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林鎮

黑林鎮

黑林鎮位於榆樹市東南,距市區35公里處,南面與舒蘭市慶豐鄉、蓮花鄉接壤,幅員面積135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0,800公頃,鎮轄11個村(11個村總支,9個機關支部,現有黨員721人),89個村民小組,總人口33,300人,其中農業人口28,760人。2004年全鎮國內生產總值達到3.85億元,比上年增長10%,農民人均純收入3,400元,比上年增長10.4%,地方財政全口徑收入263萬元。

基本信息

基本概況

黑林鎮黑林鎮
黑林鎮面積5525公頃,活立木蓄積量263569立方米,森林覆蓋率42%。全鎮礦產資源在銅、鐵等金屬礦;有石灰石、白雲石、矽石、矽灰石等多種非金屬礦。其中,石灰石、矽灰石儲量較大。

全鎮耕地8494公頃,其中水田746公頃,旱田7748公頃,農業人口37931人。全鎮農業總產值實現125830萬元,糧食產量55268噸,主要農業產品有玉米、水稻、大豆、高粱等農作物。

全鎮有中學一所、國小20所、幼稚園5所,有教職員工366人,在校學生4076人。鎮衛生院3所,村級衛生所35所,全鎮衛生從業人員121名。鎮內有文化站1個,從業幹部5名,轄區內設村級辦公室32個,包括文化娛樂場所。

自然資源

黑林鎮林鎮鄉

黑林鎮氣候條件良好,多年平均氣溫13.2℃,多年平均日照時數為2588小時,多年平均降雨量為937.2㎜,地下水埋藏較潛,水量充沛。境內蛇紋石含量豐富,已探明儲量為2億多噸,其中氧化鎂含量達36%以上,另有儲量豐富的優質黃沙;黑林林業資源十分豐富,有萬畝板栗、萬畝黑莓和萬畝板栗三大基地,是連雲港市板栗之鄉。

境內有風景秀麗的大吳山、碧波萬頃的小塔山水庫、劉少奇大樹村舊居、符竹庭將軍殉國處紀念碑、八路軍115師黑林師部舊址、南京紫金山天文台黑林觀測站等自然和人文景觀,是紅色旅遊基地。

主導產業

黑林鎮高油大豆
2007年1—4月份,全鎮實現財政一般預算收入236萬元,實現工業投入5500萬元,實現工業入庫稅金44.1萬元,註冊外資實際到帳132萬美元,實現內聯資金5500萬元,實現規模企業1家。

根據黑林鎮農業大鎮的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在選項目和確定主導產業時,要把著眼點放在農業和農副產品深加工項目上。黑林鎮確定了6個主導產業項目。2個農業農產品,即高油大豆、專用玉米、4個農副產品加工,即白蘿蔔加工、蛋雞、藍狐、金針蘑。通過6個主導產業的發展,可使全鎮人均收入增加100-200元。

一、發展高油大豆產業項目:以遼源裕龍公司為龍頭建成2500垧高油大豆基地,主要分布亞吉灌區水改旱等12個村社,3200戶。同時,在興華、當石、倒木漢、長勝四個村建成專項大豆生產基地。

二、發展專用玉米產業項目:以吉糧集團為龍頭建成3000垧專用玉米基地,主要分布在黑林鎮北片長崴子等16個村,4200戶。

三、發展農副產品深加工項目,即白蘿蔔加工。引進金鑫農副產品有限公司建成100垧白蘿蔔生產加工基地,分布全鎮各個村屯。

四、發展畜牧業基地建設,即帽山蛋雞養殖基地:由帽山村農民尤立章等7戶人家投資150萬元人民幣,在本村南側興建蛋雞牧業小區,占地面積達2公頃,年產雞蛋1500噸。

五、發展藍狐園區養殖建設,即由黑林鎮內韓大明劉玉等人投資150萬元人民幣,在黑林鎮原朝鮮族國小內新建一個藍狐養殖小區,占地面積2000平方米,並引進河北藍狐和皮毛加工項目,打出“昌興”牌藍狐皮毛品牌,年可加工皮毛1萬張。年內藍狐存欄達2.3萬隻,真正形成黑林鎮特有經濟動物小區。

