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龍巖龍華寺
環境
龍華山南高北低,山嶺錯落有致,群山綿延,巍峨挺拔,西面石壁陡峭,龍山頂有天然石洞奇麗壯觀,龍華禪寺常年香火旺盛,因為常有善願得滿事跡被當地百姓譽為“汀南靈山”。
龍華山冬暖夏涼,氣候宜人,西面的“天子壁”以驚險出名,東西兩面絲絲清泉從石縫中潺潺流出,勝過甘泉,山頂南面有宋朝楊家將楊文廣用過的“跑馬場”,北面有楊文廣住過的“龍嘴岩”。山腰以下是上萬畝的原始森林和竹林龍華山登山路上風景秀麗,有山谷棧橋,天梯棧道,登峰造極之路,龍嘴岩頂,上層有觀雲亭。龍華山,古稱靈蛇山。該山位於長汀縣南端的羊牯鄉百坪村,地處長汀、上杭、武平三縣交界,海拔1048米,是個“雞鳴三縣,煙飄三地”之處。駐足山頂,俯瞰汀江,上杭官莊迥龍、武平店下小瀾、長汀宣成等地盡收眼底。
龍華山因山高、路陡、崖險、峰峻、岩奇、林深、竹海、泉清,美景美得出奇而聞名遐邇。其山酷似猿首,巍然屹立,雲霧繚繞,直插雲天。山間天門石、仙洞石、情侶石、一線石、猿猴石等奇妙怪石,或形態猙獰,或驚險出奇,素有“百坪龍華山,離天三尺三”之說;更有華山之險,黃山之奇、青城山之幽、九寨溝之水的美稱。
2005年禪宗法嗣釋印瑞為度有緣眾生從“一缽一衲一僧閒”而發願“等觀音之慈心,行普賢之願海。”隨緣至龍華山頂修行,於禪坐中深感靈山境界,遂發願於此而建叢林道場,普為世間度眾慈航,為真淨佛子開甘露法門。歷經5年風雨兼程、重重考驗,龍華禪寺終於在2010年初步建成,於2011年(佛歷2555年)2月3日彌勒菩薩聖誕進行了簡樸而莊嚴的開光儀式。從此禪宗真修佛子多了一處求法精進處。
龍華禪寺釋印瑞法師是禪宗第十一代傳人,為本煥法師嫡傳法嗣,龍華禪寺以臨濟宗和溈仰宗為主,弘揚佛法,濟世度眾。對於求法問道者,法師觀其根器、因緣,慈悲接引,度眾無疲倦,在看似平常的日常生活中,於行、住、坐、臥處處表法,使得親近者各獲功德,利益無數;目前龍華禪寺主要事務由其傳法弟子禪宗第十二代傳人釋大虛主持。在兩代禪宗傳人的努力與感召中,龍華禪寺正在成為更多佛子靜修禪坐的道場,也接引了一些根器不錯的真修佛子。
禪宗,又稱宗門,漢傳佛教宗派之一,始於菩提達摩,盛於六祖惠能,中晚唐之後成為漢傳佛教的主流,也是漢傳佛教最主要的象徵之一。漢傳佛教宗派多來自於印度,但唯獨天台宗、華嚴宗與禪宗,是由中國獨立發展出的三個本土佛教宗派。其中又以禪宗最具獨特的性格。禪宗祖師會運用各種教學方法,以求達到這種境界,這又稱開悟。其核心思想為:“不立文字,教外別傳;直指人心,見性成佛”,意指透過自身實踐,從日常生活中直接掌握真理,最後達到真正認識自我。福建省龍華山龍華禪寺
地址
地址:福建省龍巖市長汀縣羊牯鎮百坪村龍華山龍華禪寺 郵編:366318
諮詢:18859006933
上海市龍華寺
簡介
龍華寺位於上海市南郊龍華鎮,是中國著名的佛教古剎之一。1983年,被國務院確定為漢族地區佛教全國重點寺院。其始建年代,說法不一。一是說創建於三國東吳赤烏十年(247年),二是說創建於唐垂拱三年(687年),三是據宋、大地方志記載,為五代吳越王錢擺所建。
