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
姓名:黎奉元其他名稱:黎風緣
其他綽號:甩繩馬騮
籍貫:廣東佛山市
地位:著名粵劇編劇
出生年份:1803年
死亡年份:1867年
編劇特點
黎奉元編寫的戲,內容較清晰,以力求“三戒”為宗旨(三戒──戒誨淫、戒誨盜、戒封建迷信)。在劇本形式上,改變過去提綱式的寫法,每一場戲都分別撰寫成鑼鼓譜、曲牌、曲詞、道白、動作程式等較為完整的劇本的基本形式,為後來粵劇劇本的編寫起到奠基的作用。
黎奉元所寫劇本,富於文采,深受人們的歡迎。
創作時代背景
20世紀二、三十年代,統治中國曆二千多年的封建帝制被推翻,但在帝國主義列強的欺侮壓迫下,民族危機加深,高舉反帝愛國義旗,以爭取民主、崇尚科學為口號的“五四”運動爆發,揭示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序幕,包括馬克思主義在內的西方思想文化大量湧入,國人思想進入一個大解放時代。西方歌劇、話劇、電影、西洋音樂陸續傳入。作為民主革命策源地、對外開放視窗的廣東廣州等地,最早接觸並接受外來思想文化影響。從變法維新運動、辛亥革命運動乃至五四運動走過來的一批文化人、粵劇界人士中的先知先覺者,看到外國戲劇鼓吹變革、催人奮進的作用,在劇作題材、編寫劇本、表演技巧、音樂舞美等方面都有許多值得借鑑之處,從而積極引進外來文化元素,對粵劇進行大膽的改良和變革,使之更貼近時代、貼近生活、貼近民眾,促成粵劇走進成熟期。此時粵劇編劇家群體出現,產生了許多與別的劇種不同的劇目。湧現出黎風緣、梁垣三、麥嘯霞、梁夢、南海十三郎、唐滌生等一批粵劇專業編劇家,編劇採用了話劇寫實、歌劇分幕等方法,劇本文體也發展到白話化。據資料統計,從清末到廣東解放的三十幾年中,新編的戲竟達千多本。
此時粵劇戲班爭雄、名角爭輝,各具特色的唱腔表現流派異彩紛呈。省港班“覺先聲劇團”、“太平劇團”的薛覺先、馬師曾爭雄、競出新戲。粵劇五大流派(薛覺先、馬師曾、白駒榮、桂名揚、廖俠懷)相繼湧現,一批批名伶名腔相繼而出。
此時粵劇舞台美術景象一新。粵劇舞台出現了軟景、硬景、立體景、運用各色燈光襯托劇情,除保留傳統服飾外,也根據劇情和角色需要設計和運用各種服飾,以增強人物的表現力。有的專家、學者還談到此時期城鎮室內劇場增多,以城市為主要對象的省港班盛極一時。上述種種氣象表明,粵劇在20世紀二、三十年代基本上完成了引進外來戲劇藝術(包括外省、外國)的地方化、現代化發展進程,顯示出它進入成熟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