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事記
李仁老削髮為僧 李仁老(1152~1220)朝鮮高麗朝詩人。字眉叟,號雙明齋。貴族家庭出身。父母早亡,據說由僧人寥一撫育成人。精於詩文,善書法。1170年發生武臣之亂,削髮為僧,入山10年不出。1180年文科及第,補桂陽管記,遷直史館。曾出使中國。歷任吏部員外郎、秘書監右諫議大夫等職。在武臣專政下,文人遭受迫害,政治上受到壓制。他和林椿、吳世才、李湛之等 7人結為密友,稱“海左七賢”,詩酒往來,採取和武人政權相對抗的態度。《高麗史·李仁老傳》說他“性偏急,忤當世不為大用”。他兒子李世璜也說他“心中洶洶,居常鬱郁”,可見他是一個不肯和豪強勢力妥協的人。李仁老以漢詩著名,代表作有《續行路難》、贈接花者》、《游智異山》和《山居》等。
法國沙特城天主教堂始建 該堂於1145~1170年,1194年曾遭火災。教堂的主體建築建於1194~1260年,為法國哥德式建築代表作。其外觀的明顯特點是兩座鐘樓及尖塔的樣式與大小各不相同南邊的尖塔(建於1145~1170)為早期法國哥德式,莊重樸素;北邊的尖塔(建於1507~1514)較高,結構輕巧華美。教堂外部的浮雕尤具特色。在西部正門及南北兩側入口處並排矗立著一系列圓柱浮雕人像。西部正門入口為一組三扇深凹進去的尖拱大門,兩側原先共有24尊圓柱雕像,存19尊,作於1145~1155年。三扇大門的中門即“王門”,因其門楣上的浮雕表現基督是萬王之王而得名,王門兩旁圓柱上的浮雕人像是聖經中的君王或王后。南北兩側大門旁邊的圓柱雕像完成於13世紀初,北側的雕像是舊約人物和聖母;南側雕像表現基督的一生。雕像的容貌姿態具有個性;比例拉長的人體緊裹在長袍中,直挺地附著在石柱上,足尖下垂,給人以升騰之感。被稱“石刻的戲劇”的雕塑與宏偉壯觀、高聳挺拔的建築形成和諧的整體。
宋孝宗曾泊陸游洞陸游洞位於巫峽西口與大寧河交匯處北岸,距巫山縣城2.5千米。清水、金竹、玉林三個古洞組成。三洞既各自獨立,又交錯疊起,相互貫通,融為一體。洞內鐘乳石千姿百態,有形似犀牛伏臥的犀牛探洞,有身著古裝的蘇武牧羊,有玲瓏剔透的玉柱擎天等。宋孝宗乾道六年(1170年),詩人陸游入蜀,曾泊宿於此洞,因此得名。
陸游著《入蜀記》 《入蜀記》是南宋陸游入蜀途中的日記,共六卷,是中國第一部長篇遊記。南宋孝宗乾道五年(1170)末,作者由山陰(今浙江紹興)赴任夔州(今重慶奉節一帶)通判(知州的佐理官)。閏五月十八日晚起程,乘船由運河、長江水路前往,歷時160天,五個多月,經今浙、蘇、皖、贛、鄂、渝六省市,於十月二十七日早晨到達夔州任所。路上寫每日經歷(很少幾天只記日期而沒有記事),記一天經過什麼地方,遊歷或舟中所見,會見什麼人等。較多的是寫景物,寫觀感,間或考證古聞舊事。
