淵源
實際上, 大和民族究竟形成於何時,先人來自於何方,在渺茫的史詩和紛紜的傳說中早已不可追尋。現在可以確定的是,早在公元前的某個時間,就開始了向 日本的持續且不斷增長的移民遷徙。移民大抵是黃皮膚的蒙古人種,主要由來自 西伯利亞及 中國東北的通古斯人、南洋群島的馬來人、中南半島的印支人、長江下游的 吳越人,及漢人和 朝鮮人混合形成。他們沿著朝鮮半島而下,渡過海峽,登上了這個位於東亞盡頭、曙光總是第一抹生起卻是火山密布的列島。1979年, 日本大阪教育大學人類學名譽教授鳥越憲三郎最早發表新說“日本人的發源地在中國 雲南省”。1984年2月23日,致力於社會人類文化研究的鳥越憲教授對外宣布:“對被認為是從雲南南下的泰國山嶽地帶(泰國北部)的少數民族進行了實地考察,結果發現了所有嬰兒的臀部有胎斑”。鳥越憲教授就這一發現又強調:“日本人在體質上所具有的胎斑淵源是雲南,這是一個旁證,證實這個地區是日本人的發源地。”尋找源頭
1984年2月23日,致力於社會人類文化研究的鳥越憲教授對外宣布:“對被認為是從雲南南下的 泰國山嶽地帶(泰國北部)的少數民族進行了實地考察,結果發現了所有嬰兒的臀部有胎斑”。鳥越憲教授就這一發現又強調:“日本人在體質上所具有的胎斑淵源是雲南,這是一個旁證,證實這個地區是日本人的發源地。” 1988年9月,日本電視工作者同盟抵達雲南,其任務就是拍攝《日本人的起源》。 此後,日本學者們的推論又由“倭人起源於雲南”,進一步演繹為“倭人的祖先為雲南的少數民族”,其範圍與核心, 基本圈定為彝族、哈尼族、傣族等多種說法。 持“彝族說”的理由是,鳥越憲三郎、佐佐木高明和渡部忠世等專家到雲南考察後發現石林等地撒尼人(彝支系)的“火把節”,類似日本的“ 孟蘭盆節”,即在日本的紀伊半島,同一天也舉行“火把節”,而在日本南部紀伊半島的神戶、京都、大阪、奈良、和歌山等地,正是中國傳統文化在日本表現最為集中的地方…… 持“哈尼族說”的理由是,有日本人驚奇地發現,中國雲南的哈尼族與日本大和民族的信仰都具有相似的“萬物有靈”觀念,特別是在諸神中,日本族最有權威的“天照大神”和哈尼族的“阿匹 梅煙”都為女性,亦同是太陽神;日本崇拜“穀神”並奉櫻花為國花,哈尼族也崇拜“穀神”,並視櫻桃樹、櫻桃花為神花…… “傣族說”的看法仍出於鳥越憲、佐佐木和渡部等位學者。對於被認為是從雲南南下的泰國山嶽地帶的少數民族,他們曾經進行了實地考察,結果發現在所有嬰兒的臀部都有胎斑,同時,也在西雙版納傣族中發現了胎斑。所謂“胎斑”,是指在嬰兒臀部及腰、背和肩等各部分皮膚出現的青色斑紋。原因是在皮膚真皮上有黑色素細胞,它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漸消失。日本人恰有這一人種胎斑的類似性,而且在西日本九州、本州有許多人的血型是A型,這一點也與雲南和泰國內地相同……民間傳說
據民間傳說,秦始皇統一中國以後,為了尋求長生不老藥,曾派 徐福率領3000名童男、童女,乘由50艘船組成的龐大船隊,東渡日本尋找長生不老藥。結果沒有找到,徐福想打道回府,有手下提醒他,你沒有完成皇上交辦的差事,回去只有死路一條,不如乾脆留下來,徐福一行就留下了。 這時的日本仍處在石器時代,大多數日本人蓄著長發,用繩結紮在頭頂,並用一條白布系在額頭上。直到今天,日本人還很喜歡在節日裡將白布條系在額前。他們大多為黥面紋身的漁民,漁民們認為下海捕魚時紋身是誘惑魚的一種好辦法。女人們穿的衣服不過是一塊在頸部挖了個洞的布,就像墨西哥人的披風。人們性格平和,不會嫉妒。實行的是一夫多妻制,一般一個男人可娶四五個妻子。日本人喜歡喝酒,像馬來人、印度人那樣用手抓取食物。那時他們沒有肉吃,通常吃魚、蔬菜和大米。據說當時徐福便發現日本人長壽,可以活到80到90歲,有的甚至活到100歲。他還發現他們在種稻和捕魚之外,還特別擅長巫術、預言、占星和用泥土占卜。語言
