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岡漫興五首

《龍岡漫興五首》是明代理學大師王守仁(號陽明子)1506年因反對宦官劉瑾,被貶貴州龍場之後創作的七律組詩。記錄了王守仁被貶之後頹喪與奮起交織的心路歷程。王守仁(1472~1529),浙江餘姚人,字伯安,號陽明子,世稱陽明先生,故又稱王陽明。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他二十八歲參加禮部會試,名列前茅,中了進士,授兵部主事。1506年(明武宗正德元年),因反對宦官劉瑾,被廷杖四十,謫貶至貴州龍場。1517年(正德十二年),江西、廣東等地爆發民亂,王守仁被朝廷重新啟用,並平定了寧王等叛亂,立下赫赫戰功。王守仁不但武功非凡,他也是著名的儒學大師,著有《傳習錄》等重要的著作,是儒家心性學說的集大成者。

基本信息

【作品名稱】龍岡漫興五首

【創作年代】明朝

【作者姓名】王守仁 

【文學體裁】七言律詩

作品原文

龍岡漫興五首

(一)投荒萬里入炎州,卻喜官卑得自由。心在夷居何有陋⑴,身雖吏隱未忘憂⑵。春山卉服時相問⑶,雪寨藍輿每獨游⑷。擬把犁鋤從許子⑸,謾將弦誦止言游⑹。 (二)旅況蕭條寄草堂,虛檐落日自生涼⑺。芳春已共煙花盡⑻,孟夏俄驚草木長。絕壁千尋凌杳靄,深崖六月宿冰霜。人間不有宣尼叟⑼,誰信申棖未是剛⑽。(三)路僻官卑病益閒,空林惟聽鳥間關⑾。地無醫藥憑書卷,身處蠻夷亦故山。用世謾懷伊尹恥⑿,思家獨切老萊斑⒀。夢魂兼喜無餘事,只在耶溪舜水灣⒁。(四)臥龍一去忘訊息,千古龍岡漫有名。草屋何人方管樂,桑間無耳聽鹹英⒂。江沙漠漠遺雲烏,草木蕭蕭動甲兵⒃。好共鹿門龐處士,相期採藥入青冥。(五)歸與吾道在滄浪⒄,顏氏何曾擊柝忙⒅。枉尺已非賢者事⒆,斫輪徒有古人方⒇。白雲晚歸憶岩洞,蒼蘚春應遍石床。寄語峰頭雙白鶴,野夫終久不龍場。

作品注釋

⑴何有陋:哪裡會覺得荒涼。陋,偏僻、邊遠。

⑵吏隱:做隱居一樣的小官。

⑶卉服:粗布衣服。

⑷藍輿:轎子。

⑸許子:古代名士許由,不願為官,卻喜躬耕。

⑹止;通“只”。

⑺虛檐:指屋檐下空空的。

⑻煙花:春天艷麗的景物。

⑼⑽誰信二句:宣尼叟。指孔子。申棖,孔子的弟子。孔子曾批評申棖有欲不剛。這兩句連起來,意思是人間如果沒有孔子,誰相信申棖沒有剛直之氣。

⑾鳥間關:指鳥兒的啼叫聲。

⑿用世:為國家為百姓幹事情。伊尹:商代的一個大臣。

⒀老萊斑:春秋楚人老萊子,常著五色斑斕的衣服取悅親人。

⒁舜水灣:王守仁家鄉餘姚縣的一處地名。

⒂管樂:指管仲和樂毅。管仲是春秋時期人,樂毅是戰國時期人,兩人都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軍事家。鹹英:指鹹池、六英,古代的樂譜名。

⒃蕭蕭:象聲詞,如杜甫《兵車行》:“車轔轔,馬蕭蕭。”《戰國策·燕策》:“風蕭蕭兮易水寒”。甲兵:鎧甲和兵器,如《詩經·秦風·無衣》:“修我甲兵,與子偕行。”這裡借指軍隊。此句用典,《晉書·苻堅》載記:淝水之戰,苻堅看到東晉軍隊陣容嚴整,又遠望八公山,把山上的草木都當成晉軍。後有成語“草木皆兵”。

⒄滄浪:原意是水色清碧。此處用典,出自屈原的詩句:“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我足。”

