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元明清”這句話大家都很熟悉,尤其是最後兩個王朝——明朝和清朝,更是為廣大人民所熟知,明朝最終被清朝所滅,但是這個觀點有點小問題,其實明朝只有一半是被清朝所滅,而另一半則是被李自成的農民軍所滅,李自成建立的王朝(雖然很短暫)叫做大順,雖然現在大家不熟悉,但是在明末清初卻是一股不容小視的政治和軍事力量。
1644年三月,李自成包圍了北京城,最終攻破明朝的首都,崇禎皇帝在煤山自盡,而李自成則進了北京城,自己的事業也達到了巔峰。但是之後隨著吳三桂的降而復反,李自成親率大軍前往山海關討伐吳三桂,卻被吳三桂聯合清軍擊敗,之後清軍入關,李自成逃跑,而多爾袞率清軍進駐北京城,開始了清朝逐鹿中原的征程。
滿清的八旗軍是當時戰鬥力比較強的部隊,雖然並沒有史書或者電視劇中的那樣不可戰勝,但是在清軍入關之前,與當時明朝最強的關寧鐵騎作戰也是勝多負少,而關內的軍隊則更不是八旗軍的對手。而多爾袞似乎也對八旗軍的戰鬥力過於自信了,入關之後面對李自成和南明兩個對手,他準備大展拳腳,至於要先解決誰?還是雙管齊下?多爾袞做了一番考量,最後決定兵分兩路,一路向西追擊李自成,而一路則南下消滅明朝的殘餘勢力。
1644年十月,多爾袞命令兵分兩路,一路由英親王阿濟格帶著兩位漢人王爺(平西王吳三桂和智順王尚可喜)從山西北部和內蒙古進攻陝西北部李自成的勢力,然後再南下攻陷李自成的老巢西安;另一路則由豫親王多鐸率領恭順王孔有德、懷順王耿仲明兩位漢王南下,消滅於當年五月份在南京建立的南明弘光政權。從這個計畫可以看出多爾袞是多么的自信,八旗軍入關後沒有遇到強有力得抵抗,再加上投降的吳三桂的關寧軍和明朝北方的降兵,多爾袞認為兵分兩路分別消滅李自成和南明是完全可以做得到的。
南明的弘光政權建立後,內部爭權奪勢,設立的江北四鎮也都不思進取,所以南方並沒有足夠的阻力,而讓多爾袞判斷錯誤的則是在北方剛剛大敗而歸的李自成。李自成三月份進北京,四月份在山海關被吳三桂和清朝聯軍擊敗,五月份開始則被清軍和吳三桂聯手追擊,在山西、河南等地一再潰敗,在多爾袞看來,李自成已經不堪一擊了,然而令人預料不到的是,李自成的大順王朝在被逼到絕境後爆發了一次。
大順軍在河南等地還保有一定的軍隊,李自成被逼到陝西之後,大順軍在河南懷慶地區策劃了一次反擊計畫,李自成調集了一萬騎兵和兩萬步兵準備攻占懷慶和衛輝等地,而且後續還有大順軍的援軍不斷調集而來,清朝任命的河南巡撫嚇得趕緊上疏朝廷,希望多爾袞派大軍營救。懷慶戰役打響後,大順軍進展順利,連續攻占了數個縣城,而清朝的懷慶總兵金玉等人戰死,訊息傳到北京,多爾袞大為震驚,懷慶戰役的失敗也讓多爾袞清醒了很多,他意識到李自成雖然之前大敗,但還是很有戰鬥力,如果繼續按照原計畫分兵,可能不是李自成的對手,而一旦一路失敗,另一路也會獨木難支。
而南方的弘光政權則沒有展示出任何北上的行動和決心,而且他們還指望清朝幫助他們剿滅李自成,所以這也讓多爾袞不必擔心南明從背後捅自己一刀。於是,多爾袞當機立斷,將原本奉命南下的多鐸大軍轉而向西,從潼關打入陝西,從而形成南北夾擊之勢。而之後的歷史走向也證明了多爾袞這次戰略調整的正確,李自成在清軍全力出擊中不能抵擋,最終選擇放棄根據地南下逃亡。而消滅了李自成以後,消滅弘光政權不過是個時間問題而已。
李自成 多爾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