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生物學名詞]

動物[生物學名詞]

動物分類學家根據動物的各種特徵(形態、細胞、遺傳、生理、生態和地理分布等)進行分類,將動物依次分為6個主要等級,即門、綱、目、科、屬、種。 根據化石研究,地球上最早出現的動物源於海洋。早期的海洋動物經過漫長的地質時期,逐漸演化出各種分支,豐富了早期的地球生命形態。在人類出現以前,史前動物便已出現,並在各自的活動期得到繁榮發展。後來,它們在不斷變換的生存環境下相繼滅絕。但是,地球上的動物仍以從低等到高等、從簡單到複雜的趨勢不斷進化並繁衍至今,並有了如今的多樣性。 科學家們把現存的人類已知的動物分為無脊椎動物和脊椎動物兩大類。科學家已經鑑別出46900多種脊椎動物。包括鯉魚、黃魚等魚類動物,蛇、蜥蜴等爬行類動物,青蛙、娃娃魚等兩棲類動物,鳥類以及紅熊貓等哺乳類動物等。 科學家們還發現了130多萬種無脊椎動物。這些動物中多數是昆蟲,昆蟲中多數是甲蟲。鼻涕蟲、蚯蚓,烏賊、牡蠣、紅海星、水母,蜘蛛,珊瑚蟲、放射蟲、蛔蟲、豬肉絛蟲、沙蠶、蝸牛、蛞蝓等都屬於無脊椎動物。 動物界所有成員的身體都是由細胞組成的異養有機體。

基本信息

詞語概念

動物 ,生物的一個種類。它們一般以有機物為食,能感覺,可運動。活動或能夠活動之物。

自然界中生物的一大類,與植物相對。多以有機物為食料,有神經,有感覺,能運動。《周禮·地官·大司徒》:“辨五地之物生:一曰山林,其動物宜毛物,其植物宜早物。”明 葉子奇 《草木子·觀物》:“動物本諸天,所以頭順天而呼吸以氣;植物本諸地,所以根順地而升降以津。” 茅盾 《尚未成功》:“人到底是感情的動物呀。”

謂感動或感化萬物。 三國魏 嵇康 《琴賦》:“其感人動物,蓋亦弘矣。” 南朝梁 慧皎 《高僧傳·唱導·論》:“故以懇切感人,傾誠動物,此其上也。”《禮記·中庸》“唯天下至誠為能化” 宋 朱熹 集註:“誠能動物。”

活動或能夠活動之物。 宋 蘇舜欽 《復辨》:“象曰‘雷在地中復’,蓋雷者,陽物也,動物也。”《朱子語類》卷六二:“心本是箇動物,不審未發之前,全是寂然而靜,還是靜中有動意?”

1.

自然界中生物的一大類,與植物相對。多以有機物為食料,有神經,有感覺,能運動。《周禮·地官·大司徒》:“辨五地之物生:一曰山林,其動物宜毛物,其植物宜早物。”明 葉子奇 《草木子·觀物》:“動物本諸天,所以頭順天而呼吸以氣;植物本諸地,所以根順地而升降以津。” 茅盾 《尚未成功》:“人到底是感情的動物呀。”

2.

謂感動或感化萬物。 三國魏 嵇康 《琴賦》:“其感人動物,蓋亦弘矣。” 南朝梁 慧皎 《高僧傳·唱導·論》:“故以懇切感人,傾誠動物,此其上也。”《禮記·中庸》“唯天下至誠為能化” 宋 朱熹 集註:“誠能動物。”

3.

活動或能夠活動之物。 宋 蘇舜欽 《復辨》:“象曰‘雷在地中復’,蓋雷者,陽物也,動物也。”《朱子語類》卷六二:“心本是箇動物,不審未發之前,全是寂然而靜,還是靜中有動意?”

基本含義

動物是多 細胞 真核生命體中的一大類群,但是不同於微生物。

動物 動物

動物是不能將無機物合成有機物,只能以有機物為食物,會 並且靠吃東西,由細胞構成,細胞有細胞核,沒有細胞壁,會動,基質,的一類生命體。

因此動物具有與植物不同的形態結構和生理功能,以進行攝食、消化、吸收、呼吸、循環、排泄、感覺、運動和繁殖生命活動。

動物學根據自然界動物的形態、身體內部構造、胚胎髮育的特點、生理習性、生活的地理環境等特徵,將特徵相同或相似的動物歸為同一類。

主要分為脊索動物和無脊索動物兩大類;根據水生還是陸生,可將它們分為水生動物和陸生動物;根據有沒有羽毛,可將它們分為有羽毛的動物和沒有羽毛的動物;根據體內有無脊柱,我們可以將所有的動物分為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兩大類。

動物視角 動物視角

原始生命出現後,隨著生存環境的變化,千百萬物種不斷地出現、消亡,只有能適應環境變化的物種倖存下來並繁衍至今。這種物種不斷演化的過程在生物學上被稱為進化

動物是生物的一個主要類群,稱為動物界(Animalia)。

動物種類 動物種類

它們能夠對環境作出反應並移動,捕食其他生物。根據當前遺傳學研究結果,動物的祖先應是來自於多種原生生物的集合,然後進行細胞分化,而不是來自一個多核原生生物。

以有性生殖進行繁殖的後生動物,一生可被人為的劃分為:胚前發育,胚胎髮育和胚後發育三個階段。動物的身體的基本結構在發育過程中固定下來,特別是發育早期的胚胎時期,也有一些後來要經歷變態過程。

若兩不同種的動物具有相同的祖先,它們在胚胎髮育階段會顯示出一些共同點。但當進入胚後發育階段之後,為了適應環境,它們會各自發展出一些特別的器官或功能。

基本習性

一時沒適應過來 一時沒適應過來

動物是多細胞真核生命體中的一大類群,稱之為動物界。動物身體的基本形態會在它們發育時變得固定,通常是早在其胚胎髮育時,但也有些會在其稍後的生命中有個變態的過程。大多數動物是能動的,它們能自發且獨立地移動。絕大多數動物是消費者,它們依靠其他生命體(如植物)作為其食糧。但也有少部分動物屬於清者——以已經死亡的生物體(有機質)作為食糧(例如蚯蚓)。

動物有著各種行為,這些行為可以看作是動物對刺激的反應。行為學是研究動物行為的科學。比較有名的行為理論是康納德·洛倫茨提出的本能理論。

大多數已知出現在化石中的動物們多是在 5億4千萬年前的寒武紀大爆發時的海洋物種。寒武紀大爆發對於進化來說是一個極大的挑戰。

海洋就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態群系,地球上最初的生命便是在此孕育。

早期動物

最早的海洋動物

早期動物 早期動物

地球早期的生命只在有水的環境中生存, 最早的海洋動物是無脊椎動物。直到5億年前,最早的脊椎動物之一——頭甲魚才在海洋中出現。

最早的兩棲動物

最早的兩棲動物是從魚類進化而來的脊椎動物,身體還長著尾巴和類似魚鱗的鱗片。它們主要在海洋中生活,有時也會到陸地上行走。

早期爬行類動物

最早的爬行類出現在石炭紀,是由兩棲動物進化而來的。它們偏好生活在乾燥的地方,並且快速地擴大活動範圍,地球上隨處可見它們的身影,如恐龍。

哺乳動物的出現

早期的哺乳動物與爬行類相比,體型小、不強壯。但是,當恐龍和其他爬行類動物滅絕後,哺乳動物就擴大棲息地,逐漸統治陸地,它們的體態也開始向多樣化方向發展。

無脊椎動物的特徵

儘管無脊椎動物是動物界中比較低等的類群,但它們卻是一個令人難以置信的多樣化的動物種系。無論是在種類上,還是在數量上,無脊椎動物都遠遠超過脊椎動物。在種類繁多的動物界中,無脊椎動物的群體占據了超過90%的比重,不僅包括海洋中的水母、章魚等動物,還包括各種昆蟲,寄生蟲也屬於無脊椎動物。

