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五六十年代是好萊塢歌舞片鼎盛一時的年代,而在歌舞風潮中屹立潮頭旗不濕的導演中除了一代大師文森特.明尼里以外,另一位可堪與之比肩的就是斯坦利·多南了。斯坦利·多南1924年生於美國的南卡羅來納州,他從小就接受了正規的舞蹈培訓17歲時就開始在百老匯正式登台演出了,在劇團里他從合唱團員一直做到助理舞蹈導演。他的首次演出是在《Pal Joey》一劇中,這部戲的主演就是後來好萊塢歌舞片的天王巨星吉恩·凱利(Gene Kelly),可說是機緣巧合,兩人由此結下深厚友情,同時也為以後二人共創傳奇埋下了伏筆。1949年在製片阿瑟·弗里德(Arthur Freed)和吉恩·凱利的幫助下,斯坦利·多寧有機會與吉恩·凱利合作導演了電影《尋歡作樂》(On The Town,1949),這可算是他的導演處女作。這部影片以歌舞貫穿整部影片,劇情溫馨感人的同時亦嘲諷了都市人的眾生相,斯坦利·多南還在片中與吉恩·凱利、弗蘭克·辛納屈(Frank Sinatra)聯合擔當主演。這部影片的成功堅定了斯坦利·多南的信心,再加上吉恩·凱利不遺餘力的幫助,一切的成功似乎都是順理成章。
由於本身的舞蹈造詣頗高,再加上幾年的實際經驗,斯坦利·多南對歌舞片中的動作編排顯得得心應手。1951年斯坦利·多寧與弗雷德·阿斯泰爾(Fred Astaire)、簡·鮑威爾(Jane Powell)合作了《王室的婚禮》(Royal Wedding,1951),這部影片以兄妹倆的愛情故事為引,串起了連場精彩的歌舞場面。其中兩段精彩的舞蹈設計已成影史經典,一段是弗雷德·阿斯泰爾與衣帽架配舞,把死物變成活生生的舞伴;另一段是利用特殊的攝影技術,拍出弗雷德·阿斯泰爾在牆壁上和天花板上跳舞的映象奇觀。1952年的《雨中曲》(Singing in The Rain,1952)是斯坦利·多南與吉恩·凱利聯手打造的又一歌舞經典,這部可能是影史上最精彩歌舞片裡的舞蹈從設計到演出都只能用“嘆為觀止”四字來形容。吉恩·凱利的表演當然無可挑剔,而斯坦利·多寧的導演手法流暢有趣也功不可沒。
斯坦利·多南的事業高峰在五十年代風頭十分強勁,1955年的《七對佳偶》(Seven Brides For Seven Brothers)是他繼《雨中曲》之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這部影片講述西部牧場有七兄弟,老大霍華德.基爾看中了簡·鮑威爾,有意跟這位理想伴侶成家立室。但準新娘發現蜜月別墅竟要跟七名大漢分享,乃心生一計為這些不修邊幅的兄弟改變形象,並找了六名美女跟他們配對,於是發展成七對佳偶。影片的群戲十分成功,氣氛輕鬆而又極盡視聽之娛,歌舞場面的編排幾近天衣無縫。這期間其它重要作品還有《甜姐兒》(Funny Face,1957)、《仕女圖》(Indiscreet,1958)等。
當歌舞片漸露疲相之時,斯坦利·多南轉而拍攝浪漫喜劇,《綠苑春濃》(The Grass Is Greener,1960)和《謎中謎》(Charade,1963)就是其中兩部重要作品,《綠》片以一位英國貴族和美國富商之間的碰撞為主線,反映了微妙的民族性格差異,加上幽默的對白和演員精彩的表演完成了一部格調文雅的愛情喜劇。《謎》則是一部頗有希區科克懸疑風格的冤家鬥氣喜劇,加上卡里·格蘭特(Cary Grant)和奧黛麗.赫本(Audrey Hepburn)兩位巨星的加盟,當年十分賣座。
不過隨著時代的演變和觀眾口味的變化,純粹的歌舞娛人和輕鬆搞笑越來越沒有市場,斯坦利·多南也不斷地尋求新的創作來源,比如改編自名著《浮士德》的《眼花繚亂》(Bedazzled,1967,2000年好萊塢有重拍版本);同性戀喜劇《樓梯》(Staircase,1969);動作喜劇片《幸運號遇險記》(Lucky Lady,1975);甚至他還在八十年代拍了一部科幻驚怵片《土星三號》(Saturn 3,1980)……影片雖偶有佳作,但相比他五十年代歌舞昇平的盛世景觀,畢竟是無可奈何花落去了。
斯坦利·多南一生導過很多精彩的影片,不過也許是歌舞片歌舞場景搶眼,演員表演更令人矚目的關係。雖然不少影片叫好叫座,斯坦利·多南始終與奧斯卡最佳導演緣慳一面,不過他在歌舞片中充滿機智的視覺創新和片中的優雅趣致也少有人能及,為此美國電影學院在1998年頌給斯坦利·多南奧斯卡終身成就獎。
電影生涯
1943–1949:好萊塢編舞1943年,米高梅公司一位歌舞片製片人阿瑟·弗里德(英語:Arthur Freed)購買了將百老匯音樂劇《眾星拱月》拍成電影的著作權,這部同名電影由露西爾·鮑爾、威廉·蓋克斯頓(英語:William Gaxton)主演。多南也來到好萊塢參加了試鏡並與米高梅簽訂了一年的契約,他之後在片中以一位伴舞演員出鏡,並且擔任舞蹈指導查爾斯·沃爾特斯(英語:Charles Walters)的助理。金·凱利很快成為一位受歡迎的歌舞片配角演員,多南與米高梅簽約後兩人的友誼也得以繼續。
當凱利到哥倫比亞電影公司與麗塔·海華斯一起主演《封面女郎》時,他得到了一次親自編排自己舞蹈曲目的機會並邀請多南加以協助。凱利表示:“斯坦利需要一份工作,我也需要有個靠得住的人來指導攝影師,他明白我的步法,從而可以指揮鏡頭朝正確的方向跟進拍攝。”多南接受了邀請並擔任了3首曲目的舞蹈指導。之後他想到一個主意可以讓凱利的影子跳出商店的窗戶外和真人一起跳舞,導演查爾斯·維多(英語:Charles Vidor)堅持認為這絕對行不通,於是多南和凱利親自執導了這個鏡頭,之後他還花了超過一年的時間來進行剪輯。《封面女郎》令凱利成為電影明星,影片也被許多電影評論家視為歌舞片一部重要的創新之作。之後多南與哥倫比亞公司簽訂了一年的契約並在多部電影中擔任舞蹈指導,不過一年後當凱利在下一部電影中希望得到其協助時他回到了米高梅。
