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燕這三諸侯國既相同又不同,可以去玩的地方也很多。從齊國開始說吧。
1、去稷下學宮聽一堂大師講座。春秋戰國最大的特色就是百家爭鳴,而稷下學宮就是體會百家爭鳴最好的地方了。因為稷下學宮容納了當時“諸子百家”中的幾乎各個學派,鼎盛之時匯集的學者多達千人左右。在這裡上演了一場又一場激烈的論戰,參加論戰的學者可都是赫赫有名的呀。儒家學派的亞聖孟子就在這裡和齊國著名學者淳于髡進行過一場激烈的論戰。論戰的主題是男女授受不親。正方孟子認為男女授受不親是禮制規定,而人不可以無禮。反方淳于髡當即反問:“喔,那嫂子丟進河裡,作為小叔子該不該救?如果小叔子伸手拉水中的嫂子,那不是違背了禮制嘛?”
正方的孟子激動地回答:“下套呢!見死不救,那是禽獸所為!男女授受不親,是禮制。但是救落水的嫂子,那是針對特殊情況的權宜之計。不能因為特殊情況下的權宜之策否認男女授受不親的合理性。”反方淳于髡繼續反問:“特殊情況可用權宜之策,那么現在天下正處亂世也是特殊時期,百姓都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生為大賢人的您怎么不去伸手拉一把呢。”正方孟子繼續不卑不亢地回答:“天下黎民若在水深火熱之中,拯救的法子只能是繼續授之以道,曉之以理。那不是一雙手拉一把就能做到。難道您真的以為靠一雙手可以拯救天下?”淳于髡當然也不這么以為了,他這樣問只是為了和孟子掐一下文架而已。
說起來孟子在稷下學宮有不少掐友,就在他老人家死後,也有不少知名學者寫長篇大論來反駁他的觀點。先秦時代,最著名的莫過於儒家學派的後聖荀子。雖然同為儒家,但是荀子主張“人之初性本惡”的觀點和孟子主張“人之初性本善”的觀點截然不同。所以荀子在著作中有相當一部分的內容是在反駁兼諷刺孟子的。儘管荀子是孟子的晚輩,但是他掐架的戰鬥力也是很強的。荀子除了沒在自己著作中抨擊孔子外,其他的諸子大概或多或少有些批論。在《非十二子篇》荀子直接將孔子的弟子子張、子夏、子游都斥之為“賤儒。”相比之下,荀子對孟子前輩還是比較客氣的,不過就是在《性惡篇》大量列出事實,講論據地反駁了孟子的“性善說”,順便諷刺一下孟子“性善說”的虛偽。對了,荀子也當過稷下學宮的首席講師。稷下學宮,絕對是穿越之旅不容錯過的地方。
2、來到齊國臨淄城這樣的大都會,怎么可以不去一下女閭呢!不去女閭,焉知齊人的生活到底如何多姿多彩。齊國早在齊桓公當政的春秋時代,在管仲的倡導下進了經濟改革。正所謂“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生活水平提高后,文化事業必然也會突飛猛進。文化事業也會帶動娛樂行業的發展嘛。於是,管仲就在齊國開設了“女閭”。“女閭”,用現在人的說法也就是高級會所,裡面坐檯的小姐承接各種服務。提醒一下,穿越去齊國的“女閭”一定一定要帶夠錢喔。
3、您還在中國男足的表現而揪心嘛,不如穿越到齊國來看一場兩千年前的足球比賽。那兒的人也把足球叫“蹋鞠”,這項運動在齊國非常流行啊。齊國不少王室成員都是“蹋鞠”忠實冬粉。齊國的大小球會也不少呢。我們有理由相信如果戰國七雄舉辦爭霸杯“蹋鞠”比賽,齊國隊應該算是奪冠的大熱門。
4、遊玩了聲色犬馬的臨淄城,不如離開齊國,泰山南面的魯國看看吧。您順便可以爬一下泰山。泰山,作為五嶽之首,它的歷史地位一直都很高啊。歷代的帝王都很重視泰山的封禪儀式。確切地說是,能夠在泰山封一下禪,這是很多帝王的畢生追求。所以穿越到先秦不去看一下兩千年前的泰山也很遺憾的。
5、都到了魯國,怎么可以不去孔子的故鄉曲阜看看呢。曲阜原來是為古奄國的國都,後來一度成為商王朝都城。到周朝,它可是魯國的都城,很長的時間裡,它的名字就叫魯。這地兒不僅是孔子的出生地,更是魯國經濟文化的中心。俗話說周禮盡在魯,在孔子的故鄉您一定可以感受到滿滿地宗周味。友情提醒一下,魯國的酒比較寡淡不是很好喝,比不得趙國的美酒,娛樂事業沒有齊國發達。來這裡主要是感受一下禮儀,要吃喝玩樂呢,還是在趙國或者齊國待夠了再來吧。
6、去完了魯國,可以繞回去,再去一下燕國。燕國在春秋時代的存在感覺很低啊,戰國時代也差不多。燕國出場總是少不了齊國,春秋那會兒是齊桓公救燕,攻打山戎,一直打到孤竹才停。燕莊公送齊桓公到齊境。桓公說:“不是天子,諸侯向送不能出境,寡人不可以對燕無禮。”於是把燕君所到的地方割給了燕國。可以說那會兒是齊國和燕國的蜜月期。到戰國時代,姜齊變成田齊,燕國和齊國也變成冤家。燕國之所以可以步入戰國七雄的殿堂是因為燕國滅一次齊國。而燕國之所以能夠滅一次齊國,離不開變法和改革。而變法也好,改革也罷,都少不了招賢納士。公元前311年,燕昭王即位了,他為了能夠振興燕國,開始招賢納士。然後,他為了能招來那些賢士,建造一座新台,史稱黃金台。其實最早人們說此台,是沒有黃金二字的,加之黃金二字是南北朝時候的事情。源自南朝宋時的詩人鮑照的一句詩,即“豈伊白壁賜,將起黃金台。”
7、說到黃金台,唐詩中有不少與之它相關的詩句。其中李賀《雁門太守行》:“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角聲滿天秋色里,塞上(一作“土”)燕脂凝夜紫。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報君黃金台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可以說黃金台外,燕國第二個具有標緻性,一定要去的地方必然是易水。這不僅因為荊軻拜別燕太子丹,西去秦國時唱那首“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的歌謠,更是因為易水也是燕國招賢納士的另一個象徵。如果黃金台是燕國的招賢納士之地,那么易水就是送別那些那些志士的地方。唱著《易水寒》離開的荊軻是為了燕太子丹去刺秦的,燕太子丹是為了燕國才會不惜一些代價來招納荊軻這樣的死士。士為知己者死,穿越去燕國的易水邊,感受一下荊軻離別時的心境,沒準您還可以去送別一下荊軻。
齊國 戰國七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