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合肥市政府工作報告

堅持工業化、城市化“雙輪驅動”,深入推進大發展大建設大環境,大力實施工業立市、創新推動、縣域突破等戰略,全市綜合實力躍上新台階。 完善調度機制,加大投入力度,進一步推進以基礎設施為重點的大建設。 實施工業發展總體方案,全面落實“十大支持政策”,加快建設“十大工程”,實現巢湖市、廬江縣發展全面提速。

合肥市政府工作報告
——2012年1月10日在合肥市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上
代市長張慶軍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並請市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2011年工作回顧
過去一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堅強領導下,我們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貫徹落實省第九次黨代會、市第十次黨代會精神,積極應對複雜多變的巨觀經濟環境,審時度勢、科學決策,攻堅克難、奮力趕超,保持了“十一五”以來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態勢,實現了“十二五”的良好開局。
(一)綜合實力顯著增強。堅持工業化、城市化“雙輪驅動”,深入推進大發展大建設大環境,大力實施工業立市、創新推動、縣域突破等戰略,全市綜合實力躍上新台階。預計,全年生產總值超過3600億元、增長16%;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達到5598億元,實現增加值1490億元、增長23%;財政收入達到623.8億元、增長22.7%,其中,地方財政收入達到338.5億元、增長21.1%;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3377億元、增長26.8%;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111億元、增長19%;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2000元、農民人均純收入超過7700元,分別增長15.5%、16%以上。在全國26個省會城市中,生產總值、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等主要經濟指標增幅繼續領先,總量有望進位。
(二)產業結構最佳化升級。完善“四大政策體系”,出台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小微企業發展等意見,強化資金、土地等要素保障,推動產業在加速規模擴張中轉型升級。工業主導地位更加突出,家電和裝備製造業總產值雙雙突破千億大關,高新區、經開區在全國同類開發區排名分別升至第12位、第15位。全年完成工業投資1336億元、增長41.3%,皖能合肥發電廠6號機組擴建等重大項目核准開建,聯想(合肥)基地、日立新增3萬台挖掘機等重大項目紮實推進,長安微車一期等重大項目建成投產。大力推進自主創新,成功獲批國家股權和分紅激勵試點、科技金融創新試點;新認定高新技術企業131家,新設各類研發平台117家,新建戰略性新興產業研究院6家,基本建成“一中心三基地”。高新技術產業實現產值2900億元、增長43%,戰略性新興產業實現產值1331億元、增長75.9%,新型平板顯示、太陽能光伏、公共安全等產業集聚發展態勢更加強勁。現代服務業快速發展,一批城市綜合體、現代物流、服務外包等項目相繼開工,要素大市場加快建設;濱湖國際金融後台服務基地簽約入駐機構達到12家,杭州銀行、東莞銀行等來我市設立分行;數字動漫等新興文化業態蓬勃發展,會展業檔次得到新提升,濱湖國際會展中心建成使用,全年舉辦第七屆徽商大會暨第十一屆自主創新要素對接會等大型展會160多場;旅遊業呈現爆發式增長,全年遊客總接待量達到4494萬人次、增長66%,實現旅遊總收入382.9億元、增長55%。設立市政府質量獎,新創中國馳名商標10件、安徽名牌產品30個。節能減排強力推進,全面完成省控目標。
(三)城市建設全面加強。突出交通先行,堅持生態優先,主城改造、新區開發、組團展開同步推進,城市功能和形象得到新提升。全年新建、續建大建設工程579項、總投資833億元,完成311項。區域性綜合交通樞紐日趨完善,新橋國際機場主體工程基本完成,合蚌客運專線基本建成,鐵路北貨場投入使用,合福客運專線、鐵路樞紐南環線及高鐵南站、合安高速“四改八”、機場高速、裕溪複線船閘、南淝河下游航道整治等一批重大工程加快推進。合白路、合店路二期工程順利完成,裕溪路、合作化南路、南北一號線等高架橋建成通車,包河大道和銅陵路高架、徽州大道與高鐵銜接工程開工建設;“暢通一環”全線貫通,南二環改造全面完成,軌道交通一號線試驗段土建工程完工。老城區加速改造升級,實施城中村和舊城改造項目39個;各組團產城一體建設取得新進展,濱湖新區建成區拓展到近1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超過36萬。市政公用設施加快建設,鋪設污水管網307公里,改造排水設施2283處,啟動王小郢、朱磚井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工程,基本完成龍泉山垃圾填埋場二期工程;新增和更新城市公車輛658台,六水廠一期工程全部建成,“川氣東送”工程接入合肥,東方熱電廠建成運營。城鄉綠化大會戰成效顯著,全年新增城市園林綠地1.16萬畝,完成農村植樹造林16.9萬畝、相當於過去五年的總和。空氣品質保持穩定,優良天數超過300天。