根據佛教界和有關學者分析、考證,認為龍華寺創始於三國東吳赤烏年間,唐垂拱年間正式建立殿堂,形成一定的寺院規模。
歷史
龍華寺的創始人是康僧會。在三國東吳赤烏年間(238―250年),他從交趾(今越南北部)來到建業(今南京市)。康僧會向孫權宣揚佛法,並通過燒香祈禱,得到佛舍利十三顆,吳王大喜,下令營造十三座寶塔,龍華寺塔就是其中之一。在吳王孫權的支持下,康僧會在江南一帶廣傳佛教,使吳地的佛教一度呈現出繁榮景象。
唐垂拱三年(687年),皇帝曾賜給龍華寺五千貫錢,四千紗錠,用於建築圓通寶殿等殿堂,這是龍華寺有殿堂的開始。唐代詩人皮日休的《龍華夜泊》詩,描寫了唐朝龍華寺的景色:“今寺猶存古剎名,草橋霜滑有人行。尚嫌殘日清光少,不見波心塔影橫。”
宋元時期,龍華寺規模有所擴大,佛事繁榮。北宋治平元年(1064年),宋朝皇帝將龍華寺改為“空相寺”。隨後又賜給“空相寺”匾額,撥款重修大佛殿、寶塔,新建白蓮禪院。可惜元末毀於兵燹,殿堂毀壞,僧眾離散,唯龍華寺塔尚存。
明代龍華寺得到全面修復,成為上海第一名剎。永樂年間復稱龍華寺。修復後的龍華寺,寺院規模雄偉。“紺殿蕊宮,檐牙復道,近古土木所未有。前辟放生池,築施食台。其它隱室窈窕,林木翳瑟,遂為五葺第一山。”
至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明世宗敕賜“萬壽慈華禪寺”匾額,從此龍華寺又稱“萬壽華禪寺”。但不久倭寇進犯,龍華寺再度遭到破壞。
明萬曆年間,皇帝又敕賜“大興國萬壽慈華禪寺”匾額給龍華寺,從此龍華寺又得名“大興國萬寺慈華禪寺”。萬曆年間,寺內新建了阿陀佛殿、輪藏殿、大藏經閣等殿堂。皇室對龍華寺的賞賜是十分豐厚的,僅萬曆二十九年(1601年),皇太皇就敕賜大藏經718函,裹金繡袱718張,五彩織桌衣18件,範金千葉寶蓮毗盧遮尋佛1尊,日月寶幡2對,縷金彩結幡10丈,大紅鎖金友幡2對,宮修五彩西方三聖法華28品,聖像18軸,五彩金供花4朵,五彩對立面龍花瓶2對,供佛古銅器5件,御書承恩堂匾額1座,金印1顆等。明朝皇帝敕賜給龍華寺的藏經、範金毗盧佛像和金印,被稱為“龍華三寶”,至今珍藏寺內。
清代是龍華寺的全盛時期。清朝順治年間,韜明禪師被推舉為龍華寺住持。他破院風光,鼎新開闢,先後修建了韋馱殿、東西照樓、懷香樓、藏經閣等,被稱為龍華寺中興的開山之祖。韜明和尚圓寂後,置塔於龍華寺三聖殿亮度。弟子大壑禪師(又稱沛堂和尚)繼任住持。
據康熙十二年(1673年)張寰輯《龍華志》記載,當時龍華寺主要殿堂有:大雄寶殿、三大士殿、圓通寶殿、韋馱殿、天王殿、千手觀音殿、大悲殿、真武殿、禪堂、祖師堂、法堂等,另外還有鐘鼓樓、大藏經閣、文昌閣、方丈室、東西照樓、懷香樓、塔院、東軒、三元祠、張方伯祠、五通祠、僧房禪舍等建築,整個寺院金碧輝煌,雄偉壯觀,使龍華寺達到鼎盛。