鄭仲夫之亂 高麗毅宗時以鄭仲夫為首的武臣發動的叛亂。當時高麗王朝文尊武卑,文官與武臣之間存在矛盾。毅宗喜歡出外遊歷,與文官唱和,武臣疲睏,雙方矛盾更加尖銳。左副承宣林宗植、起居注韓賴等人自負其才,蔑視武臣,更激起後者的憤恨。不久毅宗至普賢院遊玩,在酒酣時讓武臣手搏,這是毅宗知道武臣有不滿情緒,想通過重賞獲勝武臣的方法來安撫。不料大將軍李紹膺體弱落敗逃走,韓賴立刻趕上去打李紹膺的耳光,將其打倒在台階下。林宗植李復基也大罵李紹膺,鄭仲夫大怒,呵斥韓賴等,毅宗親自加以勸解,李高拔刃以目暗示,鄭仲夫這才作罷。黃昏鄭仲夫等人即發動叛亂,李高等親手殺掉林宗植與李復基。韓賴逃到毅宗御床下,被李高搜出殺之。同時遇害的還有很多“扈從文官及大小臣僚宦寺”。同年鄭仲夫等流放毅宗到巨濟島,太子到珍島縣,改立王晧為明宗,史稱“庚寅之亂”或“武臣之亂”,由此開始了武臣專政的時期。
建瓦爾特堡瓦爾特堡坐落在德國圖林根州阿爾卑斯山北部余脈的瓦爾特堡,是一座幾乎沒有遭到破壞的中世紀城堡。這座城堡建於1067年,最後完工在1170年。無論是建築材料還是建築規模或城堡內的設施,瓦爾特堡都是首屈一指的。1521——1522年間,宗教改革家馬丁-路德為了逃避教皇和皇帝的追捕而在此避難和躲藏,在城堡中,他以神奇的速度將新約從希臘文翻譯成為德文,城堡中至今保存有傳說中的路德秘密隧道。瓦爾特堡是德國世界遺產之一。
克夫拉赫建市 奧地利東南部城市。東近格拉茨。1170年建市,但直到1939年才形成城市型式。鐵路終點站。附近有褐煤礦,工業以玻璃及陶瓷著名。有牧馬場,養育良馬供首都維也納等地馬術訓練娛樂之用。
出生
高翥 高翥(1170~1241),南宋詩人。字九萬,號菊磵(古同“澗”)。餘姚(今屬浙江)人。遊蕩江湖,布衣終身。是江南詩派中的重要人物,有“江湖游士”之稱。高翥是江湖派中較有才情的詩人。他的一些詩具有民歌風味,如《秋日田父辭二首》寫農村風俗,語言樸素自然;《春情四首》如民間情歌;《無題》詩也寫得與竹枝詞相仿佛,如:“風竹蕭蕭淡月明,孤眠真□可憐生。不知昨夜相思夢,去到伊行是幾更?”他擅長以平易自然的詩句寫出尋常不經意的景色,如“草色溪流高下碧,菜花楊柳淺深黃”(《曉出黃山寺》),把草色和溪流、菜花和楊柳這些常見的景物寫得相映成趣。《多景樓》以深秋晚景襯託故國之思,筆致雅淡。
李安全(1170年-1211年) 西夏崇宗孫,党項族,其父乃西夏仁宗弟越王李仁友,1196年,仁友逝,安全上書要求襲越王爵位,西夏桓宗不許,安全被降封為鎮夷郡王,他極為不滿,於是萌生了篡奪皇位之心。1206年與桓宗母羅氏合謀,廢桓宗自立,改元應天。在位時昏庸無能,破壞金國與西夏長期的友好關係,發兵侵金,為後來一場場令夏金耗盡精兵戰役掀起序
幕,改附不斷強大起來的蒙古,但這一切都沒有為西夏帶來利益和跟蒙古之友好,蒙古也以西夏作為侵略目標,西夏不斷積弱。1211年,堂侄齊王李遵頊發動政變,被廢,並於一個月後不明不白地死去,終年四十二。謚敬穆皇帝,廟號襄宗。
木華黎(Muqali) 蒙古名將、攻金統帥。蒙占札刺亦兒部人。沉毅多智略。初輔佐成吉思汗統一蒙古諸部,戰功卓著,譽稱“四傑”之一。十二年八月,木華黎被成吉思汗封為太師、國王,全權指揮攻金。改變以前肆意殺掠和奪地不守的慣例,利用矛盾,收降大批地方武裝首領為其守城奪地,並發揮蒙古軍善於突襲和野戰之長,進取遼西、河北、山西、山東各地數十城。十五年,率輕騎入濟南,收降宋濟南治中嚴實及其所轄8州30萬戶。在黃陵岡(今河南蘭考東)激戰中,靈活用兵,下馬督戰,令將士引弓齊發,打敗號稱20萬的金軍。次年冬,連取葭州(今陝西佳縣)、綏德,鏇於延安城東設伏夜戰,擊敗金兵3萬,斬7000人。十七年,圍攻京兆府(今西安),因金兵20萬嬰城固守,不克,遂留兵6000與金軍對峙,別遣3000騎扼潼關;自率主力西取鳳翔,圍攻月余不下。十八年春,渡黃河至聞喜(今屬山西),病卒軍中,年54歲。