六、發展黑林鎮食用菌基地,即金針蘑養殖小區:是由遼寧省東港市武文奎先生投資50萬元人民幣,在黑林鎮原場站飛機洞內養殖金針蘑,面積達2萬平方米,年產金針蘑15萬噸。組織建設黑林鎮從村幹部管理機制入手,加強村級幹部隊伍建設,有效促進了全鎮農村經濟社會健康發展。2007年全鎮國民生產總值達到7.1億元,農民人均收入達到5256元。

組織建設

黑林鎮組織建設
一是動態管理,建立良性用人機制。鎮黨委根據各村實際情況採取民主選舉、組織下派、兼任、交流等形式,在選人用人上打破身份、職業、地域界限建立動態管理模式,使村級幹部隊伍充滿生機和活力。全鎮下派鎮幹部到村兼任村支部書記的有3人;以交流形式任村幹部的5人。

二是加強培訓,增強“雙帶”本領。利用農村黨員幹部現代遠程教育網路、黨員創富基地等資源,採取短期培訓、示範交流、外出考察、掛職鍛鍊等多種辦法,對村級幹部特別是黨支部書記輪流進行教育培訓,使村幹部的整體素質得到有效提高,增強了村組幹部領富帶富能力。全鎮共舉辦村“兩委”成員各類培訓班30多期,培訓400多人次。

三是培養後備,增強村組活力。鎮黨委制定了《黑林鎮村級後備幹部選拔方案》 ,注重對德才兼備、有發展潛力的年輕黨員的培養,並把成績突出、民眾公認的致富帶頭人和鄉土人才納入後備幹部隊伍管理,建立了村級後備幹部信息庫,實行培訓準入制度,使一批批優秀後備幹部脫穎而出。

四是提高待遇,解除“村官”後顧之憂。鎮黨委本著多支持、少指責,多獎勵、少懲罰,多服務、少干預的工作理念,對村級幹部實行激勵工資制度,採取以獎代補的方式,提高村書記的待遇。村黨支部書記年薪最高可達6000多元。
編輯本段回目錄吉昌鎮-新農村建設吉昌鎮黨委“五個包保”促進新農村建設,開展“樹新風正氣,做勤廉公僕,推總量翻番,促和諧發展”主題教育活動以來,吉昌鎮黨委轉變工作作風,圍繞工作重點,加強包保工作,收到良好效果。

新農村建設

黑林鎮新農村建設
一是包保產業園區。根據產業發展規模和各村實際情況,黨委領導對園區建設實行定點包保,對項目選擇、園區規劃、資金籌措、物資準備等各方面進行全程服務。全鎮已建成肉雞、藍孤等產業園區6個,並有兩名領導幹部帶頭髮展肉雞產業。

二是包保貧困兒童。在“大手牽小手,關愛留守兒童”活動中,黨委領導與8名貧困留守兒童結成包保對子,隨時幫助解決學習、生活中的困難,直至國中畢業。

三是包保小康屯建設。按照精神文明創建整體規劃,每名領導幹部在自己所包片上,選擇基礎較好的村屯,實施小康屯建設,在包保領導指導下,全鎮新修邊溝4000多延長米,安裝路燈20盞,植樹3000多棵,修衛生廁所200座,村容村貌有了很大改觀。

四是包保黨建落後村。每名領導幹部包保一個班子軟弱、黨建工作無變化村,幫助村班子在村務管理、“雙承諾”活動、黨員創富、黨風廉政建設等方面出主意、想辦法,增強黨組織凝聚力,提升基層黨建工作水平。

