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至溥

黃至溥

中國近現代農業昆蟲學家。長期從事農業昆蟲研究、防治、教學工作。對水稻螟蟲、除蟲菊有較深研究。為籌建福建省植物病蟲害防治所和建立省、地、縣三級植保網點作出貢獻。是中國早年宣傳科學、破除迷信的一員健將。對科普事業、普及植保知識。

基本信息

(圖)黃至溥黃至溥
黃至溥(1913年-),福建省泰寧縣朱口鄉人,中國近現代農業昆蟲學家。長期從事農業昆蟲研究、防治、教學工作。對水稻螟蟲除蟲菊有較深研究。為籌建福建省植物病蟲害防治所和建立省、地、縣三級植保網點作出貢獻。是中國早年宣傳科學、破除迷信的一員健將。對科普事業、普及植保知識,不遺餘力。

生平簡介

(圖)黃至溥中央大學

黃至溥,字鴻恩,1913年8月17日出生於福建省泰寧縣朱口鄉。父親為中學國文教員,不幸早逝。由母親撫育孤兒,靠種麻織布艱苦度日。

朱口黃氏宗族是書香門第。寡母織布時,常教子繼承祖輩讀書之志。在祖訓母喻薰陶下,黃至溥7歲啟蒙於文昌閣,10歲就讀於邵武漢美中學附小。負笈百里外,不畏艱辛。鄉親見其勤奮攻讀,成績優良,皆樂於解囊相助。17歲國中畢業後赴南京投兄讀高中。時兄薪薄,不得不到校辦工廠勞動,彌補經濟不足。1933年夏,考取中央大學農學院,仍因經濟困難在中學兼課,寒暑假在中央農業實驗所當臨時工。勤工儉學培養了黃至溥一生吃苦耐勞,認真負責的作風,被稱為“苦孩子,好學生”。

1937年,黃至溥大學畢業,經鄒樹文鄒鍾琳介紹,到中央農業實驗所植物病蟲害系工作,經常奔走在江浙皖水稻螟蟲研究點。“七七事變”後,日本侵略軍逼近崑山,他仍置身試驗田中,繼續完成試驗。1938年,他隨所遷至四川省,在瀘州與成都繼續研究螟蟲。以後又在成都與重慶開展除蟲菊栽培與利用研究。1944年赴美深造,1945年-1946年在美國康乃爾大學昆蟲系進修。1946年回國後在原所工作,主持全國水稻螟蟲及除蟲菊兩項試驗,並受派在台灣省治理飛蝗、考察魚藤生產情況。1949年回閩,負責籌建福建省植物病蟲害防治所,任技正兼所長。以後隨機構不斷調整,改任福建省綜合農業試驗站、福建省農業科學研究所植物病蟲害系主任、技師,福建省農業科學院高級農藝師、研究員,福建省農科院科技幹部培訓中心顧問。1987年退休。

個人簡歷

1913年8月17日 出生於福建省泰寧縣朱口鄉。

1937年6月 畢業於南京中央大學農學院。

1937-1949年 任中央農業實驗所技佐、技士、技正。

1945-1946年 在美國康乃爾大學昆蟲系進修。

1947-1948年 兼任農林部病蟲藥械廠特約研究員。

1949-1952年 任福建省植物病蟲害防治所技正兼所長,兼任福建協和大學生物系、福建省立農學院農藝系教授。

1953-1959年 任福建省綜合農業試驗站(後改稱福建省農業科學研究所)植物病蟲害系主任、技師。

1962-1969年 任福建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系技師。

1978-1987年 任福建省農業科學院高級農藝師、研究員、科技幹部培訓中心顧問。

成就貢獻

一、立志昆蟲事業,情有獨鍾

(圖)《三字經》《三字經》

黃至溥啟蒙時讀《三字經》“蠶吐絲,蜂釀蜜”,對昆蟲開始發生興趣,飼養小蠶,觀其變化。以後在寒暑假對農田害蟲也進行飼養觀察,並將結果告訴鄉親,破除迷信。鄉親見有探索精神,嘉其求知慾望,因此樂於資助他上學。進大學後,聽鄒樹文院長作學術報告,得知昆蟲影響人類至深,於是立志學習昆蟲專業。

工作後,黃至溥鑽研植保之志更堅。中農所當時擔任全國農業科學研究與技術指導工作,一旦地方發生蟲害,即須派人前去指導防治。為了宣傳防治技術,又須舉辦展覽會。由於人少事多,黃至溥經常參加各類工作,得到鍛鍊,並參加籌建中華昆蟲學會,被選為籌備委員。1944年學會成立時,黃至溥任組織幹事和第二屆理事,負責《中華昆蟲學會通訊》編輯出版工作。通過《通訊》加強了全國會員聯繫,推動了行政部門和大專院校重視植保事業,起了先導作用。

