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天翔

龐天翔

男,49歲。1985年畢業於第四軍醫大學獲醫學學士學位,2001年畢業於日本大阪大學研究生院獲醫學博士學位。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1990年任主治醫師,1996年至2004年赴日本留學和工作,2003年被天津市政府赴日本代表團引進,2004年歸國任中國醫學科學院、血液學研究所、實驗血液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2006年任中國協和醫科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南開大學醫學部兼職教授。入選人事部高層次回國留學人才。

兼任《中國藥理學通報》編委、《Journal of Pharmacological Sciences》(The Japanese Pharmacological Society)、《中華血液學雜誌》和《中國腫瘤臨床》審稿專家,兼任國家科學技術獎勵的會議評審專家和網路評審專家,兼任國家生物技術發展中心863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天津市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中國科學院信息諮詢中心項目、衛生部科技支撐計畫重大項目、衛生部科技發展中心項目的評審專家。兼任天津市衛生局高級職稱評審委員會專家。兼任天津市細胞生物學會理事,兼任天津市生物醫學工程學會學術委員會委員。

主要成就

參加包括日本國家的重大課題2項、日本國家課題2項、日本大學課題1項等國外研究項目,主持國家人事部高層次回國留學人才研究資助項目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1項、天津市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1項、天津市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2項。側重於細胞生物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方面的研究,重點探索細胞內pH環境對於腫瘤細胞及腫瘤幹細胞的生長、分化、轉移、調亡、耐藥的影響。首先證明鈉氫離子交換蛋白(NHE,Na+/H+ Exchanger)的結合蛋白(CHP,Calcineurin B Homologous Protein)是維持蛋白功能活性狀態不可缺少的因子,不能結合CHP的NHE沒有生理活性;首先證明此兩種蛋白是通過疏水鍵相互結合,並首先對結合部位做出了定位。之後,又首先證明了CHP2的生理活性作用,並且對這個蛋白命名(NCBI蛋白庫登錄號NM_022097)。得出腫瘤細胞表達的CHP能通過與NHE共同作用,增高細胞內的pH值,加快腫瘤細胞的生長速度,並且在缺少血清的條件下能使腫瘤細胞殘存的時間延長的結論。還首先證明了CHP1能攜帶2個鈣離子,並且證明了鈣離子的生理功能。首先證明了CHP與腫瘤細胞的成瘤密切相關。證明了NHE、CHP1、CHP2之間的一系列與生物活性相關的結構域。發表論文38篇,包括期刊36篇、書籍2篇,其中15篇被SCI收錄,累計SCI-IF 60.663點。這些文章被SCI收錄文章引用251次,其中他引213次、自引38次,包括SCI-IF 31.441的Physiol Rev引用8次、SCI-IF 29.273的Nature引用2次、SCI-IF 10.01~20.00的10種期刊引用23次、SCI-IF 0.01~10.00的72種期刊引用218次。

指導在學的博士研究生6人、碩士研究生4人、本科生1人。

2003年12月,以第一受獎人身份,獲得“日本國兵庫縣知事賞”,研究題目是“在血清飢餓時CHP2抑制細胞凋亡(日文翻譯)”。2008年9月被北京協和醫學院授予“2008年度北京協和醫學院優秀教育工作者”稱號,2009年1月被中共天津市委天津市人民政府授予“天津市優秀留學人員”榮譽稱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