物種體系

無脊椎動物是個多樣化的物種體系,除沒有脊椎骨外,它們幾乎沒有什麼其他的共同特徵,只是存在著一點點相互有別的親緣關係。各種無脊椎動物都有各自不同的形態和生活方式。

生命周期

不同種類的無脊椎動物的生命周期存在差異。多數無脊椎動物是卵生動物,有些需要經歷多種幼蟲形態,例如蝶、蛾等昆蟲;有些則一孵出便是成體。

運動習性

大多數無脊椎動物有著明顯的前端和後端,感覺器官靠近口部簇生,這種構造能幫助它們在向前運動時及時發覺新情況,並迅速採取應對措施,使運動更快、更敏捷。

環節軀體

許多無脊椎動物都有著可以分成一些分離環節的軀體,這種軀體構造有利於它們隨意改變形狀,以複雜的方式進行運動。例如,蜈蚣的大多數環節上都長有一雙腿,運動時異常靈活。

脊椎型特徵

脊椎動物最顯著的特徵是一條脊椎骨或脊柱支撐著身體。典型的脊椎動物體內有連線肌肉、四肢的複雜的感覺器官和大腦。內部複雜的骨架使脊椎動物可以長得相當大,而且適應性強。

脊椎動物在動物界中所占的比重非常小,人類已知的脊椎動物約有4萬多種,分為魚綱、兩棲綱、爬行綱、鳥綱和哺乳綱。它們幾乎遍及地球上的每個角落。

骨骼特徵

脊椎動物的骨骼主要由脊椎、四肢和頭蓋骨組成。

脊椎是脊椎動物骨架的主要支撐部分,頭蓋骨能保護大腦,心、肺等內臟器官被包在脊椎骨和肋骨之間。

四肢

許多脊椎動物都有四肢。魚類是靠鰭划水的,陸生動物的四肢就是由鰭演化而來的。四肢幫助脊椎動物四處遊動、行走或飛行。

皮膚

脊椎動物的皮膚呈鱗狀,或黏滑,或多毛,或呈羽狀,不同類型的皮膚功能也不相同。鱗狀皮膚能幫助魚類保護軀體;黏滑的皮膚能幫助兩棲動物在陸地上呼吸;多毛的皮膚能幫助鳥類和哺乳動物禦寒。

感覺

不同種類的脊椎動物都具有自己獨特的靈敏感官,幫助它們察覺危險、覓食或求偶,如視覺、聽覺、觸覺、味覺、嗅覺、回聲定位以及對電、磁、地球引力的敏感度等。

繁殖

脊椎動物的繁殖方式分為兩種:一種是有性繁殖,即雌雄動物交配,雌性的卵子經過雄性受精才能繁衍後代;另一種是無性繁殖,因為少數脊椎動物沒有性別的區分。

共有特徵

眼睛

蜜蜂的紫外線路標:蜜蜂和蝴蝶可以看到人眼所不能看見的紫外線。在長期的自然進化中,那些依賴蜜蜂和蝴蝶授粉的花就能發出一種特殊的紫外線,引導蜜蜂和蝴蝶前去采蜜。

觸鬚上的眼睛:柔軟的海綿看起來似乎沒有眼睛,其實它的感光細胞高踞在每個觸手的頂端。

扇貝的鏡眼:海洋中有一種貝殼叫扇貝,它有50~100個鏡眼,每一個鏡眼都可以反射光線到鏡眼中部的光線感覺器上。

紅眼樹蛙:哥斯大黎加紅眼樹蛙的視力有限,它的神經行為和跳躍反射都表明它只能看到移動的獵物。

鯊魚的色彩預設:鯊魚沒有像人類一樣的光感受器,它的眼睛中的視錐細胞極少,因此鯊魚幾乎看不到任何顏色。同時,雖然鯊魚眼中的視桿細胞“體型”很大,但數量很少,很難捕捉到光線,所以鯊魚的視覺比人類遲鈍。

彈塗魚生活在水裡,但它們時常爬到岸邊的樹上,在陸地上呆幾個小時,因此,它們的眼睛是典型的陸地型眼睛。而它生活的水域大都是水質混濁的池塘,水下的視力好壞也無關緊要。

鼓蟲生活的水域是清澈的,因為它在定居問題上選擇了水陸兩棲,因此大自然毫不吝嗇地給了它兩對眼睛,一對在水裡用,另一對浮出水面用。

美洲中部湖泊里的一種四眼魚,能敏捷地躍出水面,捕食正在飛行的昆蟲。說它是“四眼魚”,實際上它只有兩隻眼,這兩隻眼睛的特別之處在於,瞳孔上下徑伸長,並被一層間隔將眼睛橫截成兩部分,其透明介質上部的折射介質適應於在空氣中看東西,眼睛的下半部則適應於水中觀察。

深海軟體動物的眼睛,直徑達20厘米,是具有延伸功能的套迭型眼睛。它們的瞳孔很大,可以將儘可能多的光線收入眼帘,在靈敏度極高的感光成分上聚焦。貓頭鷹是善於夜戰的動物,光線再弱它也能明察秋毫。它看東西所需要的光,強度僅為人眼需求的1/100。

貓眼在黑暗中閃閃發光,狼眼在夜色中陰森可怖,其實它們的眼睛本身並不發光,但能反射進入眼睛的月光、星光和其他微弱的光線,並將這些光線匯集於眼睛的後表面上,所以才使它們的眼睛光彩照人

動物有幾種將其與其他生物相區分的特徵。動物是真核生物,且通常是多細胞的 (例外請見黏體動物),這將其與細菌和大多數的原生生物相區分。動物是消費者,通常在一個內腔中消化食物,這將其與植物和藻類相區分。動物也因缺乏細胞壁而和植物、藻類和真菌不同。所有的動物都是能動的,若只算一部份的生長期間。胚胎會有形成囊胚的時期,這是只有動物才有的特徵。

原生類

特徵:

單一細胞動物,身體的構造十分簡單,會吃,會動,會繁殖和死亡。身體非常小,要用顯微鏡才觀察得到的動物。棲息在淡水,海水或者共其他動物的體液內。例如變形蟲。

軟體類

軟體動物外形多樣化,是十分成功的生物類別,包括所有「貝殼類」動物,八爪魚及墨魚。大部分軟體動物生活在海里,部分生活在鹹淡水交界或淡水,亦有小部分是陸生的。

特徵:

身體柔軟,不分節,左右對稱,背部皮層向下伸延成外套膜,覆蓋身體的大部分.軟體動物中的貝殼類的貝殼便是由外套膜的上皮細胞分泌而成。

大多數軟體動物有一至兩個貝殼,例如蝸牛、蜆。

另一些則退化成內殼,藏於外套膜之下,例如墨魚。

有些種類的外殼則完全消失,例如裸鰓類。

運動器官是足。

1.

身體柔軟,不分節,左右對稱,背部皮層向下伸延成外套膜,覆蓋身體的大部分.軟體動物中的貝殼類的貝殼便是由外套膜的上皮細胞分泌而成。

2.

大多數軟體動物有一至兩個貝殼,例如蝸牛、蜆。

3.

另一些則退化成內殼,藏於外套膜之下,例如墨魚。

4.

有些種類的外殼則完全消失,例如裸鰓類。

5.

