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舞片

歌舞片

由大量歌舞組成的影片。歌舞片是紀錄歌劇演出或根據歌劇改編的影片。多由歌唱演員擔任主要角色。主要依靠歌唱刻畫人物、展開情節。早期歌舞片多為輕鬆優美、娛樂性強的舞台藝術片。歌舞片突出表演歌唱、舞蹈和音樂方面的藝術成就,故事情節大都比較簡單。20世紀20年代美國華納影片公司攝製《四十二號街》後,西方歌舞片曾風靡一時。1927年,第一部有聲電影《爵士歌王》問世。由於它是一部根據音樂劇改編的影片,故以歌舞為主。

基本信息

流行史

《天台愛情》《天台愛情》
歌舞片興起於上個世紀20年代末的好萊塢。幾乎與有聲電影同時誕生,1927年第一部有聲電影《爵士歌王》標誌著歌舞片的誕生,但是由於缺乏聲音這一方面的要求,人們將1929年米高梅的《百老匯的鏇律》看作是第一部真正的歌舞片。
歌舞片在30年代開始盛行,並成為30、4O年代的流行時尚,出現了一系列經典的歌舞片,如我們熟知的《綠野仙蹤》WizardofOz(1939),《四十二號街》等。50、60年代達到輝煌,產生經典《一個美國人在巴黎》《西區故事》《音樂之聲》,70年代便開始萎縮,90年代以後,以另一種新的形式呈現出來。光影世界,世事浮沉,當科幻片動作片、災難片和恐怖片等輪番上陣後,往昔“歌舞昇平”的時代雖然已經漸行漸遠。
而歌舞片在印度則依舊美輪美奐。印度,作為一個世界最大的歌舞電影電影生產國,每年擁有全世界36億觀眾,在它的市場上,好萊塢電影僅占6%的份額。以孟買為中心的南好萊塢電影,以“無歌舞不成片”的傳統為世界奉獻了獨具特色的巴西歌舞片。從50年代風靡中國的《我的情史》,到新世紀紅遍全球的《印度往事》,雖然歷經半個多世紀的滄桑,但印度電影依舊是歌舞昇平、如夢似幻。今昔的歌舞片更是擺脫以前的模式,推陳出新《印度往事》《野玫瑰》等等,都是膾炙人口的名片。今天的印度歌舞片在印度新的電影人的帶領下,呈現出新的現代特徵。
我國歌舞片的雛形早而有之,只是形式單純,沒有好萊塢的豪華陣容,也沒有巴西歌舞片的民族特色,發展不夠成熟,加之數量又少、不成規模,觀眾自然也形不成對中國歌舞片的認識。1931年《歌女紅牡丹》誕生,這是中國第一部有聲電影,嚴格意義上說是一部歌唱片。30、40年代歌唱片成為上海娛樂電影的一種主要形式。比如第一部有插曲的影片《野草閒花》,阮玲玉和金焰演唱的《萬里尋兄》清新感人;由馬徐維邦導演的《夜半歌聲》根據美國百老匯歌劇《歌劇魅影》改編而來,在上海創下了連映34天場場爆滿的紀錄,其中由田漢作詞、冼星海作曲、金山演唱的三首插曲功不可沒。雖然不能算嚴格意義上的歌舞片,但是歌舞的魅力已經開始在電影中閃現。其中最著名的是《馬路天使》。到了五六十年代,彩色歌舞片曾在香港風靡一時,尤其是邵氏的《花團錦簇》和《千嬌百媚》,其豪華的歌舞場面蔚為壯觀,是著力模仿好萊塢金碧輝煌、歌衫儷影之風格的經典作品,堪與同期好萊塢歌舞片相媲美。
我國的現代歌舞片比較有影響的是香港導演陳可辛的《如果愛》。陳可辛懷揣著“中國50年來第一部真正音樂劇電影”、“3年來最盛大的中國歌舞片”的理想,使《如果·愛》終於在2005年末粉墨登場,一場豪華的歌舞盛宴剎然間展現在觀眾的眼前。
通覽世界歌舞片發展史,美國和巴西的歌舞片從把簡單的舞台劇搬上熒幕到現在的製作商業歌舞大片同為歌舞片,表明他們已經進入一個相當成熟的階段;而中國的歌舞片經過多年停滯之後,現在正在嘗試改進注入新的活力。是巧合,還是事出有因,下面就通過以新世紀好萊塢,巴西和中國歌舞片代表《紅磨坊》,《巴西往事》,《如果愛》這三部影片藝術創作特色上的比較來探討新世紀歌舞片呈現出來的新特點以及尋求當代成功的歌舞片所必備的基本要素。
敘事比較
