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日本建造19DD最直接的目的是為了替換再起建造的多用途驅逐艦,適應新的編制調整,進一步提升“八八艦隊”的綜合作戰能力滿足編隊增加艦載直升機的數量,適應高強度的反潛作戰需求,彌補編隊的防空能力的不足,提升在沒有岸基飛機掩護的情況下,遂行遠洋作戰的能力。19DD的主要是承擔多種作戰任務,從傳統的應對外敵入侵、監視周邊海域、處理突發事件、對付間諜船等,到參加國際反恐行動、緊急救援、海外撤僑等無所不能。活動範圍能夠從日本周邊海域到中東地區,甚至到亞丁灣,囊括整個日本海上交通線。不但繼承了初雪級、朝霧級、村雨級、高波級等多用途驅逐艦傳承的應對多樣化任務的能力,還可為彈道飛彈防禦編隊中的金剛級驅逐艦提供從點到區域的對空防禦能力,具備長期在海上執行作戰任務的能力。
艦身
19DD通過裝備FCS-3A多功能雷達和採用隱身桅桿,外形較以往的驅逐艦有較大改觀,但艦體本身是在高波級驅逐艦的基礎上設計的,基本上沿用了高波級的配置,並沒有大的變化。艦長與高波級同為151米,但水線寬和吃水分別增加了70厘米和10厘米,這是因為裝備FCS-3A雷達造成艦橋結構與機庫一體化的後部上層建築的體積大於高波級,為提高抗顛覆性而採取的措施,因此標準排水量比高波級增加350噸。由於加裝雷達天線,上層建築比高波級高出一層,艦橋結構也有所增大。為減小風壓側面積,將艦橋縮短了2米。為了降低雷達反射面積,採用了愛宕級的艦樓型設計,機庫面積比高波級更大,機庫門尺寸也相應擴大,足可以容納一架MCH-101掃雷/運輸直升機。舷梯和三聯裝魚雷發射裝置全部隱蔽在舷側內,並設計了遮蔽舷門。19DD裝備了綜合艦橋系統,在艦橋上可以顯示動力裝置操作等各種信息。特別是電子海圖顯示裝置,該裝置具備伺服器功能,可以向艦內區域網路上傳情報信息,設在艦內各陣位的終端都可以通過網路看到艦橋發出的信息,還可以顯示戰術情報處理系統的信息,並與之交換目標信息,有助於提高航行安全性,節省人力。該系統還具備“艦上訓練”功能,不僅可進行航海訓練,還可以在停泊時利用模擬目標信息進行訓練。另外,靠岸輔助功能除了顯示當前位置外,還可以顯示過去位置和預定停靠位置,能夠直觀地把握艦隻狀態。
19DD的第1甲板的艦橋內有軍官居住艙,隔著2座煙囪布置了直升機機庫。第2甲板有直通的通道,由前向後依次布置有電信室、戰鬥情報中心、軍官艙、操作室、廚房、餐廳、士官艙、醫務室等,艦員住艙和廁所布置在艦首和艦艉處。第3甲板主要有除武器機械艙、空調等機械艙以外的輔機類機械艙、倉庫和艦員住艙。
19DD的彈庫設計變更,聲吶設備增多,因此,主炮到艦首的長度比高波級延長了1米。另外,取消了停泊發電機(D/E),機艙長度減少了1米,使得艦長和水線長與高波級一樣。新增添了興波阻力的艦尾板,並在艦體內加裝了強化艙壁,其目的是避免艦隻被飛彈擊中後產生的氣壓和碎片殃及相鄰的艙室,不至於喪失供電和回航能力。艦上的甲板機械設備全部採用通用的液壓裝置驅動,不僅有助於減少機械的專用占地面積,而且提高了可維修性。直升機助降裝置為高波級使用的E-RAST的改進型RASTMk6,可靈活的應對多型直升機,RASTMk6除了具有輔助直升機著艦的功能外,還有對準矯正功能,操作極為簡便,一個人就可以完成從助降到轉運的操作。
動力系統