⒅柝(tuò):巡夜打更用的梆子。《孟子》中有“抱關擊柝”,抱關者打更,擊柝者守夜,都為卑賤的職務。

⒆枉尺:迴避、退讓。枉,彎曲。《孟子》中有“枉尺而直尋,宜若可為也”句,王守仁引此是表達小曲而大作之意。

⒇斫輪句:斫輪,砍削輪子。此句用典,《莊子·天道》中記載了這樣一件事:齊桓公讀書時,一個正在斫輪的工匠叫輪扁的放下手中的工具走上前去問他讀的什麼書,桓公回答說是聖人的文章,輪扁問聖人還在嗎,桓公回答說聖人已經死了,輪扁就說,如此,國君讀的就是古人的糟粕了。齊桓公很生氣,要他把這樣認識的理由說出來。輪扁就告訴齊桓公,他是從砍削車輪中悟出的這個道理,他的斫輪技術非常高,但卻不能使自己的兒子通曉其中的奧妙,他的兒子也不能從他那裡繼承這一高超的技巧。輪扁由此認為,古人和他們的道理都已經死了,不能言傳下來,因此是糟粕。此句的意思是斫輪老手徒有高超的技巧卻不能讓兒子接受。

作品譯文

(一)來到萬里之外荒涼炎熱的地方,卻高興因為官職卑微得到了自由。居住在夷地心裡覺得並不可怕,人在這兒隱居卻不敢忘了國憂。春天裡時常穿著粗布衣服到山裡尋訪,冬天乘著竹轎去村寨遊玩。雖然準備象許由那樣犁鋤躬耕,可莫把弦歌誦讀只當作增加遊興呵。

(二)貶官居住草屋景況蕭條,太陽落山空空的屋檐下自然生出涼意。美好的春天與煙花都結束了,孟夏時節驚奇的發現草木長得好長。千尺絕壁上繚繞著輕薄的霧靄,深深的山崖里六月也結有冰霜。人間如果沒有孔子,誰相信申棖有欲不剛。 

(三)住處荒僻官職又小生病更覺清閒,空曠的山林里只聽鳥兒的啼叫。生病沒有藥物還可以按書本上的方法治療,生活在這蠻荒之地也覺得象在故鄉。在這裡做事莫去聯想伊尹遭受的恥辱,思念家鄉時只去回憶高興的事情。魂牽夢繞的也沒有什麼了,只是忘不了家鄉的舜水灣。 

(四)臥龍離開了再也沒有訊息,千年的龍岡山卻非常有名氣。草屋裡能有誰自比管仲樂毅,山野間沒有人聽得懂鹹池六英。江沙荒漠使飛鳥絕跡,草木蕭蕭猶如正在行動的軍隊。在這裡最好學那龐處士,找個時間到深山裡採藥去。 

(五)回去吧,我的道應是滄浪之水,有誰見過顏氏為著打更匆忙。退避讓步已不是聖賢做的事,斫輪老手徒有技巧妙方。白雲晚上也該記著回歸山洞,苔蘚到春天就應該長滿石床。山峰上的兩隻白鶴聽我告訴你,我這個山野村夫最終也不會呆在龍場。

作品簡析

第一首詩是作者心靈的獨白,來到荒辟的龍場,因為官職卑小,王守仁認為他是獲得了自由,但他卻明確表白儘管在這樣的地方也是不敢忘了國憂的。詩的最後說要彷效許由躬耕犁鋤,其實是含蓄的表達對貶謫的不滿。

第二首詩寫龍岡春夏之交的景況。因為居住草堂寂寞無奈,自然生出許多感慨,無意間想到孔子對申棖的評價“棖有欲,焉得剛”,表達了詩人對孔子認為人有私慾就不會有剛直之氣的觀點的贊同,含蓄地宣揚了自己“存天理,去人慾”的良知思想。

第三首詩記敘謫居生活,反映作者對於家鄉無比懷念之情。謫居生活的清苦,是王守仁居驛詩中表現得最多的一個內容,生病無藥醫治,只能按照書本上的一些方法來治療,在這種生活環境下,思鄉的感情就顯得更加真切。

第四首詩感嘆龍岡的荒涼,覺得在這樣的地方實在難有管仲樂毅那樣的作為,只有學在鹿門隱居的龐處士去深山採藥。從側面反映出王守仁被貶之後的複雜心態。 

第五首詩反映出王守仁在惡劣環境中頹喪與奮爭交織的心態,一方面,他懷疑自己的所悟在這蠻荒之地是否可以留傳下來,另一方面他又不甘於退避讓步,始終渴望著實現做聖賢的願望,因而從心底發出“野夫終久不龍場”的吶喊。

作者簡介

王守仁(1472~1529),浙江餘姚人,字伯安,號陽明子,世稱陽明先生,故又稱王陽明。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他二十八歲參加禮部會試,名列前茅,中了進士,授兵部主事。1506年(明武宗正德元年),因反對宦官劉瑾,被廷杖四十,謫貶至貴州龍場。1517年(正德十二年),江西、廣東等地爆發民亂,王守仁被朝廷重新啟用,並平定了寧王等叛亂,立下赫赫戰功。王守仁不但武功非凡,他也是著名的儒學大師,著有《傳習錄》等重要的著作,是儒家心性學說的集大成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