五是包保企業。鎮黨委制定下發企業聯繫卡,領導幹部對域內13家企業實行定點包保,深入企業走訪,切實解決困難。

農業經濟

全鎮農作物總播種面積4171公頃,糧食播種面積2846公頃,年產量13884噸,油料播種面積16200畝,年產量4457噸,水產品產量1301噸,蔬菜產量4014噸,形成了楊木、板栗和黑莓三大基地,年輸出勞動力9252人。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871萬元,年末各項存款餘額4648萬元,貸款餘額2501萬元,其中居民儲蓄存款餘額4264萬元,集貿市場個數3個。

資源推進

黑林鎮黑林鎮--資源推進
黑林鎮,2001年,在省、市、縣三級的關心和大力幫扶下,充分調動幹部民眾的積極性,累計投入資金3000餘萬元,實施了“山、水、林、田、路”綜合治理,多種經營全面啟動,社會事業全面發展的整村推進式扶貧開發,人均純收入由“十五”期初的1200元左右提高到期末的1950元,民眾的生產生活條件得到了較大的改善和提高,鎮容鎮貌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一、整村推進,規劃先行

早在2003年,鎮被市、縣確定為重點示範鎮時,就提出了規劃先行和規劃全覆蓋的整體工作思路。贛榆縣委、縣政府還多次召開專題會議研究部署黑林鎮“整村推進”工作規劃方案。市、縣有關部門及專家積極參與規劃方案的論證和制定,並廣泛徵求民眾意見,提高了規劃方案的科學性、合理性和針對性,在此基礎上,形成了“大樹村整村推進實施規劃方案”。確定了實施特色產業、衛生改水、道路交通、村容村貌等多個扶貧開發項目的預期目標及完成時間和標準,制定了項目實施計畫、落實了項目責任人,並按輕重緩急分步分期實施。

二、整體開發,項目先行

在實施“整村推進”扶貧開發規划過程中,該村在扶貧工作隊、上級有關部門以及社會各界的幫扶下,充分依託耕地多、山荒多和勞動力資源比較豐富的優勢,廣泛發動全村黨員幹部和民眾參與,依據規劃方案大力實施各類扶貧開發項目,極大地改善了民眾的生產生活條件,增加了農民收入。

(一)實施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提高民眾生產生活水平。

為促進經濟和農業生產的發展,進一步改善民眾的生產生活條件,實施整村推進扶貧開發以來,黑林鎮以“清潔家園、清潔水源、清潔田園”為目標,大力實施基礎設施建設。2001年以來,投資700多萬元,修建了從242省道至大樹村全長1.5公里、寬9米的水泥路,極大地改善了道路交通條件,促進了農業生產和社會經濟的發展;投資50萬元,整治旦頭河大樹段1500米,護河堤5000平方米,建截潛流6處、漫水橋4座,並在兩岸植樹6000餘棵,既清潔了水源,又遏制了水土流失,做到了澇能排、旱能灌,形成了一個以河道為中軸,融水、林、路為一體的生態走廊,石林路、黑富路等縱橫開放式的交通網;投資52萬元(其中自籌資金4萬元),實施了衛生改水工程,入戶率達到98%,結束了民眾長期飲用地表水的歷史。

黑林鎮黑林鎮
(二)實施富民增收項目,增加農民收入。

2001年以來,黑林鎮利用貼息貸款、扶貧小額貸款和鎮信用社其它貸款,幫助每戶最低解決1萬元貸款,重點扶持57個貧困專業養殖戶,先後建起了7個特色養殖小區,發展規模養殖業,目前,進入小區養殖的有36戶。養殖戶利用這些資金,在進行市場分析和比較的基礎上,充分利用山芋、玉米等飼料豐富的優勢,積極發展養豬、養牛、養雞等養殖業。為提高養殖技術和經濟效益,許多專業戶還自費到外地參觀學習養殖技術,極大地帶動了全村養殖業的發展。2001年以來,該村每年出欄生豬都在4000頭左右,僅此一項,全村每年增收都在40萬元以上,年人均增收百元以上,養殖大戶年戶均增收都在萬元左右。