(四)城鄉統籌深入推進。出台了加快城鄉一體化的實施意見、規劃綱要和試驗區建設的總體方案、配套政策,加大城鄉統籌力度。全年投入支農資金49.1億元、增長30.9%,城鄉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對接聯通加快步伐,新農村建設由示範引導向全面推進轉變。大力推進“三化聯動”,縣域經濟快速發展,肥西縣在全國百強縣位次躍升4位,肥東縣、長豐縣在中部百強縣排位分別前移2位、5位。全面開展村鎮規劃修編,推出《合肥市村莊建設規劃導則》。以“三清”、“五改”、“五化”為重點,村莊整治任務基本完成;同步推進危房改造和清潔工程,改造危房1.3萬戶,農村環境進一步改善。農業轉型升級成效明顯,糧食生產實現“八連增”,養殖業產值達到179億元,市級以上農業標準化生產基地發展到160個。堅持疏堵並舉,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取得新進展。耕地保護連續13年實現“占補平衡”,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鈎試點和農村土地整治規範推進,360個項目全面完成,3個縣(區)獲國家級節約集約用地模範縣(區)稱號。加大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完成70座水庫除險加固和60處飲水安全工程,修復水毀工程652處,新修渠道350公里、小型水源工程2306處,巢湖沿岸生態環境綜合治理工程等加快實施;完成縣鄉道路改造升級120公里、通村公路243公里、危橋加固改造43座。
(五)改革開放釋放活力。國有企業改革向縱深推進,國有資產運營質量明顯提升,國有資本收益收繳任務圓滿完成。出台加快供銷社改革發展意見,創新社有資產監管模式。民營經濟快速發展,全年新增私營企業17878戶。
推進金融改革創新,與國開行等開展全方位戰略合作,規範融資性擔保公司、小額貸款公司發展,新增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貸款800億元以上;鴻路鋼構等6家企業上市首發,實現融資70億元。招投標中心完成交易額700億元,招投標“合肥模式”走向全國。基層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取得階段性成果,文化市場綜合執法和國有藝術院團改革全面完成。加強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建設,深化與跨國公司、央企、知名民企合作,組團赴日本及台灣、北京、上海等境內外重點區域招商推介,支持“合肥之友”打造海內外知名招商平台。全年新引進工業和現代服務業大項目61個、三菱電機等世界500強企業3家;完成招商引資總量1700億元、增長30%,其中,實際利用外資18.1億美元、增長16%。實現進出口總額120億美元、增長20%。與美國哥倫布、日本久留米等國際友城深化經貿合作和文化交流,與廣州市締結友好城市。合肥經濟圈一體化全面提速,與皖北地區結對合作強力推進,阜陽合肥現代產業園區啟動建設。
(六)民眾生活明顯改善。把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實施了33項民生工程,各級財政投入50億元,3936個當年應竣工項目全部完成。建立價格調控目標責任制,完善價格上漲與提高特困群體生活補助聯動機制,物價總水平漲幅趨緩。加強房地產市場調控,促進房價穩定回歸。大力推進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全年市本級安排專項資金20.37億元,建設各類保障性住房5.3萬套,是上年的2.5倍。國家級創業型城市建設加快推進,建成8個創業孵化基地、32個農民工創業園、26個大學生創業園、46條創業街,農村勞動力實現轉移就業9.7萬人,新增城鎮就業14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3.5%。社會保障進一步提標擴面,城鄉居民養老保險試點全面推開;醫療保障實現全覆蓋;城市低保第8次提標;最低工資標準提高到1010元/月;四個城區農村低保標準提高到3840元/年;五保供養實現應保盡保、“兩年一提標”;廉租住房保障條件進一步放寬,保障戶數一次性增長74.1%。城鄉基層衛生服務機構示範性、標準化建設全面推進,患者次均門診費、住院費下降1/3以上。
(七)社會事業和諧發展。統籌經濟社會建設,提高發展的全面性和協調性。學前教育體制機制改革試點和“三年行動計畫”紮實推進,市縣(區)兩級財政設立專項資金8000萬元,新建幼稚園96所,普惠性幼稚園建設管理水平明顯提升。深入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新建中國小31所,10個區縣、134所學校開展結對合作,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保持“零障礙”入學。校安工程高質量推進,完成建設面積89萬平方米。在國內編寫首發《中小學生人文和科學素養讀本》,成為推進素質教育的新亮點。高校化債工作全面完成,幼兒師範成功升格為專科學校,合肥學院新校區二期工程加快建設,職教基地入駐院校達到9所。文化事業進一步繁榮,建成渡江戰役紀念館、安徽名人館、合肥美術館等一批重大文化設施,成功承辦第20屆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等重大文化活動。市第二人民醫院新區、市婦幼保健院東區等相繼開診,社區衛生服務覆蓋率達到95%以上。人口計生工作取得新成績,出生人口政策符合率和總性別比兩項指標趨於最佳化。參賽第七屆全國城運會獎牌總數和總分創歷屆新高,民眾體育活動蓬勃開展。全國社會管理創新綜合試點城市建設成效顯著,23個重點項目有序推進,城市社區格線化管理基本全覆蓋。社會矛盾排查化解和群體性事件預防處置得到加強,治安防控體系更加嚴密,八類重大刑事案件發案率持續下降。文明創建有聲有色,湧現出胡文傳等一批道德模範;“文明交通三年行動計畫”深入開展,“三車”整治實現常態化;封閉、環保、高效的生活垃圾收運新體系全面建立。嚴格落實責任制,大力開展重點領域專項整治,安全生產形勢總體平穩。信訪“千案攻堅”成效明顯。“六五”普法全面啟動,法律服務健康發展。民族宗教、人防民防、應急、防震減災、對台、僑務、氣象、統計、檔案、地方志、保密、國防和後備力量、雙擁、婦女兒童、未成年人保護、老齡人、殘疾人、慈善等事業發展開創新局面。