運動器官是足。

蠕蟲

動物[生物學名詞] 動物[生物學名詞]

典型身體細長柔軟而通常無附屬肢體的各種無脊椎動物。蠕蟲屬於數個無脊椎動物門,包括扁形動物門、環節動物門、紐形動物門、袋形動物門、星蟲動物門、螠蟲動物門、棘頭動物門、須腕動物門及毛齶動物門

特徵 :

1、身體柔軟,分環節,每一個環節都有一對排泄器。例如蚯蚓和沙蠶。 2、柔軟圓形的身體,寄生在動物或植物體內。例如蛔蟲和蟯蟲。

脊椎動物亞門

生活中,脊椎動物亞門的動物我們最為熟知。按照“綱”來分類,現存脊椎動物亞門的動物可分為如下幾個綱:

盲鰻綱

盲鰻綱生活在深海,幾乎全盲,身體細長,雌雄同體,儘管和七鰓鰻都叫“鰻”,但實際上屬於兩個不同的綱。

七鰓鰻綱

顧名思義,七鰓鰻有七對鰓。和盲鰻綱同屬圓口總綱。身體細長,吸盤大,外形很像一般的鰻魚。

軟骨魚綱

與硬骨魚相似,但沒有魚鰾、魚鱗,體型通常較大,只在海洋生存,齒髮達。內骨骼完全由軟骨組成,常鈣化,但無任何真骨組織。

肉鰭魚綱

與輻鰭魚綱同屬硬骨魚總綱。有4億多年的歷史,現在絕大多數物種已滅絕。特點是魚鰭上有軸骨,因此部分肉鰭魚可離開水生活很長時間。

輻鰭魚綱

輻鰭魚綱有超過3萬個物種。淡水、鹹水都有。有魚鰾、魚鱗,魚鰭呈放射狀。絕大多數都不能離開水生活。

以上5綱雖都被叫做“魚”,事實上卻差異很大。

兩棲綱

兩棲綱動物約有4000多種,包括無足目、有尾目、無尾目。

特徵:

1. 需在水中渡過其幼年時期。

青蛙 青蛙

2. 具有適應陸生的骨骼結構,有四肢,皮膚濕潤,有很多腺體。

3. 身體無鱗片或體毛。

4. 舌分叉,倒生,能向外伸展。

5. 交配及受精在水中進行。

6. 幼體以鰓呼吸,成體則用皮膚,口腔內壁及肺呼吸。

爬行綱

爬行類是完全適應陸地生活的脊椎動物。與兩棲類相比,它們有減少水分流失的乾燥鱗狀皮膚,包括有鱗目、龜鱉目、鱷目。

特徵:

身體表面覆有鱗片或角質板;

運動時採用典型的爬行方式即:四肢向外側延伸,腹部著地,匍匐前進

都用肺呼吸,體溫不恆定,會隨外界的溫度變化而變化,所以在嚴寒的冬季要冬眠,在炎熱的夏季要夏眠。

爬行動物為有脊椎的冷血動物,它們的身體表面覆蓋著鱗片。

爬行動物的心臟只有三個心室,不象其他動物有四個。

絕大多數爬行動物為卵生,但也有的種類卵在母體中先孵化再出生。

1.

身體表面覆有鱗片或角質板;

2.

運動時採用典型的爬行方式即:四肢向外側延伸,腹部著地,匍匐前進

3.

都用肺呼吸,體溫不恆定,會隨外界的溫度變化而變化,所以在嚴寒的冬季要冬眠,在炎熱的夏季要夏眠。

4.

爬行動物為有脊椎的冷血動物,它們的身體表面覆蓋著鱗片。

5.

爬行動物的心臟只有三個心室,不象其他動物有四個。

6.

絕大多數爬行動物為卵生,但也有的種類卵在母體中先孵化再出生。

鳥綱

鷹

鳥類由爬行類進化而來。由於能飛行,鳥類可以在世界的任何一個角落生存。現存的鳥類共9000多種,包括鸚形目、雁形目、企鵝目、隼形目、雀形目。

哺乳綱

所有的哺乳動物都是溫血動物,用母乳餵養後代是它們最顯著的特徵之一。哺乳動物包括單孔目、食肉目、靈長目、奇蹄目、偶蹄目等近30個目。

行為

防禦

動物的防禦行為是動物為對付外來侵略、保衛自身的生存、或者對本族群中其他個體發出警戒而發生的行為。

貯食

動物攝取食物,從根本上說,就是為了攝取構成軀體的營養──各種有機物和無機物,以及進行各種生理活動所必需的能量。這是動物的攝食行為。故食物豐富時,有些動物會貯存一些食物等飢餓時再取來食用。這樣的行為稱為貯食行為。

攻擊

動物的攻擊行為是指同種個體之間所發生的攻擊或戰鬥。在動物界中,同種動物個體之間常常由於爭奪食物、配偶,搶占巢區、領域而發生相互攻擊或戰鬥。

繁殖與發育

幾乎所有的動物都會進行某種類型的有性生殖。成熟的個體是雙倍體或多倍體的。它們有一些特化的生殖細胞,行減數分裂以產生較小可遊動的精子或較大不可動的卵子。精子和卵子會結合成為受精卵,且發育成新的個體。

許多動物也能夠行無性生殖。這可能發生在孤雌生殖(成熟卵沒有經過交配而產生),或一些經由斷裂生殖。

受精卵一開始會發育成一個小球,稱之為胚胎,在此進行重整和分化。在海綿里,胚胎幼體會游到一個新的位置上並發育成一個新的海綿。而在其他大多數的類群中,胚胎則會進行更為複雜的重整。胚胎一開始會內套以形成具有消化腔的原腸胚和兩個各別的胚層-外胚層和內胚層。在大多數的情況下,還會有箇中胚層在兩者之間。這些胚層接著分化成各式組織和器官。

類別

所有的動物都屬於動物界。科學家們根據動物的身體特徵,把整個動物界分成兩大類:沒有脊椎骨的無脊椎動物和有脊椎骨的脊椎動物。也可以分為單細胞動物(如草履蟲)和多細胞動物(如脊椎動物)。

魚類

特徵:水棲動物(生活於水中)。皮膚有鱗片覆蓋,屬變溫動物。具有鰭(可以水中遊動),用鰓呼吸的變溫動物。體外受精,主要為卵生,部分為胎生及卵胎生。

動物[生物學名詞] 動物[生物學名詞]

魚的種類很多,主要分為兩大類別:

軟骨魚

例:鯊魚

特徵:皮膚堅韌,有極細小楯鱗,無魚鰾,尾鰭上下不對稱,有五對鰓,沒有鰓蓋。

硬骨魚

例:馬口魚

特徵:骨骼為硬骨,皮膚有許多黏液腺,為骨鱗片所覆蓋,有魚鰾。

還有返祖魚,是兩棲動物爬行動物哺乳動物等魚變的動物的一種返祖現象出現魚,有的像魚一樣。

爬行類

特徵:陸生動物,皮膚有鱗片或盾片覆蓋.,一般具有防水外皮,水份散失.。屬變溫動物(靠外界的溫度或熱源來改變其體溫)。主要分布在地球較溫暖的地區。

體內受精,卵生或卵胎生.在陸地產卵,卵有防水外殼包裹。

爬行動物的分類:

有足類

例:烏龜

各種各樣的爬行動物 各種各樣的爬行動物

特徵:有堅硬的外殼。上下頷不具齒,但有角質鞘。卵生,可分陸棲,水棲或海洋生活。

無足類

例:眼鏡蛇

特徵:無四肢,肩帶及胸骨。不具活動的眼臉及外耳孔。舌頭末端分叉,伸縮力強。皮膚有鱗片,可吞咽比自己身體直徑大的獵物.蛇的器官俱備特化成長形,左肺退化。蛇會定期蛻皮,能使自己不斷進行成長,便於繁衍。