紅磨坊》在敘事方面並沒有表現出什麼新的東西。這部電影在片中講述的正是一個傳統好萊塢“後台歌舞片”的故事。劇情設定可以說毫無新意,簡單老套的劇情都成了它被載入歌舞片歷史的“攔路虎”。影片先是把紅磨坊內頹廢、奢靡、淫亂的狂歡場面盡其所能地鋪陳在觀眾面前,營造出烏托邦式的氣氛;緊接著,讓莎婷(尼克·基德曼飾演)與克里斯汀(伊萬·麥克雷格飾演)錯遇並相愛,進而編織出烏托邦式的愛情諾言。公爵的出現預示著這對剛剛熱戀中的男女將要在社會現實和理想之間艱難抉擇。莎婷為了使克里斯汀不被殺害,趕走了克里斯汀,最後克里斯汀還是回來了,歌舞劇成功了,但是莎婷因為肺癆死了。所有情節鋪墊都是按照典型的後台歌舞片的套路來編排,絲毫沒有創新,所謂“後台歌舞片”是指在一個真實的舞台上表演歌舞節目,加上後台的愛情故事作為填充。在1930年的歌舞片中“後台愛情”是常見的敘事設計,為歌舞表演提供形勢和情緒的框架,這一時期好萊塢歌舞片對敘事和主題的處理還主要是為前台表演作陪襯的。在這種模式下,即使結局變為有情人終不能白頭偕老,《紅磨坊》的故事情節也沒有了任何吸引力。
同樣地,《如果·愛》在整體劇情上也未免於落入俗套。陳可辛導演運用“戲中戲”模式,講述同一部戲的戲內戲外兩個雷同的三角愛情故事。但它與《紅磨坊》最突出的不同就是,《如果·愛》的結局是開放式,孫納愛林見東,也愛聶文,但她的最終選擇無人知曉,影片結尾並沒有交代,或許連她自己也不知道,這就使劇情豐富化,自由化,不會像好萊塢經典模式那樣,將情節都設定成一個套路,看到最後所有人都能猜到結局。《如果·愛》留給孫納選擇的餘地也便留給了觀眾思考的空間。這是作為歌舞片的一個突破,情感糾纏的細膩充分融入於劇情的走向,把選擇留給時間,把情緒拋給觀眾,把思索對比現實。
影像風格比較
早在40年代歌舞片的“黃金時期”,米高梅的夢幻王國將音樂變成了一種普遍的世界觀,是對一種“態度”的視聽表現,這種態度實質上就是認為“世界是一個美妙和富於浪漫色彩的地方,其中滲透著音樂的節奏與優雅。”這種態度從最早的《爵士歌王》開始就一直存在,但是作為歌舞片的“風格”,卻是在“融和歌舞片”將情節和歌舞融為一體之後才明確的。但是歌舞片發展到當代,開始轉向多樣和含混:《芝加哥》揉合了“黑色電影”的元素,採用陰影和低調光,一反歌舞片高調布光的明亮場景,將鏡頭轉向街道、監獄、法庭等場所,表現“黑色電影”的經典主題——“性和暴力”。其中最為著名的段落“監獄六重唱”引進女權主義色彩,在歌舞片的主題中是一大突破。被冠以“後現代激情主義”的《紅磨坊》是一場拼貼和碎片化的遊戲,這符合“後現代”的敘述特徵。飽和色塊的壘積、漫畫式的表演、自由變化的攝影機視點,都體現了後現代“不建設一物”的狂歡式的信條,而歌舞本身的對位運用是對經典的嘲諷和解構。歌舞片不再是表演的標準和陳規了,變成了漫畫化和遊戲化的雜耍。
相比之下,《如果·愛》的畫面全然是另一種風格。兩位華語電影界著名攝像師鮑德熹與杜可風分擔鏡頭工序。鮑德熹以熱切及浪漫的角度負責歌舞場景的拍攝。但這次,導演和攝影師並沒給觀眾帶來視覺上的驚喜,歌舞部分的拍攝和剪輯中規中矩,側重保證畫面流暢和敘事抒情。依據歌舞的意境和情緒,景別的運用比較局限。
以《忘了我是誰》為例,這首歌描述的是男主角與失憶的主角第一次在馬戲團見面的片段。由於重點在於兩人的對話,所以景別集中於中景,在兩人的腰部以上轉換。再以《人生蒙太奇》為例,這首歌是整部片子的開場歌舞,場景著重於熱烈、歡樂的氣氛,所以多用搖臂攝像機在舊上海的街道內拍攝。景別都是全境,包括正面全境、側面全境和俯拍全景。比較出彩的是對於色彩的使用。在本片中體現了三種不同的攝影風格。歌舞劇部分的畫面呈現一種橘紅色的暖色調,色彩濃烈豐富、場面宏大熱烈,是側重於視覺奇觀營造的華麗風格;回憶部分除了主人公孫納的服裝選用橘黃、紫色等相對飽滿的色彩之外,整體上呈現一種藍灰色的冷色調,這種“褪色”感畫面緊扣了“回憶”的主題,加上對雪景的運用,使畫面有一種純淨抒情的唯美化色彩;現實部分則採用了生活化的攝影風格,在布光和色調運用上貼近自然。
巴西往事》的整個的影片都使用肩扛攝影,而且一直保持在同肉眼視距相同的焦距上,攝影師並沒有故意的晃鏡頭。這樣的拍攝觀念使得觀眾能夠以更加現實的生活化的角度來看待問題、領悟影片所傳達的內在信息,並觸發觀眾心靈深處的共鳴。肩扛攝影同時意味著靈活的機位和鏡頭調度,一般的固定幾個機位拍攝一組場面往往會給人帶來一種被外在因素誘導的感覺,而肩扛攝影的鏡頭轉向隨意、機位感模糊,畫面感覺會相對客觀。影片進行到第11分鐘時出現了情節的第一次高潮—女僕愛麗斯和工頭杜比的初次邂逅,當杜比碰倒了愛麗斯的托盤,愛麗斯蹲下撿東西,兩人一上一下互相凝視,此處攝影師採用肩扛、亞高速攝影在一個鏡頭內一氣呵成,完成了從俯拍到仰拍的過渡,給觀眾以新穎、流暢、自然的感覺。
《爵士歌王》《爵士歌王》
歌舞藝術手法比較