清代鹹豐年間,觀竺法師住持龍華寺。他是天台宗第四十祖,在龍華寺弘揚天台宗,並募集資金修整殿宇。清政府彰其功德,賜給龍華寺一部《清藏》,共730池,現仍珍藏在寺內。觀竺法師傳法與弟子所澄,所澄弟子有跡端、文果等,都是龍華寺的著名僧人,對維修寺院作出了貢獻。
1911年,近代名僧諦閒法師主持龍華寺,他是天台宗第四十三世傳人,歷任慈谿獅子庵、永嘉頭陀寺、紹興戒珠寺、寧波觀宗寺、天台山萬年寺、上海龍華寺住持,還曾到哈爾濱市極樂寺傳戒,他的著名弟子有��虛、常惺、妙真等。
在民國年間,在戰爭中,龍華寺走向衰微。1936年《上海研究資料》記載,龍華寺尚存有大雄寶殿、大悲閣、方丈室、金剛殿、三聖殿、彌勒殿、伽藍殿、觀音殿、祖師殿、地藏殿、羅漢堂、鐘樓、鼓樓、客堂、齋房等建築。可惜1937年大多毀於日本侵略軍的戰火之中。到上海解放時,已破壞不堪,有毀圮之勢。民國期間,經華寺的住持仍次有元照、性空、圓明、了願、永禪、心慈法師,其中性空法師曾舉行過三次傳戒法會,影響較大。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政府對龍華寺進行了多次修復,如1954年,曾聘請了古建築專家,按照宋代規格修建了龍華寶塔。龍華塔相傳建於三國東吳赤烏十年(247年),孫權為孝敬父母親而建,故又名報恩塔。現存塔身和塔基都是宋太平興國二年(977年)重建,距今也有一千多年歷史。經1954年整修後,恢復了宋代舊觀,是一座磚身木檐的樓閣式塔,平面八角形,共七層,總高40八米,內室為方形,底層高大,往上逐層收縮,形成密檐。飛檐高翹,檐角下懸銅鈴,微風吹過,一片叮呼清脆的鈴聲。塔頂有鐵制的覆缽、露盤和寶瓶,及號稱鎮塔之寶的“七相輪”。龍華塔聳立在黃浦江畔,造型優美,結構堅固,雄偉壯麗,是中國古代佛教建築藝術的傑作。
1957年和1979年,國家對龍華寺又進行了較全面的整修。移交僧人管理後,明腸法師榮任龍華寺方丈。此後,僧人將殿堂內佛像裝修,面貌煥然一新。現在,龍華寺的建築格局是中軸線排列有六進殿堂,即彌勒殿、天王殿、大雄寶殿、三聖殿、方丈室和藏經樓。中鈾兩側有鐘鼓樓、兩廂和偏殿,所有建築飛檐甍脊,莊嚴幽深。
建築
進入山門後,第一殿為彌勒殿。殿的正中供奉著彌勒菩薩。據《彌勒上生經》、《彌勒下生經》記載,彌勒出身於婆羅門家庭,後為佛弟子,先於佛入滅,上升兜率天(彌勒淨土)內院。後下生人間,於華林園龍華樹下得道成佛,向天人說法,廣度上、中、下三根眾生,謂之“龍華三會。”相傳龍華寺的名稱,就是取彌勒菩薩將在龍華樹下成佛之意,所以龍華寺被稱為彌勒菩薩的道場,因而建立殿堂供奉彌勒像。這裡供奉的彌勒像和其它寺廟一樣,相傳是中國五代時的布袋和尚(名契此)形象,袒露胸膛,笑口常開。明腸法師詠詩云:
布袋空攜會也么?終朝開口笑呵呵;
一生補處成真果,三會龍華阿逸多;
大肚能空天下事,慈懷普治世間疴;
華林園裡度凡眾,兜率宮中證佛陀。
第二殿為天王殿。殿兩側是身高4米的四大天王像,面貌圓盛,姿態端嚴。與別的寺廟天王殿不同的是,這裡還供奉著一尊天冠彌勒像。佛教認為,他是現在還住兜率天的彌勒菩薩的法相,他頭戴五佛冠佩瓔珞,稱為天冠彌勒。
