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年

91年

公元91年匈奴在和漢民族的長年戰爭中承認了失敗,開始了始無前例的民族大遷移。南匈奴附漢,北匈奴遠飆。

基本信息

大事件

辛卯年(兔年);東漢永元三年。

中國漢朝滅匈奴

公元91年匈奴在和漢民族的長年戰爭中承認了失敗,開始了始無前例的民族大遷移。南匈奴附漢,北匈奴遠飆。北匈奴西遷的第一站是烏孫的地盤,既現在的伊犁河上游一帶,第二站是康居,也就是錫爾河上游東部。第三站為阿蘭聊這已經到了歐洲邊緣。在91年到290年長達兩百年的歷程中,這個上天的驕子好象消失了一樣。北方的蒼狼為了夢中的家園,在雪地中,沙漠裡艱難的跋涉。中外的史書中都找不到這個驕傲民族的記載。當《波斯史》中提到三世紀末匈奴出先在阿蘭聊時,這頭饑渴太舊的蒼狼已經對它面前弱小的西方民族露出了爪牙……公元四世紀中葉,阿蘭聊滅國,西方震動。從此,匈奴在西方的活動遂史不絕書。

永元三年(公元91年),郭丹表薦,辟司徒公右長史東海王從事中郎,遷會稽太守”。如果公元26年,作為長子的蔣穎能“南奔淮陽”,其年齡至少應在十五、六歲以上,也就是說出生於公元10年前,那么,蔣穎“安帝延光四年三月徙居南越”時,年齡當在115歲以上,按當時的人均壽命,這簡直是天方夜譚。

公元91年,在漢和帝的成年典禮上,所遵循的就是曹褒為這種盛典制訂的禮儀。公元93年,他的工作受到了質疑,他的規定沒有被實行。

公元91年,匈奴被漢軍徹底打敗,不僅沒占到便宜,反而失去了立錐之地,加之匈奴內部因為失敗而導致的內訌,使匈奴分裂為南北兩支。南匈奴向“漢”稱臣,與漢族逐漸融合,到了南北朝時期,真正意義上的匈奴,已經看不到了。北匈奴大勢已去,再加上日益強盛的鮮卑造成的威脅,使北匈奴的生存空間越來越小,不得已開始西遷,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也是始無前例的民族大遷移。公元91年,漢朝派大將耿夔出居延塞(今內蒙古額濟納旗北居延海一帶),大破北匈奴於金微山(今阿爾泰山),北匈奴單于率領一部分人眾西遷至烏孫的遊牧地區,後又遷到康居、阿蘭聊(頓河以東至伏爾加河之間,南到高加索山脈之地)。北匈奴入阿蘭聊以後,揭開了入侵歐洲的序幕,並開始扮演推動歐洲民族大遷徙的主要角色。

出生

胡廣(91年—172年),字伯始,南郡華容人,即今湖南省華容縣人。西漢名臣胡剛六世孫。生於和帝永元三年辛卯五月初五,卒於靈帝建寧五年壬子三月初八,壽八十二。胡廣官至三公,位及人臣,是華容縣有史以來最大的官。胡廣兩歲喪母,所謂“少孤貧,親執家苦”。母親去世後,胡廣的父親胡寵續娶了原配的妹妹為妻,生了兩個弟弟胡康和胡庚。胡廣成人以後,曾入郡府為散吏。二十七歲時,胡廣得到南郡太守法雄的舉薦,被舉為孝廉。到京師參加殿試,安帝親自主持考試章奏,以胡廣為天下第一。胡廣進入仕途後,雖多次被罷官免職,或因病辭職,但朝廷總是對他“禮任甚優,”每次都是“未嘗滿歲,輒復進升。”胡廣歷任過尚書侍郎、尚書左丞、尚書僕射;累升太中大夫、尚書令、太僕、太常、司空、錄尚書事;出為濟陰、汝南太守;入拜大司農、大司空,授太尉、進太傅。

古蹟

漢代烽遂和塞牆遺址,公元前119年~公元91年。 位於中國西部甘肅省的金塔縣和北部內蒙古自治區的額濟納旗。居延漢代遺址指的是包括漢代張掖郡所轄邊塞上的烽燧和塞牆等遺蹟在內的遺址群。邊塞遺蹟自東北斜向西南,全長約250公里。考古工作者在遺址群內先後發掘清理了3座烽燧遺址,出土漢代簡牘近4萬枚以及弓箭、銅鏃、鐵甲片、鐵農具、工具等各種生產、生活用具。其中漢代簡牘的內容十分廣泛,涉及漢代社會的政治、軍事、經濟、文化、科技、法律、哲學、民族宗教等許多領域,它不僅記錄了居延地區的屯戍活動,而且還保存了一批從西漢中期到東漢初年的官方文書,為研究漢代歷史提供了珍貴的文獻資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