人,便是曾做過118天的北洋政府攝行大總統的高凌霨。
清季的普通士人,入仕做官唯有科舉一途,出生於天津的高凌霨亦是如此。高凌霨排行第五,與其兄高凌霄、高凌雯俱以科舉入仕,其中以高凌霄出身最高,為光緒朝庚辰(1880年)科進士。高凌霨在科場摸爬滾打多年,可惜文命不佳,最高只得了個舉人出身,心灰意冷之餘便轉走捐納之途,用銀子買了個捐班知府,被吏部分發到湖北候補,在湖廣總督張之洞手下聽差。
張之洞是直隸南皮人,在兩廣總督任上時,與曾任廣東布政使、廣西巡撫的青縣老鄉高崇基關係要好,合作共事最為融洽。高凌霨獲悉張之洞這段過往後,靈機一動,便經常在上司面前冒充是高崇基的同族,以此來騙取張的信任。張之洞無暇探究真假,基於對老友高崇基的感情,對其假冒的族人高凌霨自然也是倍加提攜,不斷委以要缺肥差
高氏在張的提拔下迅速晉升,到清末時已做到湖北提學使的高位。提學使省級教育行政長官,例由進士出身的人員擔任,而高凌霨憑藉張之洞的提拔,竟以舉人身份任了學使,可稱異數。
滿清覆亡、民國肇建,高凌霨由前朝學官改任新政權的直隸民政司長,隨即攀龍附鳳、交結新貴,漸漸傍上天津老鄉、大軍閥曹錕這顆“大樹”,成了北洋政府的紅人。高凌霨與曹銳、邊守靖俱為曹錕的心腹,為後來曹氏驅黎賄選一事立下“汗馬功勞”。
1923年6月13日,時任大總統黎元洪不堪曹錕的逼迫,潛逃至天津時被扣押,無奈交出大總統印並簽署辭職書後才被放行。黎元洪既已辭職,曹錕便積極籌劃賄選總統一事,此時的國家元首之位便出現空缺。為避免國政空轉,曹錕便將心腹高凌霨推上前台,以內政總長的本職兼代理國務總理,並攝行大總統職務,時間長達118天,直到同年10月10日曹錕正式就職。至於高氏在充任國家元首期間的施政情況,以其作為曹錕心腹的身份,可想而知。
高凌霨卸職後改任稅務督辦,在1924年曹錕倒台後逃至天津,繼而又潛往上海避難一年有餘。1926年,高氏由滬返津,寓居日租界桃山街,逐漸與日本人眉來眼去,並參加了日本駐軍直接控制的“中日同道會”,政治立場逐漸轉向。“九一八事變”後,日本在天津資助成立“中日密教研究會”,推段祺瑞為會長,高凌霨、王揖唐為副會長,打著研究佛教的幌子,進行陰謀政治活動。在此期間,高凌霨頻頻與偽滿政權暗通款曲,密謀投敵。
“七七事變”後,京津淪陷,時任河北省通志館館長、晉察冀政務委員會委員的高凌霨公然投敵,堂而皇之地出任日偽“天津市治安維持會”委員長。高氏主持“維持會”4個多月期間,凡事仰日寇之鼻息,不遺餘力地推行奴化教育與剝削政策,激起津城內外正直之士的一片罵聲。同年冬,偽“華北臨時政府”成立,高凌霨出任日偽“天津市長”、“河北省省長”職務,出入行止常有自得之色。
然而沒過多久,高氏的“天津市長”職務便被更受日寇“器重”的潘毓桂取代,1939年更是丟掉“河北省省長”職務,成了沒有官職的落魄漢奸。“無官一身輕”的高凌霨晚年寓居北平,在鬱郁無聊中打發閒日,終於在1940年死去,時年72歲。高氏以前國家領袖身份公然投敵,充當萬人唾棄的漢奸,其行惡貫滿盈,竟然幸運地逃避最後的審判,實在可恨!
高凌霨死後,家屬發出訃聞治喪,印在訃聞上的官階履歷,唯有投敵後官銜,清季民初的官銜一無所列。此情此景,跟明末投清的降臣洪承疇如出一轍,時人見者多哂之,謂洪、高二人宛如一丘之貉。
北洋政府 高凌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