絕大多數大和族人使用日語和日文。日文分為漢字和假名,漢字有兩種讀法,一種是音讀,一種是訓讀;假名又分為平假名和片假名。不論是平假名或片假名的字型都仿自中文。日本古代沒有文字,和我國又了文化上的交流之後,日本人就利用漢字的草書字形創造了平假名,利用漢字的偏旁部首創造了片假名。也因為外來的語言、外國人名地名。擬聲擬態語、動植物名。日文中平(ひら)是容易、簡單的意思,片(かた)則是片面、不完全之意。如果覺得不太好記的話,就記得日本人平常生活上用的就是『平假名』,字型看起來像用的,一片一片的就是『片假名』了。日本語的發音並不困難,它基本上是由(あいうえお)五個母音為主所串成的音節。和國語有十多個母音比較起來少了許多,而且日本語有的母音,國語大致上都有。因此我們為方便大家更了解日本語,進而有興趣學習日本語,我們在每個假名旁標上注音符號,希望大家在剛開始接觸一個新的語言時,不會因為太陌生而輕言放棄,同時也是讓我們有更多機會為大家提供一個認識日本語,學習日本語的交流空間。
宗教
大和民族多數信仰是神道教和佛教。
神道教是日本固有的民族宗教信仰,也是在日本歷史比較長的宗教。它沒有類似於釋迦牟尼那樣的教主或惟一神靈。它產生於日本傳統文化的土壤之中,但又受到了外來文化的深刻影響。其信徒分別與設在各地的神社或教會保持著某種聯繫。一般根據這些神社等組織的性質將神道分為二類,即神社神道和教派神道。
神社神道是日本的神道的主體。所謂“神社神道”,是指以神社為中心的神道。日本幾乎每個人口聚集地都至少有一個神社。至今全國仍 有8萬2千餘家神社。這些神社有的祭祀祖先(氏神),有的祭祀地域神,有的祭祀專門保佑人們某一方面利益的神祗,如農業豐收的稻荷神、保佑身體健康、生子繁衍後代的神等。
日本神祗會、皇典研究所等神社神道團體於1946年2月14日共同設立了非國營的宗教法人——神社本廳。它以奉天皇祖神天照大神為主神的伊勢神宮為本宗,以“尊奉神祗恩德,謀求神社興隆,宣揚神道,作興道義”為宗旨,在全國各個都道府縣都設有支部—神社廳。
佛教可以說是日本的外來宗教,但也有人認為佛教在日本已經實現了民族化,不應將其看作外來宗教。它的歷史卻非常悠久,在日本封建社會的發展大體上經歷了盛行傳統佛教階段(奈良時代和平安時代)和盛行新佛教的鎌倉時代等兩個階段,到江戶時代和明治維新以後進入了低潮期,二戰以後又逐漸有所發展擴大。
至2000年12月31日,日本共有佛教信徒9409萬人,共有寺院等設施85745處,神職人員204380人。
全日本佛教會是日本佛教界惟一的聯合體組織,下屬團體達100餘個。日本佛教在全國共有約8萬個寺院或布教所,分別屬於各個宗派,其中有90%以上屬於全日本佛教會及其下屬的宗派、團體。
根據日本1999年版《基督教年鑑》的統計,1998年,日本共有基督教徒1104167人,約占同年總人口的0.879%。
日本基督教的全國性組織是日本基督教聯合會和日本基督教協定會。日本基督教聯合會的團體會員共有60個。日本基督教協定會則主要是新教的全國性組織,擁有33個正式或準正式加入的團體會員,其中最大的是“日本基督教團”,其次是日本聖公會。
其他宗教
所謂其他宗教,是指除了前述神道、佛教、基督教以外的宗教。這些宗教有些已經有比較長的歷史,但更多的是近代以後特別是二戰以後創立的,因而也有人將它們稱作“新宗教”。1951年10月17日,這些宗教團體聯合成立了全國性組織—— 新日本宗教團體聯合會,並於1953 年3月9日被政府批准為財團法人。這個聯合會(簡稱“新宗聯”)代表“新宗教”與神社本廳、教派神道聯合會、全日本佛教會、日本基督教聯合會一起組成了日本宗教界的代表性組織——日本宗教聯盟。“新宗聯”的宗旨是“信教自由、宗教合作、政教分離、國民皆信仰”。目前,新宗聯共有66個團體會員,在全國各大區設有11個 “總支部”,在各個都道府縣和地區設有55個協定會。
文化
日本獨特的地理條件和悠久的歷史,孕育了別具一格的和族文化。櫻花、和服、俳句與武士、清酒、神道教構成了傳統日本的兩個方面——菊與劍。在日本有著名的 "三道",即日本民間的茶道、花道、書道。茶道也叫作茶湯(品茗會),自古以來就作為一種美感儀式受到上流階層的無比喜愛。現在,茶道被用作訓練集中精神,或者用於培養禮儀舉止,為一般民眾所廣泛地接受。日本國內有許多傳授茶道各流派技法的學校,不少賓館也設有茶室,可以輕鬆地欣賞到茶道的表演。
