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雱

王雱

王雱[pāng](1044-1076年),字元澤,漢族江右民系,王安石之子。北宋臨川縣城鹽埠嶺(今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鄧家巷)人。 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道家學者。年少聰敏,擅作書論事,著有《論語解》、《孟子注》、《新經尚書》、《新經詩義》、《王元澤爾雅》、《老子訓傳》、《南華真經新傳》、《佛書義解》。神宗時曾任職太子中允、祟政殿說書,受詔撰《詩》、《書義》,擢天章閣待制兼侍講。書成,遷龍圖閣直學士,以病辭不拜。卒時才三十三,特贈左諫議大夫。 世稱王安禮、王安國、王雱為“臨川三王”。

基本信息

簡介

王雱[pāng](1044-1076): 漢族 ,字 元澤 臨川 人, 王安石 之子, 北宋 文學家 儒家 道家 學者

王雱自幼敏悟。數歲時,客有一獐一鹿同籠以問雱:“何者是獐?何者為鹿?”雱實未識,良久對曰:“獐邊者是鹿,鹿邊者是獐。”客大奇之 。20歲前已著書數萬言。治平四年(1067年)中進士,歷任旌德(今安徽旌德縣)尉、太子中允、崇政殿說書,天章閣待制兼侍讀。雱氣豪,睥睨一世,不能作小官。嘗作策三十餘篇,極論天下事,又作《老子訓傳》及《佛書義解》》,亦數萬言。鄧綰、曾布薦之於神宗,召見,除太子中允、崇政殿說書。受詔撰《書義》、《詩義》,擢天章閣待制兼侍講。熙寧九年(1076年)遷龍圖閣直學士,因病未上任,不久因病疽病故,年三十三。特贈左諫議大夫。政和三年(1113年),詔封王安石舒王,配享;封雱臨川伯,從祀。

王雱才高志遠。積極支持其父王安石變法,為確立變法的理論依據,參與修撰《詩》、《書》、《周官》三經新義。善屬文,議論刻深,有決斷,嘗稱商鞅為豪傑之士,對不用命之臣當誅之。熙寧二年(1069),王安石執政,設定三司條例司為新法主持機構,任用太子中允程顥為僚屬。一天盛署,安石與程顥在家中對坐議事,王雱赤著腳,披頭散髮,手中拿著婦人的冠帽走了出來。問父親道:“你們在談些什麼?”王安石說:“因為新法數次受到人為的阻撓,正與程君商量呢。”王雱以一種極為輕慢的姿勢坐下,然後大大咧咧地嚷道:“砍韓琦、富弼的頭於市,則新法就可實行了。”安石馬上說:“我兒說得不對。”程顥正色道:“正與你爸討論國家大事,子弟不應干預。請退下。”王雱才怏怏不樂地走了。

王雱工於詩詞。他的詩詞寫得清新自然,頗有父風,《全宋詞》、《江西詩征》及《宋詩紀事》存詞2首、詩5首。劉克莊謂其詩不滿百,像“開遍杏花人不到,滿庭春雨綠如煙”(《絕句》),殊有“乃翁思致”(《後村詩話》續集卷四)。詞作不多,《眼兒媚》詞有“相思只在,丁香枝上,豆蔻梢頭”之句;《倦尋芳》詞有“恨被榆錢,買斷兩眉長斗”之句,清新婉倩,人所不能及(《詞苑萃編》卷四引《古今詞話》)。還致力於道佛兩家思想的探索,並有不少新的創見。薛礪若《宋詞通論》:“王雱詞雖不多見,然較介甫蘊藉婉媚多矣。足見當年臨川王氏家學一斑。”(引自惠淇源《婉約詞》)。

思想

王雱明確認為老子是“大聖人”④,其言與孔子“相為終始”⑤,並主張在當時應“以老氏為正”,⑥可謂對老子是推崇備至。《老子注》和《南華真經新傳》,是了解這個早慧的才華四溢的思想家的重要著作。

軼事

獐鹿同籠

元澤數歲時,客有以一獐一鹿同籠以獻。客問元澤:“何者是獐?何者是鹿?”元澤實未識,良久對曰:“獐邊者是鹿,鹿邊者是獐。”客大奇之。(出自《墨客揮犀》)

故事是說:王安石的兒子王元澤只有幾歲的時候,有個客人送給他家一頭獐和一頭鹿,關在一起。客人問他:“哪只是獐,哪只是鹿?”他從來沒有看見過這兩種稀罕的動物,看了半天,答道:“獐旁邊的那只是鹿,鹿旁邊的那只是獐。”客人聽了,十分驚奇。