鳥類

特徵:全身披有羽毛,身體呈流線型, 有角質的喙;眼在頭的兩側,頸部長而靈活可270度轉;前肢特化成翼,後肢有鱗狀外皮,具四趾;恆溫動物(能通過自身的生理過程產生熱量,即使外界溫度很低,他們也能維持高而恆定的體溫),平均體溫比哺乳動物高出10度左右(平均42度)。

主要特徵

體表被羽毛,有翼,能飛翔。皮膚薄而軟,便於肌肉的劇烈運動。

新陳代謝旺盛,體溫恆定。高而恆定的體溫,促進體內新陳代謝的速度。恆溫減少了動物對外界溫度條件的依賴性,獲得夜間活動的能力和在極地大陸上存活的能力。

動物[生物學名詞] 動物[生物學名詞]

具有發達的神經系統和感官。鳥類的大腦、小腦、中腦都很發達。大腦半球較大,這主要是由於大腦底部紋狀體的增大。在鳥類,紋狀體是管理運動的高級部位,也和一些複雜的生活習性相關。實驗證明:切除鳥的一部分紋狀體後,它的正常的興奮和抑制就被破壞,視覺受影響,求偶、營巢等習性喪失。鳥類的大腦皮層並不發達,小腦很發達,這與鳥類飛翔運動的協調和平衡相關。

具有較完善的繁殖方式和行為(築巢、孵卵和育雛)。

總目分類:

⑴平胸總目

主要特徵是:後肢強大,胸扁平,無龍骨突,不具飛翔能力;羽毛分布全身,無羽區及裸區之分,羽枝不具羽小鉤,因而不形成羽片。常見種類有鴕鳥。

企鵝 總目

潛水生活的中、大型鳥類,具有一系列適應潛水生活的特徵。前肢鰭狀,適於划水。具鱗片狀羽毛(羽軸短而定,羽片窄),均勻分布於體表。尾短,腿短而移至軀體後方,趾間具饃,適應游泳生活。在陸上行走時軀體近於直立,左右搖擺。皮下脂肪發達,有利於在寒冷地區及水中保持體溫。骨骼沉重而不充氣。胸骨具有發達的龍骨突起,這與前划水有關。游泳快速。

該目分布限在赤道及南半球。代表為帝企鵝。

⑶突胸總目

企鵝 企鵝

通常翼發達,善於飛翔,龍骨突發達,最後 4~6 枚尾椎癒合為一塊尾綜骨。一般具有充氣性骨骼,正羽發達,構成羽片,體表有羽區、裸區之分。雄鳥絕大多數不具交配器官。

該總目的鳥類種類繁多,為了研究方便,可以從兩個方面來討論它們的類群。

生態類型分類

一個方面是根據生態類型分為游禽、涉禽、鶉雞、鳩鴿、攀禽、猛禽和鳴禽七個生態類型。

游禽:喙扁闊或尖長,腿短而具蹼,翼強大或退化。

涉禽:喙細而長,腳和趾均很長,蹼不發達,翼強大。

鶉雞:啄短而強,足和爪強健,翼短圓。

鳩鴿:喙短、基部具蠟膜,足短健,翼發達。

攀禽:喙強直,足短健、對趾型,翼較發達。

猛禽:喙強大呈鉤狀,足強大有力,爪銳鉤曲,翼強大善飛。

鳴禽:喙外形不一,足短細,翼較發達。

目的分類

另一個方面是根據形態結構特點分成若干個目來進行研究。以下介紹一些常見的目。

動物[生物學名詞] 動物[生物學名詞]

鵜形目:四處向前,處間具全噗;嘴端成鉤狀,具發達的喉囊,雛鳥屬於晚成鳥,游禽類,如鸕鶿等。

鶴形目:頸長、喙長、腿長、趾三前一後,四趾在同一平面上,幼鳥屬晚成烏,涉禽類,常見種類有白鷺等。

雁形目:嘴扁平,具加厚的嘴甲,邊緣具櫛狀突起;腿短後移,趾三前一後,前趾間具蹼,雄性翼上常具翼鏡;雄鳥具交配器;雛鳥為早成鳥,游禽類。常見種類有天鵝、綠頭鴨。

隼形目:嘴具利鉤,爪發達,飛翔力強;視覺敏銳,猛禽類,雛鳥為晚成鳥。常見種類有鳶、紅隼、金雕等。

雞形目:體結實;喙短,為圓錐形;翅短圓,善走;雄鳥頭頂有肉冠,羽色鮮艷;繁殖期行為複雜,鶉雞類,幼鳥屬早成鳥。如褐馬雞、紅腹錦雞等。

鶴形目:喙長,頸長和腿長,趾三前一後,趾間蹼不發達,後趾著生位置較高,與其他三趾不在同一平面上,幼鳥為早成鳥,涉禽類。常見種類有丹頂鶴、灰鶴等。

鴿形目:嘴短、具蠟膜;四趾位於同一平面上,足短健、善走;嗉囊發達,雛鳥為晚成鳥或早成鳥,鳩鴿類。常見種類有原鴿、毛腿沙雞等。

鴞形目:嘴爪強大而鉤曲;頭大,眼大向前,眼周羽毛形成面盤;耳孔大,具耳羽,聽覺敏銳; 第四處能向後反轉; 幼鳥屬晚成鳥, 屬猛禽類。主要種類有長耳鴞、 短耳鴞 等。(俗稱貓頭鷹)

鴷形目:嘴呈錐狀,適於啄木;舌長具角質小鉤;趾兩前兩後;幼鳥屬晚成鳥,攀禽類。

常見種類如斑啄木鳥。

哺乳類

原獸亞綱

真獸亞綱

後獸亞綱

節肢類

節肢動物是動物界最大的一門,品動亦最繁多,約占全部動物品種的百分之八十五。對環境的適應力特強,生存地方包括海水、淡水、高山、空氣、土壤,甚至是動物及植物的體內及體外。

主要特徵:

身體兩側對稱,身體分節,但部分體節融合成特別部位,如頭部及胸部。有些節肢動物,例如蜘蛛類,頭部及胸部進一步融合成頭胸部。身體的附肢,例如足部、觸角、口器等都分節。

體壁堅硬,主要由幾丁質組成,可提供保護,亦作為外骨骼之用。由於體壁堅硬,妨礙生長,節肢動物需要在生長期蛻皮多次。

感官系統甚為發達,眼有單眼和複眼兩種。複眼用作視物,而單眼用作感光。另外,還有觸覺、味覺、嗅覺、聽覺及平衡器官,好些昆蟲還有特別的發聲器。

節肢動物的呼吸系統頗為多樣化,可以利用體表, 鰓(水生的)及氣管(陸生的)呼吸.蜘蛛等則利用書肺進行呼吸。

動物分類

動物[生物學名詞] 動物[生物學名詞]

動物分類學是一門古老的學科,是動物學中一個重要的分支。單由於動物種類繁多,由於某一些類群還缺乏深入的研究和了解,因此,直到現在對全世界動物的分類都還沒有一個比較完善的分類系統。造成差異的原因,在於有的學者將若干有差異的綱都已提升為門,如原假體腔動物中的輪蟲、腹毛、動吻、線形、線蟲等綱動物,一些學者均將其提升為門.

