鱷目

鱷目

鱷目,爬行綱雙孔亞綱初龍下綱(或總目)的一目。體長大,尾粗壯,側扁,是游泳與襲擊獵物或敵害的武器。頭扁平、吻長。鼻孔在吻端背面。指5,趾4(第5趾常缺),有蹼。眼小而微突。頭部皮膚緊貼頭骨,軀幹、四肢覆有角質盾片或骨板。

基本信息

簡介

現存3科7屬21種。鱷目顱骨堅固連結,不能活動;具頂孔。齒錐形,著生於槽中,每側在25枚以上。舌短而平扁,不能外伸。鱷在水下,只露鼻孔於水上,進行呼吸。外鼻孔和外耳孔各有活瓣司開閉。心臟4室,左右心室由潘尼茲氏孔溝通。有頸肋、腹膜肋。無膀胱。陰莖單枚,肛孔內通泄殖腔,孔側各有1個麝腺;下頜內側也各有1個較小的麝腺。鱷長者達10米,兩棲生活,分布於熱帶、亞熱帶的大河與內地湖泊;有極少數入海。以與小型獸為食。

歷史記載

三疊紀最古老的原鱷槽齒類極其相似。侏羅紀白堊紀的中生鱷上顳窩很大,內鼻孔前移到口蓋骨與翼骨間。侏羅紀、白堊紀的海生鱷具槳形短前肢與有鰭而末端銳曲的尾部。西貝鱷見於南美始新世。白堊紀起始有真鱷亞目,種類最多。第三、四紀的鱷類大部分屬真鱷亞目,現存真鱷有3科:①鼉科(短吻鱷科),吻短闊,與頭顱後段無明顯界限。閉嘴時,下頜齒列在顎齒列內側。下頜第四齒壯大,咬上頜的孔穴。典型的鼉屬有2,一種是北美的密河鼉 ,另一種是長江的中華鼉(揚子鱷);②鱷科,吻短闊,上下頜齒列交錯排列,下頜第4齒壯大,咬上頜的窪溝。典型的鱷屬有11種,廣泛分布於熱帶;③食魚鱷科,吻狹長,與頭顱後段顯然有別,僅印度有恆河食魚鱷1種。鱷類動物從三疊紀起,很少變化,所以現存的鱷類可以稱為活化石。鱷皮經濟價值很高,可以鞣革,製作貴重提包和鞋,肉與卵可供食,據說肉味鮮美。

爬行類

界: 動物界 |門: 脊索動物門 | 亞門: 脊椎動物亞門| 綱:蜥形綱
爬行類是一類屬於四足總綱羊膜動物,分類上的層級為綱,較新的命名是蜥形綱。現存的爬行類包含四個目:
鱷目:包含鱷魚長吻鱷短吻鱷、以及凱門鱷等23個種。
喙頭蜥目:包含生存於紐西蘭的喙頭蜥,共2個種。
有鱗目:包含蜥蜴、以及蚓蜥,接近7900個種。
龜鱉目:包含海龜陸龜,接近300個種。

爬行綱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