去年1至8月,巢湖市、廬江縣和合肥巢湖經開區在原地級巢湖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經濟發展邁上快車道,綜合實力躍上新台階,人民生活得到大改善,各項工作取得了顯著成就,奠定了加速崛起的良好基礎。8月以來,按照省委、省政府調整部分行政區劃的戰略部署,全市上下同心同德、步調一致,廣大人民民眾堅決擁護,廣大幹部職工積極支持,圓滿完成了各項區劃調整任務。啟動“八大工程”,巢湖綜合治理提上重要議事日程。進一步明確發展定位,出台“十大支持政策”,開建“十大工程”,全力支持巢湖市、廬江縣和合肥巢湖經開區加速發展,區域融合呈現喜人態勢。
各位代表!過去一年,我們堅持科學、民主、依法行政,加強勤政廉政建設,出台《加強法治政府建設的意見》,完善《重大行政決策程式規定》,全面推行行政處罰民眾公議制度,自覺接受人大法律監督、政協民主監督、社會監督和輿論監督,主動聽取民主黨派、工商聯和社會各界意見和建議。全年提請市人大常委會審議地方性法規6件,制定市政府規章4件,辦結人大代表議案和建議133件、政協委員提案456件。厲行節約,“三公”支出保持“零增長”。加強行政監察,政務公開、政風評議深入推進,工程建設領域突出問題、“小金庫”、公務用車等專項治理取得新進展。市本級預算執行、政府投資和領導幹部經濟責任審計紮實開展。強化政務服務,促進招商項目建設,規範涉企檢查,建立便捷暢通的政民互通渠道,一批影響發展環境和民眾利益的熱點、難點問題得到解決。
各位代表!過去一年,在巨觀環境十分複雜的大背景下,我市各項工作爭創一流,各項事業率先發展,榮獲國家及省級各類表彰獎勵210多項,特別是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建設取得重大進展,合蕪蚌自主創新綜合試驗躋身國家方陣,行政區劃調整奠定了區域性特大城市建設的幅員基礎,合肥的建設與發展已經站在一個新的更高起點上。這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市人大、市政協及社會各界大力支持的結果,是全市人民銳意進取、頑強拼搏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辛勤奮戰在各個領域、各個崗位的全市人民,向駐肥人民解放軍、武警官兵、政法幹警和中央駐肥單位,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各人民團體和社會各界人士,向所有關心支持合肥改革開放與現代化建設的海內外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謝和崇高的敬意!
在總結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存在的問題和不足:經濟總量不大、人均水平不高、發展相對不足仍然是現階段最基本的市情和最大矛盾;受巨觀經濟環境影響,資金、土地等要素供求矛盾突出,物價上漲壓力仍然較大,部分行業尤其是中小微企業經營面臨諸多困難;廣大農村尤其是偏遠鄉村基礎設施依然比較落後,統籌城鄉發展任務艱巨;文化發展、社會建設、城市管理等方面還存在一些薄弱環節;極少數機關工作人員思想觀念、精神狀態和工作方式不適應新形勢和新任務的要求,政府自身建設需要進一步加強。對此,我們要下更大決心、用更大力氣加以解決。
二、2012年形勢任務
今年是全面貫徹落實省第九次黨代會、市第十次黨代會精神的第一年,也是區劃調整後在1.14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全面建設美好合肥的第一年;今年是實施“十二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重要一年,也是本屆政府任期的最後一年;下半年,我們還將迎來黨的十八大召開。做好今年工作,意義重大而深遠。
我們肩負著光榮的歷史使命。國家繼續實施促進中部崛起戰略,支持建設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合蕪蚌自主創新綜合試驗區。省委、省政府支持合肥在現代化濱湖大城市建設的基礎上,打造長三角地區繼滬寧杭之後的現代化新興中心城市和在全國有較大影響力的區域性特大城市。我們面臨著難得機遇,更肩負著光榮使命。我們面臨著複雜的巨觀形勢。受歐美主權債務危機等影響,世界經濟持續低迷,有效需求不振,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巨觀經濟環境總體偏緊,保持經濟高位運行存在很多不確定、不穩定因素。我們面對著激烈的區域競爭。當前,全國各地競相發展,特別是同類城市在承接產業轉移、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引進大項目和高端人才等方面力度大、勢頭猛,實現爭先進位需要加倍努力。
我們深刻認識到,無論是貫徹落實省市黨代會的戰略部署,積極回應廣大人民的熱切期盼,在新的起點上開創合肥建設與發展的嶄新局面,還是應對趨緊的巨觀環境和激烈的區域競爭,保持“十一五”以來經濟社會發展的良好勢頭,都是一場創造、一場攀登、一場拼搏!新的一年,是對我們精神狀態、駕馭本領和工作作風的“大考之年”。只要我們緊緊抓住政策疊加和產業轉移的難得機遇,充分發揮空間拓展的巨大潛能,全面釋放多年集聚的內生動力,始終保持市黨代會勝利召開激發的創業熱情,就一定能跨越趕超,再創加速崛起的輝煌;就一定能逆勢飛揚,再創彎道超越的奇蹟;就一定能經受“大考”,向省委、省政府和全市人民交上一份滿意的答卷!