黃至溥是中國早年宣傳科學、破除迷信之一員健將。1949年黃至溥回閩後,籌備成立中華昆蟲學會福州分會,並被選為副理事長。至晚年,年逾古稀的黃至溥仍以春蠶吐絲精神著書立說,提出“農業生產(包括害蟲治理與益蟲利用)的專業化、社會化、商品化,正是農村實行分工分業和發展商品經濟的基本途徑,是發展生產力、實現農業現代化的歷史進步和必然趨勢”(1987年)。他還建議制定全國和省級昆蟲工作規劃,組織三農協作,堅持科研、教育、生產三結合,加強農業害蟲治理新技術研究推廣,繼續完善各地植保公司與莊稼醫院,開展生物工程技術、電子計算機技術和信息處理技術在農業昆蟲上的研究套用,重視智力投資,人才培養,為建設昆蟲工作第三梯隊奠定基礎(1987年)。

1993年,96歲高齡的吳福楨教授致信黃至溥時提到“我們一同工作多年,你不怕吃苦,認真工作,從不請假……”。足見黃至溥在他印象中多么深刻。雖已時過半世紀,還念念不忘。
二、治理水稻螟蟲,專心致志

(圖)水稻螟蟲水稻螟蟲

黃至溥是中國早期從事螟蟲的研究者,曾隨蔡邦華陳家祥在中國水稻主產區探索治螟方法。當時水稻品種十分複雜,秈、粳、糯、單雙季、前後茬作物不一,因此螟害程度千差萬別。

經過幾代人深入研究,並在全國設立17個測螟點,有組織地按統一標準和方法作了調查記載後,黃至溥參與了大量數據資料的整理分析。這為後來正規開展螟蟲發生期、發生量、預測預報,奠定了基石。從多年不同水稻品種、不同水稻生長期的三化螟蛾卵密度和幼蟲成活率的調查,他首先指出各代螟蛾對水稻有明顯的選擇性,幼蟲在不同生長期水稻上有不同成活率,因而為確定防治對象田指出了方向。40年代,治螟技術是經常性農事操作與突擊性人工防治緊密結合的。在川西平原推行治螟教育時,黃至溥編寫了《治螟教材》,通過省、縣教育部門印發各中國小校師生,向當地農民宣講,並在田中示範。這種“先示範,後推廣”的做法,以後在防治其他害蟲時相繼使用,收效甚佳。1947年黃至溥將新興農藥DDT 乳劑和六六六可濕性粉劑在南京首先對螟蟲進行比較試驗,為中國後來開展民眾性六六六治螟提供了寶貴經驗。

50年代福建省黨政領導為了解決糧食緊張問題,曾將治螟工作列為農村工作重點,大力發動民眾冬季處理稻根、稻草,消滅越冬幼蟲,春季推行合式秧田,下田捕蛾采卵。黃至溥身為防治所所長、經常下鄉實地指導,並在雙季連作稻區的漳州,雙季間作稻區的福州、單季稻區的建陽設立研究點,摸清螟蟲發生規律,試驗六六六的使用方法,不斷提高效果。
三、 開發殺蟲植物,歷盡艱辛

黃至溥在南京中農所曾建立殺蟲植物觀察圃,栽有來自日本、印度、巴西、南斯拉夫、肯亞等國的除蟲菊,美國含尼古丁特高的菸草(Nicotiana rustica,尼古丁含量為8%~15%),湖南、江西、四川的雷公藤鬧羊花巴豆蔓陀羅,以及台灣省直立性和蔓生性的魚藤。

抗日戰爭勝利後,當時的農林部接管了日本設在北平、瀋陽、上海的3個農藥廠,黃至溥受聘為農藥廠特約研究員。他將引進的優良除蟲菊,如日本32、日本70、印度1-4、巴西9號、南斯拉夫達號、肯亞15等加以繁育,並將種子分寄四川、江西、廣東、浙江等省擴大繁殖。每當除蟲菊5月花開之時,只見南京孝陵衛白花滿坡,勝似冬天雪景。所得乾花運往上海農藥廠,製成除蟲菊乳劑應市。由於栽種面積不斷擴大,為了充分發揮土地生產力,黃至溥在菊畦兩側進行大豆、玉米套種試驗。結果大豆株型矮、枝葉多,大豆收穫後,越夏菊株瘦弱,不宜來年高產;而玉米株型高,葉片長,起遮蔭作用,又減輕了白絹病,降低了多年生菊株越夏死亡率,尤以甜玉米品種比普通玉米品種更為適宜。

1947年,黃至溥赴台灣考察魚藤生產情況,得知日本占領台灣後,大力發展甘蔗,並在蔗畦兩旁套種魚藤。甘蔗砍收後,用犁翻土,將魚藤根收穫,經初步加工,運往日本精製成各種魚藤類殺蟲劑。從1947年起魚藤根改運上海,於是上海農藥廠又增添了幾種新產品——魚藤粉魚藤精。1949年,黃至溥回閩,繼續進行殺蟲植物栽培與利用研究。他認為除蟲菊、魚藤比化學劇毒農藥、有其安全之優點。

(圖)黃至溥除蟲菊

四、開展病蟲防治,為農除害

1949年,黃至溥籌建福建省植物病蟲害防治所,任技正兼所長。該所設蟲害、病害、藥械、推廣4組,在漳州,南平、建陽設3處防治站。機構的設立,全面系統地推動了福建省植物病蟲害防治工作。編印各種病蟲掛圖、淺說,製造各種病蟲標本。培訓學員,由省到縣再培訓到鄉。上下配合,層層負責,形成全省的植保網點。

