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種中文名:黑穗箭竹
種拉丁名:Fargesia melanostachys (Hand.-Mazz.) Yi
種別名:
科中文名:禾本科
科拉丁名:Gramineae
屬中文名:箭竹屬
屬拉丁名:Fargesia
國內分布:產雲南西部。生於海拔3100—3800米的雲杉、冷杉林下。模式標本采自雲南西北之瀾滄江畔。
海 拔:3100-3800
命名來源:【Journ.Bamb.Res 2(1): 39. 1983】
中國植物志:9(1):415
系中文名:長圓鞘系
系拉丁名:Ser.Murielae
組中文名:箭竹組
組拉丁名:Sect.Fargesia
亞族中文名:筱竹亞族
亞族拉丁名:THAMNOCALAMINAE Keng f.
族中文名:北美箭竹族
族拉丁名:ARUNDINARlEAE Nees
超族中文名:北美箭竹超族
超族拉丁名:ARUNDINARIATAE Keng et Keng f.
亞科中文名:竹亞科
亞科拉丁名:BAMBUSOIDEAE Nees
目中文名:禾本目
目拉丁名:GRAMINALES(POALES)
綱中文名:雙子葉植物綱
綱拉丁名:MONOCOTYLEDONEAE
門中文名:被子植物門
門拉丁名:ANGIOSPERMAE
形態特徵
竿高4—6米,粗1—3厘米,梢端直立;節間一般長26—28厘米,最長可達40厘米,基邪節間長5—10厘米,圓筒形或有時在分枝節間的基部微扁平,並右縱脊,幼時密被白粉,無毛,平滑,竿壁厚2—5毫米;籜環隆起;竿環平坦或微隆起,幼時被有白粉;節內長1.5--4毫米,幼時亦被白粉。竿芽長卵形,邊緣密生灰黃色纖毛。枝條以3—11枝簇生刁:竿之每節,常與竿作35—40度夾角開展,直徑僅1—1.5毫米。筍紫黑色,疏生灰白色小刺毛或稀無毛;籜鞘宿存,革質,長圓形至三角狀長圓形,約為其節間長度的1/2—3/5,先端圓拱形,背面無毛或在其上部偶具灰白色小刺毛,幼時微被白粉,縱向脈紋明顯,幼時邊緣還有灰白色纖毛;籜耳及鞘口縫毛俱缺;籜舌三角形,無毛,高約1毫米;籜片直立或稀在竿之上部籜稈稍外傾,三角形或長三角形,基部兩側下延,寬1-2.2厘米,與籜鞘頂端等寬,無毛,平直,基部.與籜鞘頂端無關節,故不自籜鞘上脫落。小枝具2或3葉;葉鞘長3—4厘米,邊緣無纖毛;葉耳及鞘口縫毛俱缺;葉舌圓弧形,稀可截形,無毛,高約1毫米;葉柄長1--2毫米;葉片披針形,薄紙質,長3.5—7.5厘米,寬7—14毫米,基部楔形,無毛,次脈3對,小橫脈不甚清晰,葉緣之一側具小鋸齒,另一側近於平滑。花序總狀或為簡單的圓錐狀,具2—8枚小穗,排列疏鬆,長3—12厘米,無毛,花序軸下部有時具白粉,通常於花序分枝基部具1片披針形或三角形的苞片,後者紙質,先端有時分裂或呈碎長纖維狀,長1—10毫米。小穗柄細長,平滑,長6—25毫米(頂生小穗者可長達35毫米),微彎曲或有時作波狀曲折;小穗紫色或深紫色,含3—8朵小花,長18—50毫米,頂生1花不發育,小穗軸節間長4-5毫米,扁平,向頂端具有逐漸較密的灰白色短柔毛和小纖毛;穎先端漸尖,無毛,小橫脈不發達,第一穎長6—12毫米,具3—5脈,第二穎長8—14毫米,具5—7脈;外稃卵狀披針形.’先端漸尖,背面疏生短柔毛,具7脈,小橫脈不發達,邊緣生易脫落之纖毛,第一外稃長12—15毫米;內稃長10—12毫米,膜質,狹窄,先端具2齒裂,背面具2脊,脊間寬約1毫米,脊上具纖毛;鱗被3,長約1.5毫米,上部邊緣生有纖毛;前方的2片呈披針形,後方的1片呈卵狀披針形;花葯黃色,長7—8毫米;子房橢圓形,無毛,長約1.5毫米,花柱2,長約1毫米,柱頭3,白色,羽毛狀,長約2毫米。果實未見。筍期7—8月,花期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