(三)實施農村草危房改造項目,改善民眾居住條件。

針對老村莊民眾建房無規劃,街、巷比較狹窄的現實情況,為改善民眾居住條件,改變村容村貌,“十五”期間,黑林鎮抓住省實施農村草危房改造的機遇,對村莊建設重新進行了規劃,規定凡實施草改建房的貧困戶,在原房址建房的必須符合新規劃的要求,否則全部到新規劃的小區集中連片建房。在具體實施過程中,該村堅持按上級有關政策辦事,並實行“免、包、補、幫”等多項優惠政策和措施,該免的全免,該補的全補,極大地調動了貧困戶的積極性,也加快了全村草改工作的步伐。幾年來,該村利用省草危房改造專項補助資金及省軍區為貧困戶提供的建房資金共27.43萬元,累計改造草危房218戶,徹底改變了貧窮落後的面貌。

(四)實施勞務輸出培訓項目,促進農民向非農產業轉移。

針對人口多、勞動力富足,但普遍沒有接受過專門技術培訓和勞動技能差等實際情況,在扶貧工作隊、縣扶貧辦及上級有關部門的幫助下,黑林鎮把勞動力的轉移培訓作為一件大事來抓。“十五”期間,累計參加培訓的勞動力達800多人次,其中貧困家庭勞動力360餘人次,培訓專業有服裝、電焊、餐飲、家政、計算機、電子、瓦工、鋼筋工等,不僅使受培訓勞動力改變了封閉保守的傳統觀念,開闊了眼界,同時也提高了勞動技能和勞務市場競爭能力,通過各種渠道和途徑實現外出就業的占90%以上。近幾年,該村每年勞務輸出人數均在580人以上,年人均收入5000元以上。

三、挖掘資源,品牌先行

黑林鎮劉少奇紀念室
黑林鎮是劉少奇同志曾經工作、生活和戰鬥過的地方,村內有劉少奇同志住所,是紅色旅遊點之一,西南角13公里處有全國著名的抗日山,北面鄰村富林村馬旦頭有符竹庭將軍殉國處,東面1公里即是全省聞名的大吳山旅遊風景區。“十五”實施整村推進扶貧開發以來,該村充分利用這些資源優勢,抓住機遇,大力發展各項社會事業。2003年以來,在市政府、市建設局的幫助下,投資40萬元建成大樹村劉少奇廣場,占地面積達2300餘平方米,並建有紫銅質劉少奇半身雕像一座;在縣政府、縣教育局扶持下,投資40多萬元建成了大樹希望國小,建築面積近1700平方米,在校學生563人;在市衛生局扶持下,建起標準的村組衛生社區服務站,服務人口近5000人;為實現康居示範村工程,在鎮政府等有關部門扶持下,投資25萬元安裝路燈70餘盞,投資14萬元建起了大樹村進村大門,投資8萬元對242省道至大樹村全長1.5公里、寬9米的水泥路兩側進行了綠化、美化工程,並植樹1000多株,一個嶄新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已初步形成。

四、民眾參與,幹部先行

在實施“整村推進”的同時,該村非常注重村班子的建設,發揮黨員幹部的帶頭作用和民眾的參與意識。幾年來,本著把“黨員培養成致富能手、把致富能手培養成黨員、把有致富能力的黨員培養成村幹部”這一目標,充分發揮黨員幹部的先鋒模範作用,努力發展工業經濟,並湧現出一批典型。該黑林鎮熊繼槐,與山東萊西市一家工藝品廠合作,建起了大樹村工藝品廠,從事手工藝品的粗加工,吸納本村及附近村莊低收入戶400多名婦女從事手工藝品的編織,人均月收入在400元以上;村支部副書記熊正財,投資20萬元與山東臨沭白旄鄉的老闆合作,建起了柳編工藝廠,帶動本村近百名婦女就業,黨員熊繼環今年初投資15萬元,建起了水泥製品廠,帶動從業及運輸人員10多人,月收入都在800元以上。