另外有一些新的類群被發現,放在原有的各門中均覺不合適,索性新建立為單獨的一門,如櫛水母動物門,即由於發現了櫛水母動物等。對於藥用動物的研究來說,早期如《藥材學》1960,將其劃分為10門,後來《中藥鑑定學》1977年等也都採用,仍將動物界劃分為10門。

根據的特徵仍然是:細胞的分化,胚層的形成,體腔的有無,對稱的形式,體節的劃分,骨骼的性質,附肢的特點,以及其他器官系統的發生和發展,並參照了地質學上關於地層的劃分等資料。

另外,動物分類還有其它方法。

原生動物門:全都是單細胞動物,是最原始的動物,如眼蟲、草履蟲等;

菱形蟲門:結構簡單的內寄生動物,有記錄的種類不多;

直泳蟲門:與菱形蟲類似的動物;

多孔動物門:又稱海綿動物門,海綿是原始的多細胞動物;

扁盤動物門:到目前為止,此門被絲盤蟲一種動物獨占;

古杯動物門:顧名思義,“古”意思是此類動物已滅絕了,“杯”就是說它們長得像杯子;

腔腸動物門:包括水螅、水母、海葵和珊瑚等;

櫛水母動物門:也有人把這個門歸入腔腸動物門,作為櫛水母綱;

扁形動物門:有渦蟲、吸蟲、絛蟲等寄生蟲;

螠蟲動物門:海洋底棲動物,身體呈柱形或長囊形;

舌形動物門:全都是“吸血不眨眼”的寄生蟲,分類地位尚難確定;

微顎動物門:在1994年新發現的一類動物,人類對它們所知甚少;

紐形動物門:比扁形動物略高等的類似動物;

顎胃動物門:體形很小,生活在淺海的細沙中,人們了解得不多;

線蟲動物門:一個龐大的家族,包含蛔蟲等;

腹毛動物門:身體腹面長有纖毛的一類動物;

輪蟲動物門:很小,與原生動物類似;

線形動物門:與線蟲動物類似的一類動物;

鰓曳動物門:生活在靠近兩極的冷水中的海洋底棲動物,有記載的種類極少;

動吻動物門:和鰓曳動物類似;

棘頭蟲動物門:身體前端有吻的一類動物;

鎧甲動物門:1983年才發現的一個新門,沒有準確分類;

內肛動物門:苔蘚狀的小動物;

環節動物門:包括蚯蚓、螞蟥、沙蠶等;

環口動物門:新發現的一類動物;

星蟲動物門:與螠蟲動物相似;

軟體動物門:包含有大量常見動物,如田螺、蝸牛、牡蠣、章魚等;

軟舌螺動物門:已滅絕;

葉足動物門:包括寒武紀的奇蝦等;

緩步動物門:很強的一類動物,能忍受高溫、絕對零度、高輻射真空和高壓;

有爪動物門:身體呈蠕蟲狀,足呈圓柱形,末端有爪,近乎滅絕;

節肢動物門:動物界中種類占三分之二以上的動物,昆蟲、蜘蛛、螃蟹等都屬於該門;

腕足動物門:有時你會在街頭地攤上看見一些像貝殼的化石就是這類動物留下的;

外肛動物門:曾經與內肛動物為同一門合稱苔蘚動物,現已分開;

帚蟲動物門:一個只有10幾種動物的很小的門,都是海洋底棲動物;

古蟲動物門:在5.3億年前的生命大爆發中早就滅絕了,在近幾年才發現;

棘皮動物門:包括海星、海膽、海參和海百合等;

須腕動物門:沒有嘴和消化管的非寄生動物,生活在深海中,分類地位有爭議;

異渦動物門:僅2種,在波羅的海附近分布,曾先後被認為扁形動物和軟體動物;

毛顎動物門:只有50種左右,還是海洋動物;

半索動物門:身體呈蠕蟲形,有人將它們歸入脊索動物門;

脊索動物門:包括尾索動物,頭索動物,脊椎動物三個亞門,人就是該門。

1.

原生動物門

2.

菱形蟲門:結構簡單的內寄生動物,有記錄的種類不多;

3.

直泳蟲門:與菱形蟲類似的動物;

4.

多孔動物門

5.

扁盤動物門:到目前為止,此門被絲盤蟲一種動物獨占;

6.

古杯動物門:顧名思義,“古”意思是此類動物已滅絕了,“杯”就是說它們長得像杯子;

7.

腔腸動物門

8.

櫛水母動物門:也有人把這個門歸入腔腸動物門,作為櫛水母綱;

9.

扁形動物門

10.

螠蟲動物門:海洋底棲動物,身體呈柱形或長囊形;

11.

舌形動物門:全都是“吸血不眨眼”的寄生蟲,分類地位尚難確定;

12.

微顎動物門:在1994年新發現的一類動物,人類對它們所知甚少;

13.

紐形動物門:比扁形動物略高等的類似動物;

14.

顎胃動物門:體形很小,生活在淺海的細沙中,人們了解得不多;

15.

線蟲動物門

16.

腹毛動物門:身體腹面長有纖毛的一類動物;

17.

輪蟲動物門:很小,與原生動物類似;

18.

線形動物門:與線蟲動物類似的一類動物;

19.

鰓曳動物門:生活在靠近兩極的冷水中的海洋底棲動物,有記載的種類極少;

20.

動吻動物門:和鰓曳動物類似;

21.

棘頭蟲動物門:身體前端有吻的一類動物;

22.

鎧甲動物門:1983年才發現的一個新門,沒有準確分類;

23.

內肛動物門:苔蘚狀的小動物;

24.

環節動物門

25.

環口動物門:新發現的一類動物;

26.

星蟲動物門:與螠蟲動物相似;

27.

軟體動物門

28.

軟舌螺動物門:已滅絕;

29.

葉足動物門:包括寒武紀的奇蝦等;

30.

緩步動物門:

31.

有爪動物門:身體呈蠕蟲狀,足呈圓柱形,末端有爪,近乎滅絕;

32.

節肢動物門

33.

腕足動物門:有時你會在街頭地攤上看見一些像貝殼的化石就是這類動物留下的;

34.

外肛動物門:曾經與內肛動物為同一門合稱苔蘚動物,現已分開;

35.

帚蟲動物門:一個只有10幾種動物的很小的門,都是海洋底棲動物;

36.

古蟲動物門:在5.3億年前的生命大爆發中早就滅絕了,在近幾年才發現;

37.

棘皮動物門:

38.

須腕動物門:沒有嘴和消化管的非寄生動物,生活在深海中,分類地位有爭議;

39.

異渦動物門:僅2種,在波羅的海附近分布,曾先後被認為扁形動物和軟體動物;

40.

毛顎動物門:只有50種左右,還是海洋動物;

41.

半索動物門:身體呈蠕蟲形,有人將它們歸入脊索動物門;

42.

脊索動物門

種屬分類

原生動物門

都是單細胞動物,少數聚合形成群體,生活於水中或濕土內,一部分並營寄生生活,具無性或有性生殖。本門無藥用動物種類,但在進化上為原始類群,與人類生活關係也十分密切,某些寄生種類對人類的健康和經濟動物的養殖,可造成極大的危害。

海綿動物門

又稱多孔動物門(Porifera),是生活在水中的最原始的多細胞動物,細胞雖有分化,但不構成組織。細胞可排列為2層,但不分化為內外2個胚層,體內有管道系統,由水中獲得食物,還有骨針以支持和保護身體。如脆針海綿Sp0ngiLLa Fragilis,可供藥用。

腔腸動物門

腔腸動物大約有1萬種,有幾種生活在淡水中,但多數生活在海洋中。腔腸動物的觸手十分敏感,上面生有成組的被稱為刺絲囊的刺細胞。這類動物主要包括水母、水螅、海葵、珊瑚蟲等。

