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暨豚屬

白暨豚屬

白暨豚屬鯨類淡水豚類,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特有珍稀水生哺乳動物,有“水中熊貓”之稱,已被列入世界瀕危物種名錄中。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白鰭豚 【拉丁學名】:Lipotesvexillifer(Miller,1918年)
【俗名】:白豚、白旗。 
【英文名】:YangtzeRiverDolphin
【國家重點保護動物級別】:一級(1995年被列為一級瀕臨滅絕動物)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瀕危
【特有種】:是
【瀕危等級】:極危,可能已滅絕(總部在瑞士的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發布《2007受威脅物種紅色名錄》)
【瀕危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附錄I
【生態環境】:淡水及鹹淡水交匯水域
【致危因素】:回遊被切斷,過度捕獵,環境污染,航運繁忙
【保護措施】:遷地保護
【國內分布】:長江(YangtzeRiver),錢塘江(QiantangJiang)[洞庭湖及長江中下游]
【分類地位】:
動物界Animalia
脊索動物門Chordata
哺乳綱Mammalia
鯨目Cetacea
齒鯨亞目Odontoceti
白鰭豚科Lipotidae
白鰭豚屬Lipotes
白鰭豚種L.vexillifer

保護價值

白鰭豚是研究鯨類進化的珍貴“活化石”,它對仿生學、生理學、動物學和軍事科學等都有很重要的科學研究價值。
白暨豚屬鯨類淡水豚類,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為我國特有珍稀水生哺乳動物,有“水中熊貓”之稱,已被列入世界瀕危物種名錄中。

白鰭豚,在長江里大約生活了2500萬年的白鰭豚,是中新世及上新世延存至今的古老孑遺生物。白鰭豚是鯨類家族中小個體成員,是世界上現有5種淡水豚(拉河豚、亞河豚、恆河豚、印河豚、白鰭豚)中存活頭數最少的一種。由於數量奇少,白鰭豚不僅被列為中國一級保護動物,也是世界12種最瀕危動物之一。原屬淡水豚科,20世紀70年代末,根據中國科學家周開亞教授的建議,單獨設立了白鰭豚科。鯨目白鰭豚科白鰭豚屬的唯一種。現已滅絕。

外形特徵

白鰭豚的體形呈紡錘形,身長約2-2.5米左右,體重可達200千克以上。嘴部又長又細,背呈淺灰色或藍色,腹面為純白色,背鰭形如一個小三角,胸鰭宛如兩隻手掌,尾鰭扁平,中間分叉,善於游水,時速可達80千米左右。由於長期生活在渾濁的江水中,白鰭豚的視聽器官已經退化。它眼小如瞎子,耳孔似針眼,位於雙眼後下方。但大腦特別發達,聲納系統極為靈敏,頭部還有一種超音波功能,能將江面上幾萬米範圍內的聲響迅速傳入腦中。一旦遇上緊急情況,便立刻潛水躲避。白鰭豚耐寒,體溫通常在36℃左右。

鯨魚有關的那些屬

鯨類是一種生活在水中的哺乳動物,鯨魚雖然有魚字,其實它並不是魚類,而是哺乳類動物,本任務是盤點一些鯨魚的屬。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