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的指導思想是: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和省第九次黨代會、市第十次黨代會精神,緊緊圍繞主題主線,著力擴大有效投入,著力加強自主創新,著力深化改革開放,著力保障改善民生,主動調整轉型,保持發展勢頭,實現爭先進位,圓滿完成本屆政府各項目標任務,為“十二五”規劃順利實施增強後勁,為建設現代化新興中心城市夯實基礎,為向著區域性特大城市邁進積蓄力量,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十八大勝利召開。
綜合考慮,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4%,財政收入增長13%,其中地方財政收入增長11%,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0%,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6%,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4%,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5%,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7‰以內,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漲幅控制在4%左右,民眾安全感指數保持在90%以上,單位GDP能耗下降率及主要污染物減排量達到省控目標。
今年,要著力做好九個方面工作:
(一)加強運行調節,實現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密切關注巨觀環境變化和調控政策走勢,動態完善“四大政策體系”,及時出台擴大有效投入、加強要素保障等政策措施,確保經濟平穩運行、高位增長。
擴大有效投入。突出支柱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現代服務業、重大基礎設施、巢湖綜合治理、社會事業等重點領域,實施一批超50億元、超百億元重特大項目。全年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3900億元,其中,工業投資完成1500億元。安排專項支持資金,鼓勵企業擴大投資和加強技改,積極引導民間資本進入公用事業、金融服務等領域。加強“861”、“1346”行動計畫重大項目調度,確保列入開工計畫的項目儘快落地、新開工的項目按期建設。
拓寬融資渠道。把投資與融資結合起來,系統謀劃籌資手段。積極推進與國開行等大型金融機構的全面戰略合作,加大外國政府及世行、亞行等優惠貸款爭取力度,探索引入境外人民幣投資基金。加快政府融資平台退出和再認定工作,擴充資產,提升功能。啟動土地儲備中心、整治中心等新平台融資。實施“百家上市公司工程”,力爭新增上市企業10家。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發行企業債、短期融資券、中期票據。以大項目打捆等方式,吸引保險資金、產業基金、央企等加大投入。以BT等模式,引入社會資本投資建設城市重大基礎設施。
節約集約用地。推進節約集約用地試點市建設,力爭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報批、中心城區用地報批改革、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鈎指標調劑使用、征轉分離試點等方面取得突破。充分利用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鈎試點政策,大規模推進農村土地整治,重點實施新橋國際機場周邊、董鋪和大房郢水庫水源地、廬江湯池等一批重大項目。積極爭取肥東、廬江兩縣進入工礦廢棄地復墾試點。合理利用撤區並鄉、學校布局調整後的建設用地。大規模推進標準化廠房建設,出台促進存量建設用地升級改造等相關政策,有序實施一批“退二進三”改造項目。
服務企業發展。全面建立掛鈎聯繫制度,深入開展“企業服務年活動”。落實扶持中小微企業發展的各項政策,搭建發展空間、產銷對接和信貸融資等三大服務平台。完善企業用工登記和缺工報備制度,辦好各類技能人才與崗位對接會。切實抓好電力迎峰度夏、度冬工作,確保企業生產需求。落實工業企業擴大產出獎勵政策,促進企業擴大產能。完善出口加工區、國家汽車及零部件出口基地等平台功能,鼓勵支持優勢企業“走出去”,擴大產品出口,開展低成本收購重組,提升國際化發展水平。
(二)加快擴張升級,大力建設現代產業基地
以四大開發區為主引擎,以五縣市為主戰場,以結構升級和布局最佳化為主攻方向,全面加快現代產業基地建設,力爭打造2個新的千億級產業。
整合最佳化產業布局。按照產業錯位發展、布局集中集聚的原則,進一步明晰開發區、縣市、城區產業發展定位,推進縣區園區合作,加快形成梯度發展的產業空間布局。推進四大開發區擴容,支持有條件的省級開發區擴區。強化縣市工業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加速城區工業園區轉型,最佳化整合鄉鎮工業集聚區。
