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審判法官:只有一個日本戰犯可能判重了,與南京有關

松井石根,生於日本一個武將世家,幼時孱弱,崇尚武道。

明治維新後,家族俸祿被取消。為緩解家庭經濟壓力,他少年入日本陸軍士官學校,免費就讀。

20歲,松井石根以第九期第二名的成績畢業,並以第一名的成績進入日本陸軍大學。

後參加日俄戰爭輟學,戰後復學。

1906年,28歲的松井以學校第一名的成績畢業,獲贈天皇軍刀。

(配圖)(配圖)

畢業後的松井,有兩個特點伴隨一生:

鼓吹大亞細亞主義,支持孫中山革命,主張與中國印度等聯合復興亞洲,對抗英美對亞洲的殖民統治。

甚喜中國漢文化,會謅漢詩、古文,愛書法,被稱為日本陸軍里的“中國通”,前後駐紮中國13年。

松井主張的大亞細亞主義,其中心是日本統領亞洲諸國,所以對中國的統一強大,心懷戒備,從日俄戰爭到九一八事變,再到盧溝橋事變,無不從中作亂禍害我方。

(1937年,蘇州。前為松井石根,旁邊為唐詩楓橋夜泊)(1937年,蘇州。前為松井石根,旁邊為唐詩楓橋夜泊)

1937年8月淞滬會戰開啟前,天皇裕仁派這個“中國通”任上海派遣軍總司令。其感激涕零,皇宮領旨,跪地謝恩。

時年,其59歲,身高1米52,體重45公斤,身患肺病。

11月,上海淪陷後,其上報日本國內大本營,要求趁機北上,攻占中國首都南京,“打下南京,吾意已決。”

12月7日,日軍突破南京城外所有防線,包圍南京。

(1937年11月,上海淪陷)(1937年11月,上海淪陷)

勸降的同時,遠在蘇州司令部的松井給日本軍隊下一命令,《南京攻城要領》,嚴肅日軍風紀。

其中一條為:

“皇軍進入一座外國京城,乃我國歷史上一件大事……將為世界矚目……應特別嚴肅部隊之軍紀風紀,使中國軍民敬仰歸服皇軍之威武,期不至出現苟如毀我名譽之行為。”

松井下令的次日,裕仁老婆良子的叔父,朝香宮鳩彥王,從東京飛至上海,根據裕仁命令,他接替因肺結核臥床不起的松井,任上海派遣軍總司令。松井為華中地區指揮官。

(右為松井,其左為鳩彥)(右為松井,其左為鳩彥)

12月10日,攻城;13日,南京淪陷;17日,松井建議舉行入城儀式。

南京城內有30萬中國俘虜,鳩彥稱,日軍後期還沒有保障,這些俘虜管理還需要人,吃需要食物,還有不少“便衣兵”,便下了一個“機密,閱後即焚”的密令:

“殺掉全部俘虜。”

這道密令直接造成30萬中國人被殺,南京屠城,血流成河,震驚中外。

國際壓力之下,1938年2月,日本召回松井和鳩彥。

(1937年12月17日,松井入南京城)(1937年12月17日,松井入南京城)

此後,兩人再沒來中國,松井加入興亞聯盟,繼續鼓吹其大亞細亞主義;鳩彥則一直留任最高指揮部。

戰後,松井作為甲級戰犯被絞死,理由是“未能阻止日軍在南京犯下的暴行。”

而親自下命令的鳩彥,僅僅因為是皇族身份,連逮捕都沒有逮捕。太令人氣憤。

據說,1946年5月,美國盟軍來到鳩彥親王的宮邸,問他南京大屠殺的密令一事,這個縮頭烏龜斷然否定,稱“全不知情”。

和東條英機替裕仁擔責一樣,松井毫不遲疑地選擇了為鳩彥擔責。

(1946年,巢鴨監獄中的松井)(1946年,巢鴨監獄中的松井)

1948年3月,美軍一上校問巢鴨監獄裡的松井,說大家都傳南京大屠殺的命令是鳩彥下的,如今他卻逃脫了審判,你如何看?

松井卻說:“這件事他沒有責任。”

1948年12月臨刑前,松井說,他的死如果能夠使當時的軍官,“哪怕多一個人能進行深刻的反省,我也感到非常高興”。

12月23日,松井被絞死。

原罪鳩彥,這個瘸了一條腿的日本皇族,卻在美國的庇護下,戰後安度餘生,只是被開除了皇籍,貶為平民,1981年94歲才死。狗命不短!

(鳩彥)(鳩彥)

1960年代,東京審判的大法官韋布勳爵在一本研究日本天皇的書中寫道,“除了絞死松井石根有可能量刑過重外,對其他人的判決,都未有失公正。”

松井的死,固有替鳩彥受罪之疑,但飛春讀傳認為,鳩彥之罪與松井之罪兩碼事,鳩彥永遠欠中國一條命,而松井之死,對於死去的我30萬南京同胞來說,毫不足惜!

相關知识

熱門知识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