1944年多南與凱利在歌舞片《起錨(英語:Anchors Aweigh (film))》中擔任舞蹈指導,該片於1945年由米高梅公司發行,凱利和弗蘭克·辛納特拉主演。這部電影中最著名的一場戲是凱利與動畫角色老鼠傑瑞(英語:Jerry Mouse)一起跳舞的鏡頭,其動畫製作由威廉·漢納(英語:William Hanna)和約瑟夫·巴伯拉監督完成,米高梅公司動畫工作室(英語:Metro-Goldwyn-Mayer cartoon studio)銷售總監弗雷德·昆比(英語:Fred Quimby)則是總責任人,不過最初想到最初的概念的卻是多南。起初他和凱利打算在這場戲中使用米老鼠或唐老鴨,並為此面見了沃爾特·迪斯尼本人進行商討。但當時迪斯尼正在製作一個有類似理念的卡通片《三騎士》,因此不願意讓自己一個角色出現在一部米高梅的電影中。之後劇組花了兩個月拍攝凱利的舞蹈,而多南則花了整整一年這段鏡頭一幀一幀地加以完善。據巴伯拉所說,“我參加了《起錨》的首映,觀眾的反應可謂引爆全場。”這一段鏡頭之後還用在了動畫劇《居家男人》的一集中,裡面的老鼠傑瑞由斯蒂威·格瑞菲(英語:Stewie Griffin)代替。
1944至1946年,凱利加入了美國海軍並在其中擔任攝影師,而多南則繼續擔任歌舞片的舞蹈指導。對於這一時期他回憶道:“我在音樂、步伐和攝影等各方面勤加練習,而且經常執導一段曲目,我還力圖想出一些怎樣拍攝這些橋段的辦法。”多南還曾表示自己是因為患有高血壓而沒有入伍。凱利退伍歸來後,他與多南一起導演並編排了自己在《高調人生(英語:Living in a Big Way)》中的舞蹈曲段。並在接下來共同開始創作一個有關兩位20世紀早期籃球運動員在假期中充當歌舞雜耍演員的故事,之後發展成了1949年上映的電影《出場開賽(英語:Take Me Out to the Ball Game (film))》,凱利和多南原本期望可以一起親自執導,但弗里德安排由巴斯比·伯克利出任導演,不過他們還是執導了凱利的舞蹈曲目。影片由凱利、弗蘭克·辛納特拉以及朱爾斯·蒙辛主演。
1949:《錦城春色》《出場開賽》獲得成功後,弗里德給了多南和凱利執導《錦城春色(英語:On the Town (film))》的機會,該片於1949年發行,根據比提·康登(英語:Betty Comden)和阿道夫·格林(英語:Adolph Green)的同名音樂劇改編,講述了二戰後期三位水手在紐約休假時的經歷。多南和凱利原本打算整部電影都到紐約進行取景,但弗里德沒有接受這一建議,只允許他們在那裡拍攝一個星期。
劇組利用這個星期在沒有工作室干擾和舞台限制的情況下製作了影片的開場曲目《紐約,紐約》,多南與攝影師哈羅德·羅森(英語:Harold Rosson)直接在紐約市的街道上拍攝了幾組鏡頭,並開創了許多直到10年後法國新浪潮時期才開始流行起來的新拍攝手法,包括360度鏇轉拍攝、隱藏鏡頭、跳躍剪輯(英語:jump cuts)、鏡頭朝向的突然變換和啟用非專業演員等。多南的傳記作者約瑟夫·A·卡斯帕(Joseph A. Casper)表示其中的眾多創新“在今天被視為是電影製作的一個轉折點”。
《錦城春色》的主要演員有凱利、辛納特拉、蒙辛、安·米勒(英語:Ann Miller)、比蒂·嘉瑞特(英語:Betty Garrett)、維拉-艾倫(英語:Vera-Ellen),其中凱利、辛納特拉和蒙辛扮演3位在紐約上岸休假的水手,影片上映後在商業和評論兩方面都很成功,並榮獲第22屆奧斯卡最佳配樂獎(音樂劇類),編劇康登和格林也贏得了美國編劇工會最佳歌舞片編劇獎。與奧遜·威爾斯一樣,多南執導自己這部處女作時也是25歲,他表示凱利“負責大部分舞蹈動作(設計),我則主要是坐在攝影機後面拍攝劇情和歌舞段落。”凱利相信自己與多南“是對好搭檔”,“我想我們可以很好地進行優勢互補。”
1949–1952:米高梅公司契約導演《錦城春色》大獲成功後多南與米高梅簽訂了一份時長7年的導演契約,他之後兩部電影仍是與製片人弗里德合作,但沒有凱利的參與。多南由於與當時一位女明星埃絲特·威廉斯(英語:Esther Williams)出現嚴重的個人分歧,退出了一部電影的拍攝計畫,但驚喜地得到了與自己童年時代偶像弗雷德·阿斯泰爾合作的機會。
《王室的婚禮(英語:Royal Wedding)》由阿斯泰爾和簡·鮑威爾(英語:Jane Powell)主演,兩人扮演一對美國兄妹舞蹈組合,在英格蘭伊莉莎白公主殿下和愛丁堡公爵菲利普於1947年11月20日舉行的婚禮上表演。起初女主角是由朱迪·加蘭來出演的,但之後她因多次缺勤而遭到解僱(這也導致她其後首度試圖自殺),鮑威爾取而代之。
片中鮑威爾與一位富有的英國男子(彼特·勞福德飾)陷入情網,這可能會導致兄妹組合從此告一段落,而阿斯泰爾卻也愛上了另一位女子(莎拉·邱吉爾(英語:Sarah Churchill (actress))飾)。這樣的情節設定從一定程度上是根據阿斯泰爾和姐姐阿黛爾·阿斯泰爾(英語:Adele Astaire)的真實經歷改編的,兩人之前是一個姐弟舞蹈組合,但姐姐於1932年嫁給一位英國勳爵後就退出了。《王室的婚禮》中有阿斯泰爾最著名的舞蹈曲目之一《你就是我的整個世界(英語:You're All the World to Me)》,電影中他違反地心引力先是走上牆壁跳舞,之後乾脆跳到了天花板上。這個鏡頭是通過製作一套鏇轉鋼筋設備拍攝成功的,不過阿斯泰爾與影片歌詞作者艾倫·傑伊·勒納(英語:Alan Jay Lerner)都聲稱辦法是自己想出來的,影片於1951年發行上映。