加快工業轉型發展。瞄準全國省會工業十強目標,深入實施工業立市戰略,以國家級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試驗區建設等為平台,把改造提升傳統產業與大力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有機結合起來,在製造業新一輪格局調整中實現工業大發展、大提升。進一步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發展,圍繞打造電子信息國家高技術產業基地,加快聯想(合肥)基地、浪潮(合肥)雲計算中心等重大項目建設;圍繞打造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平板顯示、太陽能光伏產業基地,加快京東方、彩虹、友達光電、海潤光伏、晶澳太陽能、賽維LDK等一批重大項目及配套產業鏈建設;圍繞新能源汽車、公共安全、節能環保、新材料等產業成長壯大,支持安凱新能源客車、芯碩半導體、量子通信等一批重點企業發展和項目建設。加快優勢製造業規模擴張和技術改造,積極推進江汽集團轎車二期、格力商用空調、美的中央空調、日立新增3萬台挖掘機、天乾重工、泥河鐵礦等一批重大項目建設。實施高成長性企業培育計畫,打造一批百億企業和“小巨人”企業。
大力發展服務業。堅持市場化、產業化、社會化、國際化導向,推進服務業大發展,為推動經濟轉型、提升城市功能提供有力支撐。積極引進各類金融機構來我市設立區域性總部或分支機構,推進區域性金融中心建設。加快濱湖新區國際金融後台服務基地建設,打造全國金融綜合服務中心。籌建金融租賃、汽車金融公司,完善地方金融體系。搶抓全國事業單位分類改革機遇,集聚一批高水平規劃、勘察、設計單位,形成創意產業發展新格局。依託區域性綜合交通樞紐建設,加強與國內外知名航空公司合作,加快組建合肥航空公司,大力實施新橋臨空產業園、撮鎮商貿物流開發區等一批重點物流項目。加強國家級服務外包示範城市建設,加快電子商務、呼叫中心、服務外包示範載體等項目實施。進一步提升自主創新要素對接會等展會功能,大力引進國內外大型品牌展會。最佳化商圈規劃布局,統籌推進新老城區中央商務區和演藝、美食、休閒等特色商業街建設,加快推出一批高端綜合體項目。高起點編制環巢湖旅遊總體規劃,加強旅遊基礎設施建設,統籌溫泉資源開發,實施一批高水平、大體量的旅遊項目,推進旅遊、文化、體育等產業融合發展。
加大節能減排力度。進一步強化目標責任制,建立規劃環評和項目環評聯動機制,深入開展重點排查和專項治理,加快一批重點工程建設,深化循環經濟試點,積極開展能耗對標、契約能源管理試點等活動,全面完成省下達的節能減排約束性指標。
(三)加大建設力度,提升中心城市功能
以提升城市綜合承載力和輻射帶動力為核心,最佳化城市發展空間布局,完善現代交通體系,加快構建現代化新興中心城市框架。
市域規劃。按照“生態優先、中心提升、組團拓展、區域協同、特色彰顯”的思路,加快制定城市空間發展戰略規劃,抓好新一輪城市總體規劃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統籌做好人口、資源、環境規劃,完善規劃管理體系,增強城市規劃建設的科學性和前瞻性。按照全省“首善之區”和輻射源的要求,完善四個城區改造升級規劃,引領產業結構最佳化、城市功能完善和城市管理提升。按照工業發展主引擎、創新發展新高地的要求,完善四大開發區總體規劃,提高產城一體建設水平。按照新區建設示範區、城市形象新視窗的定位,完善濱湖新區總體規劃,進一步拓展建設、提升品質、彰顯特色。按照中心城區標準,完善肥東、肥西、長豐三縣總體規劃,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提高發展品位;完善巢湖市總體規劃,加快建設現代產業發展高地、全國著名的旅遊休閒度假勝地和山川秀美的生態之城。按照新興中心城市南部副中心的要求,完善廬江縣總體規劃,加快縣城和以湯池為中心的旅遊度假區建設。
大力度建設。完善調度機制,加大投入力度,進一步推進以基礎設施為重點的大建設。加快綜合交通重點工程建設,建成啟用新橋國際機場,大力實施鐵路樞紐南環線及高鐵南站、環巢湖大道、合馬路、合肥港綜合碼頭二期、巢湖船閘、裕溪船閘、中派河碼頭等工程建設,開建合六路、店埠河航道和合裕航道整治等工程,啟動商合杭鐵路和合安、合淮城際鐵路項目前期工作。完善中心城區骨幹路網,開建城市軌道交通一號線、啟動二號線,推進包河大道濱湖段、銅陵路高架、徽州大道與高鐵南站銜接、高鐵片區、淝河片區路網等一批重點工程建設,加快阜陽北路高架、勝利路暢通、繁華大道東延等一批骨幹道路建設。強化微循環交通改造,實施當塗支路、琅琊山路等一批支路和小街巷改造工程。加強市政公用基礎設施建設,實施龍河口引水工程,擴建六水廠,建設七水廠和巢湖三水廠,推進燃氣應急調峰、供熱管網連通、濱湖新區供熱等工程建設,加快實施皖能合肥發電廠6號機組擴建、生活垃圾焚燒發電等項目;大力發展城市公共運輸,擴大支線公交覆蓋面。
高水平管理。創新城市管理運行機制,強化屬地管理責任,推進園林、市政等管理重心下移,充分發揮街道、社區主體作用,完善格線化管理,構建科學高效的城市管理體系。推進“智慧合肥”建設,整合城市管理信息資源平台,加快建立全市地理人口信息管理系統,提高數位化、動態化、實時化管理水平。加大“文明交通三年行動計畫”實施力度,推行停車設施規劃、建設、管理一體化,加強中國小校及幼稚園校車保障和交通安全監管,繼續推進“黑頭車”整治,緩解“打的難”,確保道路交通安全通暢。完善物業管理制度,提升物業管理水平。大力控制和減少揚塵污染,進一步改善大氣環境質量。
(四)加強自主創新,提升轉型發展能力
以國家科技創新型試點市和合蕪蚌自主創新綜合試驗區為平台,提升產業創新能力,力爭高新技術和創新型企業總數突破千戶、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突破千億。
推進體制機制創新。加快出台實施意見和配套措施,落實股權和分紅激勵政策,放大試點工作效應。加快研發和中介服務機構入駐,完善“一中心三基地”技術服務、成果轉化、企業孵化、人才集聚功能,探索建立市場化、社會化、產業化的運行模式。加快推進國家科技金融創新試點和“新三板”試點,完善自主創新風險投資機制和政策支撐體系,實現科技金融結合新突破。
提升企業創新能力。圍繞重點產業實行分類指導,加大創新型企業培育計畫實施力度,著力推進“五個一百計畫”,全年培育高新技術企業、創新型企業100家以上,組建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重點實驗室、檢測中心等研發機構100家以上,實施重點研發項目100項以上,轉化重點科技成果100項以上,通過新建一批院士、博士後工作站集聚高層次創新人才100人以上。
