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石程書

該成語出自宋·李綱《建炎進退志·總敘下之上》,其所講的典故出自司馬遷《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同“衡石量書”,說的是統一六國後全國的事無論大小均由秦始皇親自處理。後人遂用“衡石程書”、“簿書衡石”、“程書”來表示抓緊時間讀書或規定讀書數量,用以形容君主勤於國政。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用以形容君主勤於國政。同“衡石量書”。用來形容限額讀書的典故。
語出司馬遷《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大意是講,秦始皇天性剛愎自用,不相信別人。等他滅了諸侯,統一了六國,心愿得到實現後,更認為自古以來沒有人能比得上自己。全國的事無論大小必須由秦始皇親自處理。他每天要看一石(120斤)重的文書奏章《秦時無紙,書寫皆用竹木簡),白天看不完,夜裡接著看,看不到額定的份量便不休息。後人遂用“衡石程書”、“簿書衡石”、“程書”來表示抓緊時間讀書或規定讀書數量。如楊億《受詔修書述懷感事三十韻》:“樓船發夜詠,衡石夜程書。”陳子龍《感懷》:“簿書衡石皆秦吏,封事飛霸半楚囚。”

詞典解釋

【解釋】:用以形容君主勤於國政。同“衡石量書”。
【出自】:宋·李綱《建炎進退志·總敘下之上》:“近君子而遠小人,雖不親細務,大功可成;不然,雖衡石程書,衛士傳餐,亦無益也。”
【示例】:衛士傳餐,~,如此其敬且勤也,奈何一再世而遂亡也耶?◎明·李贄《答周柳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