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大學生心理健康與成才教育

1948年,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主持下,建立了世界心理健康聯合會(WFMH),心理健康或心理衛生運動已成為國際性潮流。 早在20世紀30年代,中國人的心理健康、心理衛生問題就引起了我國教育家、心理學家、社會學家、醫學家的關注。 這是中國最早的心理衛生組織,心理保健工作引起了社會的普遍關注。

內容介紹

心理保健問題是快節奏的現代化生活帶來的,這樣看來,國外已開發國家這項工作比我們開展得早。自美國學者比爾斯(C.BeerS)自傳體著作《一顆自我發現的心》於1908年問世之後,心理健康或心理衛生問題就引起人們的普遍關注。同年5月6日,在美國康乃狄克州成立了心理衛生協會,1909年,美國全國心理衛生專業委員會成立;不久,歐洲各國、日本、印度、前蘇聯、巴西、阿根廷等國家相繼建立心理衛生機構。1948年,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主持下,建立了世界心理健康聯合會(WFMH),心理健康或心理衛生運動已成為國際性潮流。早在20世紀30年代,中國人的心理健康、心理衛生問題就引起了我國教育家、心理學家、社會學家、醫學家的關注。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WHO)憲章指出:“健康是指身體的、心理的和社會適應良好的完整狀態,而不僅僅指沒有疾病。”(1948年)這是對“健康”概念最全面也是最簡捷的定義。1936年4月19日,中國心理衛生協會在南京成立,協會的宗旨是:保護與促進國民之精神健康及防止國民之心理失常與疾病為惟一目的。這是中國最早的心理衛生組織,心理保健工作引起了社會的普遍關注。到了20世紀50年代與60年代,心理衛生運動在國際上有了新的發展。1961年世界心理健康聯合會主辦的雜誌《國際心理衛生展望》,呼籲生物學家、心理學家、醫學家、教育學家和社會學家共同努力,使人類的心理健康達到更高的水平。十年動亂時期這項工作一度廢置,直到1979年冬,在天津召開的中國心理學會年會上,專家們正式提出恢復“中國心理衛生協會”;1985年4月,中國心理衛生協會再次成立,這項工作才在社會上普遍開展起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