軟體動物門

軟體動物為動物界的第二大類群,約有5萬多種。絕大多數的軟體動物在柔軟的身體外覆有1個、2個或多個形狀不同的殼,常見的有頭足綱、腹足綱和雙殼綱。

棘皮動物門

棘皮動物包括海星、海膽、海參、蛇尾以及海百合等5綱,共6000多種。

扁形動物門

兩側對稱,身體分化為外、中、內三個胚層,即開始出現了中胚層,身體柔軟無體腔,大都雌雄同體,排泄系統有焰細胞,生活於水中、陸地,某些種為寄生。

線形動物門

身體一般呈長線狀或圓筒狀,三胚層有原體腔,不分節,體表被一層半透明的彈性角質膜,消化管末端具有肛門,大都為雌雄異體,生活于海水、淡水及土壤中,並有很多是寄生的。如蛔蟲(Ascaris lumnbricoides)。

環節動物門

身體圓筒形,分成若干同形的環節,內部各系統分化趨於完善,有真體腔,體表具剛毛或疣足,雌雄異體或同體,直接發育或有變態,產生擔輪幼蟲,大部分自由生活于海水、淡水及土壤中,少數並可寄生。如蚯蚓(Pheretima aspergillum)。

節肢動物門

身體兩側對稱,具有異型體節(如頭、胸、腹)和分節的附肢,體表有幾丁質、石灰質構成的外骨骼,體腔不發達,肌肉分離為肌束,循環係為開管型,已知約有92萬3千種,為動物界中第一大門。如蜈蚣(Scolopendra subspinipes mutilans)。

脊索動物門

具有脊索(或被分節的脊椎所代替)、背神經管和腮裂(或為腮囊),有後口的動物。己知約有4萬1千2百餘種,為動物界中第三大門。本門動物又可分為尾索動物亞門(Urochordata)、頭索動物亞門(Cephalochordata)、脊椎動物亞門(Vertebrata)等3個亞門。其中脊椎動物亞門,種類多,經濟價值大,在進化中是最高等的類型,現今很多物學家已將其獨立成為一門。如海馬(Hippocampus japonicus Kaup)。

瀕危動物

1:草原陸龜:

陸龜是生活在內陸草原地區的龜類。背甲長12~16厘米,寬10~14厘米。頭部與四肢均具黃色;頭小,頂部有對稱的大鱗;喙緣鋸齒狀。盾片中央棕黑色,邊緣黃色,並有同心環紋。四肢均有四爪,指、趾間無蹼。前臂與脛部有堅硬大鱗,股後有一叢錐形大鱗。屬於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2:大鯢:

大鯢是現存有尾目中最大的一種,最長可超過1米。頭部扁平、鈍圓,口大,眼不發達,無眼瞼。身體前部扁平,至尾部逐漸轉為側扁。體兩側有明顯的膚褶,四肢短扁,指、趾前五後四,具微蹼。尾圓形,尾上下有鰭狀物。體表光滑,布滿粘液。身體背面為黑色和棕紅色相雜,腹面顏色淺淡。屬於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3:蜂猴:

蜂猴體型較小而行動遲緩,是較低等的猴類,體長32~35厘米。兩隻小耳朵隱藏於毛茸茸的圓腦袋中;眼圓而大。四肢短粗而等長,第二個腳趾還保留著鉤爪,尾短而隱於毛叢中。體背棕灰色或橙黃色,正中有一棕褐色脊紋自頂部延伸至尾基部,腹面棕色,眼、耳均有黑褐色環斑。在中國還有大熊貓、金絲猴、白鰭豚、中華鱘等。

4:古樸國寶:

大熊貓學名貓熊英文:Giant Panda 學名:Ailurpoda melanolenca 大熊貓時一種以食竹為主的食肉目動物,不僅集珍稀、瀕危、特產於一身,而且非常古老,有“活化石”之稱。

與其同時代的古動物劍齒虎、猛獁象、巨貘等均已因冰川的侵襲而滅絕,惟有大熊貓因隱退山谷而遺存下來。現僅分布於中國四川、陝西、甘肅約40個縣境內的群山疊翠的竹林中,過著與世無爭的隱居生活。

傳說中,過去大熊貓是白色的,在一次動物葬禮上,為表達哀思,它們把煤灰塗在胳膊上,相互擁抱後,形成了延至後背的黑色,擦眼淚又染黑了眼眶…….這當然是杜撰,但大熊貓與許多動物一樣,生存狀況十分可悲,處在滅絕的邊緣。原因無非是人類活動範圍擴大,使其退縮于山頂,呈孤島化分布,食物與配偶資源貧乏,近親繁殖嚴重、體質下降、抗病力弱。

總數僅1000多隻,被列為.一級保護動物,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紅皮書“瀕危物種”。作為中國的“國寶”和“友誼使者”被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和世界野生動物基金會(WWF)選為自己的會徽標誌。

5:仰鼻藍面:

金絲猴英名:Snub-nosed Golden Monkey 學名:Rhinpitheius roxellanae 中國金絲猴包括川、滇、黔三種,因滇金絲猴遠居滇藏的雪山杉樹林,數量僅千餘只,黔金絲猴僅見於貴州梵淨山,數量才700多隻,大家比較熟悉的當屬川金絲猴,川金絲猴,布於四川、陝西、湖北及甘肅,深居山林,結群生活。背覆金絲“披風”,攀樹跳躍、騰挪如飛。金絲猴剛被命名時,因其仰鼻金髮,使動物學家愛德華先生聯想起歐洲十字軍司令的翹鼻金髮的夫人洛克安娜,於是,他便把這個美人之名放到了金絲猴身上(請看金絲猴的學名)。

金絲猴為靈長目、猴科、仰鼻猴屬。在這個仰鼻猴屬中,還有一支中國以外的金絲猴家族,即越南仰鼻猴,這是一種小型、黑色腹及四肢內側淺黃的長尾素食猴子,1910年才被發現,曾失蹤半個世紀,到1989年才又發現,僅有200隻,棲息于越南北部。三種金絲猴都是一級保護動物,滇金絲猴和黔金絲猴是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紅皮書的“瀕危”級,川金絲猴為“易危”級(越南金絲猴為極危機)。它們都面臨盜獵、伐木、毀林開荒、生境退縮的威脅,可謂“樹倒猢猻散”!

6:長江奇獸:

白鰭豚英名:Yangtze river dolphin 學名:Lipotes vexlifer 白鰭豚為中國長江中下游的特有水獸,全球豚類有70多種,淡水僅5種,中國僅此一種淡水鯨。分布狹窄,比大熊貓更古老、更稀少。白鰭豚體態嬌美、皮膚滑膩、長吻似劍、身呈紡錘。眼小如豆、耳小像針,上下頜密布小牙130多顆,頭頂左上方有一圓形鼻孔,每隔20秒出水換一次氣,雖然視聽能力欠佳,但聲納系統發達,對超音波的回聲定位能力是任何現代潛艇所望塵莫及的,當群體被衝散後,它們利用高頻率的聲納可與在十幾公里外的同伴取得聯繫。

白鰭豚是法國動物學家米勒於1918年在洞庭湖採到首隻標本命名的,實際上中國人早就記敘過它,如漢代的《爾雅》、明代的《本草綱目》。清代蒲松齡更在《聊齋》中有白秋練與暮生的愛情故事,白秋練就是白鰭豚的化身。白鰭豚已是一種注定要滅絕於我們手中的美麗傳奇的動物,它被國際保護人士稱為“活著的死物種”。人工飼養僅有一隻,名為“淇淇”。

長江的圍湖造田、有害漁具、修閘建壩、繁忙的航運、漁業及嚴重的污染都在威脅其生存。已經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紅皮書列為“極危”物種,也是中國一級保護動物。

7:中華之魂:

華南虎英名:Chinese Tiger 學名:Panthera tigris amoyensis 華南虎的英文為“中國虎”,是中國特有的亞種,原為中國分布最廣、數量最多、體型較小,但資格最老的一個虎種。