第三殿為大雄寶殿,是寺內的主殿。殿中供奉三尊金身“華嚴三聖”。正中是毗盧遮那佛,又稱報身佛。左邊是文殊菩薩,頂結五髻,身騎獅子,表示智慧威猛。右邊是普賢菩薩,身騎白象,以示尊貴。殿內還陳列一口明朝萬曆十四年(1586年)鑄造的寺鐘。
大殿前面西側供奉著二十諸天,是護持佛法的天神。他們是:大梵天王、帝釋尊天、多聞天王、持國天王、增長天王、廣目天王、金剛蜜跡、摩醯首羅、散脂大將、大辨才天、大功德天、韋馱天神、堅牢地神、菩提樹神、鬼子母神、摩利支天、日宮天子、月宮天子、娑竭龍天、閻摩羅王。塑造精美,形態各異其中鬼子母神像旁邊還站立著一個小神像,取材於佛經故事:鬼子母神生性殘暴,愛吃別人的孩子,釋迦牟尼為了教育她,扣來了她的兒子,並給她講佛教與人為善的道理。鬼子母神後來帶頭孩子一起皈依了佛教。大殿後邊兩側供奉著十六羅漢塑像,神態生動、莊嚴。
大雄寶殿後面是一幅大型的海島壁塑,取材於善財童子求法的佛教故事。善財童子是一位十分好學、謙虛的佛弟子,四處向諸佛求法,先後向53位佛和菩薩求教。佛教稱“五十三參”。善財童子求教的第27位菩薩是觀音菩薩。塑像的正中是慈禪的觀音菩薩在大海中巡遊,意為在無邊的苦海里救苦救難,普渡眾生。畫面上有許多兩手合十的小善財正在向各方求教。明吟詠《大難寶殿》曰:
大雄寶殿坐毗盧,萬姓爭燃香火爐;
白象普賢侍座右,青獅妙德永相輔;
華嚴三聖空中色,般若真宗有里無;
羅漢威靈神通顯,諸天護衛作歌舞。
第四殿是三聖寶殿,是1983年重修的殿堂。殿內供奉三尊金身“西方三聖”,中間是接引佛“阿彌陀佛像”,左邊一尊為觀音菩薩像,右邊為大勢至菩薩像。與別的寺院不同的是,這裡的觀音菩薩是男相。在印度佛教史上,觀音本是男的,傳到中國後,從南北朝時期起出現了女相,唐代後女相盛行。殿內還懸掛著中國佛教協會第一任會長圓瑛法師書寫的“蓮風遠被”匾額和明�D法師所書“清涼地”匾額。
第五開展工作丈室,是寺內方丈布教弘法之處。
第六殿是藏經樓,收藏各種版本的大藏經和佛教經籍,陳列寺內歷代珍貴的佛教文物。
在中軸線兩側,有鐘樓和鼓樓。是清代遺留下來的三層重樓。鐘樓上懸著一口清光緒二十年(1894年)鑄造的青龍銅鐘,同約2米,重達13000斤。“龍華晚鐘”被譽為上海八景之一。
另外,大雄寶殿的西廂房裡,安放著一尊用白玉雕成的玉佛,高1.5米,頭上、身上鑲了許多瑪瑙、悲翠、寶石,眉如新月,慈祥端正,是香港佛教從緬甸請來送給龍華寺的。
龍華寺現存的佛教文物還有明萬曆年間的龍邊中篆金印一顆,明代範金毗盧遮那佛像一尊,古代唐人寫經一卷,五代刻經一卷,北宋石刻《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明、清佛像約50餘尊,還有《磧砂藏》《龍藏》、《 續藏經》、《頻伽藏》和《大正藏》等歷代多種版本的大藏經。
龍華寺建立了比較完善的寺院管理組織和制度。以方丈明�D法師為首的寺務委員會,由8位僧人組成,下設寺務處,由監院、知客、維那、僧值等組成。寺內重大事情由寺務委員會討論決定,交寺務處執行。
