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四年,種地八年。1951年秋考入桓仁稅務局,從此走出山溝。他先後在營口針織二廠會計、營口市總工會幹事、營口市物資局做財務科長。
退休後遊歷探查全國寢陵,著書立做,代表作有:《中國歷代帝陵》、《中國后妃墓》、《明代十八陵》、《中國歷代將帥陵墓》、《清代十三陵》、《中國教育家陵墓》(與弟弟黃山合作)、《中華英烈墓》、《黃帝正妃嫘祖》等。
提起黃清濂,很少有人知道,他是一位76歲的退休工人,沒有引人注目的地方。然而,就是這位普通人,退休18年,幾乎走遍整箇中國,尋找歷代名人陵墓,收集資料拍攝照片,獨自編著出版圖書7部,共有130餘萬字,2000餘處實地拍攝照片。
尋墓
孤身赴遠山 一路艱辛
黃清濂家住中山區老虎灘街道。不大的房子裡,看見最多的就是各種書籍。老人回憶這18年說:“這是我一生中最為高興和痛快的時期。 ”
1990年,黃清濂開始了尋找陵墓的征程。尋找陵墓,出遊四方,看似遊山玩水,逍遙自在,其實艱辛只有黃清濂知道。陵墓有些在偏僻的地方,不僅道路難走,遇到惡劣的天氣更糟。遼聖宗陵位於內蒙古大興安嶺慶雲山中,山里人煙稀少。但是那裡牛虻卻特別多,“見了人就像瘋了似的聚過來”,一路上必須用樹枝不停地趕。而拍攝陵墓時就沒辦法驅趕,老人咬牙忍受牛虻的叮咬,把照片拍完。
身為一名普通的退休工人,老人並不富裕。為了節省資金,他每次都住便宜的小旅館,出去不坐計程車而是坐相對便宜的三輪車。老人出遊回來就開始熬夜編書,在最忙的時候,就把全家發動起來幫助自己校對,甚至連9歲的孫女也要幫著看拼音。老人怕他們不認真,就告訴他們說:“誰能挑出個錯字,獎勵50塊錢。 ”就這樣春秋在外拍攝,夏冬在家編書,18年來,整箇中國除了台灣,其他地方老人都跑遍了,拍攝了近2萬張照片。
拍墓
遇心術不正者 幸而無事
開始出遊,老人隻身一人,並且一走就是幾個月,家裡人很為他擔心。一次,黃清濂坐在去陝西拍柳公權陵墓的火車上時遇到了一個騙子,在騙取了老人家電話號碼後,這個人就給他家打了個電話,說是老人在寶雞出事了,需要3萬塊錢的手術費。家人急壞了。晚上,老人給家裡打電話,大家才知道這是個騙局。嚇壞了的家人當時勸黃清濂放棄寫書的想法,但他依然堅持做了下去。
1995年,心疼黃清濂一個人闖蕩的妻子,決定和老人一起出去拍陵墓。在拍柳公權陵墓時,這兩位老人雇了輛三輪車奔向坑坑窪窪的山裡,走到中途,車無法再繼續前進。司機告訴黃清濂老人大概還有十里路就到了,於是老人讓妻子留在原地看車,他和司機徒步去找陵墓。兩人走了大約十來里路一打聽,還有十五里,於是再走十五里,再一打聽,竟然還有十里。就這樣從上午11點一直走到下午4點,比原來預料的時間多了3倍。拍完陵墓,擔心老伴的黃清濂四處求人,最後雇了輛拖拉機回到了老伴身邊,“當時天已經快黑了,她坐在三輪車上,眼淚含眼圈。 ”對於這件事情,黃清濂覺得很愧疚。
寫墓
見聞編成書 十萬銷量
1995年,老人拿著5年的心血來到出版社,但是出版社告訴老人,想出書可以,得自費。黃清廉不想讓自己的心血白費,一咬牙,拿出自己全部積蓄3萬元。書印刷出來後,銷售就更為艱辛。為了把自己的書銷售出去,老兩口跑到全國幾個著名的陵墓點推銷自己出版的書,但“一次一次被拒絕”。終於,北京十三陵的一家景點肯留下老人的7本書試賣,結果他當天剛坐車回家就接到電話說書已經全部賣完,被新加坡的旅遊團包走了。銷售局面打開,老人有了額外收入,他不是坐享這份收入,而是用這錢再出去拍攝,再出版書籍。 18年裡,老人銷售出11萬冊書籍,共出書7部,直到老伴得了腦血栓,需要他的照顧才終止。而老人先前已經打算再寫《歷代詩人詞人陵墓》、《歷代忠臣陵墓》等。“如果有條件,我願意把一輩子都放在寫陵墓上。 ”他說。
思墓
沒去過台灣 遺憾至今
老人有一個遺憾,全國有名的陵墓自己幾乎都走遍了,但是唯獨有一個地方的陵墓自己到現在還沒有去過——台灣,“以前想去不能去,現在能去了,但是老伴得了腦血栓,我得照顧她,就一直沒有去成。在我寫的書中,唯獨缺少台灣那地方的陵墓,這是件讓我非常遺憾的事情。 ”
他還有一個願望,現在中國有民俗園、錦繡園,“但是前人陵墓也是中國文化的象徵。 ”老人希望能建成一個祖先園,把歷史上有名的陵墓縮小,平時看是陵園,是個旅遊景點,但它還是一部教科書,“因為參觀了這樣的地方,就等於讀了中國5000年的簡史。 ”老人自己無力實現這個願望,“誰有修築打算,我願意把我拍攝的照片全部提供給他。”
出書是為做有意義的事
記者:一般人對陵墓是很忌諱的,你為什麼卻對陵墓這么感興趣?
