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花:人類與疾病鬥爭中的唯一勝利

在現代醫學出現之前,人類在疾病威脅面前也不是全然等待命運的安排。

中國古人在與疾病鬥爭的過程中,很早就發現了有些疫病是通過傳染傳播的,而且,他們發現有些患過傳染病而康復的人,一般不再患同樣的疾病,於是使用物理方法(如搗碎、研磨)發病個體的組織臟器,製成原始疫苗。

如東晉時,葛洪所著《肘後方》中,就有關於防治狂犬病的記載,其中“治卒有猘犬凡所咬毒方”有云:“仍殺所咬犬,取腦傅之,後不復發。”

這種方式是當時條件下的無奈之舉,所謂後不復發,恐怕也是狗本身無病的偶然性事件。而且這種方式製作疫苗因毒性大,可能引發副作用,甚至造成新疫源的危險。

不過這也是一種有益的嘗試,經過漫長時間的完善,最終起到了實際作用。

天花:人類與疾病鬥爭中的唯一勝利

例如天花,中國人不僅早就注意天花的治療,而且積極採取預防措施。據清代醫學家朱純嘏在《痘疹定論》中記載,宋真宗或仁宗時期,四川峨眉山有一醫者能種痘,被人譽為神醫,後來被聘到開封府,為宰相王旦之子王素種痘獲得成功。後來王素活了六十七歲,這個傳說或有訛誤,但也不能排除宋代有產生人痘接種萌芽的可能性,到了明代,隨著對傳染性疾病的認識加深和治療痘疹經驗的豐富,便正式發明了人痘接種術。

1727年,清醫學家俞茂鯤在《痘科金鏡賦集解》中寫到,“聞種痘法起於明朝隆慶年間,寧國府太平縣,姓氏失考,得之異人丹家之傳,由此蔓延天下。至今種花者,寧國人居多,近日溧陽人竊而為之者亦不少。當日異傳之家,今日尚留苗種,必須三金,方得一丹苗,買苗後一家因以獲利。”

清代醫學家張琰在《種痘新書》記載:“種痘者八九千人,其莫救者二三十耳”。這些記載說明,自16世紀以來,中國已逐步推廣人痘接種術,而且世代相傳,師承相授。

儘管人痘法傳到了歐洲和日本,但仍有很大的隱患。直到1796年,英國人貞納受將人痘接種法改良,試種牛痘成功,這種更安全的疫苗接種在各國政府的大力推廣下被普遍接受。200年後,世界衛生組織於1979年10月26日宣布在全球範圍內消滅天花。

相關知识

熱門知识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