為了培養佛教接班人,提高僧人素質,1985年起,明�D法師領導下,龍華寺還辦起了僧伽培訓班,學制兩年,培養愛國愛教的寺廟管理人才。
龍華僧人發揚“農禪並重”的優良傳統,辦起了素齋部、法務流通處和招待所,既服務社會,也為寺廟自養籌集了資金。
現狀
龍華寺僧人還適應中國改革開放的形勢,認真做好對外友好交往活動。1984年至1986年,龍華寺接待了信徒、遊客400萬餘人次,其中包括60多個國家的外賓、華僑以及港、澳、台同胞32000多人次。1984年8月,13艘台灣漁船在海上遭颱風襲周,進上海港避風,漁民們到龍華寺進香時受到僧人的熱情款待,僧眾向客人介紹了龍華寺的歷史與落實政策情況,請他們吃了素齋,臨別時送給他們龍華寺自製的月餅,表達了盼望海峽兩岸同胞早日團圓的心愿。漁民紛紛表示,回去後要向親人們講述所見所聞。
龍華寺1990年夏季傳戒大法會於公曆5月9日至24日(膛歷四月十四日至五月初一日)隆重舉行。恭請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龍華寺方丈明�D大法師為得戒和尚,香港佛教聯合會會長覺光法師為羯磨阿�^黎,香港菩提學會會長永惺法師為教授阿�^黎。七位尊證阿�^黎是:寧波天童寺退居廣修法師、新加坡雙林寺方丈談禪法師、廣東潮州靈山寺方丈定根法師、青島湛山持方丈明哲法師、上海龍華寺首座圓成法師、上海龍華寺西堂指塵法師、上海龍華寺西堂根覺法師。隨喜尊證恆奇法師(美國萬佛城如來寺方丈)。正訓大師傅為龍華寺監院性修法師、二師傅副訓為天童寺知客滌瑕法師,三至九師命傅依次是:合玄、了開、堅明、平熙、道一、瑞法、本通、慧覺等法師。
來自國內外各地的受戒沙彌412人,沙彌尼144人,優婆塞107人,優婆夷466人,總計1129人。其中美國比丘2名,台灣比丘2名,比丘尼11名,香港比丘2名,比丘尼1名。包括台灣埔里觀音山香雲寺明虛法師率領的受戒弟子們。美國萬佛城總住持宣化上人特派他的弟子恆奇、恆實(如來寺退居),恆朝(法界大學教授)、恆無(法界大學教授)、恆長(洛杉磯金輪寺方丈)等專程前來學習戒法,並隨喜參與尊證,引贊。尼眾引禮則請本市慈修庵定慧、常靜、性康、德育、明福、顯意等尼師擔任。
傳戒法會共舉行16天。參加傳戒法會的眾多善男子、善女人們說:“明�D大和尚提倡戒律、嚴淨毗尼;為紹隆佛種,續佛慧命,正法久住作出貢獻,更為利樂有情、莊嚴國土愛國受教作了件大好事;加上兩位阿�^黎、七尊證、九引禮師和全寺大德、全體新戒弟子們虔誠精進的努力,在龍天呵護、內外護法以及有關部門的關心領導下,成就如是殊勝功德,確是不可思議!願將此功德,回向世界和平、國富民強、四恩總報、三有齊資!”
明�^大和尚於法會圓滿後,欣然揮筆賦偈一首,以志紀念。偈云:
圓光普照絕無塵,明燭雙輝景象新。
講法何礙道場小,堂開難卻因緣深。
晶瑩玉旨周沙界,寶藏琅雉利有情。
仰仗師尊垂護念,佛門昌盛萬年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