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鏡蛇科

眼鏡蛇科

眼鏡蛇科屬前溝牙類毒蛇,毒液以神經毒為主。眼鏡蛇科上頜骨前端有前溝牙類型毒牙,頭橢圓形,瞳孔圓形,身體修長,粗細均勻。背部黑色或黑褐色,有的具黑白或黑黃色的橫紋,或者棕褐或棕紅色的黑斑和縱線。分布廣泛,在陸地和海洋均有分布。

基本信息

簡介

中文正名:眼鏡蛇科
拉丁學名:Elapidae

眼鏡蛇科上頜骨前端有前溝牙類型毒牙,頭橢圓形,瞳孔圓形,身體修長,粗細均勻。背部黑色或黑褐色,有的具黑白或黑黃色的橫紋,或者棕褐或棕紅色的黑斑和縱線。

本科屬前溝牙類毒蛇,毒液以神經毒為主。分布廣泛,在陸地和海洋均有分布,其中在澳洲是主要蛇類,常被分成眼鏡蛇科、海蛇科和扁尾蛇科三個科。 

眼鏡蛇科毒蛇占毒蛇種類一半以上,而澳洲的眼鏡蛇又占眼鏡蛇科的一半,許多劇毒蛇如眼鏡蛇、眼鏡王蛇、銀環蛇、泰攀蛇、虎蛇、黑曼巴等都屬於本科。

主要分布

主要分布於澳大利亞、東南亞、非洲,美洲僅有珊瑚蛇3個屬。

中國有4屬8種,分布於長江以南及東南沿海。以眼鏡蛇屬及環蛇屬毒性較大,如:眼鏡蛇,眼鏡王蛇,銀環蛇,金環蛇。

具體分類

分類地位:動物界 Fauna →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 脊椎動物亞門 Vertebrata → 爬行綱 REPTILIA → 有鱗目 SQUAMATA → 蛇亞目 SERPENTES → 新蛇下目 Caenophidia → 眼鏡蛇科 Elapidae

下屬分類:| 眼鏡蛇亞科 Elapinae | 扁尾海蛇亞科 Laticaudinae | 海蛇亞科 Hdrophiinae

科屬品種介紹

金環蛇 (Bungarus fascitus):俗稱金甲帶、鐵包金、國公棍、佛蛇等。頭橢圓形,全身體背有黃環和黑環相間排列,兩環寬窄大致相等,尾短圓鈍,體長 1.2-1.5 米。分布在福建江西廣東廣西海南雲南。活動於平原、丘陵、山地叢林、塘邊、溪溝邊和住宅附近。
銀環蛇(Bungarus multicinctus):俗稱過基峽、白節黑、金錢白花蛇、銀甲帶、銀包鐵等。頭橢圓形,全身體背有白環和黑環相間排列,白環較窄,尾細長,體長1米左右。分布在安徽浙江、福建、台灣湖北湖南、廣東、廣西、海南、貴州、雲南。棲息於平原、丘陵的多水地帶或山坡、田野、路旁。
眼鏡蛇 (Naja naja atra):俗稱飯剷頭、吹風蛇、飯匙頭等,頭橢圓形,頸部背面有白色眼鏡架狀斑紋,激怒時其前身 1/3 豎起,頸部膨扁,發“呼呼”之聲,體背黑褐色,間有十多個黃白色橫斑,體長可達2米。分布於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灣、湖北、湖南、廣東、海南、廣西、貴州、雲南、四川。生活於平原、丘陵、山區的山野、田邊和住宅附近。
眼鏡蛇孟加拉亞種(Naja naja kaouthia):分布於雲南、四川和廣西,近年來,該蛇從泰國等地流入廣東,廣東地區稱該蛇為“泰國眼鏡蛇”。該蛇頸背的眼鏡斑只有單個圓圈,體長在2米以上,其排毒量大,蛇毒毒性較強。
眼鏡王蛇(Ophiophagus hannah):俗稱過山峰、大眼鏡蛇等,外形似眼鏡蛇,體更長,可達5米,頸部膨扁時有白色的倒寫 V 字形斑,體背有窄白色帶斑紋 40-50 個,激怒時其前身 1/2 豎起,性兇猛,會主動攻擊人畜。分布於浙江、江南、福建、廣東、海南、廣西、四川、貴州、雲南和西藏。生活於平原至海拔 1000 米的山區。

爬行綱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