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男女授受不親”的中國,男女同校如何實現?

中國歷史上,有兩個“大防”:一是夷夏大防,一是男女大防。世界上能夠把男女有別拔高到禮法層面,同時又能把男女床事滲透到文學層面者,除了儒雅的古代中國,恐怕再也找不出第二個了。為了杜絕有傷風化的事情發生,女性被禁錮在狹小的閨閣之內,像鳥兒一般,差別僅在於,有人活得像百靈,有人活得像麻雀,有人活得像鸚鵡。養鳥最重要是什麼?聽話!什麼鳥最聽話?傻鳥!於是,女性被無情地剝奪了受教育權。即使有,也無非是孝事父母、相夫教子一類,實在難稱“女學”。直到1907年,《奏定女子國小堂章程》公布,女性教育才正式被納入學制系統。

在“男女授受不親”的中國,男女同校如何實現?

然而,這個章程里有一項規定,十分刺眼:“女子國小堂與男子國小堂分別設立,不得混合。”此時,距離中國國門被打開,已經整整半個世紀!即使報紙上倡導女學的思想新銳,也認為西方的“男女同校”不適合中國國情,理由無非是:“中國婦道無成之義,謹守者數千年矣。”國學大師章太炎也持這種觀點。

清朝滅亡前夕,男女同校首次被正式提出。1911年4月出台的《請變更初等教育方法案》,明確規定:“初等國小兒童年齡在10歲以內,準男女同學。”民國成立之初,南京臨時政府頒布新學制,亦做出類似規定:初等國小校,可以男女同校。這就意味著,延續千餘年的“男女七歲不同席”觀念被徹底打破。更關鍵的是,隨後公布的《壬子學制》,規定女子與男子享有同等受教育權,不再局限於初等教育。

換句話說:女生上大學,終於具備了合法性!

1915年,湖南省教育會提出改革方案,建議設立女子高等學校,“許女子有入大學之機會”。1917年,北京女子師範學校高等部成立,這是中國自辦的第一所女子高等教育機構。兩年後,該校正式更名為北京女子高等師範學校。

但是,大學男女同校仍屬於禁區!

在“男女授受不親”的中國,男女同校如何實現?

“五四”時期,關於男女究竟應不應該同校,思想界展開了一場激烈的大討論,正反雙方你來我往,好不熱鬧。

反方理由:

一、女子智力不如男子,無法和男子受同等的教育;

二、男女性質、嗜好都不相同,讓其同校是不重視女子個性的發展;

三、男女同校不符合中國“男女授受不親”的傳統,受教育的女子會自行擇配、婚姻自主,蔑視父母夫婿;

四、男女同校,男女間的道德便難以維持。

其實,核心就在第四點上。四川《國民公報》發文指出:男女“既可同板凳而坐,安可不同床而覺,什麼是男女同校,明明是送子娘娘廟”。

在“男女授受不親”的中國,男女同校如何實現?

正方理由:

一、實行男女同校就不必另設女校,可以節省經費,振興教育;

二、男女同校已為先進的資本主義國家所實行,可仿效之;

三、男女同校有利於樹立男女平等的意識,可促進社會文明;

四、男女同校有助於男女學業的競爭,提高成績,改善校風;

五、男女同校,精神上心理上都受莫大的感化,可以減少異性間的好奇心,養成互相尊重人格的習慣;

六、男女同校後,兩性社交公開化,為自由結婚立下基礎。

正當雙方吵得不可開交時,美國實用主義大師杜威來華演講,公開支持男女同校,對扭轉輿論風向發揮了不可小覷的作用。

在“男女授受不親”的中國,男女同校如何實現?

其實,早在1905年,廣州嶺南大學(教會學校)便有教職員和少數開明家庭的女子插入該校和男生同學。校醫兼教師廖德山先生的長女奉獻、次女奉恩,鍾教授的女兒偉霞等六七位英慧女士得與男生同班,學習中英文各科。嶺南大學因此得到國際教育調查員稱譽“中國最先開辦的男女同校”。1918年,該校開始公開面向社會招收女生,並與男生同班授課。

私立大學中最早實施男女同校的,是上海大同大學。但是,平時上課時,男女生分別坐在不同的座位上,平時也沒什麼接觸。因為,女生數量極少,第一學期竟然只有一個。

公立大學中最早實施男女同校的,則是香港大學。1918年,考入香港大學的朱光潛曾經回憶道:“當時學校里初收容女生,全校只有何東爵士的兩個女兒歐文小姐和伊琳小姐兩人,但都和我同班。”

在“男女授受不親”的中國,男女同校如何實現?