加強科技成果轉化。制定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政策,加快建立涵蓋共性技術研發、技術轉移與交易、科技資源共享、科技中介服務的成果轉化體系。推進科技成果轉化與承接產業轉移互動融合,吸引一批大企業、大集團研發總部遷入我市。加強與國內外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大力推進十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研究院建設,強化政策激勵,健全服務機制,實行公益性、開放式、實體化運作。
(五)統籌城鄉發展,加快一體化進程
堅持“三化同步”,在城鄉一體化發展的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實施突破,推進城鄉融合,提升縣域經濟發展和新農村建設水平,努力打造城鄉統籌發展的新典範。
加快現代農業發展。穩定糧食生產,大力發展高效規模農業,實施畜牧升級和水產跨越工程,新增高效農業面積10萬畝、規模養殖場100個。突出抓好巢湖市、廬江縣農業結構調整,著力推進環巢湖生態農業產業帶建設。大力發展設施農業、園區農業和休閒農業,新增土地流轉面積10萬畝,創建一批省級以上現代農業示範區。大力實施農業產業化“雙千億”提升行動,加快實施合肥農產品國際物流園、農資物流園等項目,積極推進農產品“七對接”和農民專業合作社建設。
加快縣域經濟發展。統籌城鄉工業發展,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增強縣域承載配套和服務功能,積極引導招商引資項目在縣域合理布局,鼓勵支持城區大工業、大集團向縣域轉移和延伸。統籌城鄉規劃建設,加大中小城鎮建設力度,培育一批新市鎮,發展一批工業重鎮、商貿強鎮和旅遊名鎮。實施工業發展總體方案,全面落實“十大支持政策”,加快建設“十大工程”,實現巢湖市、廬江縣發展全面提速。
加快一體化試驗區建設。以整村推進土地綜合整治為載體,統籌田、水、路、林、村等要素,整合各項支農投入,大規模推進“三個集中”,大力實施省市新農村示範村鎮提升工程,加快農村新型社區建設。統籌城鄉基礎設施建設,新增標準化農田10萬畝,完成水庫除險加固70座,解決28萬人口飲水安全,新建、改建一批縣鄉公路。大力實施“清潔家園、美好鄉村”工程,突出抓好偏遠鄉村環境綜合整治,全面提升省會農村形象。深化戶籍管理、勞動就業、社會保障、文化教育和醫療衛生等綜合配套改革,建立健全城鄉一體化發展的政策制度體系,促進城鄉生產要素合理流動,形成城市金融和工商資本大規模參與新農村建設的格局。
(六)深化改革開放,增創體制機制新優勢
以更加寬闊的視野、更加超凡的膽識、更加創新的舉措,進一步深化改革、擴大開放,不斷增添和釋放體制機制活力,為實現科學發展、跨越發展提供強大動力。
大力實施改革攻堅。進一步深化國有企業改革,通過引進戰略投資者等開放式改革,在國有資產和國有股權轉讓變現上取得新突破。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形成全民創業熱潮,促進民營經濟大發展。深化地方金融體制改革,做大做強興泰集團等綜合性金融控股平台,加快科技農村商業銀行增資擴股,推動擔保、小貸、典當等地方金融組織規範發展。推進財稅體制改革,構建績效導向型公共財政。完善招投標管理體制,加快建成要素大市場,打造區域性現代公共資源交易平台。穩妥實施工商、質監等垂直管理部門體制下劃調整工作。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創新公共文化服務運行管理機制,推行公共文化設施社會化經營管理模式。加快事業單位分類改革,完善人事考試制度。推進人防工程產權制度改革,有序開發和合理利用地下空間。
大力提升開放水平。依託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建設,堅持大招商、招大商,拓寬渠道,創新方式,推動招商引資再上新台階。完善《大項目招引導則》,改進招商引資績效考評獎勵辦法,紮實開展“百名縣處級領導幹部大招商”活動,充分發揮“合肥之友”國際化招商平台作用。加強與央企、知名民企和跨國公司合作,舉辦一批境內外重點招商推介活動。全年招商引資2050億元、增長21%,其中,外商直接投資15億美元、增長16%;四大開發區各引進一個投資50億元以上重大工業項目。堅持引資與引智相結合,打造人才發展高地。深化國際友城合作,積極籌辦與韓國原州市結好十周年等慶典活動。以重大共建項目為抓手,推進合肥經濟圈開放式發展,提升一體化水平。加強與省內外城市聯動互動,強化與阜陽等地結對合作,加快阜陽合肥現代產業園區建設。
(七)實施文化強市戰略,推進文化大發展大繁榮
以滿足人民民眾需求為目的,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以加大投入為保障,加快建設文化強市,提升城市軟實力,努力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的區域性文化中心。
大力繁榮文化事業。以“五個一工程”為抓手,在更大範圍、更高層次上集聚創作資源,推出一批文化精品,造就一支文化拔尖人才和領軍人物隊伍。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加快建設一批圖書館、文化館(站)等公共文化設施,啟動市博物館、規劃館等建設。繼續推進廣播電視“村村通”、農村電影“2131”工程建設,新建鄉鎮綜合文化站4個、“農家書屋”520個和一批鄉鎮標準檔案室。加強基層文化人才隊伍建設,吸引優秀文化人才服務基層。認真承辦第七屆中國曲藝牡丹獎“三書”比賽等重大文化活動。深入挖掘、保護和弘揚環巢湖歷史文化資源。完成第二輪《合肥市志》修編。加強文化市場綜合執法隊伍建設,改善文化市場管理。制定文化專項資金使用管理辦法,加大政策支持和引導力度。