在典型的帶動和影響下,民眾紛紛根據自家情況確定脫貧致富項目,積極參與荒山開發,選擇適合當地、適合家庭的種植和養殖項目,家庭收入有了較大幅度的提高,部分貧困戶已走上了脫貧致富之路。今年春,該村以低收入農戶為主新發展黑莓200畝、優質西瓜150畝,按照“基地﹢農戶”的模式,進一步調整和最佳化了農業產業結構,拓寬了貧困戶的增收渠道。目前,該村初步形成了以特色養殖、種植和外出勞務為主的三大支柱產業,特色養殖與外出勞務已成為新的經濟成長點。

下一步黑林鎮將繼續以整村推進為主要形式,以低收入農戶為主要對象,以改善基本生產生活條件為途經,以調整產業經濟結構為突破口,以增加農民收入為主要目的,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突出重點,通過典型引路、示範帶動,努力促進新時期“整村推進”扶貧開發工作的深度拓展

通過幾年“整村推進”式扶貧開發,黑林鎮幹部民眾充分認識到:認真貫徹落實黨在農村的各項方針政策,是做好扶貧開發工作的關鍵;實事求是,因地制宜,充分尊重民眾的意見和願望,是做好扶貧開發工作的前提;政府引導,民眾參與,廣泛動員社會各界的力量,是做好扶貧開發工作的保證;加大投入,積極實施各類扶貧開發項目,努力增加民眾收入、改善民眾生產生活條件,是做好扶貧開發工作的核心。

勞務輸出

黑林鎮勞力培訓中心
勞務輸出是解決經濟欠發達地區農民增收難題的有效途徑,是推進招商引資工作的有力手段,也是實現農業結構戰略性調整的根本舉措。近年來。黑林鎮黨委、政府把勞務輸出作為增加農民收入的主要渠道,通過組建勞務輸出中心、勞力培訓中心法律援助中心,不斷地深化為農服務、促進了農村經濟的發展。2002年。全鎮外出務工人數達5811人,實現勞務收入1993萬元,占農民人均純收入的36%。他們的做法是:

一、依託勞務輸出中心,疏通農民增收渠道

首先,因地制宜,明確農民增收主攻方向。黑林鎮土地面積88平方公里,人口4.2萬,勞力1.26萬個。由於地處丘陵山區,位置偏僻,民眾思想比較保守,經濟發展一直處於全縣劣勢。打破思維瓶頸,尋找發展有利於農民增收的新辦法,是擺在黨委、政府面前的一項主要而又緊迫的課題。為此,黨委、政府領導多次組織召開民眾座談會,以集思廣益。去年,鎮黨委主要負責人先後帶領鎮村幹部和農村經紀人到北京、上海、蘇州等地考察,通過廣泛調研,黨委、政府逐步認識到:要增加農民收入,就必須把閒散在農村的富餘勞動力調動起來,只有把他們的創業熱情給激發出來,才能變勞力優勢為經濟優勢,也只讓閒散在農村的廣大富餘勞動力走出貧瘠的土地,到外面的世界去,才能開闊視野,賺取外塊,這是新時期增加農民收入展經濟、最直接、最快捷的方法。

其次,建立組織,加大對勞務輸出工作的領導力度。為了把勞務輸出工作做細做實,鎮成立了以分管農業和農村工作的副書記任組長,分管工業、政法和文教衛生的制鎮長任副組長,各涉農單位負責人為成員的勞務輸出工作領子小組。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農村經濟服務中心,由農經中心負責人任辦公室主任,具體負責勞務輸出工作,從而大了對勞務輸出工作的領導力度。