第一個站出來要求大學男女同校的女性,叫鄧春蘭。她是甘肅循化縣人,父親是甘肅省教育廳的科長,丈夫在北京大學學習。在父親和丈夫的影響下,鄧春蘭一直希望入大學繼續深造,卻苦於無女子大學可入。1919年5月,鄧春蘭給北大校長的蔡元培寫了一封信,請求他允許北京大學招收女子進補習班。時值五四運動期間,蔡元培離職而無果。1919年7月,鄧春蘭又撰寫了《告全國女子中國小畢業生書》,呼籲組織請願團,徵求女子入會,並表示“用種種方法,至百折不回之運動,務達我目的而後已”。這封呼籲書被京滬多家報紙轉載,引起了社會的極大重視。

1919年12月,又一個署名“新青年一份子”的謝楚禎上書蔡元培,聲稱代表全國女界請求北大開放女禁。信中還列舉了北大招收女生的種種有利條件,蔡元培當即覆信予以贊同,他指出:“‘大學開女禁’的事,大學規程並沒有規定‘女子不能進校’;報考時但說報中學畢業生,也沒有說專報男生。所以大學並沒有‘女禁’,說不到‘開’字。要是有中學畢業的女子,來考預科,斷沒有不準考的理。"

在“男女授受不親”的中國,男女同校如何實現?

1920年1月1日蔡元培又在與上海《中華新報》旅京記者的談話中公開表示:“大學之開女禁問題,則予以為不必有所表示。因教育部所定課程,對於大學學生,本無限於男子之規定。就像選舉法中選舉權沒有男女之規定一樣。就是從歐美各國來看,所有大學都是男女兼收。”蔡元培由此指出,不存在大學開女禁與否的問題,北京大學次年招生之時,只要受教育程度適合報考大學的女學生,都可以報考北大,只要成績合格,就可以被錄取。

1920年2月,一位江蘇籍女學生王蘭首先向北大提出到哲學系聽課的請求,得到允許,成為北大第一個女學生!

在“男女授受不親”的中國,男女同校如何實現?

北大開女禁事件引起極大社會震動,也遭到政府和社會的阻擾。教育部即於四月致函告誡北大:“惟國立學校為社會視聽所系,所有女生旁聽辦法,務須格外慎重,以免發生弊端,致於女學前途轉茲障礙,斯為重要。”告誡之後,政府還派人暗中查訪北大招收女生之事,經查訪得知北大女生都回私宅住宿,並沒有同舍寄宿的情事發生,才沒有下令禁止男女同校。

北京大學是第一所開放女禁,實行男女同校的國立高等學校,開創了中國高等教育男女同校的歷史新紀元!

南方高校中,率先實行男女同校的,是南京高等師範學校,也是當時的學術重鎮!

在“男女授受不親”的中國,男女同校如何實現?

一北一南,兩相呼應,社會風氣終於有所改觀。1920年10月,廣東省政府正式宣布大學開放女禁。

1922年,當局正式頒布《壬戌學制》,採取“不分性別的單軌學制”,標誌著中國教育在立法層面真正實現了男女平等!現代學者如此評價:

“這新學制已顯示教育不是男子的或女子的教育,而是‘人’的教育了。教育既是‘人’的,自無須再分辨男女,以性別為施教的標準,男子和女子,應該同站在‘人’的地位,同等的參與教育活動。這種教育制度,才是真正平等的教育。”

在“男女授受不親”的中國,男女同校如何實現?

最初,女大學生數量不多,常常引起男生的特別關注。徐身潔在《我經過的男女同校》中說:

“起初不免少見多怪。一聞有女生投考,便注意她們的名字,一見有女生上課,便目光集於她們的身上,一見有女生走路,便有些嘿嘿的咳,一遇著舉班長或幹事時,就不約而同的投她們的票。到後來,司空見慣,這些無意識的舉動,一天少似一天。以後男生對待女生和待男生一樣。女生方面,起初進來時候,總有些閨氣。回答教員時,臉紅起來,走路時,總是低著頭。到幾個月後,也就漸漸地變了。”

相關知识

熱門知识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