全球的虎僅有一種,均產於亞洲,上個世紀尚有8個亞種:孟加拉虎、東北虎、爪哇虎、華南虎、裏海虎、巴厘虎、蘇門達臘虎,但後三個亞種相繼滅絕,中國的新疆虎(尚未搞清屬於哪個亞種)是在20世紀初滅絕的。華南虎雄性約重149~190千克,雌性約重100千克,個頭雖然不是最大,但對華夏民族文化的影響可謂源遠流長,人們談虎色變、畏虎、敬虎,認為“老虎吃人”的心理根深蒂固。

但結果是,老虎幾乎被人類吃光了。華南虎正處於垂危狀態,野外數量約20隻,呈孤島分布,且捕食對象稀缺。人工飼養下的50隻呈嚴重近親,退化現象十分明顯。我們連作為具有民族精神“虎虎有生氣”“龍騰虎躍”象徵的這種大貓都保護不了,還能保護好我們自己嗎?虎的消失,將預示人類靈魂的失落。

虎有幾種奇異色形,如產於印度中央邦雷瓦的白虎、產於中國河北省東陵的黑虎(已於19世紀末滅絕)及產於中國福建的藍虎(滅絕)。華南虎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紅皮書列為“瀕危”級別,中國一級保護動物。

8:東方之珠:

朱䴉英名:Crested Ibis 學名:Nipponia nippon 要問中國最珍稀的鳥是什麼,那朱䴉應當名列前茅。這種被動物學家譽為“東方明珠”的美麗涉禽是一種人們一度認為已經滅絕的鳥類,新世紀初,朱䴉在中國的數量已達248隻,可以說已經擺脫了滅絕、甚至高度瀕危的厄運。IUCN紅皮書“瀕危”級。

9:堪稱國鳥:

褐馬雞英名:Brown Eared Pheasand 學名:Crossoptilon mantchuricum ,褐馬雞為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紅皮書“瀕危”級,一級保護動物。

10:孑遺物種:

揚子鱷英名:Chinese Alligator 學名:Alligator sinensis 揚子鱷是中國唯一的鱷種。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紅皮書“極危級”。一級保護動物。

11:高原神鳥:

黑頸鶴是世界上唯一一種高原鶴類,已經被列為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紅皮書的易危級,一級保護動物。

瀕危原因

1)滅絕物種中,遷徙能力差的兩棲爬行類及無處遷徙的島嶼種類更為明顯,馬達加斯加上的物種有85%為特有種,狐猴類就有60多種,1500年前人類登島後,90%的原始森林消失,狐猴類動物僅剩下28種(包括神秘的、體大如描的指猴)。

大陸生境的片斷化、島嶼化是近百年來日趨嚴重的事件,這不僅限制了動物的擴散、採食、繁殖,還增加了對生存的威脅,當某動物從甲地向乙地遷移時,被發現、被消滅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了。中國計畫為大熊貓建的綠色走廊,就是為了解決這個矛盾。

爬行動物,蠑螈 爬行動物,蠑螈

2)過度開發 在瀕臨滅絕的脊椎動物中,有37%的物種是受到過度開發的威脅,許多野生動物因被做為“皮可穿、毛可用、肉可食、器官可入藥”的開發利用對象而遭滅頂之災。象的牙、犀的角、虎的皮、熊的膽、鳥的羽、海龜的蛋、海豹的油、藏羚羊的絨……更多更多的是野生動物的肉,無不成為人類待價而沽的商品,大肆捕殺地球上最大的動物:鯨,就是為了食用鯨油和生產寵物食品;慘忍地捕鯊,這種已進化4億年之久的軟骨魚類被割鰭後拋棄,只是為品嘗魚翅這道所謂的美食。

人類正在為了滿足自己的邊際利益(時尚、炫耀、取樂、口腹之慾),而去剝奪野生動物的生命。對野生物種的商業性獲取,往往結果是“商業性滅絕”。全球每年的野生動物黑市交易額都在100億美元以上,與軍火、毒品並駕齊驅,銷蝕著人類的良心,加重著世界的罪孽。北美旅鴿曾有幾十億隻,是隨處可見的鳥類,大群飛來時多得遮雲蔽日,殖民者開發美洲100多年,就將這種鳥捕盡殺絕了。當1914年9月最後一隻旅鴿死去,許多美國人感到震驚,眼瞧著這種曾多得不可勝教的動物竟在人類的開發利用下滅絕,他們為旅鴿樹起紀念碑,碑文充滿自責與懺悔:“旅鴿,作為一個物種因人類的貪婪和自私,滅絕了。”

3)盲目引種 人類盲目引種對瀕危、稀有脊椎動物的威脅程度達19%,對島嶼物種則是致命的。公元400年,玻里尼西亞人進入夏威夷,並引入鼠、犬、豬,使該地半數的鳥類(44種)滅絕了。

1778年,歐洲人又帶來了貓、馬、牛、山羊,新種類的鼠及鳥病,加上砍伐森林、開墾土地,又使17種本地特有鳥滅絕了。人們引進貓鼬是為了對付以前錯誤引入的鼠類,不料,卻將島上不會飛的秧雞吃絕了。15世紀歐洲人相繼來到模里西斯,1507年葡萄牙人,1598年荷蘭人把這裡做為航海的中轉站,同時隨意引入了猴和豬,使8種爬行動物,19種本地鳥先後滅絕了,特別是渡渡鳥。

在紐西蘭史蒂芬島,有一種該島特有的異鷯,由於燈塔看守人帶來1隻貓,這位捕食者竟將島上的全部異鷯消滅了,1894年,史蒂芬島異鷯滅絕,是1隻動物滅絕了1個物種。

4)環境污染1962年,美國的雷切爾·卡遜著的《寂靜的春天》引起了全球對農藥危害性的關注;人類為了經濟目的,急功近利地向自然界施放有毒物質的行為不勝枚舉:化工產品、汽車尾氣、工業廢水、有毒金屬、原油瀉漏、固體垃圾、去污劑、製冷劑、防腐劑、水體污染、酸雨、溫室效應……甚至海洋中軍事及船舶的噪音污染都在干擾著鯨類的通訊行為和取食能力。

科學家發現,對環境質量高度敏感的兩棲爬行動物正大範圍的消逝。溫度的增高、紫外光的強化,棲息地的分割、化學物質橫溢,已使蟬噪蛙鳴成為兒時的記憶。與其它因素不同,污染對物種的影響是微妙的、積累的、慢性的致生物於死地的“軟刀子”,危害程度與生境喪失不相上下。