1951年多南拍攝了《玉女求凰(英語:Love Is Better Than Ever)》,曾因5年前的電影《一代歌王(英語:The Jolson Story)》獲奧斯卡獎提名的拉里·帕克斯(英語:Larry Parks)主演,女主角扮演者則是伊莉莎白·泰勒。帕克斯在片中扮演一位街頭藝人經濟人,因為各種原因而被迫迎娶一位無辜的年青舞蹈教師(泰勒飾)。多南與凱利都在片中客串出鏡。影片拍攝完成後超過一年時間都沒能發行,因為帕克斯曾在這期間被迫向眾議院非美活動委員會(英語:House Un-American Activities Committee)承認自己是共產黨員並交待其他成員的名字。影片終於上映後在商業上也不成功。
1952:《雨中曲》1952年,金·凱利已因主演大獲成功並拿下奧斯卡最佳影片獎的歌舞片《一個美國人在巴黎(英語:An American in Paris (film))》而成為炙手可熱的大明星。他接下來再次與多南合作拍攝歌舞片《雨中曲》,該片將成為兩人演藝生涯中最受讚譽的作品,並且也是電影史上最具好評的歌舞片。
弗里德繼續擔任製片人,比提·康登和阿道夫·格林編劇,攝影師仍然是哈羅德·羅森,主演除凱利外還有唐納德·奧康納(英語:Donald O'Connor)、黛比·雷諾斯(英語:Debbie Reynolds)和簡·哈根(英語:Jean Hagen)。弗里德希望在片中使用他和作曲家納西歐·赫布·布朗(英語:Nacio Herb Brown)於1920年代末到1930年代初創作的一些老歌,他請康頓和格林圍繞這一概念編寫劇本,多南和凱利也從前期發展階段就進行了參與。康頓和格林發現很難找到一個合適的故事大綱,兩人意識到這是因為那些歌曲大都是在好萊塢經歷從無聲電影轉變為有聲電影的1920年代末期創作的。於是兩人與多南訪問了米高梅公司每一位曾在那個時期闖蕩好萊塢的人,並將他們講述的許多軼事也放到電影中,調侃第一部歌舞片製作過程中所遇到的技術困難。電影中的製片人R·F·辛普森(R. F. Simpson)和導演羅斯科·德克斯特(Roscoe Dexter)也從一定程度上分別是以弗里德和巴斯比·伯克利(英語:Busby Berkeley)為原型。而其中電影院觀眾在凱利的角色說出老套對白“我愛你,我愛你”時大笑這一情節,也是參考無聲片明星約翰·吉爾伯特(英語:John Gilbert (actor))在1929年電影《他那光輝的一夜(英語:His Glorious Night)》中說出相似台詞時觀眾們的類似反應。多南和凱利還利用了米高梅公司收集的大量過時布置、道具、服裝和設備來力圖達到更加逼真的效果。
在電影中,唐·洛克伍德(Don Lockwood,凱利飾)和萊納·拉蒙特(Lina Lamont,哈根飾)是兩位好萊塢無聲片明星,有聲片的出現對他們的職業生涯構成了威脅,因此必須要對自己嗓音加以訓練來適應這種變革。在最好朋友科斯莫·布朗(Cosmo Brown,奧康納飾)和愛人凱茜·謝爾登(雷諾斯飾)的幫助下,洛克伍德將最後一部作品改為了歌舞片,從而挽救了自己的事業,同時也讓謝爾登成為一位電影明星。凱利與多南在這部電影的合作過程中相處很融洽,多南發現凱利在片中的一段舞蹈有些過長,但凱利否決了這個意見。片中凱利手執黑傘在雨中邊唱邊跳的段落花了數月的時間來編排,並且多南和凱利也發現有必要在水泥馬路上挖一個坑來協助拍攝。
這部電影於1952年4月發行並獲得了商業上的成功,票房收入超過760萬美元。但凱利主演的《一個美國人在巴黎》在1952年3月意外地贏得了奧斯卡最佳影片獎,於是米高梅公司決定將之重新發行,這導致《雨中曲》在多家院線停映,嚴重影響了其後的票房成績。年底,影片獲得兩獲奧斯卡獎提名,分別是原創配樂獎和女配角獎(哈根)。奧康納獲得了一座金球獎最佳電影男主角獎(音樂劇/喜劇類),而康登和格林則又一次贏得了美國編劇工會的最佳歌舞片編劇獎。
起初《雨中曲》只獲得了如波斯利·克勞瑟(英語:Bosley Crowther)在內一些影評人的溫和評價,直到1960年代末才開始收到廣泛好評。最早的支持者之一寶琳·凱爾(英語:Pauline Kael)稱讚本片“可能是有史以來最過癮的歌舞片,也幾乎是好萊塢最優秀的音樂劇。”1975年該片重新予以發行,並在評論和觀眾反響上都很成功。《雨中曲》還於1989年成為美國國會圖書館下屬國家影片登記部收入的第一批(25部)電影之一,並在1982和2002年兩次入選英國《視聽(英語:Sight and Sound)》雜誌頗具聲望的“十佳電影”名單。查理·卓別林和弗朗索瓦·特呂弗是該片最早的冬粉之一,比利·懷爾德也稱其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五部電影之一”。
1952–1955:《七對佳偶》及與米高梅解約已經是一位成功電影導演的多南繼續為米高梅公司工作,1952年他拍攝了根據真實故事改編的電影《無畏的費根(英語:Fearless Fagan)》,卡爾頓·卡朋特(英語:Carleton Carpenter)在片中扮演一個帶著自己馴服獅子去參軍的男子。1953年多南又拍攝了歌舞片《讓女孩輕鬆一下(英語:Give a Girl a Break)》,黛比·雷諾斯、瑪吉·錢皮恩和海倫·伍德(Helen Wood)扮演3位相互競爭的舞蹈演員一起爭奪在一部百老匯新劇中出演主角的機會。同時出演該片的還有高爾·錢皮恩(英語:Gower Champion)、鮑勃·福斯和庫特·卡茲納(英語:Kurt Kasznar)。波頓·萊恩(英語:Burton Lane)和艾拉·格什溫一起創作了片中的音樂。電影中最富盛名的橋段是由雷諾斯和福斯一起表演的。現場拍攝時通過編排在舞台後方製作出兩人瞬間被數百個似乎能用手指觸摸到氣球包圍的假象。由於福西與高爾·錢皮恩之間發生了嚴重的分歧,《讓女孩輕鬆一下》的拍攝過程成了多南一次痛苦的經歷。這一分歧導致劇組分為對立的兩派,雷諾斯、瑪吉和高爾分為一派,而多南和福斯則是另一派。影片上映後評價不佳,不過多年後卻有了明顯好轉。