生前嫁婦

因為聰穎異常,王雱很快就在眾多的人中脫穎而出,22歲就中了進士,並且仕途一帆風順,但是官場上的爾虞我詐和勾心鬥角讓王雱有點應接不暇,讓敏感脆弱的王雱無法接受,於是王雱很快瘋狂了起來,甚至是懷疑自己的妻子龐氏對自己不忠,每天都找龐氏的錯誤,為了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而與龐氏爭吵不休,對自己親生的孩子也充滿了懷疑,“以貌不類己,百計欲殺之”,於是這個王雱的幼子很快就被王雱折騰死了,王雱妻子龐氏悽苦不堪,只能是躲到一間小樓內每天以淚洗面,王安石看到兒子王雱的病情始終不見好轉,非常心疼自己的兒媳,於是做主讓王雱與龐氏離了婚,又認為龐氏沒有任何的錯誤,不願意讓龐氏背上被休掉的名聲,王安石還親自為龐氏選擇了一個好夫婿,相當隆重的將王雱妻子龐氏“嫁”了出去。這件事在當時傳為美談,在很多史書中都記載了“王太祝(王雱)生前嫁婦”之事。

通過王雱妻子的遭遇可以看到王雱的病情實在是讓王安石無能為力,也讓龐氏生活實在是悽苦不堪,王安石選擇讓龐氏嫁人也是一個無奈之舉。

作品

成就

著有《老子訓傳》、《南華真經新傳》20卷、《論語解》10卷、《孟子注》14卷,注過老子的《道德經》、《南華真經逍遙內篇注》、《南華真經雜說》、《南華真經拾遺》多已亡佚。《全宋文》卷二二六九收其文12篇。事跡見《東都事略》卷七九、《宋史》卷三二七《王安石傳》附傳。《全宋詞》、《江西詩征》及《宋詩紀事》存詞2首、詩5首。

從王雱之見識、行事來看,無疑具有年輕政治家的風采;從其著述來看,無疑又是一位著述頗豐,思想、學術成就較高的、早熟的哲學家兼學者。《宋史·藝文志》載王雱著作有《論語解》十卷、《注孟子》十四卷,另外《集注老子》二卷中有王勇一家;據《宋史·王雱傳》則又稱有《策》三十餘篇、《佛書義解》(《長編》作《佛書義釋》)、《詩義》、《書義》,可知《宋史》前後所載凡七種。《文獻通考·經籍》載有《新經尚書》十三卷、《新經詩義》三十卷(王霧訓辭,安石訓義)、《王元澤口義》(《論語》)十卷、《孟子解》四十二卷(王安石、王霧、許允成三家)、《王元澤爾雅》、《注老子》二卷、《王元澤注莊子》十卷。可見,在元代時王霧的大部分著作尚傳於世。《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卷一四六於《南華真經新傳二十卷》敘錄王霧此書甚詳,稱其“往往能得微旨”。從王雱上述著作目錄來看,其學術實已儒道為主,誠為荊公“新學”之重要輔翼,時人稱作“小聖人”,不是沒有原因的。

選錄

1. 倦尋芳

露晞向晚,簾幕風輕,小院閒晝。翠逕鶯來,驚下亂紅鋪繡。倚危牆,登高榭,海棠經雨胭脂透。算韶華,又因循過了,清明時候。

倦遊燕、風光滿目,好景良辰,誰共攜手。恨被榆錢,買斷兩眉長斗。憶高陽,人散後。落花流水仍依舊。這情懷,對東風、盡成消瘦。

2. 眼兒媚

楊柳絲絲弄輕柔,煙縷織成愁。海棠未雨,梨花先雪,一半春休。

而今往事難重省,歸夢繞秦樓。相思只在,丁香枝上,豆蔻梢頭。

3.絕句

霏微細雨不成泥,

料峭輕寒透袷衣。

處處園林皆有主,

欲尋何地看春歸?

家族

曾祖父:王用之,曾任衛尉寺丞

祖父:王益,字損之,曾為臨江軍判官,一生在南北各地做了幾任州縣官

嫡祖母:徐氏,王益的第一任妻子

親祖母:吳氏,撫州金溪人,王益的第二任妻子

王安石 王安石

父親: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北宋著名宰相

嫡伯父:王安仁,嫡祖母徐氏所生,皇祐元年馮京榜進士

王安道(1017年-1051年),字仁甫,嫡祖母徐氏所生,曾授衡州軍司法參軍

親叔父:王安國(1028年-1074年),字平甫,曾任武昌軍節度推官、西京國子教授

王安世(?-1059年),曾任太平州當塗縣主簿

王安上,字純甫

王安禮(1034年-1095年),字和甫,官至尚書左丞

二弟:王旁

三弟:王某(1055 年—1057年),早夭

嗣子 王棣,曾任太僕少卿

宋代名人(二)

宋代是中國歷史的一個很重要的時期,讓我們來通過這些名人更好的了解一下那個時代吧。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