再次,政府推動,膨大勞務輸出規模。典型引路是發展經濟的良方,黑林鎮黑林村農民鄭家榮從1993年起就到北京市小紅門鄉經商,隨著規模的擴大,全家也搬了過去,如今他家的資產已達近百萬元。在他的影響和帶動下,僅黑林和興隆兩村就有150多戶農民舉家搬遷過去。為了給外出打工的農民營造一個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環境,鎮黨委有關領導去年先後兩次到小紅門鄉政府與勞動部門聯繫,爭取他們對務人農民合法權益的積極保護,政府還在北京設立了專門的職介中心,為前去打工的農民提供信息服務。在鎮政府的努力推動下,僅在北京打工的農民就有1500人,他們中有的從事縫紉、有的修理電器、有的在企業上班,還有的從商,逐步形成了三個一,即小紅門雜工一條街、一個農貿市場和一個信息諮詢點。在勞務輸出工作中,他們還不斷地擴大覆蓋面,把勞務輸出重點放在上海、蘇州、青島等大中城市,使廣大農民外出打工有一個更加廣闊的選擇空間。在引導農民外出打工的同時,鎮裡還直接幫助他們外出尋找經營門路。鎮黨委領導通過同學關係和崑山電子廠聯繫、一次向該廠輸送勞力75名,他們每年都獲得了不菲的經濟收入。鎮領導和青島海洋大學、南京軍事學院多次協商,使全鎮20多名農民到其食堂幫助搞後勤。在獲知連雲港核電站招收大批勞工的訊息之後,鎮黨委迅速組織12名工人前往,不僅專車把他們送到目的地。還為他們安排好了食宿,使他們去得順心,幹得舒心。

二、依託勞力培訓中心,增強農民務工本領

黑林鎮電器維修
勞動力價值的大小取決於勞動者素質的高低,一味地只是把農民送出家門,往往勞而無功。在鎮黨委送往崑山電子廠的打工者中,就有2名工人因缺乏技術而被廠家辭退;被輸送到南通被服廠的80多名打工者中,也有8人因縫紉技術不精被送回家。嚴酷的事實證明:沒有技術不行,技術不精也不行;要讓外出打工者端穩飯碗,必須靠技能搶占市場高地。而由體能打工向技能打工轉變,加強對勞動力的技產量培訓是關鍵。鎮裡經過精心的醞釀和準備,以鎮成教中心為依託,組了勞動力培訓中心。借鑑縣商校的教育教學和管理經驗,開辦了電器維修、剪裁縫紉、機動車駕駛、花卉種養等8個班,鎮從市里高薪聘請有中級以上技術職稱的教師前來授課,採取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課堂授課與課外輔導相統一,既保證了參訓人員的就業率,也提高了參訓人員的實際操作技能,培訓中心開班以來;參訓的民眾已達2000餘人次,其中90%的人走上了工作崗位,有的還成為所在單位或當地的技術骨幹。秦布地村農民秦海俠學得一技之長後,到蘇州絨繡廠搞刺繡,年收入達8000元。大樹村農家姑娘熊艷紅掌握了電子技術,就業於上海菲利浦電子廠,月收入達千元以上。

三、依託法律援助中心,保護農民合法權益易

把當地的勞力送出去,是黨委、政府在勞務輸出中做的一項基礎性的工作,但外出的農民往往會遇到拖欠工資、剋扣工資的現象。因此,如何保護在外打工者的合法權益,成為鎮黨委、政府義不容辭的職責。去年初。鎮以司法辦為依託,組建了外出打工者法律援助中心,重點為外出打工的本鎮農民提供法律幫助。鎮黨委、政府從人員的配備到車輛調用都鼎力支持,個年,鎮東村20多名農民在吉林某建築工地打工,到年底包工頭遲遲不付給他們工錢,於是他們求助於鎮法律援助中心,援助中心多次與當地勞動部門聯繫,於去年底追清工地所欠工款累計10餘萬元。法律援助中心成立以來,已為160名打工者提供了法律幫助,累計挽回經濟損失30多萬元,受到了廣大農民的一致好評。為了讓廣大農民知法、懂法,他們還將建立健全勞務輸出服務聯繫卡和勞工保險制度,力求在更廣的範圍和更深的層次上保護農民的合法權益

相關詞條

吉林鄉鎮(四)

吉林省人傑地靈,物華天寶,物產豐富。讓我們一起走進白山松水孕育的吉林鄉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