50年代,福建省植保組織形式,可說是三級植保網點的雛型。歷年來福建常發生的有螟蟲、負泥蟲稻苞蟲稻瘟小麥鏽病花生枯萎病竹蝗松毛蟲、蔬菜及果樹害蟲。每逢嚴重發生時,省領導就組織報社、廣播電台、防治所進行技術宣傳指導,開展民眾性除蟲防病。福州蔬菜果樹屢有病蟲為害,農民來所要求指導防治者日眾,因之所務日重,但所與民眾之關係亦日深。農民送來增產饋贈品,黃至溥都婉言謝絕。黃至溥可說是八閩大地防治植物病蟲害的開拓者之一。

“文化大革命”期間,黃至溥下放壽寧縣,仍不忘除蟲滅病工作,主動承擔水稻病蟲測報,將調查結果及時向各級領導匯報,深得好評。1978年回福建省農業科學院工作。為彌補被耽誤了的歲月,對科技工作多多出力,黃至溥翻譯發表國外植保新成就,奔赴各地參加植保研究成果驗收會、鑑定會、職稱評定會、學位論文答辯會等。

1987年,黃至溥75歲時退休,但他老驥奮蹄、仍在為植保事業盡勞。他常賦詩言志:“荏苒流光八十秋,笑看明鏡映霜頭。人生易老心難老,公職已休志未休。菸酒無緣早放棄,蜂蛾有癖尚追求。暮年回首堪欣慰,墨海書山恣意游。”又“我生八十無言老,餘熱發揮豈論年?科教勤勞心罔怠,病蟲窮治志尤堅。堯天改革一身勁,舜地回蘇萬象鮮。莫笑桑榆夕照晚,紅霞煥燦續新篇。”黃至溥從事科教50餘年,多項獲得有關單位頒發的榮譽證書。1992年10月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貼。

五、從事教書育人,熱情滿懷

黃至溥熱心傳授植保知識,經常兼課。在成都數年,連續為高等農校講授植物病蟲害學,在南京農墾班對轉業軍人講習糧食害蟲與防治,在福建協和大學福建省立農學院,擔任經濟昆蟲學、害蟲防治學的授課任務。為了強調書本知識必須與野外考察相結合,他常帶領學生深入田間聯繫實際。數十年來,黃至溥把培養人才視為己任,發現人才與推薦人才也責無旁貸。學生多從事植保教學、科研與防治,為人民作出不少成績。他出差各地時學生還經常就植保問題求教。

福建省農業科學院科技幹部培訓中心時,黃至溥參與籌辦電子計算機、生物統計、遺傳育種、植物生理等進修班,聘請福建師大、福建農大、廈門大學、福州大學等有關教授來院講授,藉以更新科技幹部專業知識。又籌辦英語、日語進修班,為中青年出國進修創造條件。黃至溥還親自辦英語打字班。該院出國人員大部分已學成回國。黃至溥及其二子二女一媳均從事教育工作多年,福州市教育委員會1993年頒發了“光榮教育世家”橫匾及榮譽證書,表彰他們家庭為中國教育事業所作的貢獻。

主要論著

(圖)中華農學會報中華農學會報

1、黃至溥:《柑桔金花蟲(桔潛蟒)生活史研究及藥劑防治試驗》,《中華農學會報》1938,6(2):55~73

2、黃至溥:《四川瀘州雙季稻螟蟲發生規律與防治研究》,《四川農業》,1943,6(4):28~43

3、黃至溥,王元亨:《推廣國產病蟲藥械之經驗體會》,《中央農業推廣通訊》,1943,5(2):16~24

4、黃至溥:《美國糧食害蟲之研究與防治現況》,《中央農業實驗所農報》,1947 (9):17~37

5、黃至溥,王元亨,吳清士:《除蟲菊栽培試驗與利用研究》,《中央農業實驗所農報》,1948(11):22~34

6、黃至溥:《福建省主要農林病蟲害調查及防治情況》,《福建省第二屆農展會勞模會特刊》,1952:65~84

7、黃至溥,羅肖南,邵蕙超:《稻根制高溫堆肥消滅越冬螟蟲試驗》,《華東農業科學通報》,1956(12):643~647

8、黃至溥:《水稻抗螟性研究在國外的進展》,《福建農業科技》,1980(3):54~55

9、黃至溥:《水稻與氣候》,《科學與技術》,1981(133):1~2

10、黃至溥:《加強自然災害調查與防治》,《福建科技報》,1981(146):3~4

11、黃至溥譯:《澳大利亞啤酒花生產情況》,《福建農業科技》,1982(6):41

12、黃至溥:《農民喜學科學致富術》,《福建農業》,1985(6):44

13、黃至溥:《適應新形勢採用新技術開創昆蟲事業新局面》,見:《福建省農業科學院老專家論文選集》,(第一集).1993(1):141~146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