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虎紋銅尊

龍虎紋銅尊

龍虎紋尊:虎紋銅尊(簡稱龍虎尊),因其主題紋飾有龍虎而著名(見圖)。它體形高大,口沿廣闊,鼓腹,高圈足,高50厘米,口徑45厘米,重約20公斤。鑄工極精,整體形成三層花紋。肩部以圓雕和浮雕相結合,塑造3條生動的蟠龍形象,龍身蜿蜒,龍首探出,額有雙角,闊吻巨口,兩眼大睜。腹部以三道扉棱為界,分隔3組相同紋飾,皆雙虎食人之狀。虎頭居中,為高浮雕,左右兩側是虎身,為淺浮雕。裸體人頭已被老虎含噬口中。圈足平雕饕餮紋飾,饕餮紋也稱獸面紋。這種紋樣象徵古代傳說中一種貪食的凶獸饕餮的面形。在古代青銅藝術傑作中,此件龍虎尊當為佼佼者,被文物考古界視為珍寶,當之無愧。龍虎尊現藏中國國家博物館,饕餮紋尊收藏在安徽省博物館。

基本信息

龍虎紋銅尊龍虎紋銅尊

類別:青銅器

文物尺寸:通高50.5厘米,口徑44.7厘米

年代:商代出土:1957年於安徽省阜南縣常廟鄉出土
鑑賞要點
1、銅尊的3組“虎噬人紋”圖,神秘而恐怖。
2、尊腹里隨外表紋飾凹凸而作相應的凹凸狀,鮮見於其他器物,為其特色。

基本簡介

龍虎紋銅尊,中國國家博物館五大鎮館國寶之一,位列第三。它通體呈圓體,口部相當厚,至頸部逐漸減薄,這種造型使得整個青銅器給人以厚重樸拙之感。其整體造型獨特,做工精美,繁複的紋飾更為它增添了一份傳奇與神秘,是中國商周青銅器中不可多得的國之瑰寶。
高近半米,重約20公斤的龍虎紋銅尊肩部以圓雕和浮雕相結合,飾有三組相同的“虎噬人紋”,中間為一突出器表的立雕虎頭,兩側展開雙身,虎尾下垂,飾條紋。虎口下是一個人形,雙臂向上曲伸,兩腿向下蹲曲,虎作食人狀。兩組虎尾下飾以扉棱為鼻而組成捲雲角、上卷尾的連體獸面紋。
為什麼把“虎口銜人”這樣駭人的圖紋雕於這口尊上呢?因為殷商時期的中原,野生動物眾多,虎是一種形象威猛的食肉動物,所有其它動物包括人類都可能成為它的口腹之物,所以在中國先民的心目中,虎也有神聖的一面,比如四方神靈中,東方屬青龍,西方屬白虎;龍管水族,虎管百獸,享有與龍同級別的地位。“虎口銜人”突出了虎兇猛恐怖的一面,與青銅器上其它神秘陰森的紋飾一樣,具有強大的威懾力量,使人產生強烈的敬畏感,以此營造一種莊嚴神聖的氣氛,而這種氣氛在祭祀活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文物溯源

獰厲之美——龍虎紋銅尊獰厲之美——龍虎紋銅尊

,是中國古代一種盛酒器,盛行於商代和西周,到春秋戰國已很少見。根據文獻記載,遠在4000年前的夏代就已經鑄造銅器。商代後期,青銅器製造水平達到了高峰,表現為器類繁多、數量增大、造型秀美和花紋繁縟細密等特點。這件龍虎紋銅尊(簡稱龍虎尊),因其主題紋飾有龍虎而著名(見圖)。它體形高大,口沿廣闊,鼓腹,高圈足,高50厘米,口徑45厘米,重約20公斤。鑄工極精,整體形成三層花紋。肩部以圓雕和浮雕相結合,塑造3條生動的蟠龍形象,龍身蜿蜒,龍首探出,額有雙角,闊吻巨口,兩眼大睜。腹部以三道扉棱為界,分隔3組相同紋飾,皆雙虎食人之狀。虎頭居中,為高浮雕,左右兩側是虎身,為淺浮雕。裸體人頭已被老虎含噬口中。圈足平雕饕餮紋飾,饕餮紋也稱獸面紋。這種紋樣象徵古代傳說中一種貪食的凶獸饕餮的面形。在古代青銅藝術傑作中,此件龍虎尊當為佼佼者,被文物考古界視為珍寶,當之無愧。龍虎尊現藏中國國家博物館,饕餮紋尊收藏在安徽省博物館。

中國是文明古國,數千年來地下不知埋藏了多少寶貴的文化遺產。早在抗日戰爭期間,阜南縣一農民也是在潤河打魚,一次曾打上來13件古銅器,都是商代晚期青銅炊器,如鼎、鬲等。

國寶故事

龍虎紋銅尊龍虎紋銅尊

一網撈出八件寶
每一件國寶都有著傳奇的經歷,而這個被文物考古界視為至寶的商代酒器的“出水”就更顯得離奇,因為,他是被一個安徽的農民從水裡撈出來的。
1957年6月的一天,安徽省阜南縣常廟鄉一位叫徐珽蘭的農民在潤河灣捕魚,一網撒下去,圓圓地罩住一大片,他慢慢收網時,感覺網很沉,似乎有大魚在動,心中一陣高興,可是等拉上來一看,網內卻是些叮噹作響的銅器,綠銹斑駁,形狀奇特,總共8件,兩兩成雙,基本上都完好無損。徐珽蘭覺得廢銅爛鐵也能換錢,就把它們弄回了家,擺在自家倉房裡,沒想過什麼“寶不寶”的。
安徽省博物館輾轉知道這事後,就派出考古人員前往調查,經過清理鑑定,這8件文物都是商代晚期青銅酒器,它們是:龍虎紋銅尊和饕餮(tāotiè)紋銅尊各 1件,銅斝 (jiǎ)、銅觚(gū)、銅爵各1對,每件都造型古樸莊重,紋飾精美奇妙,距今已有3000多年歷史。這裡擺放的龍虎紋銅尊,是那8件“出水”器物中的精品。
出土文物大都是隨葬品,埋藏於墓葬中。那么,為什麼這8件文物卻在河裡?因為阜南縣位於安徽省西北部,靠近淮河中游北岸,在商代應為淮夷族活動的區域,依據當時考古調查的推斷,可能是很早以前,洪水泛濫,河道變遷,就把埋藏在地下的整個棺木及隨葬品,一下子都沖入河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