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與茶道舞道一樣,日本的花道也是受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並融合了本土文化發展至今。
日本地處溫帶,雖然狹長的國土的南端和北端氣溫有很大的差別,但總的說來,氣候溫暖宜人,一年四季的變化十分明顯,隨著二十四節氣的推移,每月都有幾種代表的花卉。
花道的由來可以從觀賞及宗教兩方面看。據文獻,平安時代就有室內擺設櫻花的記載。到了十四世紀室町時代的前期還有舉行花會的記載。花會是由公卿貴族,僧侶等分成兩組將自己的插花擺出,評定優劣,進行比賽的一種娛樂性聚會。在評比花的同時,所使用的珍奇的花器也是眾所關心的對象。這種花會到了十五世紀逐漸成為公開的展覽會,可說是今天日本花道展覽會的雛形。
另一方面,隨著佛教的傳入也傳入了“供花”的習慣。鎌倉時代作為佛前的裝飾物有五件器皿叫“五具足”,指香爐及一對蠟台和一對花瓶。到了室町時代簡略為三件,稱為"三具足",即香爐、蠟台及花瓶。古代這種花瓶中端端正正地插著三枝代表佛法、僧的花就"三尊式"這種供花後來逐漸脫離宗教,成了室內的擺設,並發展成為“立花”。
分類
花道隨著時代的推移,產生了種種樣式。這種樣式一般叫"花形"。現在日本花道有"立花"、"生花"、"盛花.投入"及"自由花"等。立花

立花構造比較複雜。一般多用數種甚至十數種花材構成,但近來也可看到用不同顏色的一種花材構成的立花。如菊花盛開的文化節(11月3日)用各種顏色的菊花,盂蘭盆節(7月15日)用荷葉、荷花、蓮蓬等作為花材。此外近幾年也常見到小瓶的立花。一瓶小品化了的立花更有新穎的感覺。
色彩絢麗而豪華的立花最初也曾是茶道的大茶室中的裝飾。但是茶道逐漸演變為崇尚簡素的形式,立花就顯得與樸素簡陋的茶室不相稱了。十五、六世紀由村田珠光、武野紹鷗千利休等茶道的大師創造出將一兩枝花簡單得投入花器中的做法。稱為"茶花"。他們認為花插地好壞主要在於插花者的精神而不在於名貴的花材、花器,主張花材、花器力求簡單樸素。在中國人民熟悉的日本電影"吟公主"中,我們看到了千利休拿起用竹節創作的花器給豐臣秀吉看的場面。在竹筒中插上一枝燕子花,或在細頸瓶中插一枝菊花等具有代表性的"茶花"這種自由而簡單的插法被以後的"生花"所吸取。
生花
江戶時代池坊專好的門人,立花的名手之一的大樹院以信,由於所創作的立花變幻自在在被當時形式化了的池坊立花視為異端而離開京都去到江戶。他不滿足於逐漸形式化了的立花,創出了將花簡單地投入瓶中的樣式,稱為"生花"從此開了花道分為許多流派的端緒。生花的特點有二:一是花器的水面象徵著大地或池沼的水面,為了表示植物的生長所以在花器的水面以上七、八公分的部分基本上只能看到一個枝子。它仿佛是從地上長出一棵植物的樣子。其次是主要的三個枝子要構成三角形。此外由於預想陽光從右或左上方射下。所以從觀賞者的角度看,似乎可以看到植物的側面,即能看到花的向陽及背陰的兩面。
生花的三個主要枝子因流派的不同而異。如"池坊流"稱"真、副、體、用、留"。也有稱"天、地、人"或"天、地"或"序、破、急"的儘管不同,整個花形有形成三種花材。特殊的情況也有用多種花材的。
盛花.投入

