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譚逸事
1.段醜廝詐稱神異
![(圖)鮮于樞御史箴帖](/img/2/0e7/nBnauM3X2QTO0YDMzMTM2cDNzITMykjN2EzMwADMwAzMxAzLzEzLxI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段醜廝,河南行省(今河南)人。成宗大德五年(1301)初,托稱神異,往來數州之間,虛說兵馬,鼓動百姓反元。五月,被官府發覺,段醜廝及信從並知情不首者遭處斬刑,妻子籍沒入官。
2.宋隆濟、蛇節不堪誅求率部而反
大德五年 (1301),荊湖占城行省左丞劉深等倡議出兵征討尚未臣附的八百媳婦(傣族部名,今雲南西雙版納南,中心地八百即今泰國清邁),以建武功名傳萬世。成宗深以為然,命劉深為雲南征緬行省右丞,率湖廣、江西、河南、陝
![(圖)鮮于樞](/img/5/2ad/nBnauM3X4MzNwIDM1MTM2cDNzITMykjN2EzMwADMwAzMxAzLzEzLyQ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西、江浙五省軍隊二萬人往討。五月,劉深軍由順元(今貴州貴陽北)進入雲南,沿途強索糧餉,強征丁夫馬匹。當地各族民眾不堪騷擾,在雍真葛蠻(今貴州貴定)土官宋隆濟的領導下,起兵反元。他們火燒雍真總管廨舍,圍攻貴州(今貴州貴陽),殺知州張懷德。一時烏撒(今貴州威寧)、烏蒙 (今雲南昭通)、亦奚不薛(今貴州鴨池河以西)、東川 (今雲南會澤)、芒部(今雲南鎮雄)、武定(今雲南武定)、威楚(今貴州楚雄)、普安(今雲南普安)各地人民紛紛起兵回響,其中以亦奚不薛土官蛇節領導的起義規模最大。蛇節是亦奚不薛總管府總管阿那之妻,阿那死後,攝理本部事務。劉深至順元後,向蛇節勒索金三千兩、馬三千匹。蛇節不堪忍受,率水西彝民舉兵反,圍劉深軍隊於窮谷之中,使其“其尾不能相救”,並領本部兵與宋隆濟聯合,圍攻貴州。十一月,成宗急調湖廣行省平章政事劉國傑會同四川、雲南軍隊一萬五千人赴雲南援救劉深。劉國傑籠羅各地土官,採取各個擊破的策略,花了一年多的時間,逐步將各支起義軍消滅。大德七年(1303)正月,蛇節與劉國傑部將楊賽因不花大戰於墨特川。失利。二月,蛇節請降,不久遇害。劉國傑師回水東,宋隆濟被其侄宋阿重縛送元軍,被殺。起義雖遭失敗,但卻使劉深二萬出征軍隊“存者才十一二”,元成宗最後不得不取消征服八百媳婦的計畫。
人物出生
![(圖)倪瓚 江岸望山軸](/img/5/d2f/nBnauM3XxETO2UDOxATO5kDNzITMyIjN4IzMwADMwAzMxAzLwkzL2U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1.倪瓚
倪瓚(1301年1374年),字元鎮,號雲林、幻霞生、荊蠻民。元代畫家、詩人。無錫(今屬江蘇)人。倪瓚是元代南宗山水畫的代表畫家,其作品以紙本水墨為主,間用淡色。前景中的樹木和空白處的楷書題款幾乎成了倪瓚個人的符號。
2.守邦親王
守邦親王(1301年6月19日 - 1333年9月25日)是鎌倉幕府第九代征夷大將軍,也是鎌倉幕府最後的將軍。父親是八代將軍久明親王,母親是七代將軍惟康親王之女。延慶元年(1308年)八月,只有八歲的他取代父親久明親王就任征夷大將軍,當時幕府的實權掌握在北條氏手中,將軍只是一個名義上的形式而已。元弘三年(1333年),在後醍醐天皇、足利尊氏與楠木正成等因素下,鎌倉幕府滅亡,將軍辭職出家,同年在鎌倉過世。