採用4台由英國羅爾斯-羅伊斯公司生產的SM1C燃氣輪機(單機功率16000馬力)和3台2400千兆瓦的發電機的COGAG方式。推進軸為雙軸,配置在兩個輪機艙內,並設有輔機艙。為降低水下噪聲,推進裝置採用5也變速螺旋槳,對減速裝置採用了減震措施,裝備了通過發出細小氣泡包裹整個艦底防止噪聲輻射的掩蔽裝置,降低螺旋槳發出的水噪聲和空化噪聲的降噪裝置等。該級艦不僅裝有電力接收裝置,還擁有將本艦發電機發出的電力向其他艦輸送的送電設備,因此,即便在不能使用岸電時,也可與其他艦艇聯合值班發電,有助於降低勞動強度和節省燃料。
指揮控制系統
19DD使用的QYQ-11作戰指揮系統具備實時處理和顯示數據鏈系統、火控系統、電子戰系統等獲取的信息,同時具備輔助戰術決策及作戰指揮、攻擊指揮的功能、“友艦防空”功能、對海打擊控制功能、對陸攻擊控制功能等。19DD的指揮通信相關設備有綜合管理海上自衛隊的MOF系統的海上終端、衛星通信、地波通信系統的網路管理系統。作為艦內情報共享的基礎,作戰指揮系統與各種情報終端相連,在全艦構建了綜合網路(NOYQ-1B),通過它可以實行艦內外實時恰當的情報共享。
19DD的艦橋的前、後部結構的外牆分別裝有2組FCS-3A多功能雷達天線,具備同時搜尋、跟蹤多個目標,並引導艦空飛彈的功能。FCS-3A的大、小兩種相控陣雷達天線為1組,大的為C波段搜尋、跟蹤雷達,小的是X波段照射雷達,用於引號改進型“海麻雀”飛彈。FCS-3A除了增加艦炮控制顯控台、彈著觀測功能以及射擊計算功能等,還新增了127毫米炮對空、對海、對陸火力支援控制功能。FCS-3A使用的是氮化鎵材料,因此,雷達發射功率大幅度增加,擴大你搜尋、跟蹤範圍,延伸了最大探測距離。同時,為了能夠同時對付多個目標,攔截飛向附近友艦的反艦飛彈等,還在跟蹤信號的處理、交戰計算、射擊計算等武器控制軟體中增加了與“友艦防空”相關的算法。
塔形桅桿上裝有多種感測器和通信天線,桅桿中部平台上有導航雷達(OPS-20C),下面的白色天線罩內的是QQR-1C-2直升機數據鏈天線,OPS-20C由主、輔兩套天線構成,中部平台上的為主天線,右下方為輔助天線,可進行360°搜尋。
武器系統
主炮:前甲板裝備1座MK-45Mod4型127毫米主炮。MK-45Mod4型127毫米艦炮重量輕,全自動無人操作,採用水冷方式,外形採用隱身設計,由FCS-3A控制。設計上主要考慮對海、對陸火力支援,射速較低,僅為每分鐘20發,炮身長度為62身倍(7.87米),射擊精度較高,最大特點是可以發射增程制導飛彈。防空飛彈:前甲板裝備32單元MK-41垂直發射系統,採用改進型“海麻雀”飛彈,每個單元可裝4枚,總共可攜帶128枚飛彈。
反艦飛彈:在2號煙囪前方位置安裝2座四聯裝90式反艦飛彈系統。裝備的90式反艦飛彈採用渦噴推進,彈長5.1米,彈徑35厘米,射程大於00千米。
近防系統:在艦橋和機庫上方裝備了2座MK-15Block-1B“密集陣”近防炮,近防炮系統內置搜尋雷達和跟蹤雷達,可自動完成搜尋、探測、跟蹤、評估、射擊整個流程。
反潛武器:16單元07式“阿斯洛克”垂直發射反潛飛彈系統和2座三聯裝97式324毫米魚雷發射裝置。魚雷發射裝置布置在艦橋結構內,由手工開閉的封閉舷門遮蔽,除發射Mk46型魚雷外,也能發射97式魚雷。2架SH-60K反潛直升機。
電子戰系統
裝備NOLQ-3D電子戰系統安裝在桅桿上部左右伸出的平台上,採用數位化等先進的信號處理技術,特別是接收裝置,通過將以前的信道接收機數位化,不但提高了靈敏度、還延伸了探測距離,測向方法為位相差測向,提高了探測精度。艦橋兩側中部裝有4座6管MK-36SBROC干擾箔條發射裝置,口徑130毫米,可發射箔條和紅外誘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