多南下一部歌舞片《七對佳偶(英語:Seven Brides for Seven Brothers (film))》的成功鞏固了他在沒有凱利合作情況下獨立發展的地位。影片根據史蒂芬·文森特·本納特(英語:Stephen Vincent Benét)的短篇小說改編,索爾·卓別林(英語:Saul Chaplin)和吉恩·德保羅(英語:Gene de Paul)譜曲,約翰尼·梅瑟(英語:Johnny Mercer)創作歌詞,麥可·基德編舞。故事背景是1850年代,簡·鮑威爾出演的女主角米莉(Milly)認識亞當(Adam,霍華德·基爾(英語:Howard Keel)飾)僅幾個小時後就嫁給了他。當兩人來到亞當位於俄勒岡州邊遠地區的木屋時,她發現自己丈夫的6個兄弟既不文明又笨手笨腳的,於是決定將馴服這六兄弟當成自己的使命。可萬沒想到,自己一句反諷之言令六兄弟當了真,他們跑到附近小鎮上綁架了6位女子並要與之成親。這部電影採用了當時新的寬銀幕鏡頭進行拍攝,並以其舞蹈段落,特別是穀倉的一場特技芭蕾舞步而聞名。《七對佳偶》是1954年票房最高的電影之一,並出現在多位影評人的十佳電影榜單上。影片也獲得了第27屆奧斯卡金像獎包括最佳影片在內的5項提名,並最終奪得音樂劇類最佳配樂獎。這樣的成功著實令米高梅感到意外,公司一開始將更多的資金投入到了這年的另外兩部歌舞片《羅絲·瑪莉(英語:Rose Marie (films))》和《蓬島仙舞(英語:Brigadoon (film))》中,其中後者還是凱利主演的。《七對佳偶》獲得的利潤遠遠超過這兩部電影,甚至超過了《錦城春色》和《雨中曲》。這也成為了多南事業上一個重要的轉折點。不過小說家弗朗辛·普羅斯(英語:Francine Prose)嚴厲地批評了《七對佳偶》,指稱這是一部有關強姦的歌舞片,並形容電影有反女性傾向,稱其是“有史以來有關男女之間最令人厭惡的電影之一”。
1954年末多南還拍攝了《我心深處(英語:Deep in My Heart (1954 film))》,該片是匈牙利裔美國輕歌劇作曲家西格蒙德·隆貝格(英語:Sigmund Romberg)的一部傳記,何塞·費勒出演主角。包括金·凱利和弗里德·阿斯泰爾在內的多位米高梅公司簽約演員在片中客串出鏡,這也是兩人唯一一次出現在同一部電影中。雖然評論界對其反映平平,但隆貝格的成名度和影響力還是令影片在商業上一炮打響。
1955年,多南第三次與凱利合作拍攝了歌舞片《好天氣(英語:It's Always Fair Weather)》。弗里德擔任製片人,康登和格林編劇,安德烈·普列文譜曲,凱利、賽德·查里斯、丹·戴利(英語:Dan Dailey)、麥可·基德、多蘿莉斯·格蕾(英語:Dolores Gray)共同出演。《好天氣》是也是寬銀幕鏡頭拍攝的,最初的構想是作為《錦城春色》的續集。凱利、戴利和基德分別扮演三位二戰結束10年後重聚的水手,發現彼此的生活方式都與之前預期大不相同。凱利之前就曾向多南提議過兩人再次合作來拍攝本片,但已經成為了一位獨立且成功導演的多南並不很情願接受,兩人的友誼也在電影製作過程中惡化。多南也指出,“從第一天開始氣氛就很緊張,誰都沒有和任何人說話。”而且這次米高梅反而不允許劇組再到紐約取景拍攝了。《好天氣》是一部商業上中規中矩的電影,沒能達到《錦城春色》或《雨中曲》的高度。這也是多南最後一次與凱利或弗里德合作。這部影片完成後他也完成了與米高梅所簽訂的契約,他為其工作的最後一個項目是在1955年7月接替因故離開的文森特·明尼利完成電影《天命(英語:Kismet (1955 film))》最後4天的拍攝工作。
1956–1959:導演和獨立製片人多南的下一部電影是與派拉蒙公司製片人羅傑·艾登斯(英語:Roger Edens)合作的《甜姐兒(英語:Funny Face)》,片中雖然包含了4首由喬治·格什溫和艾拉·格什溫(英語:Ira Gershwin)為1927年百老匯同名音樂劇(英語:Funny Face (musical))創作的歌曲,但卻並不是根據該劇改編的。事實上其大致情節從一定程度上是改編時裝攝影師理察·阿維頓(英語:Richard Avedon)的生活經歷,他也是這部電影的視覺顧問,並親自設計了開場片頭。倫納德·傑西(英語:Leonard Gershe)撰寫了劇本,並與製片人艾登斯一起譜寫了其它音樂曲段。多南和艾登斯一起在米高梅開始了前期準備工作,但卻難以安排好阿斯泰爾和奧黛麗·赫本與派拉蒙公司的契約事項。華納兄弟公司擁有格什溫音樂作品的著作權,最終經過商討後各方達成協定,多南得以從之前與米高梅簽訂的契約中脫身,並且可以分別為派拉蒙和華納兄弟拍攝他之後的兩部電影。
阿斯泰爾在片中扮演一位人過中年的時裝攝影師,他在格林尼治村一家二手書店發現一位波西米亞風格打扮的知性女子赫本,並將她培養成一位新的模特兒後在巴黎愛上了對方。多南、阿維頓和攝影師雷·瓊 (攝影師)(英語:Ray June)共同合作給予了影片一種類似時裝攝影的抽象、煙燻風格。《甜姐兒》參加了1957年坎城電影節角逐並獲得了良好的評價,不過《視聽》雜誌指控影片有反知識分子的傾向。