明治維新後,大量的色彩絢麗的洋花輸入日本。花道界不滿足於舊有的生花形式。開始用洋花尋求新的樣式。曾是池坊流的小原雲心從盆景中受到啟發,利用洋花。在盤子形狀的花器---"水盤"中,插出式樣新穎的"盛花"來。最初叫國風式盛花,後叫"瓶花",奠定了今天小原流的基礎。與他同時的安達式盛花投入展覽會,從此盛花投入的花形十分流行而得以和生花相抗衡。"盛花"和"投入"除了前者是用盤狀的廣口花器,而"投入"用形狀細高的花器外,手法上沒有什麼區別,最初都由三個主要的枝子構成。三個枝子稱"主、副、客位"但是隨著時代的進展,已經徒有其名,實際上盛花和投入已經不能截然分開,在一個花器中有的花立著,有的花站著,有的花象盛花,所以產生了自由花的名字。
自由花
自由花也稱"前衛花"是從上述"盛花投入"派生出來的現代花形,所以自由花也可說是現代的"盛花投入"。自由花沒有立花和生花在花材等方面的種種制約。各流派只要合乎本派的基本型,可以自由地大膽創新,它的特點除了色彩本位與自然本位外也很注意造型,是這三者結合起來的的有現代化感覺的花形。在形態上它可以是直態,也可以是斜態或垂態。吊在檐前或天花板上的"吊花"或掛在壁上或柱上的"掛花"都屬於自由花。自由花不僅花器多種多樣,花材上也引進了人工的物質。如在花中配上金銀的紙捻或金屬物。有時還人工使某種花材脫色。
花道從誕生到今天已經經歷了幾個世紀。在室町時代的立花完全為池坊流所獨占,自從江戶時代興起許多流派後,到今天已有兩千到三千個流派了,但是最大的流派仍然是池坊,所屬人數也最多。據統計已超過一百萬。其次為小原流和"草月流"各為五十萬到六十萬。
各流派的創始者和世襲者叫做"家元""家元"下有最高教授者稱"師範"由"師範"組成各流派的中樞機關。以池坊為例,現在京都的池坊專永是祖傳第四十五代的"家元"。除研究機構外還設立了短期大學,致力於花道的現代化。
隨著時代的前進,日本人民的生活環境有了很大的變化,對美的意識也有了很大的變化。但是通過花道來追求無限的大自然這一花道的本質並沒有變。隨著科學及園藝技術的發達,花道一邊維護著自己的傳統一邊適應著時代的要求在前進。
日本花道流派
花道自發展起,根據日本人自身的喜好、欣賞的角度和四季花草的不同等因素產生了兩、三千個流派。池坊立花

池坊的歷史,就是插花的歷史。
池坊插花已有五百多年的悠久歷史,是日本花道的本源,也是日本最古老的花道。其發源可以追溯到隋代的佛教插花,即“供花”。
創立者為室町時代中期的池坊專慶。池坊是京都六角堂的僧房名,因專慶是這裡的僧侶,故名為“池坊專慶”。當時的市民常常聚集在專慶的身邊,以觀看其插花。專慶也常常出入了武家宅邸,為他們表演花藝。
未生流
未生流派由江戶末期的未生齋一甫創立。儒家的“天、地、人”三位一體思想是未生流插花的原理。
未生流把插花稱“格花”,以象徵“天圓、地方”,直角等腰三角形是它的基本花形。
插花時,配上名為“體”、“留”、“用”的高、中、低三段枝,名為“三才格”。
小原流

小原雲心原先在池坊學習,後發現池坊的插花重心過高,而創立了重心下移的插花術。
崇尚“自然主義”,以重現自然美及展示植物屬性為其特點,有時代感,風格清新。
小原雲心的兒子小原光雲一改前人一對一式教法,採用集體招募並集體傳授,產生了劃時代的影響。
小原流第四代時出現一種新的形式,叫“花意匠”。它使用花材少、極為尊重花材的個性,適合在生活空間中套用。是一種廣受歡迎的插花形式。
小原流把插花當成是對生命和大自然的體認方式,插花者需要對萬物榮衰之理、天道交替之理有一個感悟。
草月流
勅使河原蒼風於1927年創立的新流派。1928年,蒼風在銀座千疋屋召開第一次草月流展,其“輕快時髦”風格引起人們的關注,戰後,草月流也成為日本國內的最有影響的花道流派之一,蒼風本人多次前往歐美國家進行花道表演,獲得高度評價。2004年11月,草月流第4代掌門人敕史河原茜在“首屆日本時裝精品展”上表演了該派的插花藝術。記者評論“草月派的插花作品將追求自由的精神體現於形式,將整個空間點綴得非常美麗鮮亮”確實,草月流是花道中的“革命派”和“現代派”,他們主張自由大膽地使用花器和處理花材。鐵絲、塑膠、玻璃、石膏等是他們常用的插花輔助材料。
2007年3月11日,草月流創流80周年的“創流祭”在東京“兩國國技館”舉辦。
松風流
由押川如水於1916年創立於東京。於1977年更名為松風花道會。松風花道會的插花理念,包含古典、現代、抽象、靜態、動態等多樣創作花型,屬於老少鹹宜的流派。花道精神
花道各流派的基本精神就是“天、地、人”的和諧統一,這是東方特有的自然觀念和哲學觀念。花道家不僅認為花是美麗,還覺得花反映了時光的推移和人們內心的情感。花道所要呈現的是一件美的事物,同時也是一個表達的方式、修煉的方式。
這其中需要一種奉獻精神:有如造化將美麗的花木無私地奉獻給了人類。達到人、花一體是一種境界,這就要通過訓練讓內心平靜如鏡。
讚美自然、儀禮、德行、內心的澄明都是花道的題中之義。它所要追求的是“靜、雅、美、真、和”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