加快壯大文化產業。大力實施重大項目帶動戰略,加大招商引資和資源整合力度,加強文化產業基地規劃建設,做大做強報業、廣電、演藝等文化龍頭企業,培育發展一批專精新特中小型文化企業,加快形成各具特色的文化產業集群。加強國家級動漫產業基地建設,著力培育一批全國重點動漫企業,努力推出一批全國動漫精品工程,力爭年動漫產量超過3萬分鐘。積極籌建國際影視製作基地,加快推進多功能電視塔、“東方田園”濕地公園等一批標誌性項目建設。促進文化產業與現代科技深度融合,加快發展新興業態,催生一批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創意產品,搶占文化產業發展制高點。
全面加強文明創建。鞏固和擴大文明創建成果,在薄弱環節和關鍵領域實施攻堅突破,提升城市公共文明指數,力爭在新一輪創建全國文明城市中邁出更大步伐。以提升市民素質為核心,弘揚“開明開放、求是創新”的城市精神,加強學習型城市建設,開展道德模範等先進典型學習活動,健全城市公共文明宣傳教育長效機制。深入開展民眾性文明創建活動,加強文明單位創建管理,實施未成年人“五大德育工程”,廣泛開展志願服務,推進城鄉文明共建,完善責任認管、考核評價制度,提高文明創建社會協同和公眾參與程度。完善網路輿情監測體系,加強主流文化網路傳播,提高全社會文明辦網水平。
(八)加強生態建設,打造宜居宜業環境
以“水”、“綠”、“山”為主要載體,堅持巢湖生態環境綜合治理與開發利用一體化,大力創建國家生態園林城市和國家森林城市,全面展現青山碧水藍天的生態美景。
做好“水文章”。按照“綜合規劃、綜合治理、綜合開發、綜合利用”的要求,大力實施環巢湖生態修復、防洪保全等“八大工程”。堅持“治湖先治河、治河先治污”的理念,加快推進“引江濟巢”等一批重大工程,啟動兆西河整治等項目建設,繼續實施南淝河下游、唐橋河、二十埠河上游、十五里河等中小河流綜合治理,加快王小郢、巢湖污水處理廠等提標技改,適時開建陶沖湖、十五里河二期污水處理廠,加大流域內企業排放治理力度。多措並舉,加強巢湖面源污染治理。
做足“綠文章”。圍繞建設“森林合肥”,實施城鄉綠化工程,全年完成農村植樹造林20萬畝,新增城市園林綠地1萬畝。以水源地保護區、江淮分水嶺脊線區域、巢湖邊岸等為重點,加大集中綠化造林力度。繼續實施機場、合安、繞城、合淮阜等高速公路生態廊道建設,完善主要出城口道路綠化。推進方興湖、三十崗濕地等一批新公園建設,擴建植物園,提升匡河沿線、瑤海公園、大蜀山森林公園綠化水平。
做美“山文章”。加強規劃,完善設施,大力提升紫蓬山、四頂山、冶父山、姥山、銀屏山等生態、旅遊功能。加大礦山整治和生態修復力度,重點做好巢湖市、廬江縣礦山有序開發、綜合整治及礦山廢棄地、廢棄宕口的生態修復,治理破損山體,推進平整復綠。
(九)大力改善民生,加快幸福合肥建設
堅持富民優先導向,以33項民生工程為抓手,加大新增財力傾斜力度,積極推進社會建設,讓全市人民更多地分享改革發展成果,提高幸福感。
努力增加城鄉居民收入。實施城鄉居民收入倍增計畫,推進就業提升、創業富民、民生普惠、財富增值“四大工程”,提高居民工資性、經營性、轉移性、財產性“四項收入”。加快農村城鎮化和農民市民化進程,促進農民收入持續穩定增長。推進新一輪扶貧開發,加快農村貧困地區發展。深化收入分配製度改革,增加低收入民眾收入,擴大中等收入者比重。適時建立政府價格調節基金,加大對困難群體基本生活直補力度。
切實抓好創業就業和社會保障。紮實推進國家級創業城市建設,完善創業扶持政策體系,促進高校畢業生、農民工和困難群體就業,全年新增城鎮就業崗位12萬個。全面落實城鄉低保提標及五保供養標準動態調整機制。繼續做好被征地農民等養老保障工作,推進城鄉居民養老保險試點。進一步完善城鎮居民、城鎮職工和在肥高校大學生參加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政策,實施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市級統籌,全面實現城鎮居民醫保和新農合統籌並軌。進一步提高失業、工傷、生育等社會保險待遇,完善城鄉社會救助體系。
大規模實施城鄉安居提升工程。實施“五大工程”,加快改善城鄉人居環境。大規模推進城中村和舊城改造,以十五里河中段、鐵路南站、城市森林公園等區域為重點,實施城中村改造18個、9761戶,實施舊城改造20個、7901戶。大規模推進棚戶區改造,按照先建後拆、統建統拆的原則,改造棚戶區56個、2.2萬戶,力爭用三年時間全部完成二環內棚戶區改造。大規模推進老舊小區整治,按照完善設施、提升品位、最佳化環境的要求,完成33個、1.92萬戶改造任務。大規模推進農村危房改造,採取修繕加固、原址重建、集中遷建等方式,高質量完成1.5萬戶危房改造任務。大規模推進保障性安居房建設,提升配套標準,擴大覆蓋範圍,加強質量監管,新開工各類保障性住房7萬套。嚴格執行國家房地產調控政策,鼓勵支持中小房型、中低價位的普通商品房建設,促進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
全面發展社會事業。深入推進學前教育改革試點,全面實施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畫”,新建、改擴建城區幼稚園56所,加大農村幼稚園建設支持力度。最佳化中國小布局,加快城鄉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新建8所城區義務教育學校,啟動合肥七中新校區建設,全面完成校安工程建設任務。深化中國小課程改革,推進素質教育。整合職教資源,加快職教基地建設,啟動幼兒師專二期工程等項目建設。支持服務中央、省在肥高校發展,加快合肥學院、巢湖職業技術學院建設。推進社區衛生服務體系建設,爭創一批國家級社區衛生服務示範中心。加強疾病防控,廣泛開展愛國衛生運動,積極建設健康城市、爭創衛生城市。實施《全民健身計畫(2011-2015)》,全力辦好亞洲輪滑錦標賽、市第十屆運動會。紮實做好人口和計畫生育工作,加快全國首批流動人口計畫生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試點,穩定低生育水平,促進出生人口性別比平衡。推進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建立完善社會和居家養老工作服務網路。加強國防和後備力量建設,認真做好優撫安置、軍休服務和軍供保障工作,爭創全國雙擁模範城“七連冠”。完善政府與同級工會聯席會議等制度,充分發揮共青團、婦聯等人民團體作用,做好民族宗教、對台、僑務、統計、氣象、防震減災、保密、社科等工作,推動殘疾人、慈善事業加快發展。