影片表現的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故事,但大部分音樂與歌曲選擇的都是20世紀後半期的經典流行音樂,例如,在《紅磨坊》里,基德曼與麥克格雷格互贈的情歌有甲殼蟲的《你需要的是愛》,U2樂隊的《驕傲》、保羅·麥卡特尼的《蠢笨情歌》基德曼在“紅磨坊”中被眾人擁舞模仿了麥當娜《物質女孩》的MTV,而麥當娜的成名曲《宛若處女》則由“紅磨坊”的經理泰勒拿來戲仿。這樣的混亂使歌舞與敘事不能糅合在一起,但是與其後現代激情的主題是符合的。歌舞場面是對早期歌舞片的復興。在歌舞片早期,華麗的歌舞場面是必不可少的,製片公司通常要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去製作華麗的布景和艷麗的服裝,營造花團錦簇的盛景,呈現給觀眾的往往都是一派仙樂飄飄、奢靡繁華的夢幻場景。
紅磨坊》在製作規模和故事情節的設定上做到了“復興”,而影片的核心———歌舞段落,卻充滿了華而不實的聲色表演。在歌舞片的每一發展時期都有其特色與代表作,其歌舞表現形式也都被注入新的活力,更有許多經典歌舞段落為後人所津津樂道。例如,《雨中曲》里,金·凱利在雨中歡快地跳起踢踏舞,並唱起《雨中曲》的場面極具藝術感染力,是歌舞電影史上的經典。英國著名導演麥可·鮑威爾執導的輝煌的歌舞電影《紅菱艷》,片中著名的長達13分鐘的“紅舞鞋”的芭蕾舞場面宛如流動的“西斯廷壁畫”,光彩奪目,美麗絕倫。而作為力圖復興歌舞片的《紅磨坊》,除了過度喧囂瘋狂的歌舞場面,與戲仿的段落,很難找出經典的段落能夠在歌舞電影史上抹上濃重的一筆。
《如果愛》中的敘事和歌舞是分開的,歌舞沒有參與敘事。影片是依據音樂節奏剪輯鏡頭,運用平行,交叉,對比等多種敘事蒙太奇,充分發揮歌舞部分的表意功能。正因為有歌舞才有戲裡戲外的真情假意。相比《紅模仿》歌曲的隨意和混亂,《如果愛》是純淨的,歌曲也是由演員演唱的新創作的流行歌曲,流行音樂的參與,更能使人感受到歌舞片娛樂大眾的的這一方面,吸引眼球。相對於音樂的雕琢,對舞蹈的細心安排在影片中也看得出來。通觀影片,社交舞,新創舞,馬戲班熱舞競相亮相,“傘舞”“邋遢的世界”,“男人本該嫉妒”等舞段各有特色。影片巧妙的用“戲裡”的舞蹈表現戲外人物的心聲,歌舞和劇情十分的契合。
巴西往事》中的歌舞藝術則與生活融合在一起。不得不承認,巴西是一個歌舞國家,婚禮上的歌舞場面讓人激動不已,有位巴西電影導演曾說:“巴西電影既是夜總會又是教堂,既是馬戲團又是音樂廳,既是比薩餅又是詩歌研討會。”因此,巴西歌舞自身的特質使它能在世界歌舞片這個類型上力拔頭籌。與傳統巴西歌舞片不同的是該片不再營造夢幻,以前在巴西歌舞片裡看到的華麗服飾,宏大場面,充滿夢幻色彩的歌舞不見了,在這部電影裡,你可以發現巴西人的焦慮,他們的愛情,他們的生活,導演以冷靜客觀的鏡頭表述生活在歌舞片裡是難能可貴的。《巴西往事》的女導演米拉·奈爾曾說“歌舞的展現不光停留在美麗的鄉村、豪華的公館和清新的大自然,它應該停留在人們的心中,停留在人們生活的每一個角落。”正在將自己的話付諸行動。

