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政府時期的中國,局勢風雲變幻,在催生一大幫政壇新貴的同時,也附帶著產生了很多失意的政客。這幫失意的政客當中,有一批人曾做過總統、總理等國家首腦之位,他們餘生道路的選擇尤其引人注視,尤其是在國難方殷的背景下,其舉動更是牽動著國人的神經。
江朝宗戎裝照
差可安慰的是,這幫前國家首腦在退隱之後,在民族大義方面尚能做到晚節不虧,至少能守住不投敵附逆這條“底線”。但凡事都有例外,偏偏有一位前國務總理,在歸隱之後卻不甘寂寞,在日寇侵華期間甘心投敵,堂而皇之地當起了大漢奸。此人,便是曾做過12天國務總理的江朝宗。
江朝宗是安徽旌德人,早年在當鋪中擔任學徒,後赴台投靠淮軍大將、台灣巡撫劉銘傳,並因抗擊法國有功,逐漸在軍隊中嶄露頭角。1889年,江朝宗因出賣軍事機密被逐回大陸,通過捐官的形式步入仕途,並經人介紹投靠在袁世凱門下。
江朝宗因支持袁世凱稱帝,深得後者器重
江朝宗在政壇上是出了名的“牆頭草”,善於根據形勢變化“改換門庭”。袁世凱竊位後不久,江朝宗出任步軍統領,因積極支持袁世凱的稱帝計畫,獲封一等男爵。袁世凱倒台後,江朝宗又投靠段祺瑞,依然擔任原職。當然這還不是江朝宗仕宦人生的頂點,他最得意的時刻,要等到翌年的“府院之爭”後才到來。
1917年,因是否參與一戰的問題,大總統黎元洪與國務總理段祺瑞之間發生尖銳的對峙,黎一氣之下於5月21日將段解職,史稱“府院之爭”。府院之爭後,段祺瑞在天津組織多省督軍成立“軍務總參謀處”,揚言另組臨時政府。黎元洪迫於段祺瑞的壓力,只好請求“辮帥”張勛入京調停,由此揭開張勛復辟的序幕。
張勛進京後,威逼大總統黎元洪解散國會
張勛進京後,逼迫黎元洪解散國會。黎元洪“前門驅狼,後門招虎”,架不住張勛的威逼,只得下令解散國會,並請繼段祺瑞擔任國務總理的伍廷芳副署。然而伍廷芳洞悉張勛的真實用意,以違憲為由拒絕副署,並以辭職明志。
黎元洪見伍廷芳不肯合作,遂四處尋找可以代替他的人選,以完成副署的任務。然而眾閣僚都不肯接這個“燙手的山芋”,黎無奈之下只能求助於時任步兵統領的江朝宗,後者貪圖國務總理之位,遂一口答應。
張勛的“辮子軍”
同年6月12日,江朝宗出任代國務總理,並率兵包圍伍廷芳的官邸,以逼迫後者交出國務總理的印信。伍廷芳不堪江朝宗威逼騷擾,一怒之下將印信從樓上扔下,隨即辭職出關。江朝宗一旦印信在手,馬上便在解散國會的總統令上副署,終於完成張勛的要求。
此時避居上海的國會議員們,對江朝宗的行徑大為憤怒,於是以江朝宗非閣員不能任代國務總理為由,聯名通電反對,終迫使後者於6月24日去職。江朝宗前後擔任國務總理職務,僅僅12天時間。
段祺瑞率“討逆軍”趕走張勛
江朝宗被迫辭去國務總理職務後,轉而改投張勛門下,積極參與其復辟計畫,並在溥儀“七日朝廷”中謀得崇文門監督的“肥差”。可江朝宗的新位子還沒坐熱乎,段祺瑞的“討逆軍”便攻進北京城,並迅速擊潰張勛的“辮子軍”。
江朝宗見張勛要倒,遂搖身一變,重投段祺瑞門下。段祺瑞雖然沒有懲罰江朝宗,但依然鄙薄其反覆無常,故解除他的步兵統領一職,只給他一個閒散職務。
日軍侵占北平後,江朝宗準備投敵做漢奸
可江朝宗不甘心就此退隱,於是在1921年力薦同為安徽人的許世英為安徽省長,自己則以“太上省長”自居。此後,江朝宗雖然失掌軍政大權,卻仍以前清遺老、民國“偉人”、社會名流自命,在北洋政府垮台後才歸隱北平。
“七七事變”後,京津淪陷,先前歸隱的部分北洋政府顯要蠢蠢欲動,意欲“東山再起”,其中便包括曾任攝行大總統兼代國務總理的高凌霨,與做過12天代理國務總理的江朝宗。此時江朝宗已是虛齡77歲的老翁,但依舊在日本人的扶持下,在北平組織所謂的“治安維持會”,並擔任會長,不久即出任偽市長。
江朝宗出任偽職
江朝宗擔任偽職期間,積極配合日寇的軍事占領、經濟掠奪和文化洗腦政策,大肆迫害愛國抗日人士,犯下了累累罪行。令人倍感可惜的是,江朝宗沒能等到接受正義審判的日子,便於1943年9月病死,僥倖獲得“善終”。
北洋政府 江朝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