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形橋台

U形橋台

U形橋台是公路橋樑一種常見的橋台形式,台身除支承橋跨上部結構外,並獨立承受台后土壓力。U形橋台指的是前牆和兩側翼牆連成一體,在平面上呈U字形的橋台。

介紹

U形橋台 U形橋台

U形橋台為就地澆築的整體式重型結構,主要靠自重平衡背後的土壓力,多數台身為石砌圬工或砼。因其具有結構簡單、基礎底承壓面積大、基地應力小等特點,被廣泛套用於各式梁橋和拱橋的下部結構。U形橋台構造簡單、基底承載面大、應力小,抵抗水平推力能力強,適用於填土高度為3~ 12 m的單孔或多孔橋樑,尤其是拱式橋樑。但U形橋台圬工體積大,在使用過程中,由於設計考慮不周、台後高填土、地基承載力不足等,U形橋台會產生台身開裂、橋台基礎下沉、台身傾斜、台後路面下沉等病害。對於已產生病害的橋台,若拆除重做不僅工期長、工程量大、資金消耗大,且嚴重影響通車。因此,對病害橋台應首先考慮能否通過維修加固而繼續使用。

病害分析

橋台病害

U形橋台主要是由漿砌片石砌築而成的,由於漿砌片石技術不複雜,且價格經濟,在20世紀公路建設中曾被廣泛使用。由於漿砌片石橋台整體性差,受基礎變形影響較大,容易發生安全隱患。其規律性病害表現如下。(1)台身開裂。橋台的前牆、側牆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開裂現象。前牆台帽下產生裂縫、前傾;側牆裂縫多為豎向或斜向,並伴有錯位現象。(2)台身漿砌片石砂漿脫落,局部有空洞。由於施工質量差、管理不到位,往往造成橋台砌體砂漿不飽滿,砌築的片石間極易形成空洞。(3)橋台基礎下沉。由於地基承載力不足,造成基礎不均勻下沉。

原因分析

(1)台後填土土質較差,含有黏性土且壓實度未達到設計與規範要求。經車輛荷載反覆作用,台後填料產生下沉,進而造成路面嚴重開裂;而雨水經裂縫滲入填料中無法排出台腔外,並隨溫度變化不斷產生膨脹與收縮,對橋台側牆產生推擠作用,導致橋台前牆或側牆開裂。(2)台後路面開裂下沉,造成橋台處車輛跳車對台帽產生較大的衝擊力,導致橋台前牆產生斜裂縫。(3)橋台地基承載力較低。由於重型車輛多沿外側主行車道行駛,橋台前牆局部受豎向力作用較大,致使側牆頂部在車輛通行時呈受拉狀態,在車輛荷載的長期、反覆作用下,前牆與側牆相交處出現開裂,甚至錯位。(4)漿砌片石在施工時,可能存在砌漿不完全飽滿,加上長時間經受雨水的沖蝕,漿砌片石的整體性和砌漿的飽滿性受到進一步的削弱,是引起橋台病害的內在原因之一。(5)地基的不均勻沉陷造成台身附加力,往往會導致台身出現剪下裂縫。(6)隨著經濟的發展,重型車輛不斷增加,部分運輸車輛載重已完全超出設計荷載。當車輛行駛在橋台上時,台腔填土對橋台側牆產生的土壓力水平分力增大,也是引起台身開裂的主要原因之一。

建議

良好的耐久性結構設計是保證橋樑耐久性的關鍵。橋台設計時,應充分考慮到現階段的施工、管理水平和材料工藝水平,採用適當的設計方法來保證橋樑的使用性能。

(1)建立安全至上的設計理念,確保結構尺寸滿足實際荷載要求。

(2)注重材料選擇的合理性,橋台選材最好選用混凝土或片石混凝土。

(3)加強地質鑽探工作和對軟弱地基的處理。

(4)台後填料儘量選用砂性土,並做好台後防排水設施。

(5)環保與美觀的設計原則。

技術研究

U形橋台的病害不同,加固方式也多種多樣,而針對填料積水、受凍脹所導致 U 形台開裂的加固處理方法也有多種,主要有更換填料法、高壓旋噴注漿法和框架對拉錨桿法,另外還有圈樑法、扁擔梁加固法和現澆整體蓋板法等。

更換填料法

更換填料法,就是將原有滲水性差、易凍脹的填料挖除,換成粗骨料或滲水性好的填料(如中、粗砂等)。若需減輕調料的自重,還可更換為輕質又滲水性強的材料(如爐渣、礦渣或陶粒砼等)。通過更換填料達到透水性強、不易凍脹的目的,再輔以 U 形橋台現有病害加固或限制其發展的措施,也不失為一種簡單易行的 U 形橋台加固方式。該法多用於受力簡單的梁橋。但是對於建築高度大、對橋台又有推力的拱橋而言,由於大量開挖填料和台後路基對原結構擾動較大,是否會導致結構失穩而引起新的病害是不可忽視的問題。

注漿法

高壓旋噴注漿法的原理就是利用水泥漿,靠高壓液流的衝擊力破碎土層並與土體混合構成新的固結體,使得填料的整體強度提高,壓縮性減小,從而達到不易凍脹而穩定橋台的目的。高壓旋噴注漿法施工時,噴嘴邊旋噴邊旋轉並提升,具有施工簡單、成本較低、對原結構破壞小、加固效果好等特點,近些年在橋樑下部結構加固中得到了很好的套用,特別適宜在施工場地狹窄、不能中斷行車或不能影響鄰近建築物時採用。該法對於砂類土、黏性土、黃土和淤泥等都能進行噴射加固,解決了小顆粒土不易注漿加固的難題。但對於礫石直徑過大、礫石含量過多及有大量纖維質腐殖土,其旋噴質量差,有時甚至還不如靜力注漿的效果。對於建築高度較大的結構,其注漿效果往往不易保證。

對拉錨桿法

框架對拉錨桿法是一種新型橋台加固技術。加固後的橋台是一種被動受力結構,其特點是通過提高自身的結構剛度和強度被動地承受土壓力,限制土體的變形,從而達到保持結構安全、穩定的目的。框架對拉錨桿加固技術主要由鋼筋砼框架、對拉錨桿、側牆及土體等組成。側牆的作用是擋土,主要發揮擋土板的功能,它與鋼筋砼框架剛性連線而形成連續板;框架的立柱為側牆的支座,橫樑將兩側的側牆連線成整體保持側牆的穩定;對拉錨桿的外端與框架連線,使填土的土壓力通過對拉錨桿傳遞給框架,再通過框架和側牆傳遞給填土,使得側牆在橫向成為一個自平衡體系。該法實際上是對橋台進行了自穩定處理,施工並不複雜,若錨桿強度不足,還可以施加預應力,提高其抗力,對於建築高度較大的橋台其加固效果不錯。但是橋台寬度太大時加固效果不是太好,因此橋台太寬時不適宜採用。

其他加固方法

橋台加固方法還有因其本身強度不足而採用加厚砼層的方式,因加固範圍和位置不同,主要有圈樑法、扁擔梁加固法和現澆整體蓋板法等。更換填料法、高壓旋噴注漿法和框架對拉錨桿法、圈樑法、扁擔梁加固法和現澆整體蓋板法等各有其優缺點,適用於不同的橋樑結構。現通過涇口大橋 U 形橋台加固實踐,進一步闡述框架對拉錨桿加固技術在加固拱橋中的套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