深入推進社會管理創新。以體系和制度建設為核心,以人員、房屋、行業、組織管理為重點,以項目為抓手,加強全國社會管理創新綜合試點城市建設。完善鄉鎮(街道)綜治工作中心和社區綜合服務中心功能,加強流動人口和特殊人群服務管理。積極探索社會組織創新孵化園建設,充分發揮社會組織服務管理作用。深入創建“平安合肥”,加強“天網工程”建設,加快建立數位化、全時空、立體式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完善重大工程項目建設和重大政策制定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機制,健全社會矛盾糾紛排查調處機制,積極預防和妥善處置群體性事件。切實加強應急管理體系建設,提高應對突發事件能力。進一步落實信訪責任制,完善領導幹部定期接訪和下行聯合接訪工作。嚴格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繼續抓好隱患排查整治及非煤礦山、危險化學品、煙花爆竹、建築施工、人員密集場所消防等重點行業和重點領域的專項整治,確保全全生產態勢平穩。推進國家肉類蔬菜流通追溯體系建設試點,加強食品藥品安全監管。落實“六五”普法規劃,加快建設“法治合肥”。
三、加強政府自身建設
複雜的經濟形勢、繁重的發展任務,對政府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們要自覺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著力加強政府自身建設,切實提高領導科學發展、服務人民民眾的能力。
進一步提高開拓創新能力。堅持把合肥發展置於全國的大格局中來謀劃、放在順應人民民眾的新期待中來推進、融入改革開放的大潮中來實現,在敢闖敢試中探索新路、破解難題。堅持解放思想、見賢思齊,在學習先進中抬高標桿,在找準差距中明確方向,不斷加快跨越趕超步伐。注重戰略思維,加強頂層設計,努力做到搶抓機遇先人一步,改革創新早人一拍,擴大開放高人一籌。圍繞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問題,開展開放式研究,加強政策儲備,切實增強工作的前瞻性和主動性。設立政府工作創新獎,鼓勵縣(市)區和市直部門用好用活各項試點賦予的“先行先試權”,不斷推出在全省乃至全國具有示範意義的創新之作。
進一步提高公共服務能力。牢記根本宗旨,當好人民公僕,盡心盡力為民眾服務、為基層服務、為發展服務。深入做好新形勢下民眾工作,凡是事關民眾利益的事,用心辦、細心辦、耐心辦,讓人民滿意;凡是事關民眾安全的事,見事早、行動快、解決好,保一方平安。以建設項目審批等為重點,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規範和最佳化審批流程,推進“節點式”管理。完善“12345”政府服務熱線、政民直通車及市長信箱的整合,形成覆蓋全市、資源共享、便捷高效、保障有力的綜合公共服務平台。繼續深入推進“效能革命”,完善目標管理,嚴格績效考評,加大明察暗訪力度,強化行政問責,切實增強工作的執行力、推進力和落實力。
進一步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加強法治政府建設,嚴格執行重大行政決策程式規定,堅持公眾參與、專家論證、風險評估、合法性審查和集體討論決定,確保決策科學化、民主化。堅持向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通報政情和邀請人大代表列席政府常務會制度,切實提高人大代表議案、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辦理質量,廣泛聽取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和各人民團體的意見,認真貫徹執行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的決議決定,自覺接受人大法律監督和政協民主監督,主動接受社會公眾和新聞輿論監督。加強重點領域立法,提高立法質量。進一步規範行政執法行為,全面推行行政處罰民眾公議制度。深化政務公開,建立大型市政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批前批後公示”制度,推進網路問政常態化、制度化。加強行政調解工作體系建設,完善行政複議調解機制。加大法律援助力度,維護困難民眾合法權益。
進一步提高拒腐防變能力。認真執行《廉政準則》,以完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為重點,加強制度建設,推動城市建設領域公共權力監管“合肥模式”向其他領域和基層延伸,形成以制度管人、管權、管錢、管事的長效機制。加強財政資金、重大項目、民生工程和領導幹部經濟責任審計監督,開展違法轉包工程、違法建設、違法經營專項治理。完善反腐倡廉網路舉報和受理機制,做好反腐倡廉建設巡查工作,嚴查重點領域和關鍵崗位腐敗。深入推動節約型機關建設,完善公務消費和公務接待制度,切實精簡會議和檔案。規範、清理涉企收費,推行基本建設項目收費“一表制”。完善公務員教育培訓、選調交流、激勵約束機制,提升公務員隊伍整體素質。全體政府工作人員一定要務實勤勉、公正廉潔,做人民滿意的公務員
各位代表!壯美新藍圖已經繪就,壯闊新航程正在揚帆。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堅強領導下,高舉科學發展大旗,繼往開來,奮勇前進,為加快建設現代化新興中心城市、朝著區域性特大城市方向邁進而努力奮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