在《甜姐兒》進行前期準備工作期間,多南收到一封他以前的老闆喬治·艾博特寄來的信,信中邀請多南將其一部成功的舞台劇《睡衣仙舞》拍成電影,並以他可以在《甜姐兒》中使用格什溫的音樂作交換,於是多南接受了這份邀請並且於1957年和艾博特一起執導了這部電影。電影版的《睡衣仙舞(英語:The Pajama Game (film))》由多麗絲·黛和約翰·瑞特(英語:John Raitt)主演,理察·阿德勒(英語:Richard Adler)和傑瑞·羅斯(英語:Jerry Ross (composer))譜曲,鮑勃·福斯編舞。瑞特飾演一家睡衣廠主管,他與工廠工會組織者(黛)間衝突不斷,但之後兩人卻陷入了情網。這部電影的拍攝一共只花了6個星期的時間,多南形容自己與艾博特之間的工作關係輕鬆而融洽,表示“(艾博特)會打一會兒網球,來片場看上一個小時就回家了。”影片上映後的票房成績只能算中等偏上,不過讓-呂克·戈達爾在一篇評論文章中稱讚了這部電影並稱“多南絕對是歌舞片的大師,《睡衣仙舞》的存在就是為了證明這一點。”
多南之後的一部作品是《香吻盟(英語:Kiss Them for Me (film))》,加里·格蘭特親自邀請他執導並在多南與米高梅的契約到期前就已經開始了前期準備工作。該片在情節上與《錦城春色》嚴重雷同,格蘭特、拉瑞·布萊登(英語:Larry Blyden)和雷·沃爾斯頓(英語:Ray Walston)扮演三位1944年到舊金山度假的海軍軍官。與《錦城春色》不同的是,《香吻盟》是一部黑色喜劇,軍官無私的英雄氣概與他們休假時的自我陶醉和享樂主義形成對比,影片於1957年發行但評價多為負面。
在1957年連續推出了3部電影的多南之後成為了一位獨立製片人和導演。他之前勉強同意執導《香吻盟》就是為了換取20世紀福克斯同意買斷自己與米高梅剩下的契約期限。沒有了契約義務限制後他與格蘭特組建了自己的製片公司並與華納兄弟簽署了發行協定。多南將在之後的職業生涯中親自擔任幾乎所有自己執導電影的製片人,有些還會以“斯坦利·多南製片公司”的名義發行。
多南和格蘭特的製片公司於1958年和電影《釣金龜(英語:Indiscreet (1958 film))》一起揭幕,該片根據諾曼·卡拉斯納(英語:Norman Krasna)的劇本改編,格蘭特和英格麗·褒曼主演。由於褒曼的檔期問題,影片是在倫敦取景拍攝的。褒曼的角色是一位知名而低調的女演員,愛上了格蘭特詮釋的花花公子外交官。他告訴她自己已經結婚,而且太太拒絕離婚。但之後褒曼發現他根本沒有妻子,於是就找來另一位男子打算演一出雙簧來贏得格蘭特的感情。這部電影最知名的鏡頭是身在巴黎的格蘭特和倫敦的褒曼間的一通電話,多南使用銀幕分割(英語:Split screen (filmmaking))鏡頭來同步表現兩位演員的行為,造成一種似乎兩人就躺在一張床上的效果。影片在商業和評論上都獲得了成功,多南也因此與恩斯特·劉別謙和喬治·庫克這樣的導演相提並論。
1958年的《失魂記(英語:Damn Yankees (film))》是多南回歸歌舞片的一次短暫嘗試,該片也是根據喬治·艾博特的同名百老匯舞台劇改編的,兩人仍然像之前的《睡衣仙舞》中那樣“共同執導”,但艾博特就是個甩手掌柜。音樂、編舞都還是同一幫人馬,主要演員則改為泰布·亨特(英語:Tab Hunter)、格溫·沃頓(英語:Gwen Verdon)和雷·沃爾斯頓(Ray Walston)。《失魂記》是根據《浮士德》傳說改編的,一位明尼蘇達雙城隊的冬粉表示願意出賣自己的靈魂來換取球隊勝利。穿著布克兄弟服裝的魔鬼(沃爾斯頓飾)滿足了他的願望並將其變成一個肌肉發達的年輕擊球手(亨特飾)。為了拍攝球場的鏡頭,多南在雙城隊和紐約洋基隊的比賽現場安裝了多達7個隱藏攝像頭,這部低成本電影獲得了較好的評價,商業上也還算成功,另外也是多南在很多年內拍攝的最後一部歌舞片。
1960–1969:英格蘭拍攝了《釣金龜》後,多南開始到英格蘭定居直至1970年代初,歌舞片觀眾群的日益減少迫使他開始專注於拍攝喜劇片。他發現自己“在倫敦能得到的一大好處是遠離好萊塢那你死我活的競爭。不管別人都是怎么做的,或是你曾經的作品已經令人感到滿意,你(都可以)只按自己想要的方式來工作。我還可以得到歐洲的(正面)影響:他們看待人生,或是拍攝電影的方式。”1960年代早期,多南還被稱讚是當時興起的英國新浪潮(英語:British New Wave)電影運動啟蒙人士。
1950年代末多南與哥倫比亞電影公司簽訂過一份拍攝三部電影的非獨占契約。他履行契約拍攝的第一部作品是1960年的《風流冤家(英語:Once More, with Feeling!)》,改編自哈里·庫尼茲(英語:Harry Kurnitz)的舞台劇,由尤·伯連納、凱·肯戴爾(英語:Kay Kendall)主演並在巴黎取景。伯連納扮演了一個強橫的管弦樂隊指揮,情婦(肯戴爾)對他的壞脾氣感到不厭其煩,於是計畫先嫁給他再馬上離婚來分走他的財產。肯戴爾在影片拍攝期間已病入盲膏,之後沒等到電影上映便與世長辭。該片上映後的評論和票房收入都不大理想。
之後多南很快再次與伯連納及庫尼茲合作拍攝《國王與冒險家(英語:Surprise Package (film))》,該片也是在1960年發行。伯連納在飾演一個被流放到希臘羅德島的美國黑幫分子,另外兩位主要演員分別是米基·蓋納(英語:Mitzi Gaynor)和諾埃爾·考沃德,前者被派到島上安撫伯連納,後者則是他試圖廢黜的島上國王。與前作一樣,該片在商業上也不成功,多南甚至承認自己接拍這部電影只是因為他“因個人原因而急需用錢……這也是我屈指可數為了錢而拍電影的幾次經歷之一。”由於連續兩部電影都不賣座,哥倫比亞公司取消了與多南的契約。他也因此未能繼續製作自己當時希望拍攝的作品:羅伯特·鮑特(英語:Robert Bolt)的《四季之人》和《再生緣(英語:A Patch of Blue)》。兩者之後都成為其他導演非常成功的作品。
多南與格蘭特組建的製片公司製作了多南執導的下一部電影《綠苑春濃(英語:The Grass Is Greener)》,環球影業於1960年予以發行。加里·格蘭特和黛博拉·蔻兒扮演了英格蘭的一對遇上了財政困難的伯爵和夫人,羅伯特·米徹姆則出演一位愛上了蔻兒的美國石油大亨,簡·西蒙斯則飾演一位之前曾是格蘭特女友的美國名媛。這部電影在美國的票房表現欠佳,但在英國卻很成功,其原作舞台劇也是西區劇院的一個賣座劇目。