花道作為一種在茶室內再現野外盛開的鮮花的技法而誕生。因展示的規則和方法的有所不同,花道可分成20多種流派,日本國內也有許多傳授花道各流派技法的學校。另外,在賓館、百貨商店、公共設施的大廳等各種場所,可以欣賞到裝飾優美的插花藝術。
相撲來源於日本神道的宗教儀式。人們在神殿為豐收之神舉行比賽,盼望能帶來好的收成。在奈良和平安時期,相撲是一種宮廷觀賞運動,而到了鎌倉戰國時期,相撲成為武士訓練的一部分。18世紀興起了職業相撲運動,它與現在的相撲比賽極為相似。神道儀式強調相撲運動,比賽前的跺腳儀式(四顧)的目的是將場地中的惡鬼趨走,同時還起到放鬆肌肉的作用。場地上還要撒鹽以達到淨化的目的,因為神道教義認為鹽能驅趕鬼魅。相撲比賽在台子上進行。整個台子為正方形,中部為圓圈,其直徑為4.55米。比賽時,兩位力士束髮梳髻,下身系一條兜帶,近乎赤身裸體上台比賽。比賽中,力士除腳掌外任何部分不得觸及台子表面,同時也不得超出圓圈。比賽在一二分鐘甚至幾秒鐘內便能決出勝負。相撲的裁判共由6人組成。主裁判由手持摺扇“行司”登台擔任,其餘5人分別在正面、東面、西面及裁判席上。大力士的最高等級是“橫綱”。下面是大關、關脅、小結、前頸,這四個等級被稱為“幕內”,屬於力土中的上層。再次是十兩、幕下,除此之外還有更低級的三段目、序三段。最低一級叫序口。一個普通力士要想獲得較高的等級是需要花費很大氣力的;不經過艱苦努力,要想獲得最低的等級,也是不可能的。和服是日本傳統民族服裝的稱呼。它在日本也稱“著物”。和服是仿照中國隋唐服式和吳服改制的,所以在日本被稱為"吳服"和"唐衣",和服是西方人對吳服的稱謂,現在日本人已經接受的這個稱謂,但是很多賣和服的商店,還是寫著"吳服"。公元八至九世紀,日本一度盛行過“唐風”服裝。以後雖有改變形成日本獨特的風格,但仍含有中國古代服裝的某些特色。婦女和服的款式和花色的差別是區別年齡和結婚與否的標誌。例如,未婚的姑娘穿緊袖外服,已婚婦女穿寬袖外服;梳“島田”式髮型(日本式髮型之一,呈缽狀),穿紅領襯衣的是姑娘,梳圓髮髻,穿素色襯衣的是主婦。和服不用紐扣,只用一條打結的腰帶。腰帶的種類很多,其打結的方法也各有不同。比較廣泛使用的一種打結方法叫“太鼓結”,在後腰打結處的腰帶內墊有一個紙或布做的芯子,看去像個方盒。這就是我們常看到的和服背後的裝飾品。由於打結很費事,戰後又出現了備有現成結的“改良帶”和“文化帶”。雖然今天日本人的日常服裝早已為西服所替代,但在婚禮、慶典、傳統花道、茶道以及其他隆重的社交場合,和服仍是公認的必穿禮服。
柔道在全世界有廣泛聲譽。柔道的基本原理不是攻擊、而是一種利用對方的力量的護身之術,柔道家的級別用腰帶的顏色(初級∶白/高級∶黑)來表示。劍道是指從武士的重要武藝劍術中派生而出的日本擊劍運動。比賽者按照嚴格的規則,身著專用防護具,用一把竹刀互刺對方的頭、軀體以及手指尖。
空手道是經琉球王國(現在的沖繩)從中國傳入日本的格鬥運動。空手道不使用任何武器、僅使用拳和腳,與其它格鬥運動相比,是一種相當具有實戰意義的運動形式。
合氣道原來只是一種用於練習“形式”的運動,其基本理念是對於力量不採用力量進行對抗。與柔道和空手道等運動相比,沒有粗野感的合氣道作為一種精神鍛鍊和健身運動,很受老年人和女性的歡迎。
能劇是日本的傳統戲劇,也是世界上現存的最古老的戲劇之一。能劇源於古代舞蹈戲劇形式和12世紀或13世紀在日本的神社和寺院舉行的各種節慶戲劇。“能”具有才能或技能的意義。演員通過面部表情和形體動作暗示故事的本質,而不是把它表現出來。現在這一劇種在日本仍具有頑強的生命力。
壽司是以生魚片【刺身(さしみ)】、生蝦、生魚粉等為原料,配以精白米飯、醋、海鮮、辣根等,捏成飯糰後食用的一種食物。壽司的種類很多,不下數百種,各地區的壽司也有不同的特點。大多數是先用米飯加醋調製,再包卷魚、肉、蛋類,加以紫菜或豆皮。吃生魚壽司時,飲日本綠茶或清酒,別有一番風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