逝世
任得敬(?-1170) 西夏大臣。原為宋朝西安州(今寧夏海原縣西北西安州)通判。元德七年(1126年),夏出兵侵占北宋西安州,敬獻其女於夏崇宗,出降為靜州(今寧夏永寧縣東北)防禦使。及其女立為後,升都統軍。仁宗即位,他率軍平蕭合達叛亂,因功封西平公大慶四年(1143年),復率軍鎮壓各部起義軍。天盛年(1149年)後,以外戚任尚書令、
中書令。八年,進為國相,獲取西夏軍政大權。乾祐元年迫仁宗分夏國疆土之半歸其統治,是年八月,為仁宗計殺。
也速該 他是成吉思汗的父親,成吉思汗的榮光也反照到了他的身上。也速該把阿禿兒一生坎坷,生不逢時。他在世時,正值祖上創立的第一個蒙古王國被塔塔兒部和金國摧毀,蒙古歷史處於多災多難的時期。他似乎從來沒有想過要登上叔叔忽圖剌曾據有的汗位。他至死也只是由孛兒只斤氏派生出來的乞顏氏的普通首領。但如果據此推斷說他只起過無足輕重的作用,那也未免言之過分了。首先,同塔塔兒人的那次戰爭儘管結局不幸,但作為個人,他畢竟取得了名副其實的勝利。因為,正如前面所說,他在戰鬥中俘獲了兩名敵酋。這是他頗為得意的戰功,所以,他以其中一名敵酋的名字鐵木真來為他的長子命名,以作為永久的紀念。
姆斯季斯拉夫·伊賈斯拉維奇 古羅斯王公。他曾任諾夫哥羅德王公(1067年在位)和波洛茨克王公(1069年在位)。姆斯季斯拉夫·伊賈斯拉維奇為基輔大公伊賈斯拉夫一世·雅羅斯拉維奇的長子。在諾夫哥羅德第一編年史的王公列表中提到他的名字,並且說“伊賈斯拉夫把他的兒子姆斯季斯拉夫安置到諾夫哥羅德”。姆斯季斯拉夫·伊賈斯拉維奇大概是在1067年統治過這個城市。而往年記事記載了他的如下活動:1069年,姆斯季斯拉夫·伊賈斯拉維奇從波蘭返回羅斯,他立刻被父親派去鎮壓基輔人反抗大公統治的起義。姆斯季斯拉夫用極其暴烈的手段鎮壓了叛亂,處死多人,把另一些人弄瞎。同年,打敗了波洛茨克王公弗謝斯拉夫·布里亞奇斯拉維奇,因獲得了那裡的公位。然而他在此後不久就去世了。
王重陽(1112~1170) 中國金代道士。全真道創始人。原名中字,字允卿。後改名世雄,字德威 。入道後 ,改名嚞,字知明 ,號重陽子。祖籍陝西鹹陽大魏村,出生於庶族地主家庭,後遷終南縣劉蔣村。幼好讀書,後入府學,中進士,系京兆學籍。金天眷元年(1138),應武略,中甲科 ,遂易名世雄。
趙汝適(1170年-1228年) 宋太宗八世孫,生於宋孝宗乾道六年1170年)。紹熙元年(1190年)為將士郎,紹熙二年(1191年)授迪功郎、臨安府餘杭縣主薄,慶元二年(1196年)進士,授從政郎,慶元六年(1201年)潭州湘潭縣令;嘉定九年臨安府通判,嘉定十六年福建南劍州知府。嘉定十七年福建路市舶司提舉,寶慶元年(1225年)福建泉州市舶司提舉。趙汝適出任福建泉州市舶司提舉時曾詢問來自阿拉伯地區的商人關於他們國家的地理、風土、物產,收羅材料,撰寫成為《諸蕃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