黃清濂:其實讀書多了,就對歷史越來越有興趣。現在在我眼裡,陵墓就像古時候的驛站,一個一個串起來就是中國的歷史。
記者:你這么高齡還艱苦地出書是為了什麼?賺錢出名,還是其他?
黃清濂:我相信我做的事情是有意義的。當我出書後,把書寄給一些地方的文物部門,如浙江、北京等,他們回信中有這樣的話“這部書填補了國內的一項空白”。我覺得我的意義體現了。
記者:聽說你只上過4年學,有沒有人說你出書是在異想天開?
黃清濂:我上了4年學後,再也念不起了。我只有自學。放羊的時候我就練習寫字。直到現在,我依然在學習,我不比一個大學生差。
記者:你為了出書拿出自己所有積蓄,沒遭到家人的反對?
黃清濂:我承認因為出書,我和老伴之間矛盾多了很多。在她心中,退休了就應該好好休息,不應該這么累,承擔這么大風險,而在我心目中,活著就應該做點事情。
我在為名人陵墓定格
名人陵墓代表了一個時期的文化。我的拍攝是對這些陵墓在20~21世紀狀況的一個定格。因為陵墓不是一成不變的。 1994年,我去河南宋仁宗的陵墓時,那地方還很荒涼,石像有倒伏的,蒿草長了一人高。以後我每次去,那裡都有變化,在我第三次去時,那裡已經修得整整齊齊了。但另外一些卻因為地方偏遠得不到保護而損壞嚴重。我就看到一些墓因被盜而留下痕跡。還有的地方,陵墓變成了梯田……我都留下了照片,等到後人看到,他們就會知道,在我們這個時代,這些陵墓是這個樣子的。
相關詞條
-
於濂清
於濂清,Yu Lianqing 男,博士,教授。中國石油大學,主要研究 磁性材料,光催化材料。
人物經歷 研究方向 主要貢獻 獲獎記錄 -
宋濂
宋濂(1310年11月4日 -1381年6月20日 ),初名壽,字景濂,號潛溪,別號龍門子、玄真遁叟等,漢族。祖籍金華潛溪(今浙江義烏),後遷居金華浦江...
人物生平 主要成就 個人作品 人物評價 軼事典故 -
鄭清濂
鄭清濂(1853~?)字景溪,閩侯縣黃山鄉(今福州郊區城門鎮黃山村)人。宣統二年(1910年)授海軍正參謀官,領任海軍部軍政司長,並為留學生廷試同考官。...
簡介 生平 -
濂溪書院
濂溪書院位於汝城縣城西郊桂枝嶺麓,南部鄰里井坡鄉大村村,清嘉慶九年(1804)為紀念縣令宋理學家周敦頤而建。書院為仿宋四合院式建築,磚木結構,占地面積3...
書院介紹 濂溪先生 邵陽濂溪書院 贛州濂溪書院 汝城濂溪書院 -
宋濂傳
宋濂傳是描寫宋濂一生的一篇文章,宋濂(1310—1381)字景濂,號潛溪,別號玄真子、玄真道士、玄真遁叟。漢族,浦江人,元末明初文學家,曾被明太祖朱元璋...
原文 宋濂傳-明史 宋濂後裔 -
清濂洞自然風景區
海拔“清濂洞”對面聳立東峰,約海拔1700米高,上東峰之道,謂“天梯”,陡直險惡。 第二位入住清濂洞者是呂岩,就是道教中八仙之一的“呂洞賓”。 後人為紀...
地理位置 相關歷史 -
九江學院濂溪講壇
宋熙寧四年(公元1071年),周敦頤赴江西九江星子縣上任,第二年便,創辦了濂溪書院,設堂講學,收徒育人。他將書院門前的溪水命名濂溪,並自號濂溪先生,傳播理學。
講壇歷史 講壇簡介 -
濂溪區
濂溪區,隸屬於江西省九江市,位於江西省北部,長江中下游南岸,緊靠九江市中心,東臨鄱陽湖,北襟長江相望湖北、安徽,西接昌九工業走廊,南依廬山。總面積369...
歷史沿革 行政區劃 地理環境 自然資源 人口