3.後二條天皇
後二條天皇(弘安8年二月初二(1285年3月9日) - 德治3年八月二十五日(1308年9月10日)),為日本鎌倉時代的第94代天皇(在位:正安3年一月二十二日(1301年3月3日) - 德治3年八月二十五日(1308年9月10日))。諱邦治。
4.汪克寬
汪克寬(1301年-1372年),字德輔,一作仲裕,亦作德一。中國元代、明代人物,祁門(今屬安徽)人。生於元成宗大德五年(1301年),延祐四年(1317年),鄉里傳閱鄉試考題,克寬揮筆成篇,鄉人驚呼“天才”,隨名師吳仲迂學於州學。泰定三年(1326年)中舉人,次年春晉京參加會,與主考官不合而落榜,後在宣州、歙州講學,盡力於經學,學者稱環谷先生。
人物逝世
![(圖)[元]錢選 王羲之觀鵝圖(局部)](/img/3/ce4/nBnauM3XzgTO1QTN0gDO5kDNzITMyIjN4IzMwADMwAzMxAzL4gzL0U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1.海都
海都(1235年-1301年),蒙古帝國窩闊台汗之孫。窩闊台汗國的實際創立者。元成宗大德五年(1301年),海都再度進兵蒙古,最後被元武宗海山擊敗,于歸途中,傷重不治。
2.錢選
錢選(1239年-1301年)字舜舉,號玉潭,別號巽峰等,中國元代畫家,吳興(今浙江湖州)人,工青綠山水。
3.徐琰
徐琰(?-1301年),字子方。元曲作家及名宦。東平府(今屬山東省東平)人。時與閻復、李謙、孟祺,號稱“東平四傑”就學於東平府學。徐琰被後人稱為“詞林英傑”。曾任翰林學士,江淮行省平章政事,抗州西湖書院主持等。
4.蔣捷
蔣捷(1245年-1301年),字勝欲,號竹山,是一位宋末元初的詞人,與周密、王沂孫和張炎一起被稱為“宋末四大家”。蔣捷出生陽羨(今江蘇宜興)。宋恭帝鹹淳十年(1274年)進士,他生活在宋朝滅亡、元軍入侵江南的時期,尤其在南宋滅亡後他被迫多次遷徙,生活非常不穩定,元朝多次招他為官,“臧陸輩交薦其才,卒不肯起”[1]。晚年在太湖竹山定居,著有《竹山詞》。
5.山叟慧雲
慧雲和尚(1231-1301年,日本),東京人,十七歲出家。十九歲參於聖一。二十七歲入宋(中國),求法十年。曾登天台石橋,向羅漢獻茶。三十六歲回國,住博多,拜謁聖一,請住東福寺。七十歲寂,遺偈云:“忘去來機,無依獨歸;照天夜月,滿地光輝。”
6.葦航道然
葦航道然(1219-1301年,日本)道然和尚,長野人。出家以後,隨侍建長寺蘭溪,嗣其法,為其門下四傑之一,即桃溪、無及、約翁、葦航。建長寺號巨福山,為鎌倉五山之第一位。一二四九年創建,即建長元年。蘭溪為開山。境內五千五百坪。創建前是罪人的刑場。將軍時賴之代,有濟田某犯罪。臨斬時。下二刀猶破不入,怪而問其故。濟田答:“我於信仰地藏菩薩,藏在髻中,可能因是刀鈍了。”取其佛像祀於佛殿為本尊。道然示寂時,遺偈云:“空華亂墜,八十三年;即今依舊,葦航道然。”
7.鮮于樞
鮮于樞 (公元1256-1301年)元代書家,字伯機,號困學山民,大都(今北京)人,一說漁陽(今河北薊縣)人,官至太常侍典簿,早歲學書,未能如古人,偶於野中見二人輓車淖泥中,頓有所悟,善行草,作字奇態橫生,趙孟頫極推重之,小楷類鍾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