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槁病

鼻槁病,亦稱鼻乾燥,系指鼻內乾燥,肌膜萎縮,鼻竅寬大而言。若鼻氣惡臭者,又稱臭鼻證。發生緩慢,病程較長,是常見的慢性鼻病。鼻槁病名,最早見於《靈樞·寒熱病論篇》:"皮寒熱者,不可附席,毛髮焦,鼻槁臘"。《難經》、《金匱要略》及後世醫著亦有"鼻槁"、"鼻燥"等記載,但多系指病變中的症狀而言。本節所論鼻槁,是指以鼻內乾燥,槁萎為主要症狀的鼻病,相當於萎縮性鼻炎。

鼻槁病,亦稱鼻乾燥,系指鼻內乾燥,肌膜萎縮,鼻竅寬大而言。若鼻氣惡臭者,又稱臭鼻證。發生緩慢,病程較長,是常見的慢性鼻病。鼻槁病名,最早見於《靈樞·寒熱病論篇》:"皮寒熱者,不可附席,毛髮焦,鼻槁臘"。《難經》、《金匱要略》及後世醫著亦有"鼻槁"、"鼻燥"等記載,但多系指病變中的症狀而言。本節所論鼻槁,是指以鼻內乾燥,槁萎為主要症狀的鼻病,相當於萎縮性鼻炎

病因

1.肺臟虧虛,鼻失滋養肺為燥金之髒,若過食辛辣炙煿助陽生熱之物,或吐利亡津,病後失養,致使氣津虧損,無以上輸,鼻失濡養,則肌膜枯槁而為病。或可因氣候乾燥,或屢為風熱燥邪,熏蒸鼻竅,久則耗傷陰津,蝕及肌膜,以致鼻內乾燥,肌膜焦萎。

2.脾氣虛弱、濕蘊生熱脾土為肺金之母,主運化水谷精微,若飲食失節,勞倦內傷,脾弱失運,氣血精微生化不足,無以上輸充肺而濡養鼻竅,肌膚失於濡養,兼以脾不化濕,蘊而生熱,濕熱熏灼,肌膜漸漸乾萎。
此外,腎為一身陰液之根,陰不足則肺津亦少,故腎陰虧虛亦可致鼻失滋養而發病。