代表作

中國
《白毛女》、《劉三姐》、《江姐》、《如果·愛》,等。
外國
雨中曲》、《紅磨坊》《黑暗中的舞者》,《歌劇魅影》,《芝加哥》,《髮膠明星夢》,《歌舞青春》,《音樂之聲》,《幻想曲》,《魔法奇緣》,《公主和青蛙》等。

新時代歌舞片

周杰倫——《天台愛情
《天台愛情》(又名:《天台》)是周杰倫繼《不能說的秘密》後自編自導自演的第二部作品,劉畊宏擔任
監製,周杰倫、李心艾、王學圻、曾志偉、徐帆等領銜主演。周杰倫為電影操刀創作了10餘首音樂,並參與武打動作設計,親自擔任剪輯師。達到國內電影和原聲帶製作一流水平,該片投資超過兩億新台幣,融合喜劇、愛情、歌舞、動作、特效等多種元素,具有浪漫情懷和古典韻味,是周杰倫鍾愛的“中國風”,此片被稱作“前所未見的電影類型”。
本片素材類型難以限定,只能說是周杰倫又為華語電影開創和提升了一種電影歌武片,周杰倫本片也是為華語歌舞片正名。2013年5月27日《天台》舉行發布會。目前已受到國際認可,獲選為本屆美國紐約電影節閉幕影片。將於2013年7月11日全亞洲同步上映,同時亦登入北美大銀幕,勢在掀起一輪狂熱的暑期嘉年華。
歌舞片的素材在華語電影史上可以說並不多見,而在新世紀的中國商業片中更是被人遺忘,而亞洲巨星,中國著名流行歌手周杰倫操刀指導,在2013年7月11日上映的《天台愛情》(原名:《天台》)是一部不折不扣的歌舞片,這可以說是中國乃至亞洲新世紀為數不多的大型商業歌舞片。這部電影融合了多種素材,只能說是“前所未見的電影類型”,但以較多的歌舞類型為主。
只能說周杰倫在中國電影領域是繼陳可辛的《如果·愛》後又大幅提升了歌舞片類型,這部電影是周杰倫繼《不能說的秘密》後自編自導自演的第二部作品,《不能說的秘密》是周杰倫作為電影導演的處女作,在亞洲地區獲得年度票房第九和最具口碑的前提下,我們更是發現周杰倫的導演才華,而此片從主創人員和幕後人員以及整個電影和電影原聲帶製作水平都是亞洲一流的,希望此片也能夠票房大賣,賺足口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