1963年多南執導的《謎中謎》是他最受讚譽的作品之一,主要演員有加里·格蘭特、奧黛麗·赫本、沃爾特·馬修(英語:Walter Matthau)、詹姆斯·柯本和喬治·甘迺迪(英語:George Kennedy)。多南曾說過他“一直想拍一部像我的最愛之一,希區柯克的《西北偏北》那樣的電影。”影片也被稱為是“希區柯克從沒拍出來的一部最好的希區柯克電影。”《謎中謎》是由斯坦利·多南製片公司製作的,環球影業發行,彼得·斯通(英語:Peter Stone)親自將自己的小說改編為劇本。電影的大致情節是由赫本扮演的瑞姬·藍伯特(Reggie Lampert)發現丈夫被謀殺,並且(至少)有三個險惡的男子都在尋找他藏在什麼地方價值25萬美元的黃金。彼得·喬書亞(Peter Joshua,格蘭特飾)與瑞姬成為朋友並幫她打退了三名男子,兩人之後陷入戀情,只是到了最後似乎每一個人都並不像看起來那么簡單。《謎中謎》於1963年12月上旬發行,時間上僅是美國總統約翰·F·甘迺迪被刺殺兩個星期以後,因此片中所出現的詞“暗殺”(assassinate)也兩次以配音方式換成了別的詞。這部電影是多南職業生涯中最賣座的作品,並對之後多年的浪漫喜劇驚悚電影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影評人朱迪斯·克里斯特(英語:Judith Crist)稱其是一部“時尚而風趣的情景劇”,而寶琳·凱爾則表示影片擁有“一種新鮮感和神韻讓(它)與其他任何國家的電影都不一樣”並且“可能是(1963年)最優秀的美國電影”。2002年喬納森·戴米執導了《謎中謎》的重拍片《迷情追殺(英語:The Truth About Charlie)》。
1966年,多南又拍攝了另一部希區柯克風格的電影《諜海密碼戰(英語:Arabesque (film))》,格里高利·派克和索菲婭·羅蘭主演,朱里安·米歇爾(英語:Julian Mitchell)和斯坦利·普萊斯(英語:Stanley Price)編劇,並經過了彼得·斯通未列名的改寫。派克出演一位牛津大學的美國教授,他是一位古代象形文字領域的專家。一位中東某國的總理請他調查一個使用象形文字編碼交流並試圖暗殺自己的組織,調查過程中派克遇到了一個又一個謎團,並經常涉及到總理的神秘情婦(羅蘭)。這部電影成為了多南的連續第二部大賣作品。
1967年多南拍攝了《麗人行(英語:Two for the Road (film))》,奧黛麗·赫本和阿爾伯特·芬尼主演,故事由多南親自構思,小說家弗雷德里克·拉菲爾(英語:Frederic Raphael)編劇,影片之後獲得了第40屆奧斯卡原著劇本獎提名。《麗人行》被稱為是多南最專業的電影之一,“其中閃耀著從未顯露的激情”並且是“一部真正的電影剪輯教科書”。其複雜且非連續性的主要情節是將4段獨立的公路旅行相互交織起來,表現了赫本與芬尼扮演的夫婦12年來的關係。《麗人行》的票房表現適中,評價則非常混雜,克勞瑟稱其“只是又一個版本的美國商業垃圾”。不過《麗人行》也被列為是早期非線性敘事電影的一個典範,並且也是多南最經常被電影專業學生後輩所問起的作品。
住在英格蘭期間多南成為一欄英國綜藝節目的冬粉,並且希望可以與該節目的喜劇雙人組合彼得·庫克(英語:Peter Cook)和達德利·摩爾(英語:Dudley Moore)合作,《迷魂陣(英語:Bedazzled (1967 film))》就是這次合作的結晶,相當於1958年已經拍過的《浮士德》傳說升級版。庫克編寫劇本而摩爾則創作音樂,主演除兩人外還包括伊蓮諾·布羅(英語:Eleanor Bron)和拉蔻兒·薇芝。摩爾飾演一位單戀上自己同事(布羅)的孤獨年青男子並打算要自殺,這時魔鬼現身(庫克)並願意滿足他7個願意來換取其靈魂。《芝加哥太陽報》專業影評人羅傑·艾伯特稱讚了電影的反諷手法,稱這是一部聰慧且非常幽默的電影,但《時代周刊》則認為這是已知所有《浮士德》主題改編的作品中最站不住腳的一部,《迷魂陣》上映後很賣座,並且在美國大學生群體中特別受歡迎。多南將之視為他個人最滿意的作品,稱其為“一部非常私人的電影”並且對他的一生非常重要。2000年,《迷魂陣》的同名重拍片《神鬼願望》(兩者的英文片名均為“Bedazzled”)上映,該片由哈羅德·雷米斯(英語:Harold Ramis)執導,伊莉莎白·赫利和布蘭登·費雪主演。
60年代多南導演的最後一部電影是1969年的《樓梯(英語:Staircase (film))》,改編自查爾斯·戴爾(Charles Dyer)自傳改編的舞台劇,達德利·摩爾創作了電影中的音樂,雷克斯·哈里森和理察·伯頓扮演了一對在倫敦經營一家理髮店的同性戀夫婦。這部電影在巴黎取景拍攝,之後獲得的評論很不理想,票房上也算不上成功。不過2007年電影評論家阿蒙德·懷特(英語:Armond White)重新評價了本片,稱其是“好萊塢難得一見的以充滿智慧、幽默和溫暖的眼來描繪同性戀經歷的電影”,是“一份失落的寶藏”。
1970–2003:後期工作與阿黛爾·比提(Adelle Beatty)的婚姻結束後,多南於1970年回到了好萊塢。製片人羅伯特·埃文斯邀請他執導根據大受歡迎兒童讀物《小王子》改編的同名電影。歌詞作家艾倫·傑伊·勒納和作曲家弗雷德里克·洛維(英語:Frederick Loewe)編寫了劇本和片中的歌曲及配樂,影片選擇在突尼西亞進行拍攝,史蒂文·華納(Steven Warner)在片中扮演男主角,其他主要演員包括鮑勃·福斯、理察·基利(英語:Richard Kiley)、吉恩·懷爾德等。雖然其中的舞蹈段落並不多,但這仍是多南繼1958年的《失魂記(英語:Damn Yankees!)》以來的第一部歌舞片。福斯在片中親自執導了自己的舞蹈曲目。勒納表示多南會“親自改變每一個節奏,按自己的意圖刪除樂句並扭曲每首歌曲的含義,直到所有的配樂都面目全非”。該片於1974年發行,在商業上可謂慘不忍睹。