治療

1.肺臟虧虛
主證鼻內乾燥較甚,鼻內肌膜萎縮、涕液穢濁,帶黃綠色,或少許血絲,痂皮多,咽癢時嗽,講話乏力,舌紅苔少,脈細數。
證候分析:肺虛氣津不足,鼻竅肌膜失於滋養,故肌膜乾燥而色淡紅。邪毒蝕及肌膜,灼於陰津,故肌膜萎縮而痂皮多;傷及脈絡則有少許血絲。咽癢時嗽、舌紅苔少、脈細數均為陰虛肺燥之證。
治療
(1)內治:宜養陰潤燥,宜肺散邪,可選用清燥救肺湯加減。方中以阿膠、麻仁、麥冬潤燥而滋陰液,黨參、甘草益氣生津,以桑葉杏仁枇杷葉宣肺散邪,助以石膏清肺熱生津。若鼻燥,肌膜萎縮甚者,加沙參、天冬、首烏、當歸以滋陰潤燥養血生肌。
如因腎虛及肺,證見鼻孔乾燥,咽喉燥痛,手足煩熱,舌紅苔少,脈細數等肺腎陰虛者,選用百合固金湯加減。方中以百合、二地滋養肺腎為主藥;麥冬助百合以潤肺生津,玄參助二地以滋腎清熱,為輔佐藥;當歸、芍藥養血和陰、貝母、桔梗清肺利咽喉,為使藥。合而用之,使陰液充足,肺腎得養,則虛火自降,諸症自愈。
(2)外治:
①宜用滋養潤燥藥物,可選用蓯蓉滴鼻液、蜂蜜芝麻油加冰片少許滴鼻,每日2~3次。或用石蠟油、複方薄荷油滴鼻。
魚腦石散吹鼻,每日2~3次。
(3)針灸療法:
①針刺:取迎香、禾髎、素髎、足三里、肺俞、脾俞等穴。每次2~3穴,中弱刺激,留針10~15min,每日一次。
②艾灸:百會、足三里、迎香、肺俞等穴。懸灸至局部發熱,出現紅暈為止,每日或隔日一次。
③迎香穴埋線。
方法:鼻部周圍按一般外科原則消毒,鋪小孔巾,在迎香穴位外局部注射1%普魯卡因,每側1~2ml,用帶有腸線的三角縫合針穿過穴位內,剪去露出皮膚外面的線頭。如有出
血,可稍壓迫止血,不必包紮。如有線頭露出,容易引起感染,或使整條腸線脫落。
2.脾氣虛弱
主證鼻涕如漿如酪,其色微黃淺綠,痂皮淡薄,鼻內肌膜淡紅,萎縮較嚴重,鼻氣腥臭,患者食少腹脹,疲乏少氣,大便時溏,唇舌淡白,苔白,脈緩弱。
證候分析:脾氣虛弱,氣血生化不足,水谷精微不能上輸,則鼻失濡養;肌膜乾燥而色淡,脾虛濕停,郁而化熱,濕熱蒸灼,故鼻內肌膜萎縮、鼻痂黃綠色。食少腹脹,便溏而疲乏少氣,唇舌淡白為脾虛之證。
治療
(1)內治:宜補中益氣,養血潤燥,可選用補中益氣湯合四物湯加減。其中以補中益氣湯健脾益氣,升清降濁,培土生金,以四物湯養血活血,潤燥生肌。二方合用,有健脾胃而升清陽,生氣血而潤鼻燥之功。
對於一些頑固病例,長期治療不效者,根據"久病多瘀"及"瘀血不去、新血不生"的理論,可適當運用活血化瘀之品如桃仁、紅花丹參赤芍、丹皮、水蛭、虻蟲等配入使用。
(2)外治:參考"肺臟虧虛"型。
(3)針灸療法:參考"肺臟虧虛"型。

保健說明

(1)保持鼻竅清潔濕潤,清除鼻內積涕或痂皮,禁用血管收縮劑滴鼻。
(2)防治全身慢性疾患,加強營養,多吃蔬菜水果、動物肝臟、豆類等食物,少食辛辣炙煿燥熱食物。
(3)鍛鍊身體,增強體質,預防感冒,積極防治各種急慢性鼻部疾病。
(4)改善工作環境,減少粉塵吸入,室內常灑水,保持空氣濕潤,在乾燥或粉塵環境中工作,要戴口罩等。

診斷說明

本病主要表現為鼻內乾燥,肌膜萎縮,鼻道寬大,鼻氣腥臭;自覺鼻塞嗅覺失靈,鼻道內積有黃綠色痂皮等,一般根據症狀、體徵,即能確診。

臨床表現

1.肺臟虧虛
主證鼻內乾燥較甚,鼻內肌膜萎縮、涕液穢濁,帶黃綠色,或少許血絲,痂皮多,咽癢時嗽,講話乏力,舌紅苔少,脈細數。
證候分析:肺虛氣津不足,鼻竅肌膜失於滋養,故肌膜乾燥而色淡紅。邪毒蝕及肌膜,灼於陰津,故肌膜萎縮而痂皮多;傷及脈絡則有少許血絲。咽癢時嗽、舌紅苔少、脈細數均為陰虛肺燥之證。
2.脾氣虛弱
主證鼻涕如漿如酪,其色微黃淺綠,痂皮淡薄,鼻內肌膜淡紅,萎縮較嚴重,鼻氣腥臭,患者食少腹脹,疲乏少氣,大便時溏,唇舌淡白,苔白,脈緩弱。
證候分析:脾氣虛弱,氣血生化不足,水谷精微不能上輸,則鼻失濡養;肌膜乾燥而色淡,脾虛濕停,郁而化熱,濕熱蒸灼,故鼻內肌膜萎縮、鼻痂黃綠色。食少腹脹,便溏而疲乏少氣,唇舌淡白為脾虛之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