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幾里德算法缺陷
歐幾里德算法是計算兩個數最大公約數的傳統算法,無論從理論還是從實際效率上都是很好的。但是卻有一個致命的缺陷,這個缺陷在素數比較小的時候一般是感覺不到的,只有在大素數時才會顯現出來。
一般實際套用中的整數很少會超過64位(當然現在已經允許128位了),對於這樣的整數,計算兩個數之間的模是很簡單的。對於字長為32位的平台,計算兩個不超過32位的整數的模,只需要一個指令周期,而計算64位以下的整數模,也不過幾個周期而已。但是對於更大的素數,這樣的計算過程就不得不由用戶來設計,為了計算兩個超過64位的整數的模,用戶也許不得不採用類似於多位數除法手算過程中的試商法,這個過程不但複雜,而且消耗了很多CPU時間。對於現代密碼算法,要求計算128位以上的素數的情況比比皆是,設計這樣的程式迫切希望能夠拋棄除法和取模。
算法思想
由J. Stein 1961年提出的Stein算法很好的解決了歐幾里德算法中的這個缺陷,Stein算法只有整數的移位和加減法,為了說明Stein算法的正確性,首先必須注意到以下結論:
gcd(a,a)=a,也就是一個數和其自身的公約數仍是其自身。
gcd(ka,kb)=k gcd(a,b),也就是最大公約數運算和倍乘運算可以交換。特殊地,當k=2時,說明兩個偶數的最大公約數必然能被2整除。
當k與b互為質數,gcd(ka,b)=gcd(a,b),也就是約掉兩個數中只有其中一個含有的因子不影響最大公約數。特殊地,當k=2時,說明計算一個偶數和一個奇數的最大公約數時,可以先將偶數除以2。
算法步驟
1、如果An=Bn,那么An(或Bn)*Cn是最大公約數,算法結束
2、如果An=0,Bn是最大公約數,算法結束
3、如果Bn=0,An是最大公約數,算法結束
4、設定A1=A、B1=B和C1=1
5、如果An和Bn都是偶數,則An+1=An/2,Bn+1=Bn/2,Cn+1=Cn*2(注意,乘2隻要把整數左移一位即可,除2隻要把整數右移一位即可)
6、如果An是偶數,Bn不是偶數,則An+1=An/2,Bn+1=Bn,Cn+1=Cn(很顯然啦,2不是奇數的約數)
7、如果Bn是偶數,An不是偶數,則Bn+1=Bn/2,An+1=An,Cn+1=Cn(很顯然啦,2不是奇數的約數)
8、如果An和Bn都不是偶數,則An+1=|An-Bn|/2,Bn+1=min(An,Bn),Cn+1=Cn
9、n加1,轉1
以前的算法有錯誤,因為cn根本就沒有用到。我編程的時候才發現。現在我已經修正了這個錯誤。
兩種算法的對比
歐幾里德算法每次疊代中最惡劣的情況是,a=2b-1,這樣,疊代後,r=b-1。如果a小於2^N,這樣大約需要4N次疊代。而Stein算法,每次疊代後,顯然AN+1BN+1≤ ANBN/2,最大疊代次數也不超過4N次。也就是說,疊代次數幾乎是相等的。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對於大素數,試商法將使每次疊代都更複雜,因此對於大素數,Stein算法將更有優勢。
C++/java 實現
Php實現
javascript實現
最佳化的C實現
Ruby實現
Pascal實現
function stein(a,b :longint):longint;
Begin
if a < b then
begin
a:=a xor b;
b:=a xor b;
a:=a xor b;
end;
if b = 0 then exit(a);
If (a and 1 = 0) and (b and 1 = 0) then exit(stein(a shr 1,b shr 1) shl 1);
If (a and 1 = 0) then exit(stein(a shr 1,b));
If (b and 1 = 0) then exit(stein(a,b shr 1));
exit(stein((a+b)shr 1,(a-b)shr 1));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