瀕臨滅絕類

地球上許多最瀕危動物,同樣也是了不起的。這裡有一些大自然的超級明星,它們來自亞洲,美洲,亞太和其他地區,可能很快將不再會有。

爪哇犀牛

棲息地:印度尼西亞和越南

剩餘:少於60隻

也許它們是地球上最最稀有的大型哺乳動物。它們珍貴的角是偷獵者的目標,它們棲息的森林被開發商開發。兩者都是導致該物種滅絕的原因。

墨西哥小頭鼠海豚Vaquita

小頭鼠海豚 小頭鼠海豚

棲息地:加利福尼亞灣

剩餘:200至300

是世界上瀕臨滅絕的一個稀有鯨種,墨西哥小頭鼠海豚本身的數量,和被漁網困住是其將要滅絕的主要原因。

克羅斯河大猩猩

主要棲息地:奈及利亞和喀麥隆

剩餘:不到300隻

被認為在20世紀80年代已經滅絕的物種,仍有存活。獵殺它們食用和因為發展而被擠出棲息地,它們可能不會持續很長時間。

蘇門答臘虎

棲息地:蘇門達臘,在印度尼西亞

剩餘:少於600隻

這種小老虎只在蘇門答臘生活已經有數百萬年,因此難以逃脫人類擴張。大多數倖存者被保護起來,但約100隻仍然生活在保護區外的地方。

金頭猴

棲息地:越南

剩餘:少於70隻

在2000年,這個靈長類動物被開始保護起來。它仍然是處於嚴重危險之中,但其數量在2003年上升為幾十年來第一次。

黑足雪貂

棲息地:北美大平原剩餘:1000 只

美洲大陸上唯一的一種鼬,它們是最瀕危的哺乳動物。在1986年,只剩下18隻,但物種的數量正在回升。

婆羅洲侏儒象

棲息地:北婆羅洲

剩餘:1500 只

短於亞洲象約20英寸(50厘米) ,婆羅洲侏儒象也更加溫順。棕櫚園的減少,讓它們生活在擁擠的空間。

大熊貓棲息地:中國(秦嶺山脈,四川)剩餘:少於2000隻

喪失和破碎的棲息地是導致大熊貓陷入危險狀態的主要原因。圈養繁殖和物種保護的幫助希望使大熊貓免遭滅絕。

北極熊

棲息地:北極的北極圈

剩餘:少於25000隻

長期的人類發展和偷獵威脅著北極熊的生存,但氣候變化和喪失海冰正成為導致其減少的主要原因。

湄公河巨型鯰魚

棲息地:湄公河區域的東南亞

剩餘:數百隻

因其巨大的個頭而特別珍貴(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發現是646英鎊,或293千克) ,在泰國、寮國和高棉是受到保護的物種,但捕撈仍在繼續。

紫色沼澤蟹 Purple Marsh Crab

只有在濕地的上幾內亞在西非,紫色螃蟹生活在沼澤泥濘洞仍然潮濕甚至在旱季。最初的活標本,這些semiterrestrial空氣呼吸,收集在2005年。

發現的一個新的人口這一難以捉摸的螃蟹,導致其保護狀況被重新分類,從“嚴重”到“瀕危”的2008年紅色名錄的瀕危物種。

Rameshwaram降落傘蜘蛛

Rameshwaram Parachute Spider

僅限於少數種植島上的Rameshwaram和附近大陸的印度, Rameshwaram降落傘蜘蛛是一種極度瀕危的狼蛛的2008年紅色名錄的受威脅物種。

蜘蛛的數量可能不到500隻,作為其棲息地的林地被毀壞種植轉換成旅遊目的地。

霍爾德里奇的蟾蜍 Holdridge's Toad

該霍爾德里奇的蟾蜍哥斯大黎加滅絕是指在2008年IUCN紅色名錄的瀕危物種, 10月6日公布。

儘管多次調查,兩棲動物還沒有被記錄在其雨林棲息地自1986年以來。

研究人員認為,蟾蜍可能是受害者的破壞性真菌疾病,已連結到普遍下降,是世界上兩棲類物種。

古巴鱷 Cuban Crocodile

人口減少了百分之八十以上在過去三個世代導致古巴鱷魚被從“瀕危”到“極度瀕危”的2008年紅色名錄。

狩獵,雜交與其他鱷魚物種和生境質量下降作出了貢獻下降小,淡水鱷魚,這個發現,只有在古巴。

數學型

在黃金矩形(寬長之比為0.618的矩形)里靠著三邊做成一個正方形,剩下的那部分則又是一個黃金矩形,可以依次再做成正方形。將這些正方形中心都按順序聯結,可得到一條“黃金螺線”。而海洋學家發現,在鸚鵡螺的身上,在一些動物角質體上,或有甲殼的軟體動物身上,都曾發現有“黃金螺線”。

科學家另外發現,珊瑚蟲可以在自己身上巧妙地記住“日曆”;它們每年都在自己的體壁上刻畫出365條環紋,即一天“畫”一條,更奇怪的是,古生物學家也發現,在3億五千萬年前的珊瑚蟲每年所“畫”出來的環紋是400條。這是為何呢?天文學家告訴我們,那時地球自轉一天僅有21.9小時,一年卻不是365天,而為400天。由此可見珊瑚蟲可以根據天象的變化來“計算”、“記載”一年的時間,結果十分精確。

螞蟻同樣是出色的“數學家”。英國科學家亨斯頓曾做過一個有趣的實驗:他將一隻死蚱蜢切成為三塊,第二塊比第一塊大一倍、第三塊又比第二塊大一倍,在螞蟻發現那三塊食物40分鐘之後,聚集在最小一塊蚱蜢地方的螞蟻僅有28隻,第二塊卻有44隻,第三塊竟有89隻,後一組差不多比前一組多一倍。

蜜蜂可以算得上是“天才的數學計算和設計師”。工蜂所建造的蜂巢相當奇妙。它所建蜂巢底部的菱形的鈍角全部都是109°28′,所有的銳角都等於20°32′。經過數學家自理論上計算,若要消耗最少的材料,而製成最大的菱形也正是這種角度。

丹頂鶴老是成群結隊地遷徙,並且排成“人”和“一”字字形。那“人”字形的角度永遠都是110°。“人”字形的夾角的一半正好為54°44′8″,然而金剛石結晶體的角度也剛好是這個度數。

動物之最

最小的蜘蛛 是在巴拿馬的熱帶森林裡發現的,它體長0.8毫米。

世界上最小的鳥兒 是“微型”蜂鳥,它體重2克,從嘴尖到尾尖長5厘米。

在泰國設有“猴子學校”,訓練猴子採摘椰子。一隻訓練有素的豬尾蠻猴一天之內可以摘到1400個椰子。

鼩鼱都被認為是最小的哺乳動物:成年體重2克,體長約為5厘米(若連尾則更長一些)。

幾年以前,在泰國的熱帶叢林裡發現了“最小哺乳動物”這一稱號的新的爭奪者——小飛鼠。它體重約為2克,體長3厘米,頭長11毫米,翼展5.5厘米,以小昆蟲為食。

2007年春天,世界上最老的“狗壽星”在奧地利的布里斯班去世,終年32歲,相當於人活了224歲。

產奶量最大的哺乳動物顯然是鯨了。一條藍鯨在哺乳期里每天可產奶430升,相當於最好的奶牛產奶量的5倍。

辛巴威的三隻非洲象創造了這種動物遠距離游泳的紀錄。它們連續遊了不下於30小時,行程超過35公里。

在所有動物中,名稱最古怪的要算生活在夏威夷的卡烏阿伊島上某些洞穴里的一種盲蜘蛛了。這就是無眼大眼蛛。原來,根據各方面的特徵它都屬於大眼蛛科,只是由於它喬居洞穴,造成雙目失明,空留下“大眼”之稱。

最大的爬行動物——灣鱷,它的外形像蜥蜴,最長達7米多,重1.6噸。

一隻成年獵豹能在幾秒之內達到每小時115公里。

世界上最大的鳥是鴕鳥。

如果是飛行的鳥,是信天翁。

有外聲囊的青蛙是雄的。

打蛇打“七寸”是因為那裡正好是心臟。

蛇每隔兩三個月蛻一層皮是為了長身體。

海龜流淚是在排泄鹽份。

鴕鳥孵卵,由雄鳥承擔。

世界上最大的蝴蝶是鳳蝶

大雁飛行排成人字或一字,是為了長途飛行而借用前面大雁的翅膀煽動時的氣流。

鶴一隻腳站立是在輪換著休息。

夏天狗的舌頭伸出來流"汗"是在散熱。

馬韁套在馬的口角上,牛韁挽在牛的鼻子上,是因為這些地方痛覺點分布最多。

蝙蝠不是鳥類,是哺乳動物。

狼在晚上嚎叫是在求偶,展示族群的實力或集群。

鯨噴水是在呼吸。

麝香是雄麝發情用來招引雌麝的腺體。

生長速度最慢的動物是一種生活在北大西洋的深海蚌。它100年才能長8毫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