多南的下一部電影是1974年上映的《幸運女士(英語:Lucky Lady)》,由麗莎·明尼利、吉恩·哈克曼和伯特·雷諾茲主演。明尼亞扮演一位試圖在美國禁酒時期將酒類從墨西哥走私到加利福尼亞州境內的女子,哈克曼和雷諾茲則飾演兩位為爭取女方感情而幫助她販運私酒的痴心漢子。多南表示自己“非常在乎(這部電影)並為之付出了三年的時間……我認為這是一部非常好的電影”。影片的拍攝成本超出了預算,但票房上卻並不成功,大部分評論也較為冷淡。不過,傑伊·庫克斯(英語:Jay Cocks)稱讚這部電影擁有“好萊塢1930年代電影那種光鮮亮麗而且輕佻十足的風格”。
接下來多南拍攝了一部擁有好萊塢懷舊老片主題的作品《電影電影(英語:Movie Movie)》,影片由ITC娛樂公司(英語:ITC Entertainment)製作,拉里·吉爾巴特(英語:Larry Gelbart)編劇,全片實際上是兩個短片組成的,主要演員包括喬治·C·斯科特、翠施·范·德沃爾(英語:Trish Van Devere)、萊德·巴頓斯、埃里·瓦拉赫(英語:Eli Wallach)和麥可·基德。《電影電影》在1978年的第29屆柏林國際電影節上首映並參加了角逐,但與多南的前兩部作品一樣,《電影電影》無論商業還是評論上都不成功。
1980年,多南拍攝了自己唯一一部科幻片《土星3號(英語:Saturn 3)》,柯克·道格拉斯、費拉·福賽特、哈威·凱特爾主演。該片的劇本最初是由約翰·巴瑞(John Barry)拿給多南的,他之後還在拍攝過程中擔任置景。多南一開始是出任製片人一職,但之後接替了因故而無法繼續的導演。據多南所說,原本導演所拍攝的鏡頭中“只有一點點用到了最後完成的電影中”。《土星3號》上映後無論商業還是評論上都是一場災難,多南起初甚至不願意自己的名字被列到導演一欄中。1980年代初多南曾打算執導根據史蒂芬·金同名小說改編的電影《死亡禁地》來拉近與年輕觀眾的距離,但之後他放棄了這個機會。
1984年的《半熟米飯(英語:Blame It on Rio)》是多南執導的最後一部在影院上映的電影。這是克勞德·貝里執導的1977年法國電影《片刻瘋狂》(Un moment d'égarement)的重拍片,主要演員有麥可·凱恩、約瑟夫·博洛尼亞(英語:Joseph Bologna)、米歇爾·詹森(英語:Michelle Johnson (actress))、黛米·摩爾和瓦萊麗·哈勃(英語:Valerie Harper),在巴西首都里約熱內盧取景拍攝。凱恩和博洛尼亞扮演兩位富有的公司高管帶各自的家人到里約度假,而凱恩竟然和博洛尼亞十幾歲的女兒(詹森)發展出一段戀情。影片的專業評價還是很差,不過票房收入還算差強人意。
1986年多南擔任了第58屆奧斯卡頒獎典禮電視直播節目的製片人,同年他也為一部流行電視劇《藍色月光(英語:Moonlighting (TV series))》執導了一段歌舞曲目,並導演了萊昂納爾·里奇歌曲《在天花板上跳舞》(Dancing on the Ceiling)的音樂影片。1989年,南卡羅萊納大學授予他美術榮譽博士學位。上台致辭時多南表示他認為自己是獨一無二跳踢踏舞而獲得博士學位的人,然後就開始為台下的眾畢業生們表演踢踏舞。同時多寧還在羅伯特·雷德福的請求下到聖丹斯協會(英語:Sundance Institute)講授了一場有關電影歌舞片的研討會。
1993年多南本準備執導並監製羅伯特·路易斯·史蒂文森小說《化身博士》改編的歌舞片版本電影,麥可·傑克遜擔任主演。但由於之後傑克遜受到了猥褻男童的指控,這一計畫最終被取消。這年晚些時候多南執導了音樂劇《紅舞鞋(英語:The Red Shoes (musical))》的舞台劇版本,他在正式開演僅6周前接替了原來的導演。不過該劇一共只上演了4天。1998年,之前從未得到過奧斯卡獎肯定的多南終於獲得了一座榮譽獎,當晚馬丁·西科塞斯頒發了這座獎,還製作了一個多南電影作品片段集錦在現場播放。
1999年的《情書(英語:Love Letters (1999 film))》是多南的最後一部電視電影,該片於1999年4月在美國廣播公司的頻道首播,斯蒂文·韋伯(英語:Steven Weber (actor))和蘿拉·琳妮主演,根據同名舞台劇改編。韋伯出演一位成功的聯邦參議員,發現失去聯繫很長時間的愛人(琳妮)剛剛去世,兩人多年來都只是通過信件交流,而韋伯開始以翻看自己收集的老情書來懷念琳妮。多南原期望將之拍為一部在影院上映的電影,但卻無法得到任何一個大型製片公司的財政支持,於是只好將項目帶到了美國廣播公司。2002年他還導演了女友伊蓮·梅的音樂劇《成人娛樂》(Adult Entertainment')。
作品介紹
導演 | |||
年份 | 片名 | 主要演員 | 補充說明 |
1949 | 《 錦城春色》 | 金·凱利、弗蘭克·辛納特拉、朱爾斯·蒙辛、安·米勒、比蒂·嘉瑞特、維拉-艾倫 | 與金·凱利共同執導 |
1951 | 《王室的婚禮》 | 弗雷德·阿斯泰爾、簡·鮑威爾、彼特·勞福德、莎拉·邱吉爾 | |
1952 | 《玉女求凰》 | 拉里·帕克斯、伊莉莎白·泰勒 | |
《雨中曲》(又譯《萬花嬉春》) | 金·凱利、唐納德·奧康納、黛比·雷諾斯、簡·哈根 | 與金·凱利共同執導,同時也擔任編舞 | |
《無畏的費根》 | 珍妮特·利、卡爾頓·卡朋特 | ||
