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票圖案
郵票信息
志編號 T57 版別 影雕套印 名稱 白鱀豚 全套枚數 2 發行日期 1980-12-25 全套面值 0.68元 | 全套售價 0.68元 發行機構 郵電部 印製機構 北京郵票廠 雕刻者 李慶發、姜偉傑 設計者 劉碩仁 整版枚數 20(5×4) |
圖序 票圖名稱 面值(元) 票規格(mm) 齒孔度數 發行量(萬) 2-1 悠然自得 0.08 40×30 P11×11.5 1200 2-2 環遊潛底 0.60 40×30 P11×11.5 150 |
郵票
白暨豚的祖先是陸地上的哺乳動物,約在七千多萬年前冰川期出現。鯨類從陸地移居水中,大致在2500萬年前,白暨豚的祖先就生活在長江里,它是我國長江中下游獨有的古老物種,白暨豚是世界上非常稀有,甚至是比熊貓還珍貴的一種水中的珍稀動物。
2000多年前的《爾雅》一書已對白暨豚作了記載。晉朝學者郭璞為《爾雅》作注釋時,對白暨豚的形態和行為作了詳盡的描述:尾如魚,大腹,小喙,銳而長,齒羅生,上下相銜,鼻在額中,能作聲,少肉多膏,胎生,健啖細魚,大者丈余,江中多有之。
1981年9月,我國地質工作者在廣西桂平縣發現了一塊原白暨豚下頜骨化石片段,它記錄約2000多萬年前的古老性狀,發現白暨豚的內部結構和形態沒有發生太大的變化。人們把保留著古老性狀的現代生物稱為活化石,白暨豚就是一種活化石,是人類研究生物進化史的一個重要依據。白暨豚在水生生物學、動物聲學、生物物理學、仿生學和軍事科學上,都具有重要的理論研究和實際套用價值,歷來為學術界所高度重視。
1996年被世界自然資源保護監測中心公布為全球12種最瀕危的動物之一,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列為世界上最瀕危的3種鯨類動物之一,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也將其列入《國際瀕危物種紅皮書》“極危”物種名錄中,中國政府早就已將白暨豚列為一級保護野生動物。
白暨豚,又稱“白鰭豚”,亦稱“白旗”,屬鰭豚科。體長1.5-2.5米,嘴長約30厘米,齒約130枚。頭圓有短頸,背有鰭。體背呈淡藍灰色,腹白色,鰭白色,以魚類為食。棲息在中國長江中下游一帶,洞庭湖、鄱陽湖和錢塘江也有發現。冬季常以三、五隻結群,多時至七、八隻。能發出超音波,有回聲定位能力,是中國特產珍貴動物,被列為國家一類保護動物。
發行於1980年,由著名郵票設計大師劉碩仁設計的T57白暨豚小版張,是新中國第一個版式一小版張,不僅開創了版式一小版的先河,並且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成為小版設計的典範。該小版張曾被日本評為1980年中國最佳郵票,當時的風頭蓋過同年的猴票。國寶白暨豚也被評為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吉祥物。1997年,白暨豚小版張的價格達到了5000多元。
白暨豚小版張的存世量極為稀少。白暨豚小版發行量為150萬套7.5萬版,由於版式一即是郵局全張,用於通信和配年冊破版消耗極大,按30年時間正常破版消耗率估算,存世量為發行量的十分一左右,最多不超過1萬版,是小版中名符其實的珍品。從網上交易流通量觀察,該小版也是極其少見。統計一塵網的交易記錄,從2010年12月以來三個多月時間,該小版掛貼總量僅有30多版,這一記錄甚至比小版之王的中美小版還要少,而價格卻是後者的五分之一,足見白暨豚小版的巨大升值潛力。
白暨豚小版張的設計極其精美。劉碩仁設計白暨豚郵票採用的是版畫風格,簡潔大方,百看不厭。用金線和銀線表現水波紋令人稱奇,別具匠心,也與白暨豚國寶身份相稱。由於郵票幅面的限制,郵票上的白暨豚只是個特寫,而小版的邊紙給了設計發揮的舞台,用6個動作畫面把白暨豚從水底開始到探出水面再到返回水底的過程進行動感描繪,下邊紙印有郵票名稱、圖名、設計和印刷,使整個小版成為一個完整的藝術品。
白暨豚小版張的題材極具吸引力。白暨豚為我國一級保護動物,有水中大熊貓之稱。但令人極為痛心的是,由於人類的活動破壞了白暨豚的生存環境,致使這一極其珍貴的特物種在地球上絕跡了。自從1996年起,白鰭豚就被國際上列入極度瀕危物種名錄,而在2007年的一次重新評估中,白鰭豚被貼上了滅絕的標籤。據英國《衛報》報導,從2000年到2009年短短的十年間,世界有十個物種宣告徹底滅絕,其中中華白暨豚列為十大滅絕物種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