1953 | 《讓女孩輕鬆一下》 | 黛比·雷諾斯、瑪吉·錢皮恩、高爾·錢皮恩、鮑勃·福斯、庫特·卡茲納、海倫·伍德(Helen Wood) | 同時也擔任編舞 |
1954 | 《 七對佳偶》(又譯《七新娘巧配七兄弟》) | 霍華德·基爾、簡·鮑威爾 | |
《我心深處》 | 何塞·費勒、海倫·特勞貝爾、梅爾·奧勃朗 | ||
1955 | 《好天氣》(又譯《良辰美景》/《總是艷陽天》) | 金·凱利、丹·戴利、麥可·基德、賽德·查里斯、多蘿莉斯·格蕾 | 與金·凱利共同執導,同時也擔任編舞 |
1957 | 《 甜姐兒》 | 奧黛麗·赫本、弗雷德·阿斯泰爾、凱·湯普森 | |
《睡衣仙舞》(又譯《普天同慶艷霓裳》) | 多麗絲·黛、約翰·瑞特、卡羅爾·漢尼 | 與喬治·艾博特共同執導,同時也擔任製片人 | |
《香吻盟》 | 加里·格蘭特、蘇齊·帕克、簡·曼斯費爾德、雷·沃爾斯頓、拉瑞·布萊登 | ||
1958 | 《釣金龜》 | 加里·格蘭特、英格麗·褒曼 | 也擔任製片人 |
《失魂記》 | 泰布·亨特、格溫·沃頓、雷·沃爾斯頓 | 與喬治·艾博特共同執導,同時也擔任製片人 | |
1960 | 《風流冤家》 | 尤·伯連納、凱·肯戴爾 | 也擔任製片人 |
《國王與冒險家》 | 尤·伯連納、米基·蓋納、諾埃爾·考沃德 | 也擔任製片人 | |
《綠苑春濃》(又譯《草色入廉青》) | 加里·格蘭特、黛博拉·蔻兒、羅伯特·米徹姆、簡·西蒙斯 | 也擔任製片人 | |
1963 | 《謎中謎》 | 加里·格蘭特、奧黛麗·赫本、沃爾特·馬修、詹姆斯·柯本、喬治·甘迺迪 | 也擔任製片人 |
1966 | 《諜海密碼戰》 | 格里高利·派克、索菲婭·羅蘭 | 也擔任製片人 |
1967 | 《 麗人行》 | 奧黛麗·赫本、阿爾伯特·芬尼 | 也擔任製片人 |
《迷魂陣》(又譯《神鬼願望》) | 彼得·庫克、達德利·摩爾、伊蓮諾·布羅、拉蔻兒·薇芝 | 也擔任製片人 | |
1969 | 《樓梯》 | 雷克斯·哈里森、理察·伯頓 | 也擔任製片人 |
1974 | 《 小王子》 | 鮑勃·福斯、Richard Kiley、吉恩·懷爾德、史蒂文·華納(Steven Warner) | 也擔任製片人 |
1975 | 《幸運女士》 | 麗莎·明尼利、吉恩·哈克曼、伯特·雷諾茲 | |
1978 | 《電影電影》 | 喬治·C·斯科特、翠施·范·德沃爾、萊德·巴頓斯、埃里·瓦拉赫、巴瑞·波斯威克、巴瑞·波斯威克、麥可·基德、阿爾特·卡尼 | 也擔任製片人 |
1980 | 《土星三號》 | 柯克·道格拉斯、費拉·福賽特、哈威·凱特爾 | 也擔任製片人 |
1984 | 《半熟米飯》(又譯《情竇半開時》) | 麥可·凱恩、約瑟夫·博洛尼亞、米歇爾·詹森、黛米·摩爾、瓦萊麗·哈勃 | 也擔任製片人 |
1999 | 《情書》 | 斯蒂文·韋伯、蘿拉·琳妮 | 電視電影 |
編舞 | |||
年份 | 片名 | 主演 | 導演 |
1943 | 《 眾星拱月》(又譯《大步向前》) | 露西爾·鮑爾、威廉·蓋克斯頓 | 愛德華·巴茲爾 |
獎項榮譽
獎項 | |||
年份 | 組織 | 獎項 | 結果 |
1952 | 美國導演工會 | 最佳導演(《雨中曲》,和金·凱利並列) | 提名 |
1954 | 美國導演工會 | 最佳導演(《七對佳偶》) | 提名 |
1957 | 美國導演工會 | 最佳導演(《甜姐兒》) | 提名 |
1958 | 美國導演工會 | 最佳導演(《失魂記》,和喬治·艾博特並列) | 提名 |
1967 | 美國導演工會 | 最佳導演(《麗人行》) | 提名 |
1967 | 聖塞瓦斯蒂安國際電影節 | 金貝殼獎(《麗人行》) | 獲獎 |
1986 | 戲劇桌獎 | 最佳編舞(原始版本):《雨中曲》 | 提名 |
1989 | 洛杉磯影評人協會 | 事業成就獎 | 獲獎 |
1989 | 南卡羅萊納大學 | 美術榮譽博士 | 獲獎 |
1995 | 國家評論協會 | 比利·懷爾德獎 | 獲獎 |
1995 | 舊金山國際電影節 | 黑澤明獎 | 獲獎 |
1996 | 棕櫚泉國際電影節 | 導演成就獎 | 獲獎 |
1998 | 奧斯卡金像獎 | 奧斯卡榮譽獎 | 獲獎 |
1999 | 棕櫚灘國際電影節 | 終身成就獎 | 獲獎 |
1999 | 約瑟夫·普拉托獎 | 終身成就獎 | 獲獎 |
1999 | 美國電影剪輯師艾迪獎 | 金艾迪年度電影人獎 | 獲獎 |
2000 | 美國作曲家、作家和發行商協會電影電視音樂獎 | 作品獎 | 獲獎 |
2001 | 薩凡納電影節 | 約翰尼·梅瑟獎 | 獲獎 |
2002 | 美國電影攝影師協會 | 董事會獎 | 獲獎 |
2004 | 威尼斯電影節 | 事業金獅獎 | 獲獎 |
2007 | 波士頓大眾管弦樂團 | 致敬演出 | |
2009 | 阿斯泰爾獎 | 道格拉斯·瓦特2009終身成就獎 | 獲獎 |
2010 | 林肯中心電影協會 | 長達一周的致敬和回顧展 | 活動 |
2011 | 以色列電影節 | 終身成就獎 | 獲獎 |
獲獎
第70屆(1998)-榮譽獎
坎城電影節提名:1提名
第10屆(1957)-金棕櫚獎甜姐兒 Funny Face (1957)
威尼斯電影節獲獎:1獲獎
第61屆(2004)-終身成就金獅獎
柏林國際電影節提名:1提名
第29屆(1979)-金熊獎Movie Movie (1978)
人物逝世
2019年02月23日,《雨中曲》導演斯坦利-多南去世享年94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